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郝夢齡以死報國:我死國活 我活國死
1937年9月底,日軍在平型關被八路軍一一五師重創後全線撤退,集結在代縣附近,準備拿下忻口,直取太原。忻口位於原平和忻縣(今忻州市)之間,是晉北通向太原的門戶,地勢險要,成為保衛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在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一時,各路大軍雲集山西,決心與日軍決一雌雄。
中國軍隊根據戰局的情況,決定在山西忻口一線佈防,阻擊日軍,保衛太原北翼安全。這便是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也是國共兩軍合作抗戰光輝範例的一次戰役——忻口戰役。戰役打響之前,我方對忻口防禦陣地進行了部署,全線兵力達8萬餘人。這其中,就有郝夢齡的第九軍及其所屬的劉家麒的第五十四師和鄭廷珍的獨立第5旅。
1937年10月16日,忻口戰役打到白熱化程度,戰鬥異常慘烈。在南懷化高地爭奪戰中,郝夢齡殉國,成為抗日戰爭戰場上犧牲的第一位軍長。同日,師長劉家麒和旅長鄭廷珍也壯烈犧牲。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上的講話中,高度評價了郝夢齡。
郝夢齡
A 主動請纓共赴國難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時,1898年出生於河北稿城縣的郝夢齡正在去四川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的途中。得知消息,他立即自重慶返回在貴陽的部隊,請求北上抗日。他在報告中寫道:我是軍人,半生光打內戰,對國家毫無利益。日寇侵佔東北,人民無不義憤填膺。現在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我們應該去抗戰,應該去與敵人拼。
當時國民政府軍事當局並未批准郝夢齡的請求,後郝夢齡再次上書請纓。軍事當局見其報國心切,加之華北前線吃緊,才批准他由貴陽率部北上。
日寇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劉家麒滿懷報國壯志,請纓上陣,保衛國土。1937年8月,劉家麒從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提前畢業,同年9月被任命為第五十四師師長,隨第九軍軍長郝夢齡一起,率部開赴前線。
與郝夢齡、劉家麒一樣,主動赴南京請纓禦寇的還有時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旅旅長的鄭廷珍。
1930年,鄭廷珍的部隊改番號為獨立第5旅,被派到鄂豫皖蘇區圍剿紅軍。鄭廷珍厭惡內戰,與紅軍形成默契不開戰。1931年9月18日抗戰爆發後,鄭廷珍先後兩次到南京請求參戰。因為他和紅軍關係較和睦,南京方面沒有准許。
盧溝橋事變後,鄭廷珍終於等到抗日之機。他胸懷一腔熱血,誓死保衛疆土,又去南京請纓,終於,其獨立第5旅奉令配屬於郝夢齡任軍長的第九軍開往山西抗日前線。在全旅誓師大會上,鄭廷珍說:「過去的內戰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勝不足武,敗不足惜,這次是打日本鬼子,是保家衛國,就是部隊拼光拼淨也值得……如不打敗日本,就一個也別回來!」
郝夢齡
A 主動請纓共赴國難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時,1898年出生於河北稿城縣的郝夢齡正在去四川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的途中。得知消息,他立即自重慶返回在貴陽的部隊,請求北上抗日。他在報告中寫道:我是軍人,半生光打內戰,對國家毫無利益。日寇侵佔東北,人民無不義憤填膺。現在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我們應該去抗戰,應該去與敵人拼。
當時國民政府軍事當局並未批准郝夢齡的請求,後郝夢齡再次上書請纓。軍事當局見其報國心切,加之華北前線吃緊,才批准他由貴陽率部北上。
日寇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劉家麒滿懷報國壯志,請纓上陣,保衛國土。1937年8月,劉家麒從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提前畢業,同年9月被任命為第五十四師師長,隨第九軍軍長郝夢齡一起,率部開赴前線。
與郝夢齡、劉家麒一樣,主動赴南京請纓禦寇的還有時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旅旅長的鄭廷珍。
1930年,鄭廷珍的部隊改番號為獨立第5旅,被派到鄂豫皖蘇區圍剿紅軍。鄭廷珍厭惡內戰,與紅軍形成默契不開戰。1931年9月18日抗戰爆發後,鄭廷珍先後兩次到南京請求參戰。因為他和紅軍關係較和睦,南京方面沒有准許。
盧溝橋事變後,鄭廷珍終於等到抗日之機。他胸懷一腔熱血,誓死保衛疆土,又去南京請纓,終於,其獨立第5旅奉令配屬於郝夢齡任軍長的第九軍開往山西抗日前線。在全旅誓師大會上,鄭廷珍說:「過去的內戰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勝不足武,敗不足惜,這次是打日本鬼子,是保家衛國,就是部隊拼光拼淨也值得……如不打敗日本,就一個也別回來!」
B 抱定為國捐軀之志
郝夢齡在北上抗日出發之前,已下定以死報國的決心。部隊途經武漢,他與家人告別時,對兒女們說:「我愛你們,但更愛我們的國家。現在敵人天天在屠殺我們的同胞,大家都應該去殺敵人。如果國家亡了,你們也沒有好日子過了。」他還寫好了一封信,封好後交給大女兒慧英,囑咐她三天以後再拆開看。15歲的郝慧英不理解父親的心情,硬要立即拆開來看,郝夢齡不允,父女二人在爭搶中把信撕成碎片,丟進了痰盂裡,郝夢齡便隨隊伍出發了。父親走後,慧英把信從痰盂中撈出,拼湊起來一看,原來是將軍留下的遺囑,還可以辨認出來的內容是:「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調教,孝順汝祖母老大人……父留於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與郝夢齡一樣,身為少將師長的劉家麒時常率部練兵打仗,也很少回家。而此次出征,正好路過武漢,劉家麒的家就在武昌得勝橋148號。然而軍情緊急,劉家麒過家門而不入,只是在途經自家門前時,在門口看了一眼女兒後,就轉身上了路。
鄭廷珍出發前命令所屬3個團到合肥集結,路過河南寧陵縣柳河火車站時,他對前去見面的家人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奉令上戰場殺敵報國,不打敗日本鬼子誓不生還。臨別時,他跪在地上給年邁的母親磕了幾個響頭。
三位將領就這樣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抱定為國捐軀之志踏上山西的土地。
C 郝夢齡、劉家麒陣中日記公開
在太原市檔案館館藏資料《西線的血戰》中,記載了郝夢齡、劉家麒生前的陣中日記,日記內容都很簡短,但兩位抗日將領誓死報國的家國情懷躍然紙上。
1937年10月3日,在到達忻口前,郝夢齡在日記中提道: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官長。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10月6日,郝夢齡在日記中寫道:晉高級將領,已具必死決心。
10月10日,郝夢齡在忻口前線寫下陣中日記:「今日為『國慶』紀念日,回憶先烈締造國家之艱難,到現在華北將淪落日人之手,我們太無出息,太不爭氣。」同日,劉家麒也在陣中日記寫道:「今日『國慶』,天氣晴和,開始作戰,即獲勝得,將來之結果,決得美滿,吾自努力以換氣此戰爭,庶不負國家之培養。」
從兩位將領的陣中日記還可以看出,郝夢齡10月4日夜到達忻口後,夜以繼日地奔波在最前沿,視察陣地,部署兵力,指導搶修工事,鼓勵官兵奮勇作戰。劉家麒所率的第五十四師裝備較好,是久經戰陣的主力部隊,奉令擔任中央兵團南懷化東北高地中央地區主陣地的佈防任務。這些陣中日記,除了對戰役的分析,戰況的記錄,字裡行間更多流露出的是憂國憂民的思慮和以死報國的英雄氣概。
D 三將領冒死抗敵同日捐軀
郝夢齡在忻口前線任中央兵團長(即忻口中間地區前線總指揮),指揮第九軍和晉綏軍第十九軍、第三十五軍、第六十一軍等部,堅守忻口以北龍王堂、南懷化、大白水、南峪線的主陣地。自10月4日夜到達忻口後,郝夢齡為鼓舞士氣,每天都會前往一線。
10月12日,忻口守軍佈防完畢,忻口保衛戰打響。
10月13日凌晨,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主力開始猛攻第九軍陣地,其中,南懷化陣地戰事最為猛烈,土地都因炮彈爆炸變成了焦土。
10月14日,戰事越來越激烈,郝夢齡「往日見傷兵多愛惜」,但在當天的日記裡他寫道:此次專為國犧牲,乃應當之事。
10月15日,南懷化被日軍佔領,敵我雙方在忻口西北、南懷化東北高地展開激烈的爭奪戰。為奪回主陣地,郝夢齡、劉家麒親率所部發起攻擊,但由於兵力不足,皆告失敗。當天下午,郝夢齡派鄭廷珍率獨立第5旅開赴前線反攻。他最後一次寫日記,其中記述著「10月16日凌晨兩點,對南懷化之總攻打響」的內容。
10月16日凌晨3時,鄭廷珍率部發起進攻,遭到日軍火力壓制,進展緩慢。心急戰況的郝夢齡親自前往一線視察戰況,他命參謀長留守軍部,自帶劉家麒、參謀隨從以及特務連出發,於凌晨4時許抵達第五十四師所屬第322團的前線陣地。到達一線的郝夢齡在陣地上說:「先前我們一團人守這個陣地,現在只剩下一連人還是守這個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這個陣地。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一天就不算完。」
與此同時,郝夢齡不顧官兵們再三勸阻,離開掩體和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繼續帶兵前衝。是時,兩人身先士卒,已臨火線之前,距敵不過200餘米。在通過一段隘路時,遭敵機槍與擲彈筒襲擊,兩人身中數彈,待特務連士兵將兩人救護出陣地時,均已壯烈犧牲。
此時鄭廷珍所率獨立第5旅第615團一營將士基本全部犧牲,獨立第5旅餘部在與日軍肉 搏失利撤回陣地後,正準備第三次進攻。這次,已經三次負傷的鄭廷珍衝在最前面以鼓舞士氣,跳出掩體與敵人拚殺,敵人的機槍子彈鋪天蓋地傾瀉過來。鄭廷珍不幸飲彈倒地,以身殉國。
南懷化高地爭奪戰的慘烈程度,完全反映了忻口戰役的悲壯情景。忻口一役,39歲的郝夢齡,43歲的劉家麒,44歲的鄭廷珍三位將領用鏗鏘誓言和錚錚鐵骨在民族危亡之秋,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血性,也喚起了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共禦外侮的浩然正氣。忻口守軍在三位將領精神的感召下,不畏犧牲,英勇奮戰,固守忻口陣地21天屹立不動。第九軍由第14集團軍參謀長郭寄嶠代理指揮後,繼續於忻口阻擊日軍,直到11月3日奉命撤往太原。
忻口戰役從1937年10月11日開始至11月2日結束,歷時23天,共斃傷日軍2萬餘人。由於國共兩軍的密切合作,給日軍板垣師團等部以沉重的打擊,並一度陷日軍於被圍困和被殲滅的境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破了日軍「一個月滅亡山西」的野心,是華北地區抵抗最堅決、最持久,戰績最顯著的會戰之一。
鏈接
未入「300英烈錄」的抗日將領
2014年,民政部公佈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郝夢齡和鄭廷珍在列,劉家麒未列其中。劉家麒,1894年出生於湖北武昌,國民黨抗日將領。自幼熟讀詩書,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陸軍大學。辛亥革命時期加入學生軍,投入反清革命洪流。抗日戰爭時期時任國民黨第五十四師少將師長,1937年10月16日殉國後國民政府追認其為陸軍中將。在有關忻口戰役的文字資料中,劉家麒一直和郝夢齡同時提及,一直是以中國國民黨愛國將領、著名抗日英雄表述的。雖然劉家麒未被列入「300英烈錄」,但劉家麒將軍是抗日將領,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