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趙括紙上談兵的下場:40萬趙軍被活埋
祭祀,作為傳統禮俗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歷代君主都十分重視,講究很多。唐朝天寶七年的五月,玄宗皇帝頒發了一道詔書[注],對朝廷和地方應祭祀的一些對像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三皇五帝,歷代帝王,忠臣義士孝婦等都有,不一一列說,其中烈女周宣王齊姜、衛太子恭姜、楚莊王樊姬、楚昭王女、宋公伯姬、梁宣高行、齊杞梁妻、趙將趙括母、漢成帝班婕妤、漢元帝馮昭儀、漢太傅王陵母、漢御史大夫張湯母、漢河南尹嚴延年母、漢淳於緹縈,所在地置廟祭祀。祭祀的對象都是「忠孝禮義」的模範踐行者。當趙孝成王要任命趙括為將時,趙括的母親上書提出了兩點請求:一是請求趙孝成王不要用趙括為將,認為他不稱職;二是如果戰敗受罰,請求不要連累自己。很忠心、很明智、很誠懇。這似乎就是趙括的母親被唐玄宗欽點,成為烈女的理由吧?
烈女之所以成為烈女,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首先,要具備「女性」的女人味兒,就像《後漢書·列女傳》所褒美的那樣,烈女應該是「端操有蹤,幽閒有容」 的人。其次,必須具備「烈性」的為人特質,就像《舊唐書·列女傳》所稱道的那樣,烈女應該是「禮以自防,義不苟生」 的人。作為妻子,趙括的母親確實顯得很賢慧。她的丈夫趙奢,是趙國有名的良將,因為經常帶兵打仗,離家在外,常常「不問家事」,家事也就自然地推給了趙括的母親,僅從操持家務、免除丈夫後顧之憂這一點上,不難想見她的賢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當趙王賞賜趙奢金錢財物時,趙奢轉手就賜給了手下的軍吏和官員,自己絲毫不留,更別說帶回家了,對此,趙括的母親並沒有提出什麼反對意見,這一點,同樣難能可貴。
但作為母親,趙括的母親做的好像就差遠了。她的丈夫趙奢曾和她談起過趙括;作為母親,她也應該清楚自己兒子的性情,在給趙孝成王的上書中,她堅決不同意趙括為將的態度,也說明了這一點。那麼,既然她清楚自己兒子的性情,既然瞭解趙括只會紙上談兵,華而不實,我們不僅要問,趙括紙上談兵的這種華而不實是怎麼養成的?是「一蹴而就」的嗎?顯然不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究其因,與她這個當母親的不能說沒有關係吧?不難想像,如果趙括的母親是一個教子有方的母親,趙括的人生一定不會如此地定格。
表面看,趙括的母親很忠於趙孝成王,其實不然。如果她真的忠於趙孝成王,為什麼在給趙孝成王的上書中討價還價地請求免除懲罰自己呢?這不能不叫人懷疑她上書的真實意圖。一名烈女,特別是一名「烈性」十足的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這麼不爭氣,尤其是面對四十萬趙軍被活埋的慘狀,痛苦也痛苦死了,愧疚也愧疚死了,哪還有臉面面對世人。可趙括的母親卻冠冕堂皇地以忠君的名義,把自己摘的乾乾淨淨,跟沒事兒人似的。把趙括的母親列為烈女,置廟祭祀,很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