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犧牲的紅軍最高級別將領:軍團參謀長鄧萍
在展覽廳的一個展櫃中,有一塊墊板托著一組物品:衣扣、皮帶扣、毛衣碎片、鞋底等。它們是長征中犧牲的紅軍最高級別將領紅3軍團參謀長鄧萍烈士留下的遺物。
鄧萍,1908年出生於四川省富順縣。
1930年,鄧萍出任紅3軍團參謀長,兼任紅5軍軍長。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征後,鄧萍協助紅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指揮部隊擔任右路前衛,掩護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主力實施轉移。1935年,鄧萍在指揮紅3軍團先頭部隊攻佔遵義城的戰鬥中,不幸被敵人子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7歲。
鄧萍是長征中犧牲的紅軍最高級別指揮員。戰後,第11團政委張愛萍懷著沉痛的心情,在鴨溪場揮筆寫下輓詩一首:長夜沉沉何時旦?黃埔習武求經典。北伐討賊冒彈雨,平江起義助烽焰。「圍剿」粉碎苦運籌,長征轉戰肩重擔。遵義城下灑熱血,三軍征途哭奇男。
新中國成立後,鄧萍烈士的遺骸被重新找到,並遷葬在青松覆蓋、綠水環繞的鳳凰山上。彭德懷親自修訂了鄧萍的簡歷;張愛萍親筆為鄧萍烈士撰寫了墓誌銘;移墓時發現並保存下來的金屬衣扣和褲扣、毛衣碎片、帆布跑鞋已磨平了的膠底等遺物,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作為永久的紀念。
鄧萍,(1908-1935)1908年生,四川自貢富順人。1926年底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秋被派到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彭德懷任團長的第1團從事兵運工作。在該團秘密組織成立中共黨支部和團委,任書記。1928年7月參與組織領導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參謀長、中共紅5軍軍委書記。參加領導開闢湘鄂贛蘇區。同年冬和彭德懷、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到井岡山,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6月任紅3軍團參謀長兼紅5軍軍長,參與指揮紅3軍團進行長沙戰役和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1933年7月兼任紅軍東方軍參謀長,參與指揮所部入閩作戰。在中央蘇區,鄧萍南征北戰,戰功卓著,成為紅軍的著名將領。期間,曾兼任紅5軍隨營學校教育長,參與籌建工農紅軍學校,任副總隊長兼教育長,培養了大批紅軍幹部。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同年10月參加長征,協助彭德懷指揮紅3軍團擔任右路前衛,掩護中共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主力突圍。1935年2月27日在遵義戰役前線指揮作戰時英勇犧牲,年僅27歲。參加此次戰役、時任團政委的張愛萍當即寫一首輓詩:「長夜沉沉何時旦?黃埔習武求經典。北伐討賊冒彈雨,平江起義助烽煙。『圍剿』粉碎苦運籌,長征轉戰肩重擔。遵義城下灑熱血,三軍征途哭奇男。」
彭德懷的親密戰友——鄧萍
1966年4月的一天,一輛小轎車自北向南行駛在四川省內(江)宜(賓)公路上,車上坐著的,是從成都前往宜賓視察工作的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彭德懷元帥。當他得知車已駛入富順縣境內時,急令停車。下車眺望,只見沱江蜿蜒流淌,帆影點點;丘陵起伏綿延,一片碧綠。不由得感慨:「真是地靈人傑啊!難怪英才輩出。三十多年前,我有一位親密戰友,就是這裡的人。可惜他早已在長征途中犧牲了!」說罷,神情疑重,沉默良久。彭德懷說的人,就是鮮為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鄧萍。
鄧萍,1908年生於四川省富順縣,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領導著名的平江起義,長期擔任紅五軍參謀長、紅三軍團參謀長,兼任過紅五軍軍長,一度出任中央紅軍軍事政治學校教育長。參加過五次反「圍剿」和長沙戰役、贛州戰役,以及慘烈的廣昌保衛戰、湘江之戰。1935年2月27日,在第二次遵義戰役中犧牲,年僅27歲。
鄧萍,(1908-1935)1908年生,四川自貢富順人。1926年底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秋被派到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彭德懷任團長的第1團從事兵運工作。在該團秘密組織成立中共黨支部和團委,任書記。1928年7月參與組織領導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參謀長、中共紅5軍軍委書記。參加領導開闢湘鄂贛蘇區。同年冬和彭德懷、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到井岡山,參加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6月任紅3軍團參謀長兼紅5軍軍長,參與指揮紅3軍團進行長沙戰役和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1933年7月兼任紅軍東方軍參謀長,參與指揮所部入閩作戰。在中央蘇區,鄧萍南征北戰,戰功卓著,成為紅軍的著名將領。期間,曾兼任紅5軍隨營學校教育長,參與籌建工農紅軍學校,任副總隊長兼教育長,培養了大批紅軍幹部。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同年10月參加長征,協助彭德懷指揮紅3軍團擔任右路前衛,掩護中共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主力突圍。1935年2月27日在遵義戰役前線指揮作戰時英勇犧牲,年僅27歲。參加此次戰役、時任團政委的張愛萍當即寫一首輓詩:「長夜沉沉何時旦?黃埔習武求經典。北伐討賊冒彈雨,平江起義助烽煙。『圍剿』粉碎苦運籌,長征轉戰肩重擔。遵義城下灑熱血,三軍征途哭奇男。」
彭德懷的親密戰友——鄧萍
1966年4月的一天,一輛小轎車自北向南行駛在四川省內(江)宜(賓)公路上,車上坐著的,是從成都前往宜賓視察工作的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彭德懷元帥。當他得知車已駛入富順縣境內時,急令停車。下車眺望,只見沱江蜿蜒流淌,帆影點點;丘陵起伏綿延,一片碧綠。不由得感慨:「真是地靈人傑啊!難怪英才輩出。三十多年前,我有一位親密戰友,就是這裡的人。可惜他早已在長征途中犧牲了!」說罷,神情疑重,沉默良久。彭德懷說的人,就是鮮為人知的紅軍高級將領鄧萍。
鄧萍,1908年生於四川省富順縣,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領導著名的平江起義,長期擔任紅五軍參謀長、紅三軍團參謀長,兼任過紅五軍軍長,一度出任中央紅軍軍事政治學校教育長。參加過五次反「圍剿」和長沙戰役、贛州戰役,以及慘烈的廣昌保衛戰、湘江之戰。1935年2月27日,在第二次遵義戰役中犧牲,年僅27歲。
自1927年冬鄧萍結識彭德懷後,二人就一直朝夕相處,並肩戰鬥達7年之久,結下了深厚的戰友之情。
一、平江舉事獻謀略
1927年冬,剛從軍校畢業的鄧萍受黨組織的派遣,前往國民革命軍湖南獨立第五師第一團做兵運工作。行前,組織向他介紹了團長彭德懷的情況,交代了此行的任務。
時年30歲的團長彭德懷出身貧苦,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早在北伐時期,就結識了共產黨員段德昌,在其啟發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在「四一二」、「七一五」之後白色恐怖下的革命低潮時期,彭德懷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鄧萍此行的目的,就是代表黨組織在思想上、政治上關心彭德懷,充任彭德懷與黨組織之間的紐帶,促使一團早日起義,成為一支革命生力軍
經人介紹,鄧萍自稱無業青年,並當場為彭德懷展示了能書善畫的特長,彭德懷甚是喜愛,就將他留在團部當文書。過了一段時間,黨組織向彭德懷說明了鄧萍的身份,彭德懷十分高興,在他眼裡,鄧萍就是黨的化身。
轉眼過了年,一天午後,黨組織派人秘密通知鄧萍,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彭德懷入黨。在當晚的彭德懷入黨宣誓儀式上,懸掛著監誓人鄧萍繪製的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像,彭德懷身上的呢軍服、馬靴、武裝帶、白手套也是鄧萍在事前精心準備的。這時,獨立一團已有八名黨員,正式成立了團黨委,由彭德懷任書記。鄧萍特地提出:以後上級來人,先由自己接應,辨別後,再向彭德懷引見,以避免團長暴露身份,增添危險。
仲夏,黨組織指示一團黨委,為適應武裝鬥爭的需要,要盡快舉行起義。7月17日晚,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滕代遠來到平江,與彭德懷、鄧萍商定,起義定在7月22日上午10時。18時,在平江縣醫院的一間病房裡,三人研究了起義的準備工作和軍事部署,鄧萍負責起義後佈告、標語以及其他文告的撰寫。
7月22日上午10時,平江起義打響。起義後,按照省委的指示,以起義部隊為基礎,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由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政治委員,鄧萍任參謀長。
二、鏖戰之中戰友情
平江起義後,彭德懷、滕代遠、鄧萍率紅五軍撤出縣城,一路苦戰,先是向湘鄂贛邊開進,後又南折,於1928年2月下旬與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在井岡山會師。會師後不久,兩軍前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為打破敵人對井岡山的「圍剿」,解決部隊的過冬給養,紅四軍跳出井岡山向贛南挺進,紅五軍留守井岡山。
就在紅四軍下山後的第三天,敵人以十個團的重兵,向井岡山發起了圍攻。
隆隆的炮聲震落了松枝上的積雪,遠處的山下,聚集著一堆又一堆的敵人。敗退的敵人暫時停止了進攻。
暫時的平靜後面將是更激烈、更殘酷的廝殺。紅五軍前委召開緊急會議,研究當前的態勢。彭德懷對大家說:「這是我們紅五軍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惡戰。現在進攻我們的敵人有14個團,而我們只有2000多人。硬守是守不住的,只有當機立斷,組織突圍。下面,請參謀長講突圍作戰部署。」鄧萍指著牆上大幅軍事地圖的一處說到:「突圍地點,選在贛敵、湘敵結合部。集中我們現有的兵力,形成相對優勢,出其不意,猛打猛拼,撕開一條口子。之前,前沿各部不要與敵脫離接觸。『粘住』他們,暗中抽出大部分兵力,準備參加突圍戰鬥。我意由我率領特務連、機槍連、迫擊炮連作尖刀,待缺口撕開後,一團、七團分別作為左、右翼,形成一條安全通道,政委帶領電話隊、衛生隊護送全部家屬、傷病員快速通過,軍長帶四團殿後保護。」彭德懷一聽,連連擺手:「不妥!不妥!我從前在湘軍當兵時就到過這裡,要論作尖刀、打前鋒,你沒有我合適。」鄧萍堅決地說:「你是一軍之長,責任重大,今後五軍的發展還要靠你。再說,還有那麼多的傷病員和家屬需要保護,這是朱毛首長臨下山時交給你的重任啊!軍情緊急,莫要再爭論了。」
按照鄧萍的這番部署,紅五軍衝出了重圍,輾轉興國,突襲於都並取勝。就在這時,鄧萍負傷並因傷口感染高燒不退,只好留在當地養病、養傷。臨走時,彭德懷留下繳獲的藥品、罐頭,向當地黨組織贈送了一批槍支彈藥,對其負責人反覆叮囑:「一定要保護好,照顧好鄧萍同志!」3個月後,紅五軍回師井岡山路過這裡,痊癒了的鄧萍眼噙淚花,雙手與彭德懷緊緊握在一起。鄧萍擦了擦雙眼說:「軍長,這3個月我天天想你,想我們部隊。現在我傷癒歸隊,向你報到。」彭德懷激動地說:「我斷了的翅膀又重新長上了!」
1930年6月,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彭德懷任軍團長,滕代遠任政委,鄧萍任參謀長,兼紅五軍軍長。8月23日,一軍團、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會師,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紅三軍團仍然是彭德懷任軍團長,鄧萍任參謀長。之後,二人攜手並肩,率部參加了多次著名戰役。鄧萍傑出的軍事才華和危難之際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給彭德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襄助分憂赴危難
1931年秋,紅一方面軍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全軍進入了休整階段。遵照上級的命令,鄧萍來到瑞金,擔任剛剛組建的「中央紅軍軍事政治學校」教育長。完成了在瑞金的任務後,在彭德懷的電話催促下,鄧萍回到了紅三軍團,繼續擔任軍團參謀長兼紅五軍軍長。
1933年夏末,不甘心四次「圍剿」失敗的蔣介石,糾集百萬兵力,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採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術,向中央蘇區發起了第五次「圍剿」。此時,毛澤東已被排擠出紅軍,把持中央大權的,是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
10月18日,遵照臨時中央的命令,紅三軍團在黎川向敵人發起進攻。敵人有7個師,構築了長100公里、寬20公里的堅固防線,碉堡密佈,重兵雲集,由輕重機槍組成的火力點每隔10米就有一個,其目的就是吸引紅軍前來進攻,消耗和消滅紅軍。臨時中央的這道命令,正中敵人下懷。紅三軍團戰至25日,不但沒有達到突破敵封鎖、佔領資溪的作戰目的,反而傷亡慘重,不得不拖著疲憊之師退出戰鬥。
1934年4月,敵人以7人師、1個炮兵旅的重兵在飛機的掩護下向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發起猛烈進攻。中革軍委命令:由紅三軍團防守廣昌,不許放進一個敵人,違者軍法從事。軍令下,彭德懷、鄧萍不敢怠慢,忙組織全軍團1.2萬人進入陣地,調集精壯戰士日夜搶修工事、碉堡。在軍團司令部,彭德懷向前來視察工作的李德、博古進言:「敵人有7個師的重兵和飛機大炮,火力兇猛。而我們才1.2萬人,再堅固的工事也經不住敵軍轟炸,死守是守不住的,1.2萬人只有全軍覆沒。建議改為機動防禦,只留一個連在正面吸引敵軍進攻,主力隱蔽在城外附近的大山中,待敵人蜂擁攻城時,我們主力抓住時機出山猛襲敵軍側翼。」彭德懷為增加進言的效果,拿出一張《廣昌機動防禦首長決心圖》,這是鄧萍昨天連天連夜繪的。李德看了一會兒地圖,嘴角浮起一絲輕蔑和嘲諷的笑:「我曾經批評過劉伯承同志,說他白在蘇聯上了幾年伏龍芝軍事學院。我聽說鄧萍同志是黃埔軍校畢業的,但看了這份有許多常識性錯誤的東西後,我也不得不對鄧萍同志提出同樣的批評,他的黃埔軍校也是白上了!」聽到李德口出狂言,肆無忌憚的侮辱鄧萍,彭德懷「呼」地站起來,怒不可遏地指著他說:「鄧萍同志和我並肩戰鬥了六年,給我出了多少好主意,謀劃了多少戰鬥,你知道嗎?他的軍事才華,豈是你李德能夠比的?」李德惱羞成怒,衝著彭德懷大吼:「你們必須執行中革委的命令,不准有一絲改動。否則,後果自負!」
四、英年早歿遵義城
在錯誤路線的指揮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長征。
1934年10月21日晚,三軍團作為左翼護衛,掩護著龐雜的中央機關進入了五嶺山區。行至廣西境內,在湘江上遊的全州、興安間同凶悍的桂軍發生激戰,這就是著名的「湘江之戰」。紅三軍團同友軍一樣,遭受了重大損失,下屬紅六師參謀長杜中美和紅十團團長沈述清陣亡。
10月18日,中共中央在貴州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放棄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師的預定計畫,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1935年1月9日,紅軍佔領遵義,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從19日開始,紅軍各部在毛澤東的指揮下開始「四渡赤水」。
在一渡赤水後的2月23日,中革軍委電令紅三軍團必須在本月底前重占遵義,以調動敵人南返。24日,彭德懷、楊尚昆(接替滕代遠任軍團政委)、鄧萍率部隊從川南急行軍,撲向通往遵義的要隘——婁山關。等到了才發現,黔軍已先我佔領了這座通往遵義的北大門。
這時,天空中飄起了陣陣雨夾雪,綿綿密密,紛紛揚揚;寒風吹來,侵入肌骨。三人在警衛員撐起的油紙傘下,開起了緊急作戰會議。彭德懷對二人說:不僅要拿下婁山關,打通去遵義的通道,還要將山上的敵人全部消滅,避免其潰逃進入遵義,給我軍下一步進攻作戰增加困難。楊尚昆點點頭:「是殲滅而非擊潰,這是作戰的指導思想。」按照兩位首長的要求,鄧萍作了部署並親自指揮了這場戰鬥——十一團首先從婁山關左翼迂迴到山後斷敵退路,十團、十三團分別從正面和右翼進攻。尤其壯觀的是鄧萍集中了軍團的全部迫擊炮,向敵人的陣地齊射。只聽得尖利的嘶叫聲和隆隆的爆炸聲此起彼伏,迴盪在山巒溝壑之間。不到兩個小時,婁山關的主峰上便飄起了紅旗。
紅軍首占告捷,乘勝前進,於27日上午9時攻佔遵義城外圍的一個小隘口——石字鋪。傍晚,進抵遵義城下。
在軍團司令部,鄧萍找來十一團政委張愛萍、參謀長藍國清,研究攻城部署。鄧萍說:「佔領遵義、調敵回援是毛主席戰略部署的關鍵。剛才,主席、周副主席、朱總司令來電告誡我們,攻城宜早不宜遲,晚了,不但達不到目的,敵薛岳部還會趕來增援。現在我們已經暴露在城下,敵人明白了我們的作戰意圖,因此,攻擊的發起時間越早越好。我現在就同你們一起去看地形,研究、確定好攻城方案,務必要在明天拂曉前佔領遵義。」
冒著連綿的陰雨和料峭的寒風,鄧萍和張愛萍、藍國清隱蔽在茂密的草叢中邊看邊研究。鄧萍舉起望遠鏡一邊仔細地搜尋、觀察。突然,「砰」的一聲,一發冷彈帶著強大的衝擊力,狠狠砸向他的腦袋,奪取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將領的生命。此時,他年僅27歲。
意外的變故,給彭德懷帶來了猝不及防的重擊,使他覺得肝腸寸斷、撕心裂肺!這位身經百戰、爬屍趟血的硬漢子也禁不住悲痛萬分、淚流滿面。警衛員輕輕地呼喊打斷了他的沉思:「軍團長,劉主任來了。」軍團政治部主任劉少奇緊緊握住了他的雙手:「老彭,你就放心地指揮打仗吧,鄧萍同志的後事,由我們政治部來辦。我向你保證,一定要對得起烈士,一定要讓你滿意。」彭德懷點點頭,擦了擦紅腫的雙眼,默默拿起烈士的遺物,一一仔細凝視,交給劉少奇。然後,彭德懷掏出懷表,拿起電話:「各部,總攻時間到。我命令,發起進攻,拿下遵義,為參謀長報仇!」
平江起義
大革命時期,平江是湖南農民運動的中心地區之一。1927年5月馬日事變之後,平江工農群眾慘遭反動派的「清鄉」鎮壓,激起農民的不屈反抗,1928年3月的「撲城」農民達十萬餘眾。正是在革命與反革命鬥爭更加激烈、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摧殘的形勢下,1928年6月國民黨軍獨立第五師被派到平江換防。共產黨員彭德懷時任該師一團團長。
彭德懷到達平江後,立即召集一團黨員緊急會議,研究如何使奉命調來平江鎮壓革命的獨立五師一團變成保護革命的一團,決定組織人員下營、連講述反動派的暴虐行徑,發動士兵反對清鄉隊的土匪行為,號召士兵會起積極作用,監督反動民團,不准他們殘害民眾。士兵們目睹反動派的纍纍罪行,在黨的秘密工作下,由同情工農,發展到傾向工農,傾向革命。由於彭德懷的努力和黨組織的工作,共產黨員鄧萍、黃公略、賀國中、黃純一、李燦等,不僅控制了一團的主要營、連的兵權,同時掌握了三團三營的兵權,從思想上組織上為起義創造了條件。
7月17日,湘鄂贛邊界特委書記滕代遠,奉湖南省委指示到達平江,並與一團黨組織取得聯繫。7月19日,正在三營巡視的彭德懷,從友人的來信中獲悉南華安特委被破壞,黃公略等人的身份暴露,反動派準備下手抓人,迅即返回縣城。當晚,一團黨組織舉行緊急會議,決定以士兵鬧餉名義立即發動起義。
7月22日上午11時許,在盛暑烈日之下,國民黨軍獨立第五師第一團的800勇士,全副武裝,頸繫紅帶,精神振奮,集合在平江縣城東門外一營駐地══天岳書院操場上誓師起義。下午1時許,平江縣城內軍警官兵午睡正酣,800勇士越過浮橋,向縣城發動進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解除了城內反動軍警2000多人的武裝,繳獲步槍1000餘支、子彈100萬發,活捉了作惡多端的縣長劉作柱等反動分子200多人。起義部隊佔領了縣城。當日,一團二營從駐地思村開到平江縣城參加起義。翌日,賀國中率隨營學校從岳陽來平江參加起義。黃公略率三團三營於20日晚在嘉義提前舉事。
7月24日宣佈建立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成立紅軍第五軍,彭德懷任軍長兼十三師師長,滕代遠任軍黨代表,鄧萍任參謀長。全軍共2500餘人。
不久,平江起義遭到湘鄂贛國民黨軍的聯合進攻,紅五軍主動撤出平江,轉戰於湘鄂贛邊界地區。1928年11月,根據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紅五軍主力由彭德懷、滕代遠率領轉向井岡山,12月到達江西寧岡新城,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會師,改編為紅四軍第十三團(對外仍稱紅五軍)。紅五軍一部由黃公略率領繼續在湘鄂贛邊界地區堅持鬥爭。平江起義有力地推動了湘鄂贛邊界革命鬥爭的發展,為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也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遵義戰役
遵義戰役,是紅軍長征以來殲滅國民政府軍最多的一仗,是在敵情極其嚴重的情況下,由彭德懷指揮的發生在紅軍長征路上的一次重要戰役。遵義戰役的勝利是遵義會議改變錯誤軍事領導所取得的成果。
1935年1月中旬,到達貴州遵義地區的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計畫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1月29日,擊敗堵截之敵,迅速西渡赤水(一渡赤水),尋機渡江北上。此時,敵重兵封鎖長江,遂暫緩北渡長江的原計畫,改到敵人兵力空虛的川滇黔邊作戰。當紅軍進入川滇邊境後,敵湘軍、薛岳兵團及滇黔敵軍長,在龍雲指揮下由東向西壓來,企圖配合江防部隊殲滅紅軍。為此,2月18至21日,中央紅軍全部東渡赤水(二渡赤水),回師黔北。川敵3個旅由雲南東北部的扎西向東追擊;黔敵急調遵義及附近的部隊向婁山關、桐梓增援;吳奇偉縱隊的第59、第93兩師由黔西、貴陽地區向遵義開進,妄圖阻止並圍殲紅軍於婁山關或遵義以北地區。2月24日,紅1軍團攻佔桐梓,25日,紅5、紅9軍團在桐梓西北地區阻滯川敵,紅3軍團一舉攻佔婁山關,殲敵一部。26日,紅軍主力在婁山關及其以南擊潰王家烈的部隊,攻佔板橋,殘敵向遵義逃跑。27日,紅1、紅3軍團乘勝追擊,在遵義以北擊潰黔敵3個團的阻擊,28日凌晨再佔遵義。接著於遵義以南忠莊鋪擊破敵吳奇偉縱隊兩個師的進攻,殲其第59師大部,重創第93師,戰役結束。這次遵義地區的作戰(遵義戰役),是紅軍在敵情非常嚴峻的情況下,5日之內連下桐梓、婁山關和遵義,共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8個團,俘敵3000人,取得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敵情極其嚴重的情況下
遵義戰役是在敵情極其嚴重的情況下打的。二渡赤水後,紅軍後尾有川軍潘文華部,滇軍孫渡部的緊急壓迫,前方有黔軍王家烈部和中央軍薛岳部的迎頭堵擊,機動迴旋的餘地已經不是很大,再加上紅軍有土城新敗,川滇邊境又無法立足,頗有幾分「走投無路」的感覺。紅軍五天之內取桐梓,奪婁山關,占遵義城,尤其是消滅中央軍吳奇偉部九十三師大部,五十九師一部,擊潰黔軍8個團,斃傷敵2400多人,俘敵3000餘人,繳獲大量槍枝彈藥,取得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充分顯示了人民軍隊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和英勇頑強的作戰精神。
人民軍隊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
中央紅軍各部迅速響應中央號召,遵照中革軍委的命令,於2月18日至21日,由太平渡、二郎灘等渡口東渡赤水河,此即二渡赤水。接著,以紅1、紅5、紅9軍團及軍委縱隊為左縱隊,以紅3軍團為右縱隊,向敵人兵力比較空虛的桐梓地區急進;同時,以紅五軍團的一個團向溫水開進,以吸引和迷惑追敵。24日,紅一軍團第一團佔領桐梓縣城。中央紅軍回師黔北,打亂了敵人的部署,川軍又急忙抽調部隊由扎西地區回頭向東追擊;黔軍王家烈也急忙抽調部隊向婁山關、桐梓增援;吳奇偉第一縱隊的第五十九、第九十三師也由黔西、貴陽地區向遵義開進,企圖阻止並圍殲紅軍於婁山關或遵義地區。鑒於此,中革軍委決定,乘追敵尚在川南之際,迅速擊破黔軍的攔阻,佔領婁山關及其以南地區,再取遵義城,以爭取主動。
體現了正確軍事路線指揮下發揮的巨大威力
遵義戰役是紅軍長征以來殲滅國民政府軍最多的一仗。此次巨大勝利打擊了國民政府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紅軍的鬥志。為紅軍徹底跳出國民政府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贏得了時間,創造了有利條件,充分體現了遵義會議改變軍事領導人後紅軍在正確軍事路線指揮下發揮的巨大威力。
打擊了國民政府軍的囂張氣焰
是役,中央紅軍在5天之內,二渡赤水,再取桐梓,攻佔婁山關,復克遵義城,共殲滅和擊潰敵人2個師又8個團,斃傷敵2400餘人,俘敵3000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使紅軍得到及時補充,並取得短期休息的機會。二渡赤水,回師黔北,是在毛澤東等指揮下,發揮紅軍運動戰的優勢,取得了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這一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軍的士氣,狠狠地打擊了國民黨軍特別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囂張氣焰,為中國工農紅軍在戰略上轉入主動、擺脫被動局面奠定了基礎。
開創了繼續北上長征打殲滅戰的範例
遵義戰役勝利的標誌性意義,在於扭轉了紅軍一年半以來的頹勢,佐證了遵義會議決策的正確,開創了繼續北上長征打殲滅戰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