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吃掉三十萬人:農民軍領袖黃巢的真實面目 | 陽光歷史

 

A-A+

十年吃掉三十萬人:農民軍領袖黃巢的真實面目

2016年09月27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205 次

  幾十年來的中國歷史教科書,都把黃巢定性為:唐朝末年為了反抗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帶領無法生存的農民進行大起義的革命領袖,是帶著耀眼光環的正面形象。事實果真如此嗎?從黃巢的《不第後賦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儒生在屢次科舉不第之後,發出的殺氣騰騰的誓言。若干年後,這個儒生實現了自己這個充滿血腥味的誓言,真的做到了「我花開後百花殺」。於是,數百萬人在他的屠刀下喪生,數十萬人被他和他的部下用舂碾搗磨成肉醬而大快朵頤。這個曾經的儒生與販私鹽的頭領,就是被如今的教科書描繪成唐末農民大起義的領袖,實際是吃人魔王的黃巢。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黃巢響應王仙芝,成為唐末那場農民起義的發起人之一,並在王仙芝戰死後,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這個從一介書生,到販私鹽頭領,再到農民起義的領袖,最後成為食人魔王的人的變化,是一言難盡的。竊以為,暴民往往是因為暴政而產生的,如果能夠吃飽穿暖,絕大多數人是不會去當那個把腦袋別在褲腰上的暴民的。但黃巢卻是那個絕大多數人的例外。祖上三代以販私鹽為業的黃巢,家境殷實,吃得飽穿得暖。他之所以成為暴民,只是因為他想造反,想成為暴民,就像他當初的誓言一樣,「我花開後百花殺」。這或許是他屢次名落孫山之後,對社會不滿而產生的極端復仇心理,也或許是他後來不加選擇地實施屠殺破壞的主要原因。歷史規律證明,沒有信仰的農民起義,往往在小有成就之後就走向衰落。秦末的陳勝如此;漢末的張角如此;明末的李自成如此;清末洪秀全也如此,黃巢當然也不能例外了。

  起義之初,黃巢和他的義軍可謂愛民如子,甚至因此獲得「率土大將軍」的美稱,這種情形一直維持到他攻陷長安。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五日下午,當黃巢前鋒未受到任何抵抗,順利進入長安城時,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文武官員數十人至灞上迎接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義軍將士皆披髮,束以紅綾,身穿錦袍,手執兵器,簇擁黃巢而行。而黃巢則乘坐黃金肩輿,威風凜凜地招搖過市。「甲騎如流,輜重塞塗,千里絡繹不絕」。對唐末酷政已忍無可忍的長安市民夾道歡迎黃巢和他的起義軍,黃巢們也被當時的氣氛感動得涕淚縱橫。黃巢的副將尚讓一再告諭市民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義軍將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貧民,「往往施與之」,很有幾分「黃巢來了不納糧」的意思。以至民間甚至編出「正月十五掛紅燈」,「端午時節插艾草」的故事來褒頌黃巢和他的起義軍。

  但是,從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並於翌日,在含元殿登上皇帝寶座,建國號「大齊」,建元為金統起,作為分界線,黃巢和他的起義軍就此變質了。黃巢幾乎全盤接收了唐末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封其妻為皇后,尚讓、趙璋等為宰相,鄭漢璋為御史中丞,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並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復原職。可見,大齊是由農民軍文武官員與唐朝官員混合而成的一個政權機構。農民軍憎恨官吏,對唐宗室、公卿士族實行嚴厲的鎮壓政策,「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唐宰相及左僕射、右僕射、太子少師等藏匿民間,被義軍搜出後「皆殺之」,連投降黃巢的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因匿公卿於夾壁牆中,事發後亦被殺。黃巢這時露出了他「我花開後百花殺」血腥的崢嶸面目。他的起義軍,則開始像強盜一樣在長安街頭殺人越貨,搶男霸女。或許他們本來就是明火執仗,肆意妄為的強盜。在黃巢的統治下,老百姓連基本的農耕作業都已無法進行下去,相當一部分地區出現了「赤地千里」的景象。

  起義之初,黃巢和他的義軍可謂愛民如子,甚至因此獲得「率土大將軍」的美稱,這種情形一直維持到他攻陷長安。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五日下午,當黃巢前鋒未受到任何抵抗,順利進入長安城時,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文武官員數十人至灞上迎接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義軍將士皆披髮,束以紅綾,身穿錦袍,手執兵器,簇擁黃巢而行。而黃巢則乘坐黃金肩輿,威風凜凜地招搖過市。「甲騎如流,輜重塞塗,千里絡繹不絕」。對唐末酷政已忍無可忍的長安市民夾道歡迎黃巢和他的起義軍,黃巢們也被當時的氣氛感動得涕淚縱橫。黃巢的副將尚讓一再告諭市民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義軍將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貧民,「往往施與之」,很有幾分「黃巢來了不納糧」的意思。以至民間甚至編出「正月十五掛紅燈」,「端午時節插艾草」的故事來褒頌黃巢和他的起義軍。

  但是,從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並於翌日,在含元殿登上皇帝寶座,建國號「大齊」,建元為金統起,作為分界線,黃巢和他的起義軍就此變質了。黃巢幾乎全盤接收了唐末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封其妻為皇后,尚讓、趙璋等為宰相,鄭漢璋為御史中丞,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並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復原職。可見,大齊是由農民軍文武官員與唐朝官員混合而成的一個政權機構。農民軍憎恨官吏,對唐宗室、公卿士族實行嚴厲的鎮壓政策,「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唐宰相及左僕射、右僕射、太子少師等藏匿民間,被義軍搜出後「皆殺之」,連投降黃巢的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因匿公卿於夾壁牆中,事發後亦被殺。黃巢這時露出了他「我花開後百花殺」血腥的崢嶸面目。他的起義軍,則開始像強盜一樣在長安街頭殺人越貨,搶男霸女。或許他們本來就是明火執仗,肆意妄為的強盜。在黃巢的統治下,老百姓連基本的農耕作業都已無法進行下去,相當一部分地區出現了「赤地千里」的景象。

  隨之而來,黃巢的本性也開始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顯露出來。有人題詩譏諷黃巢當了皇帝後,開始變得昏庸殘暴。黃巢立刻組織人去查其作者,但是沒有查出來,於是黃巢索性把長安城中三千多無辜的儒生砍了頭;隨著唐軍的反攻,長安被唐軍佔領。但沒幾天又被黃巢奪了回來,對於長安的失而復得,黃巢卻大光其火,他將之前的那次失利歸罪於普通的長安平民,這個曾經被長安市民夾道歡迎的「率土大將軍」,舉起屠刀,血洗長安,將城中八萬餘名男丁殺戮殆盡。當黃巢於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再次被趕出長安後,率部出藍田入商洛山。五月,黃巢派左軍中尉孟楷為先鋒進攻蔡州(湖北棗陽),唐節度使秦宗權戰敗後投降齊軍,孟楷隨即由蔡州移師轉攻陳州(今河南淮陽)。

  陳州刺史趙犨是唐朝的著名將領,本人多次參加過圍剿黃巢的戰鬥,是大齊軍隊的夙敵。趙犨擔任陳州刺史後,就對部下說過:「黃巢若不死在長安,必定向東走,陳州是他必經之路,不可不防。」看得出,他剛上任就已預見到黃巢的失敗,並進行了相應的部署。孟楷剛入陳州境內,趙犨趁其不備,果斷出擊,齊軍大敗,孟楷被俘。趙犨為表示與黃巢絕不妥協的決心,命人將孟楷斬首。孟楷是最早追隨黃巢起義的重要將領,素為黃巢寵信。黃巢異常悲憤,立即與秦宗權合軍將陳州團團圍住,並「掘塹五重,百道攻之」,大有不拿下陳州決不罷休之勢。

  趙犨剛任刺史之時,就一直不斷地修築城塹,積蓄糧草,繕治兵器,在黃巢到來之前,就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將方圓六十里內的居民遷入城中,同時募集大批勇士,由其弟和兒子分頭統領,加固城防。趙犨對陳州保衛戰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細緻和到位,因此,黃巢攻打陳州受到了很大的挫折。黃巢見自己帶著幾十萬大軍,卻連小小的陳州都攻不下來,非常生氣,乾脆在陳州城下紮起營寨不走了。竟在陳州城下建起一座類似於皇宮的「八仙營」,並設置了百官曹屬,「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結果,黃巢圍困陳州長達三百多天,卻始終沒能攻破陳州。而唐廷卻不斷調動軍隊,開始了對黃巢的圍剿。

  黃巢在陳州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來自唐軍的進攻,而是沒有糧食。他是在唐軍的進攻下敗出長安的,不可能帶有多少糧食。趙犨在他到來之前就採取堅壁清野,也沒有給他留下糧食。而他手上有著一支幾十萬的大軍,這支軍隊人吃馬嚼,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可是這裡沒有糧食,那麼,他們吃什麼呢?黃巢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吃人。「賊圍陳郡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見《舊唐書》)「人大饑,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見《新唐書》)「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並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鹹被其毒。」(見《資治通鑒》)

  趙犨剛任刺史之時,就一直不斷地修築城塹,積蓄糧草,繕治兵器,在黃巢到來之前,就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將方圓六十里內的居民遷入城中,同時募集大批勇士,由其弟和兒子分頭統領,加固城防。趙犨對陳州保衛戰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細緻和到位,因此,黃巢攻打陳州受到了很大的挫折。黃巢見自己帶著幾十萬大軍,卻連小小的陳州都攻不下來,非常生氣,乾脆在陳州城下紮起營寨不走了。竟在陳州城下建起一座類似於皇宮的「八仙營」,並設置了百官曹屬,「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結果,黃巢圍困陳州長達三百多天,卻始終沒能攻破陳州。而唐廷卻不斷調動軍隊,開始了對黃巢的圍剿。

  黃巢在陳州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來自唐軍的進攻,而是沒有糧食。他是在唐軍的進攻下敗出長安的,不可能帶有多少糧食。趙犨在他到來之前就採取堅壁清野,也沒有給他留下糧食。而他手上有著一支幾十萬的大軍,這支軍隊人吃馬嚼,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可是這裡沒有糧食,那麼,他們吃什麼呢?黃巢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吃人。「賊圍陳郡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見《舊唐書》)「人大饑,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見《新唐書》)「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並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鹹被其毒。」(見《資治通鑒》)

  名詞解釋:舂:把東西放在石臼裡去殼或搗碎;臼: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製成,中部凹下;碓: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槓,槓的一端裝有一塊圓形的石頭,用腳連續踏另一端,石頭就會連續起落,去掉石臼中糙米的皮。搞清了這些工具,就可以很清楚黃巢是怎麼解決部隊的糧食問題了。黃巢的軍隊把人抓來,活生生地放入石臼裡,然後像舂米一樣,用巨碓把人碾成肉泥,以此來填飽士兵們的肚子。在圍困陳州的三百多個日夜裡,黃巢動用了數百個這樣的巨型殺人機器,同時開工,流水作業,日夜不停。活生生地把大批無辜鄉民,無論男女,不分老幼,悉數納入巨舂,頃刻碾為肉糜。陳州四周的老百姓都被吃光了,為擴大活人供應的來源,又「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徐、兗等數十州,鹹被其毒」。

  於是,這支曾經被稱為「義軍」的黃巢軍隊,成了一群吃人惡魔。據最保守估計,黃巢軍隊在這段時間至少吃掉了三十萬人。這種吃人不吐骨頭,以人肉充當軍糧的行徑,其野蠻凶殘程度,確實冠絕古今。黃巢和起義軍的惡行,也注定了他的最終失敗。在唐軍的合圍下,黃巢慘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十五日,眾叛親離的黃巢,被其外甥林言,殺於泰山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黃巢自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起義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被殺,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據不完全統計,有八百萬人(其中大部分為普通老百姓)死在他和他軍隊的屠刀之下,原來人口稠密的中原大地,又變成赤地千里,荒無人煙了。由此可見,一次暴烈的革命,不但不能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反而屠殺了人類文明。

  黃巢敗亡後,有一細節,供讀者思之: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秋七月,唐僖宗在大玄樓舉行受俘儀式。武甯節度使獻上黃巢首級及其姬妾二三十人。唐僖宗問姬妾女子:「汝曹皆勳貴子女,世受國恩,何為從賊?」一個為首的女子回答:「狂賊凶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上不復問,皆戮之於市。臨刑前,執法人員可憐這些女子,讓她們喝醉後,再行刑。女子們邊哭邊喝,結果,都在醉臥中受死,唯獨為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從容就死。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