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關戰役的得失分析:本不該到如此困難的地步
桂南會戰中的崑崙關戰役,是一個漂亮的攻堅戰、殲滅戰。幾乎全殲第21旅團,除擊斃該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之外,還擊斃了第42聯隊長、接任中村的代旅團長阪田元一大佐;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聯隊長生田滕一;第一大隊長杵平作;第二大隊長官本得;第三大隊長森本宮等;班長以上軍官陣亡 85%以上;陣亡士兵4000人以上。這是日本戰後公佈的數字。(參見:《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三卷,第一分冊第68頁。)雖然中中國軍隊隊傷亡更多,在一萬人以上,但基本幹部仍健全。日軍第21旅團已經名存實亡了。
根據日方及我方的統計:日軍第21旅團官兵被擊斃4000餘人,傷者大大高於此數,被俘102人,旅團長中村正雄、第42聯隊聯隊長板田園一、第21聯隊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及各聯隊的第1、第2、第3大隊大隊長均喪命。第5軍繳獲山炮10門,輕機槍102挺,重機槍80挺,*步*槍*2000餘支,戰馬79匹,還有大量的彈藥、糧襪及各種軍需品。崑崙關之戰繳獲的各種日軍戰利品,包括火炮、槍枝、彈藥、軍旗、軍服和日軍個人的護身符、家信和戰場照片及統計圖片等,先後在柳州、桂林、全州等地展出,轟動一時,極大地振奮了國人抗戰必勝的決心。
崑崙關戰役的勝利,不僅是第5軍及中中國軍隊隊廣大愛國官兵浴血奮戰的結果,也是戰區及大後方百姓的大力協助的勝利。為了支援作戰,先後有6萬餘名青壯勞力和大批畜力和車輛投入支前活動,運送軍糧200餘萬斤,彈藥無數,運送傷員上萬人次。時近隆冬,為抗日將士御寒,僅生薑就送去1萬多斤,更有各種各樣的慰問品和數量不菲的慰問金。並架通信線桿1萬多根,修通道路幾百公里。這一切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面對外侮,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偉大鬥爭精神。
崑崙關戰役,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鼓舞了中國民心,鼓舞了中中國軍隊隊的士氣,成為中中國軍隊隊抗擊外敵入侵的典範之戰。崑崙關戰役是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中中國軍隊隊取得的屈指可數的幾個戰績輝煌的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機械化部隊在正面戰場上第一次與日軍精銳部隊的大交戰,意義非凡。
但是,整個戰役也有一些值得檢討的地方。
其一,戰役即將打響,中國軍隊在抗擊日軍的準備工作就很令蔣介石頭疼:守衛兩廣海防的原桂系第1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對其被調任第11集團軍任總司令不滿,藉故奔母喪而躲回了容縣老家;而接任第16集團軍總司令的蔡廷鍇新來乍到,有很多事情擺不平,使日軍進犯的情報不能按時上傳下達;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赴重慶參加國民黨第五屆六中全會;行營參謀長林蔚又奉蔣之命,赴容縣弔唁夏母……凡此種種,行營瞬時成了空營。行營是統籌、指揮各部隊協調作戰的重要的軍事機構。行營不下命令,遠在廣東韶關的第4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是不敢擅作主張,指揮部隊往前線開拔的。這就是說,此時國民黨軍的首腦機構實際上已經陷入癱瘓狀態。
其二,白崇禧在軍事部署方面也出現問題。白認為日軍可能會由廣州灣(湛江)登陸從而北上進犯柳州,而不是冒險進犯南寧。因此,他派了第46軍新編第19師駐防欽州、防城,而第19師是一支剛剛組建的地方部隊,在武器裝備、軍事訓練、人員素質方面都不符合要求,因此,導致了日後欽州、防城的失陷。
其三,白崇禧出於私心考慮,企圖將廣東南路的開平、陽江、陽春等大片富庶地區據為桂系所有,進而向外延伸,掌控更多的出海港口。於是便命第31軍迅速裝備,開進以上地區。如此,桂系的防線一下拉長到上千公里,戰線拉長了,防禦自然不穩固,這就給日軍長驅直入南寧洞開了方便之門。
其四,一些將領貪生怕死,導致日軍得勢。11月17日,日軍佔領欽州、防城,然後進攻新19師師部小董。師長黃固貪生怕死,竟臨陣脫逃,拱手將小董資敵。
22日晚,日軍勢如破竹,抵達南寧市邕江南岸。23日日軍第5師團在飛機掩護下強渡邕江,妄圖直搗南寧腹地。夜晚,駐守南寧的我第16集團軍135師405團團長伍宗駿擅自命令其所轄的404、405兩個團放棄陣地撤退,導致南寧市內防守空缺。24日上午,日第5師團21旅團21聯隊渡江成功,下午,南寧市全城陷落。
其五,蔣介石對前方將領猜忌,派陳誠、李濟深監督白崇禧作戰,其態度是「疑人也用,用人也疑」,朝令夕改,臨陣易帥,也是導致戰事失利的原因。當桂南會戰進入收尾階段,第5軍第三次攻克崑崙關,欲一舉收復南寧時,新一輪戰鬥打響了。1940年1月1日,第5軍向南寧方向進攻,第一仗便在崑崙關至九塘之間的441高地激烈展開。鏖戰4天,雙方傷亡慘重,榮譽第1師奉命撤離休整,其餘各師繼續執行進攻任務。由於日軍拚死抵抗,戰績毫無進展,至12日,第5軍不得不全員退出戰鬥,由第36軍接過進攻任務。此時,白崇禧提議,將第2軍、第6軍、第99軍、第36軍、第5軍集結起來,聯合發動攻勢,收復南寧。當時,最高統帥蔣介石當場就批准了這個計畫,可是第二天,已返回柳州的蔣竟將頭天的決定推翻,以致日軍贏得時間重新部署,發動反攻。蔣的反覆大出白崇禧的意料,白崇禧不得不與李濟深、陳誠、張治中等重新部署作戰。蔣介石內心裡對白崇禧缺乏信任,把自己的王牌機械化部隊第5軍交與桂系將領白崇禧指揮實出無奈,害怕白拼光了自己的本錢,不準備再把「血本」第5軍投進去。直到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白還認為,如果沒有蔣當時的反覆無常朝令夕改,那麼軍備完整、士氣高昂的第36軍積極參戰,趁敵人援軍未到的空隙,定能全殲敵第5師團。
2月1日,日軍開始總攻這天,蔣命令第4戰區司令張發奎接替白崇禧指揮桂南戰役。臨戰易帥,乃兵家大忌。此次易帥的直接後果是:未及我軍新的作戰戰略與之前實施的戰略有效銜接,日軍總攻已經開始。2日下午,在我軍陣線不斷潰退的情形下,日軍開進了賓陽城。
其六,地方部隊保存實力。見到最高統帥不願意把自己手裡的嫡系部隊拿出來,一向對最高統帥心懷戒心的白崇禧自然也不願把從各地調來的桂系部隊拿去硬拚,而其他地方軍隊見狀紛紛發出改變作戰部署的新命令,全部進入固守狀態。此時,戰場上尚有20多萬的桂粵軍隊,但是這20萬生力軍上陣卻毫無建樹,只因日軍固守待援,他們才得以維持原來的陣地。
例如,12月24日,日寇及川支隊接到今村均返回南寧的命令,便銷毀繳獲的大批戰略物資,撤離龍州、鎮南關。白崇禧得知第一批回竄之敵逃脫,第二批又在返回後,唯恐增援崑崙關導致我軍進攻失敗,急電西路軍總指揮韋雲菘:「如再放過第二批回竄的敵軍,影響主力兵團方面的戰局,該副總司令應受嚴懲。」(《廣西文史資料》第25輯,第27頁。)結果仍被敵軍主力逃脫。地方部隊習慣於保存實力使日軍獲益。例如馮璜於11月22日接任175師師長時白崇禧對其交代:「現在大敵當前,第16集團軍各部隊長官間還鬧意見,你見他們時,傳達我的意思,請他們好好的以大局為重,放棄成見,共同抗日。」而16集團軍司令夏威則交代馮璜:「抗戰是相當長期的,不可把『本錢』一下賭光。」(馮璜:《第175師戰鬥在桂南》,載於《粵桂滇黔抗戰》第192頁,中國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抗戰時期的桂林行營和西安行營,時稱「拱衛陪都重慶的南北兩大軍事拳頭」,桂南會戰結束之後,蔣介石把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桂林行營改為軍委桂林辦公廳,把白崇禧調到了國防部,把李濟深調到桂林辦公廳任主任,一個軍事指揮機構變成了辦事機構,同時也架空了白崇禧、李濟深兩個陸軍上將,奪走了兵權。這是後話了。蔣介石的權術,可見一斑。
抗日戰爭時期的桂南會戰,由於國民黨軍高級將帥決策的不當與反覆,導致了整個會戰的失敗。而難能可貴的是,在桂南會戰的核心戰役——崑崙關戰役中,中中國軍隊隊用「鋼鐵撞擊鋼鐵,血肉拚搏血肉」,與號稱「鋼軍」的日本一流精銳機械化第5師團頑強對訣,終於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杜聿明將軍在戰後為犧牲烈士撰寫的碑文中生動地記錄了當時血戰的情形,「當其猛烈爭奪之際,敵則配合空軍強行增援,負隅頑抗,無懈可擊,我則萬眾一心,前仆後繼,不辭攀躋之艱,不畏壁壘之固,炮火交熾於山林,血肉橫飛於林麓。攻堅之苦、犧牲之烈,殆興軍以來所罕有。而攻堅克險,實開抗戰之先河。」
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無論整個桂南戰役最後失敗得如何慘烈,無論在崑崙關戰役中中國軍隊嫡系部隊與地方部隊的矛盾如何錯綜複雜,無論蔣介石與地方實力派如何各打小算盤,但是共赴國難是主旋律,尤其第5軍在崑崙關攻堅戰中體現出來的大無畏犧牲精神,至今閃爍著愛國主義的光芒。中中國軍隊隊抗擊外國侵略軍,全殲一個精銳旅團,基本消滅了它的全部指揮官,尚無第二例。日軍戰史稱之為:「通觀中國事變以來全部時期,這是陸軍最為暗淡的年代。」「中中國軍隊隊攻勢的規模很大,其戰鬥意志之旺盛,行動之積極頑強,在歷來的攻勢中少見其匹。我軍戰果雖大,但損失亦為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