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兒子活活餓死
歷史總是會驚人地重複。今天說的趙武靈王趙雍,也是因為兒子爭權,他被困於宮中,活活餓死。與姜小白不同的是,小白當時病重,餓了幾天也就死了,慘在死後無人收屍;而正值壯年身心健康的趙雍被餓了三個月,餓急了還生吃過雛鳥,如此餓死,慘在身前的種種絕望。
趙武靈王趙雍是戰國時有名的英主,也就是晉國權臣趙盾的後代,三家分晉而有趙、魏、韓三國,趙國傳了若干代後到趙雍。趙雍十五歲登基坐殿時,中原一片混亂,他的老子趙肅侯雖然留下了不錯的基礎,但由於趙國處於四戰之地,西有強秦、東有燕齊、南有韓魏、北有胡人,再加上還有一個中山國深入趙國腹地,趙國連年征戰不得安寧,國力明顯弱於楚魏秦齊。
趙雍在國內賢臣的輔助下,更由於他自身的精明強幹,他用了三十年時間,把趙國由一個貧弱之國變成了雄踞北疆比肩秦楚的強國。下面先簡要介紹他的主要事跡,對正史不感興趣的,可以將下面的一二三四略過:
一是在外交上縱橫捭闔,聯韓扶燕拒齊壓秦,獲得了三十年的黃金發展期。
趙國本來就與韓國關係不錯,但與魏國關係不太好。在過去的一百年裡,趙國的歷史可以形容為:昨天魏國打我了,今天我打魏國,明天秦國和魏國一起打我,後天我與秦國一起打魏國……
趙武靈王四年,趙雍與韓王會盟,次年迎娶韓王之女為妻,兩國成為鐵哥們,魏國從此不敢隨便打趙國的主意。在穩住南方後,趙武靈王十一年,燕國國君讓位於國相子之(前篇講過)引發燕國內亂,趙雍插手燕國內政,派人去找到正在韓國做人質的燕公子職,把他送回燕國去做了新的燕王即燕昭王(燕昭王是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君王,他勵精圖治,使燕國雄起一時。但這個燕昭王到底是誰,史記中前後矛盾。《燕世家》中說是太子平,《趙世家》中又說是公子職,史學界也爭論不休),由此趙燕兩家和平共處多年,趙國東北方也穩定了。燕國本已被齊國控制,齊國見趙國插手燕國的事情,心中不滿,發兵攻燕趙,趙雍自稱實力不濟,收兵避戰,讓燕王找他的外公秦惠王求救,秦國發兵打敗了齊,齊秦實力都受損,於是趙國的東面和西面也暫時平靜。幾年後,先是秦國秦武王意外死亡,為爭奪王位秦國內亂,趙國西渡黃河,奪取了秦國北境的榆中地區;此後第一大國楚國滅掉了第二大國越國,楚齊成了接壤的鄰居,齊國為了應付楚國的入侵不得不放棄與趙國為敵。於是趙國東西邊境徹底安寧。
二是在軍事上推行胡服騎射,極大地提升軍事實力,穩定了北方。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故事,史家評價很高,具體過程也不再詳述。總之通過胡服騎射,趙國軍隊的戰鬥力提升迅猛,更重要的作用在於融合了國內的宗室貴族和有戎狄背景的外族大臣兩大派系,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各個地方的掌控,同時更新了趙國的經濟結構,使之更利於發展生產。還有一個外在的影響就是,由於趙武靈王的這種新式騎兵待遇優厚,吸引了北方戎狄入伍,使原本經常騷擾趙國的敵對力量成了趙國的戰鬥主力,北方於是也安定下來。
三是開疆拓土,去掉中山國這個心腹之患的同時向西北擴張,設雁門雲中兩郡。
趙國一直視嵌入其領土內的中山國為眼中釘肉中刺。因為,每當趙國欲對外征伐時,中山國便趁機搗亂,讓趙國無法全力對外。但中山國之前得到其他國的扶持,用以牽制趙國,所以趙國一時之間也無法滅掉它。在趙國擺平四鄰後,終於可以一出胸中惡氣了。經過幾次征伐,在胡服騎射改革顯露效果後,前296年,趙國一舉滅了中山國使得趙國的南北終於暢通連為一體。在滅中山國的前兩年,趙國已擊潰中山國的幫手——北邊的樓煩和林胡,佔領了北邊大片土地,設雁門雲中兩郡。
四是大會天下諸侯,確立「強國」地位。
趙國經過一系列努力,內政外交軍事力量都大大提高,趙武靈王在信都的信宮大會天下諸侯,各國紛紛捧場。這次會盟已不同於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式的會盟,春秋時的會盟還是要捧著周天子的令箭來號令天下,如今各路諸侯已紛紛稱王,連宋國這種二流小國的國君也加入到稱王的行列,周天子早已不被諸侯放在眼裡,這種會盟稱霸的儀式,其尊貴的意味更為明顯。三十年時間,趙國從一個弱國迅速崛起為一個強國。
一二三四說到這裡,我們「史歸正傳」,來說說這一代英主是如何窩囊地死去的。
趙武靈王的生卒年份為前340年至前295年,也就是說,他死的時候,才45歲,這正是人一生中最為年富力強的時候。其實,在他死之前四年,也就是前299年,他已經將王位讓給了他的小兒子趙何,也就是趙惠文王,趙雍是以太上王的身份死掉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
前面說過,在趙雍即位四年的時候,他娶了韓國的公主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叫趙章,後來被立為太子。韓公主去世後,趙雍在即位十六年時娶了臣子的女兒孟姚,人們稱孟姚為吳娃,吳娃生的兒子就是趙何。吳娃在短暫的一生裡為趙雍帶來了很多快樂,但從沒有求過他任何事,死前,她提了惟一的一個要求:立趙何為太子。
吳娃在世時,趙雍也很喜歡趙何,於是趙雍就廢了太子趙章,改立趙何為太子,並於前299年就將王位傳給了趙何,另將趙章封於代地,稱為安陽君。
當初趙雍把王位提前傳給趙何,本意是想讓趙何在臣子的輔佐下主抓國內的政事和經濟,他自己可以以軍委主席的身份一心一意地帶兵對外征討。這樣,可以讓趙何提前鍛煉,更早地和更好地治理國家,不致將來突然接班引起趙國混亂,另外一個考慮就是因為他經常親自帶兵打仗,隨時可能戰死疆場,到時候政權可以平穩交接。
三年過去了,這三年裡趙雍東征西討,南爭北戰,拓地千里,虎狼之國秦國也被他玩弄於股掌,能與巨無霸楚國分庭抗禮,其他那些國家更不在話下了。這個時候,趙雍有了統一天下的野心,但國政現在在他兒子手裡,軍事權力於他也不完全,有些時候也得令從王出,44歲正當壯年的趙雍開始後悔了,後悔他把權力移交得太早。
但交出去的權是收得回來的麼?
趙雍的大兒子,原先的太子趙章也不甘心蝸居在北邊的代地,他想奪回本屬於他的權力。在代相田不禮的策劃下,趙章開始聯絡趙都邯鄲的勢力,伺機造反。
趙雍是個聰明人,他當然也看出了大兒子想從小兒子手中奪權,這時候他做的不是去彌合兩個兒子的矛盾,被權欲熏昏頭腦的他想出了一個損招:以兒制兒,利用兩個兒子相互爭鬥的機會,他再趁機復位。
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趙雍打算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也在代郡稱王,這一提議遭到了趙國重臣肥義(當年趙雍當政時期,也是靠肥義的輔佐趙國才一步步強大起來)的反對,肥義當年是趙雍的臣子,忠於趙雍,但現在他是趙何的臣子兼老師,他認為他理所應當地要忠於趙何。
覺察到趙雍復辟的野心後,肥義向趙何進行了匯報,趙何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便召集他信任的幾個大臣趙成(趙雍的叔叔)、趙豹、李兌、信期,包括肥義一起商量對策,並逐漸控制兵權。
在趙雍的默許下,公子趙章準備開始奪權。但做好了應對措施的趙何防守嚴密,趙章他們無法下手,於是趙雍親自出馬。
趙雍以在沙丘選看墓地為名,讓趙章與趙何一起陪他去。趙何沒有辦法,只得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隨行。到沙丘後,趙何住在一處宮室裡,趙雍和趙章住在另一處宮室裡。
當天晚上,趙章借用趙雍的令符請趙何到他和趙雍的宮室議事。肥義感覺不對,要趙何與信期加強防衛,如果他不回去就是發生了政變。同時命令信使準備,如果一旦發生變亂,立即通知趙成與李兌發兵勤王。
肥義到了趙雍和趙章的宮室後,果然覺得氣氛不對,沒有見到趙雍,卻見到了趙章和田不禮,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趙章與田不禮見以太上王趙雍的名義都調不動趙何,知道趙何已有所準備。趙章與田不禮殺了肥義後,再派人去召趙何,如果趙何不來,就立即派武士刺殺。
趙何看到肥義沒有回來,而又有使者來召他,知道發生變亂。信期逼問使者,得知肥義果然被殺。信期怒斬使者,並率軍包圍了趙雍和趙章住的宮室,與趙章和田不禮的黨徒展開激戰。李兌與趙成很快也率軍趕到沙丘,參與平叛。
趙何的軍隊很快就控制了局面,趙章與田不禮戰敗,退守到宮內。信期、李兌、趙成圍住宮室。李兌想向趙何請示如何處置,被趙成制止了。
趙成說,以當前之勢,如果請示趙何,趙何很難下達趕盡殺絕的命令,親口批准誅殺他的父親和哥哥。這樣一來,誅殺趙章的罪名就會落在他們三個人的頭上,最後他們三個人會成為替罪羊,難逃一死。而如果不請示趙何,自己處置,趙何也一定會接受這個結果,不會加罪於他們。
李兌與信期覺得趙成說的很有道理,於是派兵攻入宮室,殺了趙章、田不禮及其黨羽,趙雍也沒有能力制止。趙成把趙雍宮裡的人全部趕出來,但不許趙雍出宮,把它圍困在裡面,但也不殺他,因為沒有人敢擔刺殺太上王的罪名。
趙雍被圍困在內宮裡,內宮本無存糧,一些日常的瓜果點心沒過幾天就被吃光了,趙雍餓得實在受不了了,就捉那些剛出生的雛鳥生吃。趙成把趙雍困在宮裡,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趙雍被活活餓死。趙成在確定趙雍必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趙雍收屍。
趙成等人圍困太上王趙雍時,趙何對他父親的生死之事一直不問,直到最後趙成來報告說趙雍餓死了,趙何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老衲曰:趙武靈王,偉人也,趙武靈王他兒子趙何,亦偉人也。二偉不能並存,以新易舊,以少易老,天道也。太上監國,二子爭權,今世類之。權之蒙心智、滅倫常、毀義理,古今亦然,而陰術今尤勝古,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