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冷戰:中國歷史上皇家最殘酷的婆媳戰爭揭秘
導讀: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很複雜。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經」。在古代平民百姓的家庭中,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最明顯和最常見的,是出現在婆媳關係上。婆媳不合,是使不少人提起就搖頭歎息的問題。而在古代皇室之中的婆媳不和更甚於民間,尤其是喜歡干政的婆婆與兒媳婦的關係,那更是水火不容。由於婆媳關係緊張,致使後宮失和,冷戰不斷,其冷酷無情的程度令人不寒而慄。而縱觀歷史上的婆媳關係,最冷酷無情的婆媳關係莫過於清代慈禧太后和她的兒媳婦毅皇后的關係。
那麼,這一對皇家婆媳是怎樣進行過招的呢?這還要從同治皇帝的大婚時候說起。清朝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十七歲的同治皇帝到了大婚的年齡。在眾多的秀女中,經過反覆篩選,最後只剩下兩個人:一個是侍郎鳳秀的女兒,一個是內閣學士崇綺的千金。到底立誰為皇后,慈禧和慈安各執一詞,很難統一,她們決定讓同治自己決定。同治喜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於是立為皇后,後來被謚為孝哲毅皇后,而把母親慈禧相中的鳳秀之女立為慧妃。
為了表示對兒子、兒媳婦的強烈不滿和憤恨,慈禧於是在宮中廣佈心腹密探,監視這對小夫妻的言行舉止,甚至對同治說:「慧妃賢慧,雖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嫻宮中禮節,宜使時時學習。帝毋得輒至中宮,致妨政務。」對於慈禧的話,同治不敢不聽,但又不想與他不喜愛的慧妃親近,所以乾脆獨居乾清宮。新婚的皇后獨居宮中,形單影吊,鬱悶不樂。
慈禧不僅干擾同治皇帝與皇后的夫妻生活,還處處找這位年輕皇后的不是。皇后自入宮以來,處處小心謹慎,毫無失禮之處,但慈禧見到她,總是氣不打一處來,事事找茬,無事生非。皇后每次見到皇上,必笑臉相迎,慈禧反倒說皇后「狐媚以惑主」。同治生病,皇后心中著急,但不敢去侍奉,慈禧責怪她「妖婢無夫婦情」。同治病勢垂危之際,皇后偷著去看望,並親手為同治擦拭膿血,慈禧又罵她「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爾夫耶?」皇后左右為難,怎麼做也討不出好來。
慈禧對這個兒媳婦不僅張口就罵,而且還動手就打。據《崇陵傳信錄》記載:有一次同治生病,皇后去探望時,流著眼淚傾訴獨處宮中、備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說:「卿暫忍耐,終有出頭日也。」小夫妻的這些話被尾隨而來、在外偷聽的慈禧聽到後,勃然大怒,立刻闖進宮來,抓住皇后的頭髮,一邊打,一邊往外拽,並揚言要備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睜睜看著皇后慘遭凌辱,又急又氣又害怕,竟昏了過去。這時,慈禧這才饒了皇后。皇后性格耿直,不善於逢迎,尤其更不願意向她所厭惡的婆婆慈禧討好。她認為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沒必要阿諛奉承,溜鬚拍馬。而且,她有意無意地幾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銳。一次,皇后陪慈禧看戲,「演淫穢戲劇,則回首面壁不欲觀,慈禧累諭之,不從,已恨之」。皇后的這種表現,一來反映了她不聽慈禧的話,不夠順從;二來反襯出慈禧好淫樂,格調低俗。通過這件事,使慈禧對這位兒媳婦更加怨恨。
慈禧對皇后有一種天然的反感,她們的婆媳關係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可調和。自從她入宮,特別是她登上皇后寶座的那天起,慈禧就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找茬對付她。那麼,這位年輕的皇后為什麼得不到婆婆慈禧的歡心?慈禧為什麼不喜歡這位兒媳婦呢?綜合起來,原因有四:
其一,皇后不是慈禧心目中的兒媳婦,她心目中的兒媳婦是慧妃。但是,兒子同治反而立她為後,這無形中加深了慈禧心中怨恨之情。
其二,皇后不僅長得漂亮,而且脾氣性格也很好,對人和藹可親。這與一貫以嚴肅面孔出現的慈禧相比,可以說是有天壤之別,所以她在慈禧眼裡格格不入。
其三,皇后很聽慈安的話,對她十分尊重,使慈禧把她與慈安、同治皇帝視為一股強大的異己勢力。在權力鬥爭中,慈禧把皇后視為政敵,當作自己將來爭奪權力的絆腳石。
其三,皇后很聽慈安的話,對她十分尊重,使慈禧把她與慈安、同治皇帝視為一股強大的異己勢力。在權力鬥爭中,慈禧把皇后視為政敵,當作自己將來爭奪權力的絆腳石。
其四:皇后與同治皇帝在大婚後如膠似漆,恩愛情篤,使慈禧回想起了她曾經與咸豐皇帝親密相處的情景,而眼下自己卻守活寡,是一種變態心理在作祟。
在種種因素的促使下,慈禧曾想著把皇后廢掉,立慧妃為後。於是,有一天她將擔任宗人府宗令的敦親王奕譞召來,商議此事。敦親王說:「欲廢後,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是通過選秀女進入皇宮的,不時由大清門進入皇宮的,所以最忌諱別人提及從大清門而入,大清門是她心頭永遠的痛。雖然,慈禧欲廢皇后之心只得做罷,但卻由此深恨敦親王奕譞。廢未廢成,氣未發出,慈禧實在窩火的很。對於同治皇帝的死,慈禧又把一腔怨氣發在皇后身上,污蔑與皇后有很大的關係,便想抓住這個辮子好好的教訓她。而皇后也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這幾年來,對於慈禧始終對自己冷眼相待,她算是受夠了氣。與其低三下四的活著,倒不如痛痛快快的死去。所以她打定主意:就是死了,也決不向慈禧低頭!
身邊的宮女都勸皇后趕快親近慈禧,迎合其意,以為保身之計。但她表示說:「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有人將皇后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認為是故意蔑視自己,因而對皇后「更切齒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為了除掉皇后,慈禧雙管齊下,一方面由她親自出馬,給皇后施加壓力,把皇后逼上絕路;另一方面通過崇綺轉告毅皇后,讓她為死去的同治皇帝殉葬。同治死後的第十四天後,兩宮皇太后發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儀,著封為嘉順皇后。」光緒元年,即公元1875年,二月二十日,毅皇后崩逝於儲秀宮,年僅二十二歲,距同治帝死僅七十五天。逼死了兒媳婦後,慈禧為了掩人耳目,於當天傳諭內閣讚揚她:「淑慎柔嘉,壺儀足式。侍奉兩宮皇太后,承顏順志,孝敬無違。」
可憐的阿魯特氏從入宮算起,不到兩年時間就被如此凶狠嚴厲的婆婆給逼死了。她的不幸,不僅在於她做了一個短命而且無權皇帝的老婆,更主要的是她遇到了一個奉行「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世不痛快」的婆婆。當然,讓慈禧不痛快的兒媳婦還有後來光緒皇帝的珍妃。由於光緒喜愛珍妃,因而珍妃又遭到慈禧的嫉恨,於是,這對婆媳關係又進入了殘酷無情的冷戰。珍妃自然不是慈禧的對手,結果被慈禧命人推入井中淹死了。當時,珍妃年僅二十五歲。
從毅皇后到珍妃,雖是兩朝皇帝的后妃,但她們卻都是是慈禧的兒媳婦,命運如此的相同,死的都是如此的悲慘,足見其婆婆慈禧的手段是何其得凶狠毒辣?縱觀慈禧的一生,不論對誰,是朝中的大臣也罷,是自己的親人也好,只要她覺得不舒服,必將除之而後快,決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