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贛會戰後蔣介石的反思:匆忙放棄致使失敗 | 陽光歷史

 

A-A+

浙贛會戰後蔣介石的反思:匆忙放棄致使失敗

2016年06月0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89 次

  抗戰期間,蔣不止一次拿淞滬的教訓告誡自己不要重蹈覆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42年夏的浙贛會戰。

  日軍發動浙贛會戰,旨在佔領浙東的中國機場,尤以衢州機場為志在必得,以防美國空軍利用這些機場轟炸日本本土。蔣介石自1942年初,即判斷日軍將對衢州發起進攻,故一再指示戰區積極備戰。至5月16日,日軍正式發起進攻。

  蔣最初認為,日軍此役所調動兵力,乃雜湊而成,當不難擊破。但稍後即發現,日軍實際上了集中了六個師團以上的精銳兵力,以及200架以上的飛機。蔣不得不向美國求援,提醒其不可漠視中國戰場,且明言:中國軍隊雖早有準備,但因缺乏空軍和重武器,形勢相當嚴峻。

  不過,與淞滬會戰時的思考方向不同的是,蔣很快就意識到,美援和國際觀感均是未知之數,不可過分看重。故在5月23日,蔣已在考慮破壞衢州機場和麗水機場。蔣認為,不必因為這些機場與美國存在著軍事合作的約定,而「置本國本軍得失成敗於不顧也。」

  至5月27日,蔣終於下定決心,認定防守衢州已無必要。蔣在日記中寫道:「敵軍抽調在華各地戰區精強部隊約五萬人,集中干浙東。進攻我衢州等處之空軍根據地,勢在必得,而滇西怒江西岸騰沖一帶殘敵僅千餘人,頑強負隅。余乃注全神於此,雅不欲調美空軍志願隊赴援浙東,而留其在滇協助我陸軍肅清滇西之殘敵。蓋以今日情勢而論,後方重於前方,尤其滇西不能不從速肅清。至於金衢之得失,已不關今日戰局之勝負。」

  6月2日,蔣再次在日記中強化自己的決定:「我為政略計,固應放棄衢州,萬不可以無關緊要一地之得失,爭一日之榮辱,而致忘最後成敗之大計也。」6月3日,蔣又在日記中用淞滬、南京等往日的教訓告誡自己:

  「過去經歷,往往為一時毀譽得失,而貽誤戰略,且致政略失敗,此鑒於北平、南京,以及此次緬甸進退守棄之教訓,尤為寒心。故對於衢州方略,決心放棄會戰,以敵軍抽集在華各戰區最大限度之兵力,與其空軍之掩護,進攻衢州大機場所在地,志在必得,若我與之決戰,不僅無甚意義,而且徒耗兵力,不易補充也,不如放棄決戰,使之撲空,不能達成其擊破我主力之目的,而且保全我實力,猶可屏障贛湘也。」

  但匆忙放棄,仍造成了極嚴重的損失,不但「全軍心理猶疑,戰鬥精神低落」,而且「損失程度過於決戰後之犧牲」。7月16日,蔣又在日記中再次檢討:「經此次教訓之後,凡決心決戰準備完成,待敵逼近時,即再不可變更初衷也。」

  淞滬、浙贛,兩次會戰,兩種反思;一者檢討「堅持」;一者檢討「放棄」。此般猶如精神分裂,實際上呈現的,蔣介石內心的一種舉棋不定。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