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中日軍僅有的兩次燒掉軍旗是在哪裡? | 陽光歷史

 

A-A+

八年抗戰中日軍僅有的兩次燒掉軍旗是在哪裡?

2017年06月1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4 次

  此期間,日軍各級司令部發往松山守軍的電報紛至沓來。27日,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發來的是「打氣」的嘉獎令:「拉孟守備隊駐守惠通橋之要點,與中國遠征軍對峙。以高度的膽識和策略,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堅守陣地。昭和19年6月,敵人渡過怒江大舉進攻。面對強大的敵人,你們與兵團主力部隊一道,屢次打敗敵人的進攻,勇敢地完成了反攻任務,其後陷入敵人重重包圍之中。但是,你們能以守備隊長為核心,堅強團結,以堅韌的士氣,毫不退縮,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用刺刀同敵人拚搏,保衛陣地,體現了勇敢戰鬥的精神,真不愧為敢打敢拚的楷模,為全軍樹立了榜樣。為此,特發此嘉獎,並通報全軍。」

  此嘉獎狀列舉了拉孟守備隊金光惠次郎少佐以下步、炮兵中隊一級的詳細番號,後來成為日本公刊戰史關於松山日軍兵力統計的依據;但其中明顯有所遺漏,但按日軍慣例後來也就將錯就錯了。

  28日,第33軍司令官本多正材中將發來的賞詞大同小異,不過是再次通告全體人員:援兵屢次努力失敗,戰局已經難以挽回。品野實說,電報隻字不提最後時刻是否可以突圍逃跑,「絲毫沒有悔過和自責的表示」。此時,松山陣地日軍的全部兵力,包括傷病員在內,只剩下300多人了。第113聯隊聯隊長松井秀治大佐從龍陵發給真鍋大尉的電令,則要「務實」得多。他再次念念不忘地提醒真鍋:「要考慮到最壞的情況發生,在事前要盡快將軍旗燒掉,將旗冠深深埋入地下,一切公文、個人日記和信件都盡快燒燬處理。」全體日軍士兵均預感到死亡即將來臨。

  日軍拉孟守備隊在松山苦苦地垂死掙扎,其直接長官第113聯隊聯隊長松井秀治不但無力救援,反倒多次發電報要求在危機關頭燒掉軍旗;金光惠次郎和真鍋邦人於焦頭爛額之際,也將這件事作為頭等大事,多次復電匯報處理情況。這一現象,是不瞭解日本軍隊的人所無法理解的。筆者以對舊日本軍隊的研究,深知茲事體大,可以說這是解讀日本軍隊這只兇猛怪獸的秘密。

  日本軍旗,系明治三年(1870年)以「太政官佈告」的最高法令形式發佈定制,稱作「陸軍御國旗」。它是從日本國旗——太陽旗演化出來的,有16道血紅的光芒線,又被稱為「旭日旗」。且陸軍軍旗三個邊飾有紫色流蘇,木製烤漆旗桿頂部,有一個三面體的鍍金大旗冠,三面均為日本天皇家族的16瓣菊花紋浮雕族徽圖案。據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自1874年1月23日,日本明治天皇對近衛步兵第1、第2聯隊親授軍旗為肇始,此後凡日軍新編成之步兵及騎兵聯隊,必由天皇親授軍旗,以為部隊團結之核心,將士對軍旗之精神,舉世無比。」

  軍旗為天皇親授,僅為建制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才擁有,所以也稱為聯隊旗。按日本陸軍的規定,軍旗在則編製在,軍旗丟則編製裁。所以軍旗在日軍是一個不得了的要緊東西,要挑選聯隊一名最優秀的少尉軍官擔任旗手,專門設一個軍旗護衛中隊來保護它。松山日軍僅有建制不完整的千餘人,因為軍旗留在此地,仍指定了一個軍旗護衛小隊。

  正因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部隊都渴望繳獲到日本軍旗,但是都未能如願。因為日軍戰鬥條令規定,當判斷戰局有全軍覆沒危險時,應奉燒軍旗。但不管遭遇怎樣的敗仗,日軍都有燒掉軍旗而後自殺的時間。1941年9月,為策應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第6戰區部隊發動反攻收復宜昌作戰,由於我軍以重兵攻勢凌厲,據守西岸據點的日軍第13師團曾面臨燒掉軍旗的危機,已經向所屬第104聯隊發出預令,且準備好了師團長以下高級將領剖腹自殺的場地,後因援兵到來逃脫了厄運。在八年抗戰中,日軍僅在松山和騰沖的兩次「玉碎」戰中燒掉了兩面軍旗,分別屬於第113聯隊和第148聯隊。這實在是中國軍隊八年抗戰最值得稱道的驕傲!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