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朝鮮戰爭的美軍將領:傻瓜才會選擇中國作對手 | 陽光歷史

 

A-A+

經歷朝鮮戰爭的美軍將領:傻瓜才會選擇中國作對手

2017年04月03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265 次

  但不管站在什麼立場上看朝鮮戰爭,一個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事實是:「朝鮮戰爭使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站起來了!」

  「朝鮮戰爭是美國強加給中國的」

  美國著名作家約翰·托蘭在《漫長的戰鬥》中指出:「朝鮮戰爭是美國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戰爭,是在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並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爆發的。中國出兵朝鮮,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是不得已。如果蘇聯侵略墨西哥,那麼美國在5分鐘之內就會決定派軍隊去的。」

  在朝鮮戰爭歷史研究領域很有影響的美國學者艾倫·懷廷在《中國跨過鴨綠江:決定介入朝鮮戰爭》一書中認為,中國領導人在朝鮮戰爭前夕正專注於解決壓倒一切的國內問題,而中國的介入是由於中國安全受到現實威脅的結果。

  美國學者喬納森·波拉克通過對披露的新材料的研究認為,中國參加朝鮮戰爭是受形勢支配的。他說,關於是否介入戰爭的爭論在1950年10月份甚至在周恩來與印度大使潘尼迦著名的深夜會見後還在繼續進行。只是到了10月13日,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再次權衡了中國介入的風險和代價之後,才重新確定有必要在朝鮮部署軍隊,因為如果中國軍隊不介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就會受到明顯的威脅。當美國決定越過「三八線」、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出現在中國東北邊境的時候,「中國領導人似乎沒有別的選擇」。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一書中評論說:「剛在國共內戰中獲勝的毛澤東,把杜魯門的宣告視為反映出美國人害怕共產主義陰謀,色厲內荏;他把它解讀為,美國開始想採取行動,扭轉共產主義在中國內戰得勝的局面。杜魯門保護台灣,等於是支持美國仍然承認為中國合法政府的國民黨政府。美國逐步加強援助越南。北京視之為資本主義包圍中國的行徑。凡此種種加起來,都促使北京採取美方最不願見到的措施。毛澤東有理由認為,如果他不在朝鮮阻擋美國,他或許將會在中國領土上和美國交戰;最起碼,他沒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結論。」

  美國《世界歷史》雜誌1995年第3期,在《美國是怎樣捲入朝鮮戰爭的:過程和依據》一文中指出:「6月26日,杜魯門即下達了出動海軍和空軍支援南朝鮮軍隊以及派第七艦隊駛向台灣海峽的命令。杜魯門還要約翰遜用電話通知麥克壓撒,動用在遠東的海、空軍力量支援南朝鮮,但只能在「三八線」以南活動。會後,佩斯立即向麥克壓撒下達作戰命令:對「三八線」以南的「所有軍事目標都可以出動空軍」,「海軍對所有海岸水域及港口可以自由採取行動」。這就是說,在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美國就邁出了捲入戰爭的第一步,同時,也為中美之間的抗爭奠定了第一塊基石。還有必要指出,在美國總統和陸軍部長的命令下達時,聯合國安理會尚未開會通過所謂支援南朝鮮的決議案,美國國會也還沒有就此問題進行討論。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採取的軍事行動甚至沒有任何表面的合法化。當然,白宮對此並不是不介意的。」

  「同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戰爭」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佈雷德利如此評價朝鮮戰爭:「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戰爭。

  「聯合國軍」首任司令官、「二戰」名將、美國五星上將麥克壓撒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評價道:中國軍隊常常避開大路,利用山嶺、丘陵作為接近路,他們總是插入我縱深發起攻擊。其步兵手中的武器運用得比我們熟練,充分。敵軍慣於在夜間運動和作戰。敵人步兵訓練優良,小型武器和輕便裝備充分,但幾乎沒有起支援作用的空軍,而且大炮、高射炮、運輸和交通設備等方面都特別缺乏。

  「聯合國軍」第二任司令官李奇微是這樣評論志願軍的:中國人在夜間進攻特別神秘莫測,不可思議。中國部隊很有效地隱蔽了自己的行動。每個執行任務的士兵都能做到自給自足,攜帶由大米、豆類和玉米做成的乾糧以及足夠的輕武器彈藥,因而可以堅持四五天之久。敵人以東方人特有的頑強精神奮力加固他們在山上的工事。中國人是勇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進攻。

  李奇微把韓國軍隊與志願軍做了對比:「南朝鮮軍隊缺乏得力的領導,他們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國軍隊有非常大的畏懼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腳踏膠底鞋的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的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他們沒有秩序,丟掉武器,沒有領導,完全是在全面敗退。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逃得離中國軍隊越遠越好。」

  李奇微把美軍與志願軍作了比較:(美軍)部隊不願放棄某些物質享受,害怕離開為數不多的公路,不願在沒有無線電和電話聯絡的條件下實施運動,此外,在同敵人作戰時頭腦過於簡單。這支部隊是這樣依賴公路,不重視奪占沿途高地,不熟悉地形和難得利用地形,不願拋開使部隊傷亡慘重的汽車而代之步行,不願深入山地、叢林到敵人的駐地去作戰。

  美第八軍軍長范佛裡特對志願軍的評論是:「以個人而論,中國士兵是一個頑強的敵人。他們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他們只穿上軍服,戴上軍帽,踏著一雙帆布鞋。他們攜著步槍,腰上皮帶配有二百粒子彈。他們攜帶數枚製造粗劣的手榴彈,糧食是用米和雜糧磨成粉狀而成的,裝在一條長管形布袋裡,必要時可維持十幾天。中國軍隊醫療設備簡陋,萬不能和我們的醫療隊、前線救護站,以及完善的後方醫院相比擬。但是,他們永遠是向前作戰,奮不顧身的,有時甚至滲透到我們防線後方,令我們束手無策。」

  美國國防部長馬歇爾評論說:中國共軍是一個幽靈,連個影子也沒有。共軍沒有機械化部隊,只好巧妙地實施徒步滲透,迂迴包抄行動。敵人的行動比我們的行動意圖更隱蔽。

  前「聯合國軍」法國希爾將軍說:我認為時下,一些人包括很多中國人,他們對韓戰(朝鮮戰爭)的看法簡直就是在胡說。他們根本不理解,我們當時的對手是誰。「鴨綠江的冬季戰役,我的部隊一次戰役下來,損失慘重,我從士兵眼神中,看到的不是怒火,而是恐懼!」

  美國《安斯凱頓研究室》首席研究員偌布斯·弗蘭克評論:北韓戰場上的中共軍隊,除了軍事裝備上不如美國聯軍,而其他無論鬥志、勇氣,都是美國難以想像的高……當時,中共軍隊可以說無論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塊陣地,獨擋一路盟軍。而盟軍除了美軍以外,其他部隊都是一觸即潰。

  一個西點軍校教員評論說:要知道參加韓戰的美軍部隊均非等閒之旅。美八軍、陸戰一師、騎一師都是美軍中響噹噹的王牌軍、常勝軍。官兵又剛打過二次大戰,富有實戰經驗。裝備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種輕重武器。並且擁有絕對的制空、制海權。除了第一次戰役有措手不及的原因外,實在沒有什麼其他的借口可找。美軍在韓戰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戰役初期遭受突襲時失利,在中後期的兩軍對壘攻防中也勝少敗多。就只能得出一個令人很不舒服的結論:裝備佔優的美軍在戰場上的作戰表現不如中國軍隊。

 

 


  前美國陸軍將軍麥克爾·艾倫說:只有傻瓜才選擇中國作對手。

  「中國人真的站起來了」

  對於朝鮮戰爭的勝負,世界上有三種觀點:

  一種認為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勝了。美國從南朝鮮東南角底端釜山,打到中國鴨綠江邊,最後把戰線維持在「三八線」。

  一種認為以中國勝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落後美軍幾代的武器裝備,從鴨綠江邊打到南朝鮮首都漢城,最後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美軍是從鴨綠江邊退到「三八線」以南。

  一種認為交戰雙方打了個平手。朝鮮戰爭的從「三八線」開始到「三八線」結束,交戰雙方打了個平手。

  美國有輿論稱,美軍向「三八線」以南的大潰退,是美國陸軍史上一次「最大的失敗」。美國《時代週刊》指出:「140000名南撤的美軍,是美國軍隊的精華--他們是我們陸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這次失敗--是美國有史以來所遭受的最嚴重的失敗……在朝鮮的這次失敗是不能補救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稱此為「美國歷史上路程最長的退卻」。

  西點軍校評論:中美兩軍的戰鬥接觸是在中朝邊境地區展開的,單從地理上講,始於鴨綠江而終於「三八線」,勝負之勢是不言自明的,沒有必要歪曲和掩蓋。中國軍隊在毛澤東的統率之下竟成了一群獅子。中國軍隊在韓戰中表現出來的戰勝困難的勇氣、視死如歸的氣概和精明有效的戰術,是非常令人欽佩的。作為軍人,我們自然是希望己方能獲得勝利。但是作為一個客觀論證的學者,我們以為無論從戰役指揮和戰場表現來評判,中國軍隊獲勝都是合理的。不堪設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話,我只能祈望那時的中國軍隊不再有太多的毛澤東色彩。

  一個西點軍校教員說:……對我們美國軍人來說,這兩場戰爭的意義和意味都是完全不同的。越南戰爭是政治上的失敗,並不是軍事上的失敗。美國軍隊是在被束縛手腳的情況下打仗。由於懼怕中國參戰,不准許美軍越過17度線對北越的目標和基地進行有效的軍事攻擊。終於打成了一場爛仗。最終只能撤出了事。而朝鮮戰爭則是完完全全的軍事失敗。一個世界公認最強大的國家的陸海空三軍聯合立體作戰,卻沒能打過一個貧窮國家裝備原始的陸軍。尤其是在對我們有利的大兵團野外攻防戰而不是遊擊戰的狀況下失利,而且輸得很慘。這是我們美國軍隊和美國國家永遠的恥辱和瘡疤。

  長期以來,在美國民眾心目中,朝鮮戰爭是不受歡迎的。因此,近十幾年來一些外國學者,如美國著名的朝鮮戰爭史專家布魯斯·卡明斯等以「鮮為人知的戰爭」、「被遺忘的戰爭」為研究著作的標題。

  美國學者約瑟夫·格登在其很有影響的著作《朝鮮戰爭--未透露的內情》一書中說:「在美國不愉快的經歷中,朝鮮戰爭算是其中的一個:當它結束之後,大多數美國人都急於把它從記憶的罅隙中輕輕抹掉。出於某一原因,朝鮮戰爭是美國第一次沒有凱旋班師的戰爭。美國使朝鮮處於僵持狀態,同共產黨中國這個龐大而落後的亞洲國家打成了平手。儘管美國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國則以人海戰術和對國際政治巧妙的縱橫捭闔,制服了美國的現代化軍事力量。」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對朝鮮戰爭勝負的感慨最具有代表性:「這協定暫時停止了(我虔誠希望它永久終止了)那個不幸半島上的戰爭。對我來說,這亦是我40年戎馬生涯的結束。它是我軍事經歷中最高的一個職位,但是它沒有光榮。在執行我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次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壓撒與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英國牛津大學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博士在《清長之戰》(長津湖之戰)中評價道:英勇的志願軍,可能在後人看來不可思議。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成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於1950年11月在清長戰場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歷史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日本出版的《'強大'的神話破滅了》一書中寫道:「年輕的共和國同有100多年侵略史的美國及其聯合勢力較量,這本身就是奇跡。但更驚人的奇跡,是此後發生的美國每戰每敗,最後在中朝人民面前屈膝認輸。美國在朝鮮戰爭中所受損失幾乎等於4年太平洋戰爭中所受損失的2.3倍,美國'強大'的神話,就這樣被打破。」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們說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在我們日本無人相信。看看你們中國人,100多年來一個失敗接一個失敗,幾千個外國入侵者、一兩萬個外國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們首都殺人放火,你們就得割地賠款。後來你們出兵朝鮮,把我嚇一跳。你們把美國人從朝鮮半島北面壓到了南面,我才感覺中國與過去相比不一樣了,看來中國人是真的站起來了。」

  一位國民黨老兵,家裡是富農,土改時受了「迫害」,所以死心塌地地跟著國民黨。去了台灣後,因不受重用,又去了美國,在美國沒有找到他理想中的世界,反而受盡白眼冷遇,就又去北美一些小國家做小生意。幾年的海外漂泊,早已使他淡忘了國家的概念,祖國在他心目中似乎遠沒有一杯熱咖啡有價值。

  1953年的一天,他在北美的一個小國家坐公交車,一位當地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問他:先生,你是中國人嗎?他遲疑了一下,回答說:「是。」那個當地人對著全車的人大聲說:「看哪,這就是中國人!就在昨天,我們那個蠻橫的鄰居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佬就是被和這位先生一樣的中國人打敗的,我們面前就站著一位了不起的中國人!」於是,全車的人都起立鼓掌,並紛紛與老兵握手,向他表示祝賀。那一刻,老兵的內心世界被強烈震撼了,作為中國人而擁有的尊嚴使他熱淚盈眶。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