抗戰英烈鄧振詢:新四軍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奠基人
鄧振詢,又名鄧仲詢、鄧重民,1904年農曆八月二十一日生於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家中只有一間又矮又破的草屋,沒有一寸土地。1910年,鄧振詢剛滿6歲,給地主當長工的父親鄧元煥積勞成疾,悲憤地離開了人世。從此,母子倆相依為命,受盡煎熬和凌辱。
苦難的童年,辛酸的經歷,培養了鄧振詢不甘屈辱的性格。1926年10月,北伐軍進佔江西。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和黃埔軍校深造的興國籍共產黨員胡燦、陳奇涵、鄒日新等人回到家鄉,開展革命活動。受其影響,鄧振詢開始投身革命,於1928年春,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為他工作出色,先後被選為興國縣塘石鄉工會委員長、興國縣上社區工會委員長和浴國縣總工會委員長。這期間,鄧振詢深入工人中進行革命宣傳,積極組建各類基層工會組織。廣大店員、手工業者、船筏碼頭工人,在他的組織和領導下,踴躍參加工人糾察隊,積極進行軍事訓練,在配合主力紅軍攻打贛州和九打吉安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此,鄧振詢名揚贛南。
1931年11月7日,鄧振詢作為江西省的工會代表,出席了在瑞金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共和國工農兵代表大會。翌年2月,他又率江西省工人代表團出席了在瑞金葉坪召開的閩贛兩省工人代表大會,並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先後擔任江西省職工聯合會執行委員兼組織部長、江西省職工聯合會委員長、全國手工業工會委員長等職。職務陞遷後,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經常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檢查巡視各地工會工作,教育各級工會幹部要解除工人疾苦,關心和保護工人的切身利益,發動和組織廣大工人為保衛蘇維埃而鬥爭。
工作之餘,鄧振詢頑強學習,克服文化水平低的困難,為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執行局的機關報《蘇區工人》撰寫了《安遠縣工人熱烈擁護工會》、《於都縣工人鬥爭的勝利》、《南廣縣城市工人鬥爭的勝利》、《興國縣擴大紅軍新的偉大成績》、《買公債——南廣縣超額預定數》等大量文章。他「為了大家捨小家」:妻子被敵機炸死,顧不上回去料理後事;兒子患天花,無暇照看。他將全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1933年10月,在蘇區「擴大紅軍突擊月」活動中,他所領導的「全總執行局西岡(擴紅)突擊隊」與阿金、羅榮桓領導的突擊隊,被譽為中央蘇區三個「模範突擊隊」,他本人被評為蘇區「擴紅模範」。1934年1月,他出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執行委員會勞動人民委員。為發展和建設中央蘇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34年10月,鄧振詢隨主力紅軍一起長征。長征途中,他任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儘管一路上戰鬥頻繁,但每到一處,他顧不上休息,就帶領地方工作部的幹部深入群眾,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消除群眾的疑慮和恐懼,沿途群眾主動向紅軍獻糧,保障了紅軍部隊基本生活的供給,出色地完成了掩護紅軍突圍的任務。
1935年10月,主力紅軍到達陝北,他擔任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勞動部長。翌年3月底,中共中央委派劉少奇到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鄧振詢肩負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領導工作,並兼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辦事處主任。1936年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央安排一批工農幹部入抗日軍政大學深造。鄧振詢參加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習,聆聽了毛澤東、張聞天、董必武等中央領導同志講課。翌年9月,學習期滿後,被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長兼工農廳長。他堅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致力發展邊區生產,努力減輕人民負擔,廢除舊政權的苛捐雜稅,獎勵手工業生產,極大地調動了邊區人民抗日的積極性。
1937年10月,國共合作局面形成,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為了完成新四軍的集中整編,開闢敵後抗日遊擊根據地,他受黨中央委派,離開延安經武漢、九江赴南昌,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從翌年1月起,他先後任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民運部長、中央皖南特委書記、中共蘇皖區委書記、中共江南區委副書記等職。他奔走於贛南、閩西、湘鄂贛、湘贛等地的紅軍遊擊隊之間,耐心地宣傳黨的抗日政策,協助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等完成了新四軍第二支隊的組建工作任務,保證了支隊按期開赴江南抗日前線。他利用公開身份恢復和發展黨的各級地方組織,建立了涇縣、南陵、繁昌、青陽和徽州、南(陵)、蕪(湖)、宣(城)縣委和中心縣委機關;成立了瑞金、贛州、吉安、龍巖等地的通訊處(留守處),組織抗日群眾團體;協助陳毅、栗裕、譚震林等實現了蘇南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使蘇南根據地成為新四軍挺進蘇北的橋樑。至1940年底,蘇南新四軍主力和地方武裝及不脫產的自衛隊等發展到20多萬人,為堅持敵後鬥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終於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和日偽軍對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夾擊。
1941年8月,鄧振詢隨新四軍第十八旅主力渡過長江進入蘇中地區工作。翌年2月,他在阜寧單家巷參加了劉少奇主持召開的華中局擴大會議,在會上作了《關於蘇南工作的報告》,全面介紹了蘇南地區的各項工作,受到與會同志的讚揚。1942年8月,他被調入華中局黨校學習。學習結束後,先任華中局民運部長,是年底,轉任中共蘇皖區委書記。1943年3月,鄧振詢在溧水縣境的蔣家小學主持召開了蘇南各縣縣長聯席會議,總結兩年來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工作,討論和制定了今後政府工作任務。通過了「蘇南施政綱領」,會議選舉江渭清、鄧振詢、李堅貞等15人為行政委員,成立了蘇南行政公署。由江渭清任主任、鄧振詢任副主任。至此,蘇南抗日民主根據地已趨鞏固。
1943年4月,國民黨第三十二集團軍副司令員陶廣為總指揮,調集了13個團的兵力向駐溧水、溧陽的新四軍部隊發起進攻。鄧振詢、江渭清等率領蘇南軍民奮起自衛反擊,在曹山、葦蓬山一線將敵軍擊退。6月中旬,國民黨軍隊向我部發動第二次進攻。為保存力量,新四軍主力全部撤出溧水地區,鄧振詢隨新四軍四十六團轉移到橫山地區活動。8月3日,部隊宿營於江寧馮潭莊。發現敵情,部隊當即進行轉移。在夜渡秦淮河時,鄧振詢在高橋渡口掉入江中,壯烈犧牲,年僅39歲。
鄧振詢不幸殉難後,江漢人民舉行各種悼念活動,深切懷念烈士,追思烈士:「六年餘茲,痛異族奴役暴行,矢志抗戰,統率江漢萬民,堅持敵後勝利在望喪國魂;數載以來,為人類解放事業,決心奮鬥,跋涉關山千重,獻身軍前功績已著稱千城」、「昔奔革命,今奔革命,中國共產黨,功績偉大;生為大眾,死為大眾,蘇南鄧主任,精神不死」。翌年8月3日,中共蘇皖區黨委、蘇南行政公署在宜興隆重舉行追悼鄧振詢烈士大會,中共蘇皖區黨委書記、蘇南行政公署主任江渭清代表區黨委致悼詞。1983年8月3日,江蘇省和江寧縣人民政府在江寧縣東山鎮舉行鄧振詢烈士紀念碑揭幕儀式,同時舉行隆重的紀念大會,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等1000多名幹部群眾參加大會,充分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烈士的崇敬和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