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反腐成果:拉動內需反腐倡廉促經濟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三月,西域于闐國王遣回鶻羅斯溫等來宋朝貢。羅斯溫跪奏曰:「臣萬里來朝,獲見天日,願聖人萬歲。」(《宋史》)宋真宗問詢路上情況,羅廝溫說:「涉道一年,晝行暮息,不知裡數。昔時道路嘗有剽掠,今……行旅如流。願遣使安撫遠俗。」羅廝溫稱于闐到敦煌的道路通暢,行旅如流。此次于闐使節帶來的貢品有玉石、乳香、琥珀、棉織物、琉璃、胡錦等;于闐使團間有商隊,從內地帶去了絲織物、金銀器、茶葉等物品。
這一年是公元1009年,距今整整一千年。千年夢迴,北宋繁華似錦。而這一「錦」像在這年的九月體現得尤為明顯:「(西夏)夏州進奉外,有以私物貿易久而不售者,自今官為收市。」這就是說,西夏使節所帶之物,如果賣不出去,宋朝官府就全部包買下來,充分照顧朝貢者的利益。北宋政府財大氣粗可見一斑。
這一年,北宋基本上是風調雨順,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唯有一次汴水漲溢出岸,浸沒了從京師到鄭州的道路。宋廷詔選善於治水的使臣迅速控制了水勢,一時受阻的漕運也得以恢復通航。
這一年,客居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出資,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建築形式建造了泉州清淨寺,佔地2500平方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處伊斯蘭教寺。
這一年,河南虞城富人曹誠在商丘建學舍150間,聚書1500餘卷,「博延眾生,講習甚盛」,宋真宗賜名「應天府書院」,為中國四大書院之一。
這一年,宋真宗追封孔子弟子顏回等十人公爵,曾參等62人侯爵,封先儒左丘明等19人伯爵。
……
這一年,正處於歷史上少有的盛世「鹹平之治」時期,北宋悠閒地走在封建主義的小康大道上,經濟復甦,國力猛增,制度清明,人文鼎盛,人口數量亦成倍增長!
有宋一代,素以富足、安康著稱,卻只這樣一個「盛世」排名,而且是在開國不到40年、國家千瘡百孔,每年不停地與黨項、契丹作戰,甚至還有四川叛亂的情況下開創的,那麼,如何揭開這一輝煌的謎底呢?
大中祥符(1008—1016)是宋真宗的第三個年號,北宋使用這個年號共九年。大中祥符二年,繁華似錦,可是所有這一切,在五年之前並不明朗,那時的熱門話題是:戰爭與和平。
和諧就是生產力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中國是舉世最優美、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國家。而北宋,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小國」。
公元1009年,在中國大地上除了北宋之外,還有遼、夏,雲南的大理國,青藏為吐蕃諸部及黃頭回紇,西域為西州回鶻及于闐國(此時已皈依伊斯蘭教,屬於哈拉汗朝)。
遼之北則為斡朗改和轄戛斯等多個政權並立。而五年前,北宋的周邊形勢要嚴峻得多,尤其是宋遼關係。
1004年閏九月,遼蕭太后與遼聖宗率大軍侵入宋境,十一月,進抵澶州(今河南濮陽)。
此前,遼曾提出和約,宋真宗選擇了戰爭。在同平章事寇准等人的堅持下,宋真宗親至澶州督戰,登臨北城門樓,「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
遼軍一面屯兵澶州城下,與真宗所統宋軍主力對峙,一面展開和談。
和平還是戰爭?宋真宗選擇了和平:十二月,宋遼講和,雙方約為兄弟之國,承認邊界現實,宋每年給予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這就是歷史上的「澶淵之盟」。
關於「澶淵之盟」,歷來頗多非議,否定者認為這是勝算下的城下之盟。殊不知,雖然遼軍腹背受敵,但已擊敗宋軍第一線主力,長驅直入,折損大量宋軍;同時宋人也因爭戰多年卻無法擊敗遼軍取得最後的勝利而傾向議和。
民意如此,人心向背啊。宋真宗要的是和諧—友邦的和諧,民眾的和諧。於是,宋遼簽盟,從此交好達百年之久。
何況,雖然「澶淵之盟」後宋朝納歲幣換取了和平,可並非像某些教科書所言「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加劇了北宋的財政危機」那麼簡單:從公元979年,真宗之父趙光義北征開始,宋遼之戰已經打了25年了,其間北宋損兵折將,人民生靈塗炭,難道還應繼續嗎?這種生死相搏,要最終博弈到何時,且宋朝徹底勝算又有幾何?
每年扔出去30萬兩白銀,誰都心痛,可是否瞭解當時宋朝在北方戰線上應付一場戰爭,需要投入怎樣的國力物資?
3000萬兩白銀!這還僅僅是中等級別的戰爭。
當時宋年收入一億,而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就高達3000萬,這是多麼恐怖的數字。即位近七年來,宋真宗一共應付了多少場超級戰爭?相比之下,這30萬兩歲貢的確是九牛之一毛!但年30萬歲貢對於經濟拮据的契丹來講,無疑是天上掉的大餡餅。
於是,契丹上下因此而與宋朝百年交好,契丹鐵騎不再南下。此中利弊,勿庸贅言。
到此,如果說後人對「澶淵之盟」還有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它使北宋失去了中原帝國的威儀,番邦外夷竟未臣服!其實「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不是很好嗎,何必非要自居「父皇帝」?兄弟和諧相處,於神宗而言,其結果就是:
和諧就是生產力。
宋朝的國家財政收入,和約之後得以增加,在宋真宗病逝前一年,即公元1021年,其總額已達15000萬。可以說,沒有五年前的和約,就沒有1009年的繁華似錦。
繁華似錦,尚需錦上添花,而能錦上添花的,是宋神宗那支廉政的大手筆。
公元1009年十一月,大手筆宋真宗作了一篇文章。
眾所周知,真宗是位詩人,膾炙人口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出自他的名篇《勵學篇》。不過這次卻非他的即興之作,而是告誡百官的《文武七條》:一是清心。平心待物,不為自己的喜怒愛憎而左右政事;二是奉公。公平正直,自身廉潔;三是修德。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四是務實。不要貪圖虛名;五是明察。勤於體察民情,不要苛稅和刑罰不公正;六是勤課。勤於政事和農桑之務;七是革弊。革除各種弊端。
真宗所立七條,均是廉政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