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未來無人機:或可空中纏鬥高超音速飛行
導讀:2001年,在對阿富汗塔利班的一次打擊行動中,美軍首次使用「捕食者」無人機向一個停車場發射兩枚飛彈,擊斃了基地組織二號人物,從此開創了無人機的察打一體時代。這次作戰給世界各國帶來極大震撼。鑒於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種種優勢,國際市場上對這種無人的需求也日漸增加,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因應市場需求,結合自身航空器研究設計優勢,推出了「翼龍」察打一體無人機。
「翼龍」無人機研製概況
「翼龍」無人機的設計總師李屹東向記者介紹道,「翼龍」無人機系統是由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自籌經費研製。2005年項目正式啟動;2007年實現首飛,2008年首次正式對外公開;2009年6月獲得國家出口許可;2010年開始批量生產和交付用戶。「翼龍」無人機系統是國內第一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系統,主要應用於:傳統軍事領域的戰場偵察、監視和打擊效果評估、對小型面目標進行實時打擊、電子偵察和干擾、數據中繼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反恐監視、打擊或非致命震懾、對騷亂實施監視和非致命震懾、邊境巡邏、緝毒和反走私等以及民用領域的資源調查、災害監視與評估、電影電視拍攝等。
「翼龍」無人機系統能晝夜偵察監視飛彈陣地、地面飛機、裝甲車、坦克、中小型運輸車輛、小型房屋及小型掩體等目標。能對小型房屋、飛彈陣地、中小型運輸車輛等進行識別。能晝夜對裝甲車和坦克,對中小型運輸車輛、小型房屋及小型掩體等目標進行攻擊。任務載荷有偵察設備和武器外掛。偵察設備包括:可見光/紅外/激光測距光電吊艙、CCD相機、合成孔徑雷達、電子偵察設備、通信情報偵察設備等;武器外掛包括:激光制導空地飛彈、激光末制導空地火箭彈、激光制導空地飛彈和航空子母炸彈等。
地面控制站由數據鏈地面站和指揮控制地面站組成。數據鏈地面站用於完成對飛行控制指令、機載任務設備控制指令、火控引導信息和鏈路控制指令的實時發送,對無人機飛行狀態信息、飛行參數、偵察設備工作狀態參數、偵察信息及鏈路工作狀態的接收。任務控制站用於實現對無人機的任務規劃、起降/飛行控制、偵察設備控制、武器發射控制、鏈路管理、飛行狀態信息處理顯示記錄、偵察信息處理顯示與記錄、模擬訓練功能。
能力源於實力
從技術指標上看,「翼龍」的性能與國際上先進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不相上下,但從立項到首飛僅用了2年時間,到交付用戶也只用了5年時間。那麼,「翼龍」無人機是怎樣實現的高效率、快速度的研製交付呢?經歷過殲10和「梟龍」研製過程李屹東笑稱,這完全得益於成都所殲10等三代機的研製功底。
「翼龍」無人機系統能晝夜偵察監視飛彈陣地、地面飛機、裝甲車、坦克、中小型運輸車輛、小型房屋及小型掩體等目標。能對小型房屋、飛彈陣地、中小型運輸車輛等進行識別。能晝夜對裝甲車和坦克,對中小型運輸車輛、小型房屋及小型掩體等目標進行攻擊。任務載荷有偵察設備和武器外掛。偵察設備包括:可見光/紅外/激光測距光電吊艙、CCD相機、合成孔徑雷達、電子偵察設備、通信情報偵察設備等;武器外掛包括:激光制導空地飛彈、激光末制導空地火箭彈、激光制導空地飛彈和航空子母炸彈等。
地面控制站由數據鏈地面站和指揮控制地面站組成。數據鏈地面站用於完成對飛行控制指令、機載任務設備控制指令、火控引導信息和鏈路控制指令的實時發送,對無人機飛行狀態信息、飛行參數、偵察設備工作狀態參數、偵察信息及鏈路工作狀態的接收。任務控制站用於實現對無人機的任務規劃、起降/飛行控制、偵察設備控制、武器發射控制、鏈路管理、飛行狀態信息處理顯示記錄、偵察信息處理顯示與記錄、模擬訓練功能。
能力源於實力
從技術指標上看,「翼龍」的性能與國際上先進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不相上下,但從立項到首飛僅用了2年時間,到交付用戶也只用了5年時間。那麼,「翼龍」無人機是怎樣實現的高效率、快速度的研製交付呢?經歷過殲10和「梟龍」研製過程李屹東笑稱,這完全得益於成都所殲10等三代機的研製功底。
在設計之初,「翼龍」的定位就是「察打一體的中/低空低速、多用途、長航時無人機系統」。為瞄準研發目標,找準市場定位,中航工業成都所將有人機及空天技術平台成熟的技術研發優勢不斷轉化到「翼龍」無人機平台之上,使得研發的「翼龍」無人機具有全自主的水平輪式起降和飛行能力,裝載光電偵察瞄準設備、合成孔徑雷達(SAR)、電子偵察/對抗及告警自衛等任務載荷及小型航空武器,能夠執行監視、偵察、反恐打擊等任務,具備戰時和平時應用價值,成了國際航空市場上同類型產品的佼佼者。技術能力的優勢不但成為「翼龍」能夠順利研製成功的保障,也為客戶的使用增添了不少信心。說到中航工業成都所無人機研製技術實力,所長季曉光向我們展示了成都所能夠在無人機研發領域取得不俗成績的「奧秘」。
季曉光向記者介紹道,從無人機的整個產業鏈來看,成都所的技術實力分為有形和無形的兩大部分。有形的實力又可以細分成研發、生產、應用3個方面優勢:從研發來說,「翼龍」的研發工作為何有這麼快的進展?實際上是基於以前的第三代有人戰鬥機的研究成果,無人機的研製把三代機的電傳操控技術、慣性導航/GPS技術、火力控制技術和數據鏈等技術,綜合應用到無人機上,這樣無人機的大部分技術難題就迎刃而解了。這些技術並不是橫空出世的,而這一切正是通過殲10等飛機的研製過程,讓中航工業成都所掌握了上述技術。現在這些技術對成都所來言是比較成熟的,綜合到無人機平台上,全然信手拈來。這好似一個武林高手,一旦領會到功法真諦,拳法招式不再拘泥於一般套路,會根據需要幻化自如。
從生產製造來說,中航工業成都所也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一個平台系統由多個子系統構成,這些子系統很多是由其他專業廠商來完成,這些子系統能不能順利的綜合到一起,構成完整的大系統,就要看最後總裝單位的集成能力,而成都所作為主研製單位,系統集成可以說是最具有的基礎技術實力之一。根據成都所要求生產出來的「翼龍」子系統最後的綜合集成自然而然也由成都所來完成。為了進一步縮短研製生產週期,適應市場化快速響應的需求,成都所大膽創新了「翼龍」無人機集成總裝交付的組織管理模式,通過組建「翼龍」聯合生產管理辦公室,採用由所內承擔系統設計、系統集成、試驗試飛等核心任務,集體製造、機載設備、數據鏈路終端外包的集成生產模式,與成品單位「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實現了「翼龍」無人機快速生產與交付。
從應用角度來講。根據多年的產品研製經驗,用戶在使用中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因為現在無人機的發展遠未達到非常完善的地步。恰恰相反,無人機的使用模式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當中。此時,總體研製單位的研發生產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研發單位可以根據用戶提出的新需求,快速的改變和修訂使用模式軟體或任務功能軟體,讓客戶在使用遇到的難題在第一時間得以解決。無形的技術實力是中航工業成都所更為核心、更為寶貴的財富。無形的實力來源於成都所的航空產品多年部隊服役使用的經驗、航空武器的作戰流程和各種複雜環境下的使用模式、狀態。這些寶貴經驗是多年積累的成果,難以用金錢衡量價值,也是一般無人機生產商難以獲得的核心技術。成都所將這些經驗編成軟體,而這種多樣性、全狀態的數據軟體讓「翼龍」無人機也擁有超越一般無人機的自適應能力,在使用中會更加靈活、應用範圍也更加廣泛。
立足現在 著眼未來
在與季曉光的交談中,記者瞭解到中航工業成都所並沒有因為「翼龍」的成功而技術研發放鬆腳步,季曉光明確給出了中航工業成都所無人機發展的定位,那就是做國內高端無人機的研發、生產和服務基地。目前,成都所的建設也是根據上述的研發、綜合集成、售後服務三方面展開。季曉光解釋道,研發是從概念開始到機體設計再到設備集成的全過程,而設計中所需的一些成品,會依托中航工業或外部的優勢單位來完成。綜合集成是成都所主抓的部分。在這部分,研製單位會充分發揮生產廠優勢來為整個系統集成服務。售後服務是利用與客戶的互動,不斷解決客戶遇到的問題,來實現客戶的需求和追求系統的增值。
從產品規劃上,成都所研製的無人機將立足與高端和先進產品。現在不僅有像「翼龍」這樣的大型的無人機,還有獨特起飛方式的VD200,以及船載使用的「海巡者」等。目前成都所仍以軍用無人機為主,但正向民用無人機擴展。季曉光說,中航工業成都所不會與國內大多數無人機生產廠商展開正面的競爭,這樣既不能體現技術優勢,也會浪費生產產能。成都所研製的無人機產品將具有國內絕大部分無人機生產廠商難以企及的技術水平。從民用無人機的發展來說,一般環境使用下,大部分無人機都可以解決。真正具有技術挑戰意義的是特殊環境下使用,如海上的應用,抗突風、長航時飛行,複雜地形和氣候下起飛等,這些才是中航工業成都所的優勢所在。
相互促進 技術共生
談及無人機的發展,李屹東給我們講述了他對無人機未來發展的一些認識。李屹東認為,未來作戰發展的趨勢有可能是有人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當今世界防空武器發展越來越先進,這對有人機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在美國的多次對外空襲作戰中,儘管對手的防空力量在美軍先進戰機面前不值一提,但在實際作戰中飛行員仍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美軍機被擊落的消息也屢見不鮮。出於飛行員安全考慮,研究人員設想無人機是否可以攜帶傳感器和雷達前置部署,作為有人機的「探路者」。這樣能大大減少飛行員因防空武器攻擊而造成的傷亡。另外,攻擊目標時,有人機攜帶的武器數量終歸有限,能否發展出一種武庫無人機,替有人機攜帶更多的飛彈,甚至在有人機的指揮下,協助有人機對地面或空中目標發起攻擊?還有空中纏鬥、高超聲速飛行等這些創新性項目,中航工業成都所的研究人員也在考慮如何在無人機上實現。
李屹東說道,目前無人機的人工智能技術還遠不及人類飛行員的飛行經驗。無人機在一定程度上還依賴於人的操作。但兩者的發展起到了相處促進和補充的作用,比如,無人機的人工智能技術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操作負擔,而有人機上的自動控制、數據鏈、導航技術也讓無人機不再是簡單的遙控航模。總之,兩者任何一方在技術上的突破,都能在另一方設計生產中得到應用。正像前面提到的,這種機型之間的技術「移植」,不但降低了新機型上採用新技術帶來的風險,而且項目進度和成本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也能在更多機型上實現更多的技術驗證。在這種穩妥的技術進步中,有人機和無人機的技術都得到了提升。
中國版「死神」:天翼3無人機
近日,網上出現了我國最新型無人機地面測試的照片,從外形來看,這是一架採用噴氣式發動機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
根據照片中人與飛機的比例,可以大致推測出這款新型無人機的長度大約9米,翼展20米左右,高度大約在3.5米。從外觀、大小尺度來看,它應該就是當年成飛提出的天翼3無人機。根據2007年北京航展資料,天翼3是一種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其機長8.9米、翼展19米、高度3.5米,最大起飛重量9噸。
天翼3的性能指標與美國復仇者無人機(又稱為捕食者C)非常接近。復仇者無人機長度13米、翼展20米、最大起飛重量8.2噸,復仇者長度較大,主要因為它增加了一個內置彈艙,從而擁有隱身作戰模式。復仇者無人機現在也在研發當中,美軍希望用它來替換現役的MQ-9死神無人機(又稱為捕食者B)。
天翼3無人機強調速度
採用隱身設計
從模型來看,天翼3無人機採用了大展弦比下單翼佈局,而不是翼龍的中單翼。中單翼的優點就是氣動阻力小,但是缺點就是結構複雜、重量較大,特別是翼盒不能穿過機身,需要對翼根進行加強,降低了機身容積利用率。下單翼的優點就是結構重量較輕,翼盒可以機身底部通過,有利於在機身中部佈置油箱,但是它的缺點就氣動阻力大。不過經過優化設計後,可以將阻力降低到能接受的程度,所以現在許多遠程飛機特別是客機均傾向於採用下單翼。
從模型上和圖片還可以看出,天翼3無人機的機翼有一定的後掠角,類似於美國的復仇者和全球鷹無人機。復仇者機翼的後掠角大約為6度,它的最大速度指標為720公里/小時,比死神無人機的460公里/小時提高了50%。天翼3無人機應該也追求高速性能,這樣就可以對周邊的突發事件作出快速反應。
天翼3無人機最有趣的地方是它的發動機,從一張尾部角度拍攝的照片來看,該機似乎採用了雙發設計。但筆者對此持保留態度,因為這個級別的無人機沒必要採用兩個發動機,雙髮結構體積、重量偏大,會降低無人機的航程和滯空時間,而這恰好是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戰術要求重點。正因為如此,我們很少看到採用雙發或多發設計的無人機。
從天翼3無人機模型、及其早期測試的照片來看,幾乎可以確定它是一種單發飛機。現在尾部發動機噴口出現這種變化,應該是因應隱身需求進行了優化設計。天翼3無人機的原來設計,發動機就是原來的圓形收斂噴口,高溫氣流直接排向空中,雖然有V形垂尾遮擋,但是紅外及雷達信號特徵都比較強。現在這樣的設計,發動機噴口沒有直接露出,而是進行了一定的遮擋,雖然會帶來推力損失,但可以提高飛機的隱身性能。
天翼3無人機在隱身方面的優化還包括,機身有一條明顯的折線,上下表面向內傾斜,對於側面照射的雷達波有一定的折射能力。採用V形垂尾,背部進氣道呈現S形,並且機頭隆起的整流罩有一定的遮擋,顯現該機要求能夠在高強度對抗環境下使用,這一點與美國復仇者無人機也是不謀而合。
天翼3無人機強調速度
採用隱身設計
從模型來看,天翼3無人機採用了大展弦比下單翼佈局,而不是翼龍的中單翼。中單翼的優點就是氣動阻力小,但是缺點就是結構複雜、重量較大,特別是翼盒不能穿過機身,需要對翼根進行加強,降低了機身容積利用率。下單翼的優點就是結構重量較輕,翼盒可以機身底部通過,有利於在機身中部佈置油箱,但是它的缺點就氣動阻力大。不過經過優化設計後,可以將阻力降低到能接受的程度,所以現在許多遠程飛機特別是客機均傾向於採用下單翼。
從模型上和圖片還可以看出,天翼3無人機的機翼有一定的後掠角,類似於美國的復仇者和全球鷹無人機。復仇者機翼的後掠角大約為6度,它的最大速度指標為720公里/小時,比死神無人機的460公里/小時提高了50%。天翼3無人機應該也追求高速性能,這樣就可以對周邊的突發事件作出快速反應。
天翼3無人機最有趣的地方是它的發動機,從一張尾部角度拍攝的照片來看,該機似乎採用了雙發設計。但筆者對此持保留態度,因為這個級別的無人機沒必要採用兩個發動機,雙髮結構體積、重量偏大,會降低無人機的航程和滯空時間,而這恰好是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戰術要求重點。正因為如此,我們很少看到採用雙發或多發設計的無人機。
從天翼3無人機模型、及其早期測試的照片來看,幾乎可以確定它是一種單發飛機。現在尾部發動機噴口出現這種變化,應該是因應隱身需求進行了優化設計。天翼3無人機的原來設計,發動機就是原來的圓形收斂噴口,高溫氣流直接排向空中,雖然有V形垂尾遮擋,但是紅外及雷達信號特徵都比較強。現在這樣的設計,發動機噴口沒有直接露出,而是進行了一定的遮擋,雖然會帶來推力損失,但可以提高飛機的隱身性能。
天翼3無人機在隱身方面的優化還包括,機身有一條明顯的折線,上下表面向內傾斜,對於側面照射的雷達波有一定的折射能力。採用V形垂尾,背部進氣道呈現S形,並且機頭隆起的整流罩有一定的遮擋,顯現該機要求能夠在高強度對抗環境下使用,這一點與美國復仇者無人機也是不謀而合。
天翼3可能採用渦扇11發動機
筆者之所以認為新型無人機是單發,而不是雙發,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發動機配套問題。美國復仇者無人機採用的是普惠加拿大公司的PW500小型渦扇發動機,它的推力大約為1.77噸,國產發動機之中與其最為接近的是裝備K-8教練機的渦扇11,其起飛推力為1.7噸。除了推力之外,兩者的尺寸、重量指標也基本相同,PW500長度大約是1.8米,渦扇-11是1.9米,重量都在350公斤左右,推重比大約是4.9-5。
不過肯定的,前者在耗油率、可靠性等性能要好,PW500的起飛耗油率大約是0.48,而渦扇11是0.6。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國不需要採用兩部發動機來拼湊推力,所以天翼3無人機採用單發設計的可能性非常高。
從機身的著色來看,天翼3無人機機頭隆起部分應該是衛星通信系統,下面是設備艙,可以安裝合成孔徑雷達、光電載荷、電子偵察系統、光學偵察系統等。
按照美軍的指標,復仇者無人機的最大速度可以達到740公里/小時,留空時間大約為20個小時,航程超過1萬公里,在距離基地2900公里的情況下可以持續值勤16個小時以上。考慮到中美在工業基礎上的差距,天翼3無人機的性能恐怕比不上復仇者,不過若能接近它,就已可以明顯改善我軍的遠程偵察和監視能力了。
我軍現役無人機速度、載荷有限
根據海外媒體的報道,目前我軍主力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有BZK-005和翼龍(軍方編號為"攻擊1")兩種。BZK-005的巡航速度大約為150-200公里,滯空時間超過40個小時,航程超過5000公里。而翼龍是一種"察打一體"無人機,巡航速度180公里/小時,滯空時間超過20個小時,航程4000公里,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大約是1200公斤,載荷350公斤。
BZK-005和翼龍的服役提高了我軍對於周邊態勢的掌握能力,前者的作戰半徑大約是1500公里,後者為1000公里左右。BZK-005從海南起飛向南可以覆蓋南沙群島,向西可以抵達巴士海峽,從我國東南沿海機場起飛,向東南可穿越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向東北可以抵達日本沿海,特別是可以在釣魚島上空停留24小時以上,實現對釣魚島海域的實時監視和控制,有效提高我軍對於周邊事態的監控能力。
按照美軍的指標,復仇者無人機的最大速度可以達到740公里/小時,留空時間大約為20個小時,航程超過1萬公里,在距離基地2900公里的情況下可以持續值勤16個小時以上。考慮到中美在工業基礎上的差距,天翼3無人機的性能恐怕比不上復仇者,不過若能接近它,就已可以明顯改善我軍的遠程偵察和監視能力了。
我軍現役無人機速度、載荷有限
根據海外媒體的報道,目前我軍主力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有BZK-005和翼龍(軍方編號為"攻擊1")兩種。BZK-005的巡航速度大約為150-200公里,滯空時間超過40個小時,航程超過5000公里。而翼龍是一種"察打一體"無人機,巡航速度180公里/小時,滯空時間超過20個小時,航程4000公里,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大約是1200公斤,載荷350公斤。
BZK-005和翼龍的服役提高了我軍對於周邊態勢的掌握能力,前者的作戰半徑大約是1500公里,後者為1000公里左右。BZK-005從海南起飛向南可以覆蓋南沙群島,向西可以抵達巴士海峽,從我國東南沿海機場起飛,向東南可穿越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向東北可以抵達日本沿海,特別是可以在釣魚島上空停留24小時以上,實現對釣魚島海域的實時監視和控制,有效提高我軍對於周邊事態的監控能力。
不過這兩種無人機與美軍同類裝備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它們都採用螺旋槳動力的無人機,速度慢、最大起飛重量小、載荷有限,兩種無人機的巡航速度都在200公里以下,而美軍全球鷹無人機的巡航速度超過600公里,是前兩者的3倍。BZK-005或翼龍從海南起飛大約需要7個小時才能抵達南沙或者巴士海峽,從西沙起飛抵達南沙也需要6個小時左右,從東南沿海到釣魚島上空也需要2個小時左右,這個時間偏長。
另外BZK-005無人機的有效載荷僅為100公斤左右,僅能執行偵察任務。翼龍無人機稍大,有效載荷達到200公斤,升級為"察打一體"無人機。但翼龍在執行偵察打擊任務時,也不過攜帶2枚反坦克飛彈,攻擊能力弱,所有指標都僅與美軍捕食者無人機差不多。
可將天翼3看作中國版"死神"
按照美軍近年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反恐作戰經驗,捕食者無人機一般不用於執行打擊任務,"砍首"恐怖分子的真正主角是MQ-9死神無人機。死神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76噸,是捕食者的4倍多;最大載荷1.7噸,是捕食者的8倍多。死神無人機可以攜帶反坦克飛彈、激光制導炸彈等精確打擊彈藥,其中關鍵是500磅激光制導炸彈,在轟炸較大的建築物時,可以確保殺傷屋內的恐怖分子,而僅靠地獄火反坦克飛彈無法做到這點。
客觀地說,儘管天翼3採用了渦扇發動機作為動力,性能指標與美國復仇者無人機相近。但美軍對復仇者無人機一個關鍵要求是隱身打擊,它與F-22等有人隱身作戰飛機一樣,設置了一個機內彈艙,彈藥內置保證了攻擊時的隱身性能。
天翼3則缺乏這方面的考慮,所以筆者更傾向認為天翼3可以算作中國版的"死神"無人機,採用渦扇發動機,具有比死神無人機更強的打擊載荷,但不具備復仇者無人機的隱身作戰性能。當然,前面提到天翼3採取了較多的隱身措施,如果它不外掛彈藥執行打擊任務,它仍具有較強的隱身能力,在遠離基地的地方靜默監視。
總的來說,天翼3無人機的出現填補了空白,完善了我軍的無人機作戰體系。在未來的反恐作戰中,我軍可以使用翼龍執行偵察任務,天翼3無人機執行打擊任務。而在高強度常規戰爭中,天翼3可以執行戰術偵察任務、翔龍無人機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利劍無人機則執行攻擊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