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海戰 鳴梁海戰如何以少勝多
鳴梁海戰:使李舜臣「一戰封神」的戰史奇跡1592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發動對朝鮮半島的侵略戰爭,朝鮮國內軍隊戰力疲弱一觸即潰,國土大量被佔領,朝鮮國王於是遣使向宗主國大明王朝求救。
到了夏天,明軍尚未集結完畢,而朝鮮國土僅剩北部與中國接壤的一小部分,亡國在即。朝鮮國內開始盛傳日軍是不可戰勝的,高層投降派考慮改投日本為朝鮮的宗主國。在這種情況下,6月在朝鮮國內一直受排擠的將領李舜臣在玉浦海戰上第一次打敗日軍,擊沉47艘日船,遏制了日本的進軍。隨後李舜臣在8月又對日軍進行了閒山島海戰,基本摧毀了日軍在海上的侵略攻勢。
由於李舜臣封鎖了對馬海峽以及朝鮮的海岸線,日本的補給無法送至,加上中國與朝鮮軍隊的陸路攻勢,日本只能保全佔據朝鮮南部四道的戰果,於是豐臣秀吉派使節隨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城議和,中國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雙方休戰。
但好景不長,日本為了拔去這顆眼中釘,使用反間計誣李舜臣居功自傲,陰謀篡權。1597年1月,小西行長用豐臣秀吉的計策,利用朝鮮的黨派之爭,派人在漢城散佈謠言,陷害朝鮮水軍名將李舜臣。朝鮮國王李昖中計,將李舜臣下獄。幸虧一些愛國將領出面死保,李舜臣才得以免死;但被貶為士兵,白衣從軍。得知反間計成功後,豐臣秀吉立刻於2月21日再度下令,調動14萬陸軍和2萬水軍入侵朝鮮。從動員到集結,共花費5個月時間,在7月集結完畢。
(李舜臣的「龜船」)
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長、加籐清正率領14萬陸軍、萬餘海軍以及戰船數百艘,再次大舉侵朝。
大敵當前,朝鮮舉國上下一致強烈要求重新啟用李舜臣。朝鮮王迫於形勢,不得不順應民心,重新任命李舜臣為三道水軍統制使。而此時,當年揚威海上的威武水師,現在只剩下可憐的12艘軍艦,但名將李舜臣仍然利用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特徵以十二艘板屋船擊退日軍戰船三百三十艘,日軍有8000多人陣亡,而朝鮮陣亡人數只有34人,李舜臣憑借此戰成為朝鮮人心中的「戰神」。鳴梁海戰後,日軍在海上的攻勢完全被消滅,中朝聯軍與日軍在陸路對峙。
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死,日軍試圖秘密撤退。李舜臣與中國將領鄧子龍發動「露梁海戰」追擊日軍,雖然二人雙雙在戰鬥中戰死,但中朝聯軍仍然焚燒並擊沉日軍戰船500餘艘,擊斃日軍上萬人,萬曆朝鮮戰爭以中朝成功抵抗日軍侵略而結束。
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一次巧合
赤壁之戰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水上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影視劇中極力刻畫出曹操軍隊聲勢浩大、孫劉聯軍軍力疲弱的形象,試圖塑造出赤壁之戰雙方軍力的懸殊差距。事實上,赤壁之戰中存在著多種「巧合」,戰爭曹操的80萬大軍實為20萬不足,並且有很多軍隊是從當地抓來的沒有戰鬥經驗的「壯丁」,而東吳的兵力雖為5萬多,卻個個是久經沙場的「江東猛虎」,單兵戰鬥力十分強悍。
並且,據《三國誌》記載,曹操曾在赤壁之戰後說出「孤燒船自去,徒使周瑜留虛名」的話。由此可見曹軍並非被東吳之火所敗,作為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曹公不至於連打敗仗都不敢承認,還心存僥倖。
(李舜臣的「龜船」)
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長、加籐清正率領14萬陸軍、萬餘海軍以及戰船數百艘,再次大舉侵朝。
大敵當前,朝鮮舉國上下一致強烈要求重新啟用李舜臣。朝鮮王迫於形勢,不得不順應民心,重新任命李舜臣為三道水軍統制使。而此時,當年揚威海上的威武水師,現在只剩下可憐的12艘軍艦,但名將李舜臣仍然利用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特徵以十二艘板屋船擊退日軍戰船三百三十艘,日軍有8000多人陣亡,而朝鮮陣亡人數只有34人,李舜臣憑借此戰成為朝鮮人心中的「戰神」。鳴梁海戰後,日軍在海上的攻勢完全被消滅,中朝聯軍與日軍在陸路對峙。
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死,日軍試圖秘密撤退。李舜臣與中國將領鄧子龍發動「露梁海戰」追擊日軍,雖然二人雙雙在戰鬥中戰死,但中朝聯軍仍然焚燒並擊沉日軍戰船500餘艘,擊斃日軍上萬人,萬曆朝鮮戰爭以中朝成功抵抗日軍侵略而結束。
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一次巧合
赤壁之戰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水上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影視劇中極力刻畫出曹操軍隊聲勢浩大、孫劉聯軍軍力疲弱的形象,試圖塑造出赤壁之戰雙方軍力的懸殊差距。事實上,赤壁之戰中存在著多種「巧合」,戰爭曹操的80萬大軍實為20萬不足,並且有很多軍隊是從當地抓來的沒有戰鬥經驗的「壯丁」,而東吳的兵力雖為5萬多,卻個個是久經沙場的「江東猛虎」,單兵戰鬥力十分強悍。
並且,據《三國誌》記載,曹操曾在赤壁之戰後說出「孤燒船自去,徒使周瑜留虛名」的話。由此可見曹軍並非被東吳之火所敗,作為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曹公不至於連打敗仗都不敢承認,還心存僥倖。
薩拉米海戰:奠定雅典百年輝煌的決死之戰
薩拉米海戰是希波戰爭中雙方艦隊在薩拉米斯海灣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鬥。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100個民族組成的30萬大軍、戰船1207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遠征希臘。波斯陸軍迅速佔領北希臘,攻克由斯巴達國王在內的300勇士所防守的溫泉關,直取雅典城。當時,希臘聯軍只有陸軍11萬,海軍400艘,且被封在薩拉米海灣內。波斯艦隊通過海灣的普西塔利亞島,希臘艦隊在地米斯托克利的率領下成兩線隊形突然發起攻擊,發揮其船小靈活、在狹窄海灣運轉自如的優勢,以接舷戰和撞擊戰反覆突擊波斯艦隊。波斯戰船體大笨重,在狹窄的海灣運轉困難,前進不得,後退無路,自相碰撞,亂作一團。經一天激戰,波斯艦隊遭到重創,被迫撤退。
薩拉米斯海戰的勝利,開創了雅典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代,雅典人取得了海上實力和商業方面的優勢,他們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們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這就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礎。相反,薩拉米斯戰役則是波斯帝國走向衰落的開始。從那以後,波斯人再也沒能進犯希臘。在薩拉米斯戰役以後的一個世紀,希臘人和馬其頓人在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下,征服並佔領了那個暮氣沉沉的波斯帝國。薩拉米海戰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槳船隊之間的較量,也是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現代希臘海軍為紀念這一勝利,每年9月12日舉行紀念慶典。
薩拉米斯海戰的結果有力地證明了海軍戰略家和理論家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的著名論斷:「交通線支配著戰爭。」歷史也更清楚地證明了這個事實。陸軍離開本國去作戰,如果沒有堅強的補給線,那就是一支脆弱的陸軍,它是不能生存的。那時補給就必須依靠水上交通,而只有海上戰鬥的勝利才能為取得陸地上的勝利創造條件。
特拉法爾加海戰:將拿破侖趕回陸地的決戰
1803年,法國統治者拿破侖在歐洲大陸已經無人能擋。1805年,拿破侖計畫進軍仍不屈服的英國本土,為牽制住強大的英國海軍,拿破侖派海軍中將維爾納夫率領的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與英國海軍周旋。
法國與西班牙聯合艦隊共有40餘艘大型主力艦隻,其餘補給的小型船隊不計其數,而英國僅有不足20艘的破舊帆船。1805年10月21日,雙方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決戰不可避免,戰鬥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蘭西聯合艦隊遭受決定性打擊,主帥維爾納夫被俘,21艘戰艦被俘。英軍主帥著名的海軍將領霍雷肖·納爾遜中將也在戰鬥中陣亡。此役之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喪從此一蹶不振,拿破侖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畫。而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鞏固。特拉法爾加海戰是裝備實心炮彈的木質帆船之間最大的一次海戰。此戰把英國從拿破侖登陸入侵的威脅中解脫了出來。有人說:「一個特拉法爾加,一個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侖趕下了台。」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帆船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也是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納爾遜在這場海戰中敢於突破陳舊的戰鬥序列理論,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使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一敗塗地。納爾遜非凡的膽略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成為一代名將而功垂史冊。英吉利民族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敵人拿破侖對他也是推崇備至的,當聽到納爾遜的死訊後,拿破侖當即命令在每艘法國的軍艦上,都應掛上納爾遜的畫像,是為紀念他,同時也是以他作為法軍學習的榜樣。
中途島海戰:美軍對日軍「開了一個玩笑」
近代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海戰莫過於二戰時的中途島海戰。中途島海戰於1942年6月4日展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美軍以一個航母戰鬥群的代價摧毀了「傾巢出動」的日軍聯合艦隊,美國海軍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中途島海戰可以說是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在經歷過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後,美軍開始著手破譯日軍的通訊密碼。美國海軍情報局在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的合作下,開始成功的解讀日本海軍主要通訊系統JN-25的部分密碼。到了五月上旬,聯軍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窺探日本海軍計畫的能力。JN-25讓聯軍得悉'AF方位』將會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然而聯軍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一些美軍的高層將領認為'AF方位』便是中途島,另外一些則認為是阿留申群島。然而任憑聯軍解碼科技多麼的先進,也仍然無法破解'AF方位』的正確位置。正當美軍高層在傷腦筋的同時,一名年輕軍官卻想到了一個能夠確認'AF方位』是不是中途島的妙計。他要求中途島海軍基地的司令官以無線電向珍珠港發報,說中途島上的食水供應站出現了問題,導致整個中途島面臨缺水的危機。不久後,美國海軍情報局便截奪到一則JN-25信息,內容果然提到了'AF方位』出現缺水問題。結果'AF方位』便證實為中途島,也就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實力對比。日軍僅剩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轉折。此次海戰的特點是雙方海上戰鬥編隊在艦炮射程之外,以艦載航空兵實施突擊。日軍失敗的原因是過高估計己方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同時在兩個戰役方向作戰,兵力分散;情況判斷錯誤,認為美國航空母艦來不及向戰區集結;通信技術落後,缺乏周密的海上偵察,直至關鍵時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艦的位置;戰場指揮不當,決心多變。美軍獲勝的原因是掌握日軍進攻企圖,及時集結兵力待機;在魚雷機大部損失的情況下,轟炸機連續俯衝轟炸,導致日軍魚雷機連機帶雷爆炸,航空母艦被徹底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