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曾經扳倒皇后的妃子們:直接毒殺皇后的是誰 | 陽光歷史

 

A-A+

盤點曾經扳倒皇后的妃子們:直接毒殺皇后的是誰

2016年01月14日 后宮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382 次

  1、扳倒吳皇后的萬貴妃——手段指數:★★★☆☆

  吳皇后(?—1509),明憲宗朱見深第一任皇后,順天人。

  一朝選在君王側

  這位吳皇后,來頭不小,有背景,當初競選皇后的時候,朱見深的父親最先定的是王氏,可是吳氏憑著自己家出身官宦,而且交際甚廣,把王氏擠了下去,最終當上了皇后。

  皇后的人選是朱祁鎮親自定的,那這位吳氏到底有什麼神通,能夠改變朱祁鎮的決定呢?

  這是因為她認識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牛玉。關於這個人我們不用介紹太多,只用說兩點就夠了:1、他是朱祁鎮的親信太監。2、朱祁鎮臨死前召見了兩個人,一個是朱見深,另一個就是他。

  無寵被廢

  憲宗還是太子的時候,比憲宗年長19歲的萬貴妃得到了憲宗皇帝的專寵,吳氏備受冷落,加之萬貴妃恃寵而驕,吳氏就挑了萬貴妃的一個錯誤,把萬貴妃廷杖了。

  萬妃挨了打,回去就向朱見深告了狀,在這場爭鬥中,吳皇后靠的是家世和身份,而萬妃靠的是寵信,那麼結果如何呢?

  這下可不得了,萬妃找到憲宗,哭鬧不休。憲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評理。萬妃是個有心機之人,又故意攔住憲宗不讓去鬧,說道:「妾已年長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還請陛下命妾出宮,以免皇后生氣,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憲宗又恨皇后又憐萬妃,慢慢替萬妃解開衣服,見她雪也似白嫩的肌膚上面,一道道杖痕透著血色,不由怒從心頭起,發誓道:「此等潑辣貨,我若不把她廢去,誓不為人!」

  第二天一早,憲宗便去見兩宮太后,說吳皇后舉動輕佻,不守禮法,不堪居六宮之首,定要廢去。錢太后不便說什麼,周太后勸阻道: 冊後才一月便要廢去,豈不惹人笑話?」

  自然是萬妃贏了。朱見深聽說萬妃被打之後,皇帝很憤怒,當即下詔書說:「英宗先帝為朕幾次選求賢淑的妻子,已經選好了王氏,暫時寄養在宮中等待與朕大婚,是太監牛玉矯詔把吳氏的資料又送到太后前再選擇才確定吳氏。大婚以後,朕看吳氏舉動輕佻,毫無一點禮儀的約束。根本沒有德行做皇后,朕命令官員查詢,才知道不是最初選立的皇后的人選。冊立吳氏,原來就是不合法的行為,現在朕請命太后,把吳後廢除,搬出坤寧宮。「除此之外,吳氏的父親也被免官充軍,而吳家的老朋友牛玉也被牽連在內,這位原來的司禮監竟然被發配去孝陵種菜,做了菜農。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那位曾挺身而出,平定叛亂的孫鏜也被免了職,原因竟然是據說他和牛玉有親戚關係。

  撫養孝宗,得以善終

  明憲宗專寵萬貴妃,而萬貴妃所生長子夭折。所以所有懷孕的妃子或宮女都被萬貴妃逼迫墮胎了。紀妃的孩子(明孝宗)在眾人的隱瞞下活了下來,紀氏害怕皇子被害,偷偷養育,不敢聲張,吳皇后也時常接濟幫助。孝宗即位以後,念及吳皇后的恩典,下令吳皇后的穿著和膳食都按照太后的制度供應,把吳皇后的侄子任命為錦衣衛百戶。吳皇后風雨一生,晚年也算是因為當年的善舉得到善報。明孝宗無愧一個孝字,對待廢後都能如此,何等不易。武宗正德四年,吳皇后去世了,太監劉瑾說燒了算了,按照去世宮人的例子一埋。大學士王鏊說,這是絕對不行的,上書武宗皇帝,武宗皇帝覺得吳皇后對孝宗有撫育之恩,但是被祖父憲宗廢除,不能合葬在茂陵,就同意按照王鏊的建議,用妃子的葬禮制度,安葬在北京金山。吳皇后其實肯定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因為看不過萬貴妃專寵,逞一時之快,不顧後果廷杖萬貴妃,雖然出了氣,但是付出了一生命運轉換的代價。

  後來明孝宗生在西宮,孝穆皇后害怕皇子被害,偷偷養育,不敢聲張,吳皇后也時常接濟幫助(看得出來也是生性善良的人,可惜因為一時爭強好勝,造成一生的悲劇。)孝宗即位以後,念及吳皇后的恩典,下令吳皇后的穿著和膳食都按照太后的制度供應,把吳皇后的侄子任命為錦衣衛百戶,(國家安全局的處長吧)。吳皇后風雨一生,晚年也算是因為當年的善舉得到善報。(明孝宗無愧一個孝字,對待廢後都能如此,何等不易)武宗正德四年,吳皇后去世了,太監劉瑾說燒了算了,按照去世宮人的例子一埋。大學士王鏊說,這是絕對不行的,上書武宗皇帝,武宗皇帝覺得吳皇后對孝宗有撫育之恩,但是被祖父憲宗廢除,不能合葬在茂陵,就同意按照王鏊的建議,用妃子的葬禮制度,安葬在北京金山。

  皇后其實肯定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因為看不過萬貴妃專寵,逞一時之快,不顧後果廷杖萬貴妃,雖然出了氣,但是付出了一生命運轉換的代價,最後要不是大學士王鏊據理力爭,吳皇后可能真的要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了。她一個人孤獨的躺在墳墓中的時候,是不是會為自己當年那輕率衝動的行為而後悔呢?

  點評:萬貴妃費盡心機將吳皇后費掉,沒想到卻讓王氏白撿了個皇后,萬貴妃的年齡比憲宗朱見深生母周太后還大一歲。很多人都很懷疑朱見深是否有嚴重的戀母情結……

  第二天一早,憲宗便去見兩宮太后,說吳皇后舉動輕佻,不守禮法,不堪居六宮之首,定要廢去。錢太后不便說什麼,周太后勸阻道: 冊後才一月便要廢去,豈不惹人笑話?」

  自然是萬妃贏了。朱見深聽說萬妃被打之後,皇帝很憤怒,當即下詔書說:「英宗先帝為朕幾次選求賢淑的妻子,已經選好了王氏,暫時寄養在宮中等待與朕大婚,是太監牛玉矯詔把吳氏的資料又送到太后前再選擇才確定吳氏。大婚以後,朕看吳氏舉動輕佻,毫無一點禮儀的約束。根本沒有德行做皇后,朕命令官員查詢,才知道不是最初選立的皇后的人選。冊立吳氏,原來就是不合法的行為,現在朕請命太后,把吳後廢除,搬出坤寧宮。「除此之外,吳氏的父親也被免官充軍,而吳家的老朋友牛玉也被牽連在內,這位原來的司禮監竟然被發配去孝陵種菜,做了菜農。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那位曾挺身而出,平定叛亂的孫鏜也被免了職,原因竟然是據說他和牛玉有親戚關係。

  撫養孝宗,得以善終

  明憲宗專寵萬貴妃,而萬貴妃所生長子夭折。所以所有懷孕的妃子或宮女都被萬貴妃逼迫墮胎了。紀妃的孩子(明孝宗)在眾人的隱瞞下活了下來,紀氏害怕皇子被害,偷偷養育,不敢聲張,吳皇后也時常接濟幫助。孝宗即位以後,念及吳皇后的恩典,下令吳皇后的穿著和膳食都按照太后的制度供應,把吳皇后的侄子任命為錦衣衛百戶。吳皇后風雨一生,晚年也算是因為當年的善舉得到善報。明孝宗無愧一個孝字,對待廢後都能如此,何等不易。武宗正德四年,吳皇后去世了,太監劉瑾說燒了算了,按照去世宮人的例子一埋。大學士王鏊說,這是絕對不行的,上書武宗皇帝,武宗皇帝覺得吳皇后對孝宗有撫育之恩,但是被祖父憲宗廢除,不能合葬在茂陵,就同意按照王鏊的建議,用妃子的葬禮制度,安葬在北京金山。吳皇后其實肯定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因為看不過萬貴妃專寵,逞一時之快,不顧後果廷杖萬貴妃,雖然出了氣,但是付出了一生命運轉換的代價。

  後來明孝宗生在西宮,孝穆皇后害怕皇子被害,偷偷養育,不敢聲張,吳皇后也時常接濟幫助(看得出來也是生性善良的人,可惜因為一時爭強好勝,造成一生的悲劇。)孝宗即位以後,念及吳皇后的恩典,下令吳皇后的穿著和膳食都按照太后的制度供應,把吳皇后的侄子任命為錦衣衛百戶,(國家安全局的處長吧)。吳皇后風雨一生,晚年也算是因為當年的善舉得到善報。(明孝宗無愧一個孝字,對待廢後都能如此,何等不易)武宗正德四年,吳皇后去世了,太監劉瑾說燒了算了,按照去世宮人的例子一埋。大學士王鏊說,這是絕對不行的,上書武宗皇帝,武宗皇帝覺得吳皇后對孝宗有撫育之恩,但是被祖父憲宗廢除,不能合葬在茂陵,就同意按照王鏊的建議,用妃子的葬禮制度,安葬在北京金山。

  皇后其實肯定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因為看不過萬貴妃專寵,逞一時之快,不顧後果廷杖萬貴妃,雖然出了氣,但是付出了一生命運轉換的代價,最後要不是大學士王鏊據理力爭,吳皇后可能真的要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了。她一個人孤獨的躺在墳墓中的時候,是不是會為自己當年那輕率衝動的行為而後悔呢?

  點評:萬貴妃費盡心機將吳皇后費掉,沒想到卻讓王氏白撿了個皇后,萬貴妃的年齡比憲宗朱見深生母周太后還大一歲。很多人都很懷疑朱見深是否有嚴重的戀母情結……

  2、扳倒王皇后的武昭儀(武則天,和王皇后一樣都是山西人,按理說應該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手段指數:★★★★★

  點評:這個政治女強人近年來經常出現於電視螢幕之上,早就被扒爛了,所以就允許小編我少說點吧?曾經有電視劇將武則天演繹成小白兔一樣的賣萌無辜女,後宮凶險要是武則天真是小白兔的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骨頭都成化石了吧?頂多就是扮豬吃老虎吧,要知道敢於掐死自己親生女兒栽贓王皇后的人不是等閒之輩。至於最近的《武媚娘傳奇》之類的秘史系列電視劇,估計武則天泉下有知也要氣得活過來了吧!

  3、扳倒於皇后的高貴嬪(高英,高句麗人,千萬別被棒子看見了,不然又要說是他們家的了)

      ——手段指數:★★★★☆(直接毒殺皇后 真夠牛!)

  於皇后(488年-507年),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第一任皇后,原姓勿忸于氏。其父於勁為北魏開國名將於栗磾之孫、將軍於烈之弟。母親是劉氏(在她冊立後被封章武郡君)。

  因為當時還沒有立皇后,於烈就暗中讓左右心腹對皇帝吹風,說于氏如何的絕色。那些人說了一次元恪還不以為然,只是一笑置之。然而三番五次地在元恪的耳邊提起于氏,元恪也很好奇到底這個女子有多美。更有幾個舌頭長的乾脆勸元恪將于氏納進宮裡作嬪妃,他們說:「陛下現在身邊的美女若和于氏相比就像泥沙比珍珠,都成木雕紙糊的了。」他們的三寸不爛舌吊起了元恪的胃口。他便下旨將于氏召進皇宮裡冊封為貴人。

  等到見了于氏,元恪多少有些失望,因為于氏雖然長得美麗,但決稱不上什麼天姿國色,後宮裡的美女比她美艷的隨手都可以攏一大把。于氏時年十四歲。世上的女子分兩類,一類是初次見面讓人失魂落魄,稱得上驚艷之美,但是時間長了越來越寡味;另一類是初次看見覺得相貌平平,但是特別耐端詳、耐尋味,她的魅力是從裡向外地刺穿你一生的歲月。于氏恰恰是後一類,所以她在宮中得到了元恪的寵愛。

  後來元恪對那幾個當初極力推薦于氏的大臣由衷而發地說:「你們真是有眼光!」那幾個大臣腿肚子直哆嗦。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當初為了巴結討好於烈昏了頭,沒有想一想假如皇帝不喜歡于氏的話他們豈不是欺君之罪。當元恪將于氏納進宮裡他們才越想越後怕。有幾個膽小的就病倒了。再過了一段時間聽說元恪十分寵幸于氏,這才一顆石頭落了地,紛紛奔走相賀。不久于氏被立為皇后,她性格靜默寬容,對其他的嬪妃也不妒忌,在後宮裡很有人緣,而且對元恪體貼入微。正始二年于氏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元昌。

  從元恪即位以後,對尚書令高肇極為信任,將朝政大權委託他處理。所以北朝的政令幾全出自高肇的手中。景明四年,高肇的侄女也被元恪納入後宮封為貴嬪。高家是北朝最顯赫的家族,高氏的伯母即高肇的妻子是宣武帝元恪的姑姑高平公主,表兄高猛娶了元恪的妹妹長樂公主。顯赫的家世加上高氏美艷的姿色,這樣的妃子元恪不能不看重。自從高氏入宮以後,元恪對待於皇后雖然還是十分寵幸,但不像以前那樣專一了。高氏生下一個兒子,可是生下不久就夭折了,又生下一個女兒。她非常想要一個兒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但是自從生下女兒建德公主後再也沒有生育。她知道女人嬌媚的容顏只是一時,若沒有兒子的話很可能寵遇衰竭。於是一腔的怒火發洩在於皇后的身上,高氏是個妒忌心極強的女人,她恨不得將於皇后撕成碎片。

  尚書令高肇也不滿於皇后一家得勢,千方百計要把高氏扶上皇后的寶座。於是高肇與高氏暗中合謀要毒死於皇后。此時的於皇后正沉浸在撫養幼子的喜悅中,根本沒有料到自己的危險。正始四年的一天夜裡,於皇后忽然得了暴疾去世。宮禁內外都知道是高氏下的毒,但是高氏的陰謀沒有破綻,而且高肇左右了朝政,誰也不敢說出實情。元恪雖然隱約猜到了事情的真相,但此時正寵愛高氏,也不想深入調查,只是將於皇后依禮埋葬在永泰陵,謚為順皇后。

  於後的兒子元昌只有二歲,因為是元恪的長子,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將來很可能會繼承帝位。這是高氏最不願意看到的。於是過了不到一年,趁元昌得病的時候高氏勾結侍御師王顯不給好好治療,不到兩天元昌就病死了。元恪只有這一個兒子,幼子忽然夭逝,他的心裡十分悲痛。高氏又假惺惺地在一邊勸解,慢慢時過境遷,元恪將於皇后和幼子慘死的事漸漸拋到了腦後。於皇后的伯父於烈出鎮在恆州,父親於勁孤掌難鳴,也不敢說什麼。

  過了幾個月高氏被冊封為皇后,總算實現了她的夙願。高肇恃勢驕橫,權傾中外,他隨意修改先朝的制度,剝奪大臣的封秩,一時間怨聲載道,朝野都為之側目。高氏貌美心妒,其他的後宮嬪御都沒有機會接近元恪。元恪已經是壯年,自從幼子被高氏謀害以後一直沒有子嗣,心裡十分焦慮。

  點評:北魏前期是一個恐怖的殺母立子的王朝……野史記載高皇后為了防止兒子被立為太子,曾經殺死了自己一歲的兒子。北魏的後宮血案頻發……至於牛B到直接毒殺皇后,歷史上敢毒殺皇后的屈指可數啊~直接毒殺皇后夠牛B!

  後來元恪對那幾個當初極力推薦于氏的大臣由衷而發地說:「你們真是有眼光!」那幾個大臣腿肚子直哆嗦。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當初為了巴結討好於烈昏了頭,沒有想一想假如皇帝不喜歡于氏的話他們豈不是欺君之罪。當元恪將于氏納進宮裡他們才越想越後怕。有幾個膽小的就病倒了。再過了一段時間聽說元恪十分寵幸于氏,這才一顆石頭落了地,紛紛奔走相賀。不久于氏被立為皇后,她性格靜默寬容,對其他的嬪妃也不妒忌,在後宮裡很有人緣,而且對元恪體貼入微。正始二年于氏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元昌。

  從元恪即位以後,對尚書令高肇極為信任,將朝政大權委託他處理。所以北朝的政令幾全出自高肇的手中。景明四年,高肇的侄女也被元恪納入後宮封為貴嬪。高家是北朝最顯赫的家族,高氏的伯母即高肇的妻子是宣武帝元恪的姑姑高平公主,表兄高猛娶了元恪的妹妹長樂公主。顯赫的家世加上高氏美艷的姿色,這樣的妃子元恪不能不看重。自從高氏入宮以後,元恪對待於皇后雖然還是十分寵幸,但不像以前那樣專一了。高氏生下一個兒子,可是生下不久就夭折了,又生下一個女兒。她非常想要一個兒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但是自從生下女兒建德公主後再也沒有生育。她知道女人嬌媚的容顏只是一時,若沒有兒子的話很可能寵遇衰竭。於是一腔的怒火發洩在於皇后的身上,高氏是個妒忌心極強的女人,她恨不得將於皇后撕成碎片。

  尚書令高肇也不滿於皇后一家得勢,千方百計要把高氏扶上皇后的寶座。於是高肇與高氏暗中合謀要毒死於皇后。此時的於皇后正沉浸在撫養幼子的喜悅中,根本沒有料到自己的危險。正始四年的一天夜裡,於皇后忽然得了暴疾去世。宮禁內外都知道是高氏下的毒,但是高氏的陰謀沒有破綻,而且高肇左右了朝政,誰也不敢說出實情。元恪雖然隱約猜到了事情的真相,但此時正寵愛高氏,也不想深入調查,只是將於皇后依禮埋葬在永泰陵,謚為順皇后。

  於後的兒子元昌只有二歲,因為是元恪的長子,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將來很可能會繼承帝位。這是高氏最不願意看到的。於是過了不到一年,趁元昌得病的時候高氏勾結侍御師王顯不給好好治療,不到兩天元昌就病死了。元恪只有這一個兒子,幼子忽然夭逝,他的心裡十分悲痛。高氏又假惺惺地在一邊勸解,慢慢時過境遷,元恪將於皇后和幼子慘死的事漸漸拋到了腦後。於皇后的伯父於烈出鎮在恆州,父親於勁孤掌難鳴,也不敢說什麼。

  過了幾個月高氏被冊封為皇后,總算實現了她的夙願。高肇恃勢驕橫,權傾中外,他隨意修改先朝的制度,剝奪大臣的封秩,一時間怨聲載道,朝野都為之側目。高氏貌美心妒,其他的後宮嬪御都沒有機會接近元恪。元恪已經是壯年,自從幼子被高氏謀害以後一直沒有子嗣,心裡十分焦慮。

  點評:北魏前期是一個恐怖的殺母立子的王朝……野史記載高皇后為了防止兒子被立為太子,曾經殺死了自己一歲的兒子。北魏的後宮血案頻發……至於牛B到直接毒殺皇后,歷史上敢毒殺皇后的屈指可數啊~直接毒殺皇后夠牛B!

  4、扳倒高皇后的胡充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扳倒於皇后又被胡充華扳倒)

  手段指數:★★★☆☆

  胡氏,安定臨涇(甘肅鎮原)人,司徒胡國珍之女,母親皇甫氏。胡氏的姑姑做尼姑,很能講解佛理。宣武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進入宮廷講授。過了幾年,她暗示左右的人稱說胡氏的容貌德行,宣武帝聽說後,就召進後宮做承華世婦。當時的北魏政權,奉行「子貴母死」制度,兒子立為太子,母親就要處死。而在宮廷之中,妃嬪們相互祈求祝禱,都希望生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僅胡氏常對夫人等說:「天子怎可獨獨沒有兒子,為什麼畏懼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養育嫡長子呢?」等

  到胡氏懷上身孕,與她同列的妃嬪們還因舊例為她恐懼,勸她想辦法打掉。胡氏拿定主意不動搖,半夜一個人發誓說:「但願所懷的是男孩,按次序將成為長子,兒子生下我被處死,我也在所不辭。」公元510年(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胡氏宣光殿生下皇子元詡,被升為充華。在這之前,宣武帝頻繁地夭折皇子,自認為年紀已大,特別加以謹慎照料。為元詡選乳母保姆,都選取良家善養男孩的婦女。在另外的宮室中撫養,胡氏和充華嬪都不能撫育看護。公元512年(延昌元年)十月十八日,元詡被立為皇太子,胡氏多虧朝中大臣劉騰、於忠、崔光等從中相助,不但沒有遵照舊制將她賜死,反而晉封為貴嬪。

  尊為太后

  公元515年(延昌四年),宣武帝去世,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尊宣武帝皇后高氏為皇太后,尊胡氏為皇太妃。不久胡氏,逼皇太后高氏到瑤光寺出家為尼,尊自己為皇太后。由於元詡年幼即位,所以由胡太后臨朝聽政,大臣還稱她為殿下,下令處理事務。後來改令稱為詔,群臣上奏疏稱陛下,她自稱為朕。胡太后因孝明帝幼小,不能親自祭祀,想依照《周禮》中夫人與君主交相奉獻的義理,代孝明帝進行祭禮,尋訪過去的樣板。門下省召集禮官、博士商議,認為不可以。而胡太后想用繒帛遮住自己,觀看三公料理事情,再詢問侍中崔光.崔光就依據東漢太后鄧綏進獻祭品的舊例贊同,胡太后大喜,於是代行最初的祭祀。

  公元528年,孝明帝去世,胡太后立孝明帝之女元姑娘為帝,對外謊稱是皇子即位。幾天後廢黜元姑娘,立臨洮王元寶暉之子元釗為帝,史稱幼主。同年四月,胡太后及幼主被爾朱榮沉河而死。胡太后之妹將她收殮埋葬在寺廟。孝武帝時,才以皇后禮儀安葬胡太后,追加謚號為靈皇后。

  公元528年,孝明帝去世,胡太后立孝明帝之女元姑娘為帝,對外謊稱是皇子即位。幾天後廢黜元姑娘,立臨洮王元寶暉之子元釗為帝,史稱幼主。同年四月,胡太后及幼主被爾朱榮沉河而死。胡太后之妹將她收殮埋葬在寺廟。孝武帝時,才以皇后禮儀安葬胡太后,追加謚號為靈皇后。

  5、扳倒馮皇后(馮清)的馮貴人(這家子極品啊,這兩個人是同父異母的姐妹哪!都是文成帝后馮太后的侄女)

      ——手段指數:★☆☆☆☆

  馮清,野史上記其名為馮嬡(或馮珊)是文成帝后馮太后的侄女。太和七年(483年),當時馮太后為元宏選妃,14歲的馮潤與其妹一同入宮,被封為貴人。馮潤聰明美麗,愛好漢族文化,與元宏興趣相投,入宮後,很快就獲得了元宏的喜愛。

  三年後,馮潤得了咯血症(大概就是現代所是的肺結核吧),於是馮太后遣她出宮,出家養病。太和十四年(490年),馮太后去世以後,元宏居喪三年,喪期滿後,奉其遺詔,冊立馮清為皇后。馮清是馮潤異母的妹妹,有說是嫡出,不過有人考究馮清應屬庶出。太和十八年(494年),元宏終於尋回了馮潤,接入宮中,封為左昭儀(僅次於皇后的地位)。 馮潤再次入宮,立刻獲得元宏的專寵,但因妹妹已經立為皇后而不得封後。元宏深愛馮潤(野史上記載大馮皇后嫵媚迷人而且淫蕩),馮潤也不甘心屈居於妾位,姐妹關係惡化,元宏最終將馮清廢掉(這個小馮皇后也真不真氣,馮清不喜漢族文化,與元宏話不投機,元宏後來改革,馮清仍然拒說漢語、不穿漢衣,於是觸怒元宏,廢黜馮清的皇后之位,改立馮潤為皇后)。

      從此馮清去瑤光寺出家做尼姑。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元宏冊立馮潤為皇后。因為元宏連年南征——他的對手是南方的蕭齊政權,而一向沉迷在性愛生活中的大馮皇后,哪裡受得了無性的日子,這真好比魚兒離開了水,不死才怪!天無絕人之路,她在寂寞難耐之中得到了一個宦官高菩薩。——高菩薩,既不是菩薩,也不是真正的宦官。馮潤與中常侍雙蒙等人私通,元宏妹彭城公主告發。元宏震驚病倒,馮潤竟求神祈禱元宏早死。元宏抱病而回,處死了馮潤的男寵們,但保留了馮潤的皇后身份。

      在南征途中,皇帝病危,於是他就對弟弟彭城王勰說:「皇后久背陰德,是自絕於天。如果不早解決了她,或恐重蹈漢末的覆轍。我死之後,就找一個宮殿,賜她死在那裡,然後再按皇后禮儀安葬她,這樣或可掩蓋了馮家之大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元宏病重身亡,遺詔送所有妃子回家再嫁,但要賜死皇后,和他同葬。 元宏弟弟北海王元詳奉命前往馮潤宮裡,馮潤猶不肯服毒。 與元詳同去的白整強行灌其毒藥,馮潤死,年僅三十歲。追諡為幽皇后,和元宏合葬。

  點評:扳倒了妹妹最後自己最後也不得善終,怪誰呢?這出狗血劇情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的一部電影《妃子笑》,珠珠扳倒了跟她一起進宮的姐妹鴛鴦,也許是命運的捉弄,珠珠在封妃的第二天皇帝就咯血身亡,剛剛成為貴妃的珠珠即將成為君王的殉葬品,而鴛鴦因為被貶為下人逃過一劫。

      在南征途中,皇帝病危,於是他就對弟弟彭城王勰說:「皇后久背陰德,是自絕於天。如果不早解決了她,或恐重蹈漢末的覆轍。我死之後,就找一個宮殿,賜她死在那裡,然後再按皇后禮儀安葬她,這樣或可掩蓋了馮家之大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元宏病重身亡,遺詔送所有妃子回家再嫁,但要賜死皇后,和他同葬。 元宏弟弟北海王元詳奉命前往馮潤宮裡,馮潤猶不肯服毒。 與元詳同去的白整強行灌其毒藥,馮潤死,年僅三十歲。追諡為幽皇后,和元宏合葬。

  點評:扳倒了妹妹最後自己最後也不得善終,怪誰呢?這出狗血劇情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的一部電影《妃子笑》,珠珠扳倒了跟她一起進宮的姐妹鴛鴦,也許是命運的捉弄,珠珠在封妃的第二天皇帝就咯血身亡,剛剛成為貴妃的珠珠即將成為君王的殉葬品,而鴛鴦因為被貶為下人逃過一劫。

  6、扳倒王皇后的武惠妃(唐朝姓王的皇后沒幾個有好下場……武惠妃真是繼承了她姑奶奶武則天彪悍的基因啊)

      ——手段指數:★★★★☆

  能夠一夜設計殺三子果然是很彪悍,不過既然有她姑奶奶連五星級都不能鎮住的霸氣要用太陽才能鎮住的先例,勉強給個四星級吧。

  古人常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其實這是對心理素質差的壞人而言的,若是碰上心理素質超強的壞人,即使每天做10件虧心事,也不會有鬼來拜訪。比如西漢時期的昌邑王六賀,在位僅27天就干了1127件壞事,最後還是快快樂樂地自然死亡。所以,壞人也分專業和業餘。譬如唐玄宗早年十分寵愛的武惠妃,就是個業餘水準的壞人。沒做虧心事前,她整天拿著自己的姑奶奶武則天的畫像頂禮膜拜,發誓要幹一番大事。但是當她真的幹出一件驚天動地的大壞事時,卻因為內心愧疚,每天都有幾個「厲鬼」來家敲門,最後竟驚嚇致死。

  武惠妃大概是唐朝破壞力最大的紅顏禍水,不過她做人很公平,在淹沒李家之前,先把自己的武家淹了個底兒朝天。她的父親叫武攸止,受封恆安王,是武則天的堂侄。武攸止看著這個漂亮的小女兒剛笑了兩聲,就突然被武MM剋死。姑奶奶武則天看著她可憐,就接進宮裡來撫養,不想武MM洪水兇猛,沒幾年就克得武周帝國淒然倒塌,連姑奶奶也一併淒涼地在上陽宮死去。失去靠山的武MM,從金枝玉葉一夜之間變成了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重新上台的唐中宗李顯念在她只是個小女孩,留下一條性命,在宮裡做了宮女。

  在做宮女的幾年間,大唐帝國先後經歷了腥風血雨的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玄武門之變,武三思、唐中宗、韋皇后和太平公主等政壇牛人紛紛斃命,於是唯一的一位牛人李隆基最終成了這個國家的新主人,是為唐玄宗。在唐朝的皇帝裡,李隆基的藝術氣質是最高的,同時他對女人的嗅覺也是最靈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冰清玉潔的江采平都是他嗅到的極品美女。武MM有著姣麗可人的容貌與流光溢彩的風情,最為人稱道的是,她天生有種貴族氣質,舉手投足間有武則天的風範,氣度逼人,這樣好的美人怎麼能逃過李隆基的鼻子。他先「幸」,再「納」,後「封」,三不之間就把大美女變成了自己的寵妾。

  剛剛消停了幾年的武MM,一受寵就把後宮變得洪水滔天。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和王皇后都是宮裡的老前輩,個個樹大根深。但是,自從有了武MM,李隆基連這幾個女人的大門都不進。有老公的辛勤耕耘,武MM連續幾年大豐收,一連生下了4男3女,成為玄宗嬪妃中生育最多的人。由此可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她完全佔據了玄宗的後宮生活。

  武MM在「豐收」的同時,不但不把趙麗妃等嬪妃放在眼裡,就是對「歉收」王皇后也頗有失禮怠慢之處。王皇后好面子,時常當面訓誡武MM。武MM懷恨在心,便經常在枕邊向玄宗哭訴,說皇后如何因妒忌生嫌,如何故意欺辱她。久而久之,李隆基對王皇后的印象越來越差,總想廢掉她。然而,王皇后在宮中深得人心,無論是嬪妃,還是普通宮女,都與王皇后相處融洽。玄宗想羅織王皇后的過錯,竟然找不到一個人說她的壞話。正在他犯愁之際,王皇后的兄長王守一見妹妹中宮地位動搖,就在自己家中設壇祈神,希望皇后生子。有一個叫明悟的僧人向王守一建議說:「皇后若想求子,應先祭拜南北斗,然後取一段霹靂木剖開,在裡面刻上天地字以及玄宗的名字,合而佩之,祝曰:『佩此有於當如則天皇后。』便可得子。」王守一馬上告訴了王皇后。王皇后求子心切,一切照辦。誰知這事被武惠妃探知,立即向李隆基告發。

  自漢代以來,歷朝皇宮最忌行巫蠱之術。李隆基一聽,馬上跑到中宮王皇后處,果然在王皇后身上搜到了證物。中了大獎的李隆基全然不念夫妻的多年感情,親手起草敕書,下廢後詔:「皇后王氏,天命不祐,華而不實。造起獄訟,朋扇朝廷,見無將之心,有可諱之惡。焉得敬承宗廟,母儀天下?可廢為庶......」王皇后弄巧成拙,又懊悔又傷心,在冷宮懨懨成病,於當年十月死了。後宮上下念及王氏的為人,大多為她不明不白的死悲痛流淚。李隆基聽到髮妻死訊,也有些後悔,下令以一品之禮將她安葬於長安無相寺,但仍然沒有恢復皇后名號,也沒有追查王氏死因。由此可見,在女人的甜言蜜語前,再英明的男人也會變成昏君。

  看到自己的計謀得逞,武MM又把手伸向了太子之位,想為兒子壽王李瑁謀取儲君之位。為此,她找到了女婿楊洄和宰相李林甫。時為太子的李瑛這時候已經感到了極大的危機,經常和弟弟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境遇相同,在一起遊樂,借酒私下議論武惠妃。酒的力量讓三位皇子的情緒變得激昂,言語之間無不對武惠妃充滿仇恨。武惠妃得知後,自然要加緊下手,以除後患。一天,武惠妃派人對太子和鄂王、光王詭稱玄宗宮中有賊,要三人穿上衣甲,入宮防衛。三人關心父皇,信以為真,依言入宮。武惠妃立即報知玄宗,說太子與二王串通謀反,已身裹衣甲。玄宗派內侍去探察,果如所言,大為震怒,立即廢李瑛、李瑤、李琚三子為庶人。不久,又賜三子自盡於長安城東驛,並牽連三子舅家數十人。

  至此,武惠妃已經實現了她的野心,然而,她心中有鬼不安,每次夢見太子三人冤魂向她索命,就大叫:「三庶人饒命!」(三庶人即為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鬧得宮中雞犬不寧,最終精神失常。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武惠妃病勢越來越重,如癲如狂,語無倫次,沒挨過殘冬就死了,時年40歲。李隆基追封「貞順皇后」。不過武MM在死後依然是洪水滔天,大腦缺氧的李隆基精神萎靡,似乎一下子老了許多,經常沉默不語,寢食難安,最後索性把宮裡的數千宮女放了出去。如果不是後來遇上江采平和楊貴妃,恐怕就要出家了。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