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晉流民入川造就大成國割據政權的建立 | 陽光歷史

 

A-A+

揭秘:西晉流民入川造就大成國割據政權的建立

2017年02月06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01 次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黃忠陣斬夏侯淵,漢中盡入蜀漢囊中。曹軍撤退之時,強制五萬餘氐人遷出故土,北上關中。在浩浩蕩蕩的遷徙隊伍中,有一支五百多人的巴氐部落,首領名叫李虎。這支部落一路向北,最後定居在關中的略陽郡。李虎與兒子李慕、孫子李特,祖孫三代任職於略陽郡,如果不出變故,他們將一直在略陽郡生活下去。

  但是變故發生了。西晉元康年間,以武威太守兼任護東羌校尉的馬隆病死在任上。馬隆統御秦、涼兩州戎事已有十餘年之久,在其恩威並用之下,匈奴、鮮卑、羌人、氐人安分守己,關中平靜了十餘年。他死後,雍、秦兩州的羌人、氐人一時俱反,氐人首領齊萬年自稱皇帝,戰火蔓延整個關中。禍不單行。關中又發生了大範圍的饑饉和瘟疫,當時長安以西赤地千里,斗谷萬錢。關中百姓開始向漢中逃難,成為流民。

  遷居略陽的巴氐部落也被迫加入到流民的行列,一路上,不斷有流民投靠他們。巴氐李氏的第三代首領李特有兄弟五人,長兄李輔官職不詳,老二李特「身長八尺,雄武善騎射,沉毅有大度」,三弟李庠「弓馬便捷,膂力過人」,四弟李流「少好學,便弓馬」,五弟李驤也是驍勇善戰之人。第四代人中也不乏青年才俊,如李特之子李蕩、李雄、李期,李驤之子李壽。元康年間關中大亂的時候,李特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在南下漢中的路上,他的內心必定不是豪情滿懷,而是充滿了恐懼和悲傷。關中流民大量湧入漢中,吃光當地的糧食後,繼續南下,於元康八年(公元298年)年底進入「天府之國」的巴蜀。

  據說,李特入漢中與西蜀交界處的劍門關時,歎息說:「劉禪有如此地,面縛於人,豈非庸才邪!」周圍的人聞言,都驚訝地看著這個花白頭髮的老者。後世的史官們因此斷定,早在入蜀之初,李特就產生了割據的野心。到了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成都內史耿騰憂心忡忡地接連上書,提醒朝廷盡快處理蜀地的流民問題。可惜這些奏章上得不是時候,它們抵達洛陽的時間大約在永康元年六月或者七月。此前,趙王司馬倫剛剛發動兵變,殺死了賈皇后。耿騰的奏章提醒他,在西蜀還有一個賈後黨人——益州刺史趙廞。除惡務盡,於是司馬倫矯詔任命耿騰為益州刺史,召趙廞回洛陽擔任大長秋。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