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登陸的中國軍人:曾護送丘吉爾赴雅爾塔
21名中國軍人回憶諾曼底登陸
中國軍人現身歐洲戰場,儘管只有「一個班」的人數,儘管只是參加了海戰,但他們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曾令英國首相丘吉爾感歎,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他們的名字會使「D日紀念冊」增加幾分重量。
赴英留學
學院專設一個中國班按英國海軍的要求訓練
郭成森1920年農曆六月初七出生於杭州一戶殷實的富裕之家。14歲初中畢業那年,以浙江省第7名被錄取到福建馬尾海軍學校駕駛科第八期。1942年,他畢業分配到長江岸防炮台第四總台第八台任少尉見習官。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反攻階段,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了戰後重建中國海軍,決定選派一批青年海軍軍官赴英美留學深造。郭成森等85名青年軍官最終當選。這85人當中,其中60人去美國,25人去英國。25人中,有4人被分到樸茨茅斯輪機學校學習輪機專業。而有百年悠久歷史的格林尼治海軍學院則為盧東閣、郭成森、王顯瓊和黃廷鑫等21名中國留學生專設了一個「中國班」,一切按英國皇家海軍的傳統要求訓練。學習訓練告一段落後,英國皇家海軍根據戰時需要,將他們派往各個戰區,到現役大型軍艦上實習參戰。郭成森被分配到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隨「肯特」號重型巡洋艦出征。艦長任命郭成森為少尉副值更官,指定他平時到駕駛台參加值更,戰時則到艦舟首第二主炮塔作戰。
掩護航母艦載機攻擊德艦「提爾皮茨」號成了一堆廢鐵
1944年4月30日凌晨,英艦「肯特」號駛近挪威阿爾塔港,掩護航母艦載機攻擊德艦「提爾皮茨」號。戰鬥中,擔任副值更官的郭成森眼明手快,在發現德軍潛艦襲來的瞬間,迅即發出「右前方,發現敵潛艦」的口令,同時按響了警鈴。艦長當即發出規避命令,「肯特」號快捷地來了一個大迴旋。這時,兩枚魚雷從艦左側疾駛而過,幾乎擦著舷邊。郭成森倒抽了一口涼氣。很快,在英國軍艦強大火力的進攻下,德艦「提爾皮茨」號癱瘓了,成了一堆廢鐵,躺在那兒直到二戰結束。
「肯特」號完成任務返航時,郭成森和另一名中國學生盧東閣被請到艦長餐廳與艦長共進晚餐。這是艦長對作戰有功軍官給予的一種獎勵和榮譽。席間,他詢問了兩位中國軍官的參戰感受,郭成森回答:「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鍛煉,我們一定把所學的本領,用於將來的中國海軍建設。」
鏖戰諾曼底
21名中國海軍軍官全部參加海上作戰
1944年6月6日,決定法西斯德國命運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打響。郭成森等21名留學英國的中國海軍軍官全部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的海上作戰,他們有的在巡洋艦和驅逐艦上,有的在戰列艦上,還有的在航空母艦上,分別擔任主攻和掩護任務。
中國少尉數千炮彈射向德軍
當時與郭成森同艦作戰的中國人還有盧東閣、白樹綿。他們在出發前還不知道作戰計畫。可見那次戰役的保密非常嚴密。戰鬥打響以後,當時的場面非常壯觀、非常慘烈。周圍全是艦艇,大大小小、各種用途的軍艦簡直是擠在一起。炸彈在艦艇周圍爆炸,掀起的水柱比艦橋還高,掀起的波浪能把人沖走;雖然盟軍炮火襲擊時還是夜裡,但天空被炮火打得像白晝一樣明亮,通紅通紅的,能夠看見一大片艦隊。炮聲、水聲震耳欲聾,連周圍的人說話都聽不見。
郭成森記不清他指揮的那門艦炮發射了多少發炮彈,只記得是「數以千計」。裝填手只管往炮管裡裝炮彈,炮彈裝上就發射,打得炮管燙手。在戰鬥的時候,容不得他們有任何思想鬥爭,只想要射擊,射擊,再射擊。不僅摧毀了大量德軍的岸防設施,而且還在佈雷封鎖作戰中,擊沉一艘德國大型救生船和4艘運輸船。
槍林彈雨中戰鬥10天21名中國軍官無一傷亡
郭成森老人很少向人提起這段經歷,郭成森老人的三兒子郭孝忱說,他只是從父親教研室的同事陸儒德教授口中得知他父親參加諾曼底登陸戰的一些很少的情景,「當時,海浪洶湧,整個天空被炮火映得通紅通紅,周圍像被炸裂了一樣,令人窒息的煙霧籠罩著炮塔。大批盟軍士兵從船上跳入海中,頂著齊胸的海水向海灘推進。德軍重機槍掃射之後,一些快要上岸的盟軍士兵倒在了水中,屍體被潮水沖上了海灘,非常慘烈。」21名留學英國的中國海軍軍官在槍林彈雨中戰鬥長達10天,無一傷亡。
護送丘吉爾
艦長特地介紹了兩位中國軍官丘吉爾感到十分驚訝。
「肯特」號在諾曼底登陸及登陸前幾次戰役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盟軍指揮部的信任。1945年初,「肯特」號突然收到盟軍總部下達的密命,護送英國首相丘吉爾率領的代表團參加即將召開的雅爾塔會議。郭成森隨「肯特」號接受了這項艱巨的任務。沿途他們組織嚴密,小心謹慎,終於成功地將代表團護送到雅爾塔會議地點。在順利完成任務返抵倫敦港後,丘吉爾首相破例接見了「肯特」號全體軍官。
艦長特地向他介紹了郭成森和盧東閣兩位年輕的中國軍官,丘吉爾感到十分驚訝,緊握著郭成森的手微笑著點點頭說:「很好,年輕人,我祝賀你,也感謝你!」
學成歸國
有些人逐漸醒悟參加到人民海軍中來
21名中國軍人於1946年2月經香港返回祖國。學成回國的青年軍官立刻得到國民政府海軍的重用,很快被分配到海軍各部隊擔任艦長、參謀教官等職。其中有些人逐漸醒悟,參加到人民海軍中來。
王顯瓊、盧東閣和郭成森已相繼於上世紀90年代和近日去世,目前,只有87歲的黃廷鑫一人仍生活在杭州。
盧東閣,回國後在國民政府海軍中先後擔任過中校參謀、艦長、海軍總司令部上校作戰處長。1949年2月25日,隨巡洋艦「重慶」號起義,參加了人民海軍,歷任大連海軍學校航海系主任、南京軍事學院海軍系技術教授學會副主任、海軍學院軍事學術研究部副部長等職。198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江蘇省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第六、第七屆委員。1997年在北京病逝。
郭成森,1949年4月參加了中共上海地下組織的活動,8月加入華東軍區海軍,後被任命為旗艦「南昌」號首任艦長。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到該艦參觀。1955年,調任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官,船藝系主任,培養了一大批艦長等基層海軍軍官。1985年從艦艇學院研究員崗位離休。
王顯瓊,1949年5月參加華東軍區海軍,歷任軍事學院海軍系教員、海軍學院兵種教研室副主任,編寫教材上百萬字,被評為先進教員。10多年前病故。
黃廷鑫,1949年7月參加華東軍區海軍,歷任護航艦「武昌」號副艦長、華東軍區海軍槍炮業務長、大連海軍學院教員,1958年轉業至杭州絲綢學校任副校長,後離休。
21名中國參戰軍人今何在
黃廷鑫:1918年出生,安徽省安慶市人。諾曼底戰役中,在「搜尋者」號輕型航空母艦上擔任副值更人員。登陸當天晚上,他輪休沒有值班。現居杭州。
王顯瓊:1917年出生,湖北人,與黃廷鑫在同一個戰鬥艦作戰。已去世。
郭成森:1920年出生,浙江杭州人,畢業於福建馬尾海軍學校。2004年5月27日去世。
盧東閣:1913年出生,河北人。是當時外派人員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已去世。
郭燈華:1920年出生,福建福州人,畢業於馬尾海軍學校。1949年去了台灣,情況不詳。
張家瑾:1917年出生,江蘇南京人,畢業於青島海軍學校,與黃廷鑫一屆。後留在上海海軍司令部任參謀,已去世。
錢詩奇:1917年出生,湖南人,畢業於青島海軍學校,第4期學員,後來去台灣。現況不詳。
吳桂文:1915年或1916年出生,廣州人,畢業於廣州海軍學校。剛解放時去了香港,現況不詳。
王安人:1917年出生,畢業於青島海軍學校,第4期學員。解放後,台灣海峽發生輪船碰撞,其不幸身亡。
姜渝:1913年出生,四川人,畢業於國民政府電雷學校,航海專業。現況不詳。
熊德樹:湖南人,後來在美國病逝。
縐堅:1920年出生,四川人。畢業於青島海軍學校,後任台灣「國防部長」。現況不詳。
楚渝章:1918年出生,河南人,畢業於青島海軍學校,赴英留學、接收「重慶號」。現況不詳。
謝立徽:1918年出生,青島海軍學校第5期學員,後到英國留學。現況不詳。
耶齊桐:資料不詳。吳方瑞:上海人,輪機專業,留學英國,接收「重慶號」後回國。聽說還活著。其餘五人情況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