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田守堯:《延安鋤奸》中田旅長的原型
田守堯,1915年出生於安徽省六安縣新安區田墩村一個貧苦佃農家庭,兄弟姐妹5人,地少人多,全家在饑寒中掙扎。童年時代的田守堯因生活不得溫飽,長得又瘦又矮,10歲便給地主放牛、割草,飽嘗被剝削被壓迫之苦。
1930年4月,田守堯參加了六安縣第八區第四鄉的少年先鋒隊,翌年農曆五月,他所在的少先隊第二中隊200多人參加了毛正初等領導的河西農民武裝暴動,建立了六安縣河西革命根據地。在鬥爭中,田守堯第一次經受了革命戰爭的嚴峻考驗,同年12月田守堯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
1932年,田守堯在炮火硝煙的戰場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班長提升為排長。由於他在戰鬥中英雄頑強,克敵制勝,戰功卓著,受到軍首長徐海東等的讚賞,被提拔為軍部交通隊指導員,營長。1935年4月,他和徐海東等被選為鄂豫陝省委委員。5月,紅二十五軍勝利地進行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鬥爭,殲滅陝軍警備第三旅,穩定了根據地的局勢。9月18日,紅二十五軍勝利到達陝西延川縣永坪鎮與劉志丹領導的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田守堯被提升為該軍團第七十八師師長。10月下旬,紅十五軍團和中央紅軍勝利會師後,他又率部參加了著名的直羅鎮戰役,全殲敵第一九師,活捉敵師長牛元峰。田守堯殲敵有功,11月30日參加了黨中央在楊家園召開的祝捷大會。12月,他指揮第七十八師協同兄弟部隊,於橫山、響水堡擊潰國民黨部隊的進攻,保衛了黨中央的駐地——瓦窯堡。
從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開始長征,至1935年10月黨中央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田守堯在徐海東、劉志丹、宋任窮等的領導下,轉戰鄂、豫、皖、甘、陝5省40縣,行程1萬多里,身經無數次戰鬥,先後負傷6次,充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東征後,黨中央調田守堯離職赴延安學習,以提高文化理論水平,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由於他學習刻苦、努力,半年後結業歸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紅十五軍團在陝西三原縣整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的第三四四旅,原來的3個師縮編為第六八七、第六八八兩個團,田守堯任第六八八團副團長。1937年9月,日軍氣勢洶洶地沿著平漢、隴海、津浦鐵路向中國腹地入侵。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中國人民抗日勝利的信心,9月25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奉命趕往平型關設伏。田守堯率先頭部隊協同友鄰部隊先敵佔領陣地。這次戰役,重創日軍第二十一旅團第二十一聯隊第三大隊和輜重隊。八路軍首戰平型關震驚中外,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士氣,證明中國人民有能力戰勝一切最兇惡的敵人。田守堯在這次戰鬥中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再次光榮負傷。
1939年7月,田守堯升任第三四四旅副旅長,10月第二次被派往延安學習。1940年7月,他從延安到華中,任新二旅旅長,在黃克誠率領下與彭明治的蘇魯皖抗日支隊穿越運河、鹽河日軍封鎖線進入蘇北,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蘇北抗日根據地建立後,新二旅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田守堯任旅長,下轄3個團,擔任鹽城以北和灌雲、漣水、淮安以東的抗日反頑任務。
1943年春,為迎接抗日戰爭大反攻的新形勢,中央調第三師參謀長彭雄、第八旅旅長田守堯等團以上幹部及隨員51人赴延安學習深造。由彭、田任幹部隊的正副隊長,張赤民任支部書記,其中還有不少女同志。3月16日,商人裝扮的幹部隊攜帶短武器,乘坐一隻5支桅載重7000多噸的木帆船,從蘇北鹽河口出發,沿黃海北渡,計畫於蘇魯兩省交界的山東贛榆縣柘汪口登陸,而後取道山東西去延安。不想,途中與日軍巡邏艇遭遇。
敵艇直衝木船而來,甲板上十幾個端槍的日本兵,虎視眈眈。船老大按田守堯和彭雄等幾位領導研究好的對策,以「商船」對答,但沒有周旋過去,日軍小隊長帶著翻譯官強行登船「檢查」。彭雄果斷地發出命令「打!」頓時,手榴彈、駁殼槍對準敵艇一齊開火,日軍小隊長和翻譯官葬身大海,敵艇忙掉頭逃竄。
敵艇開到離木船400多米遠的海面上,在我短武器射程以外停下來,日軍架起機關鎗向木船瘋狂地射擊起來,木船被打穿,不少同志負傷、犧牲。
戰鬥非常激烈。指揮戰鬥的彭雄負了重傷。田守堯指揮大家下到二層艙裡(在水底一層),並對大家說:
「同志們,現在情況十分嚴重,但是我們絕不能讓敵人得逞,大家把所帶的秘密文件銷毀掉!」
戰鬥進行到下午3點多鐘,敵人傷亡慘重,完全失去戰鬥力,巡邏艇發出難聽的慘叫聲,向連雲港方向逃去。
木船在艱難中繼續航行。不到半小時,又傳來敵艇的聲音。田守堯舉著望遠鏡,發現三隻日軍巡邏艇從連雲港方向開來,便來到船的後部,指揮大家把火力集中起來,他說:
「不要浪費子彈,等敵人靠近了再打。」
可是敵人只是遠遠地用六七挺機槍,幾十支步槍向木船密集射擊。到柘汪還有三四十里,船老大對田守堯說:「靠岸吧。」
「對,現在就靠岸!」田守堯和張志民立即走下中艙,向彭雄講了現在上岸的想法,彭雄同意了他們的決定。
大船在彈雨中前進著,船老大身負重傷,不幸犧牲。
在田守堯的指揮下,水手班長小汪駕著木船向岸邊開去。離岸還有三四里,木船擱淺,不能再前進了,尾追上來的三隻日軍巡邏艇,構成一個半弧形的包圍圈,機槍、步槍瘋狂地叫囂著。田守堯和赤民組織沒有負傷的同志背著、扶著負傷的同志跳下船,在海水中向岸邊遊去。敵人構成交叉火力,封鎖著上岸的去路,子彈像雨點似的,在海水上跳動著,又有不少同志負傷、犧牲。負傷的同志背起犧牲的同志繼續向岸邊遊去,通向岸邊的海面上,泛起一片片殷紅的血色。
田守堯一邊招呼大家走水淺的地方上岸,一邊扶著受傷的妻子陳洛蓮在海水中遊動。不幸,他倆被正在漲潮的海水吞噬。
這場海戰,從凌晨持續到黃昏時分。經過聯繫,岸上民兵確信是去延安的新四軍後,一邊用步槍對敵射擊,一邊下海搶救同志們。駐王村的濱海警備團第二營指戰員也趕來支援,與敵人展開了戰鬥。敵艇抵擋不住岸上的火力,灰溜溜地逃回去了。新四軍勇士血戰一天終於脫險,在小沙東登岸。
同田守堯一起遇難的16位幹部,以及船上水手和工作人員28人的遺體安葬於山東贛榆縣抗日山烈士陵園。原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政委,後任第二炮兵司令員崔田民滿懷深情地為田守堯等烈士題寫了一副對聯:內戰抗戰身經百戰建奇功,為黨為國遍體彈痕名千古;橫批是: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