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5次軍事失誤!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軍事失誤 | 陽光歷史

 

A-A+

諸葛亮5次軍事失誤!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軍事失誤

2016年07月07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16 次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曾任蜀國軍師、丞相,受封為武鄉侯。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27歲的諸葛亮經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又經劉備「三顧茅廬」的一番「隆中對策」後,被懇請出山,投身於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中,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足智多謀:用激將法說服孫權,實現孫、劉結盟,赤壁敗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施以「佔據險要,徐圖發展」的戰略,使劉備稱雄西蜀;採用「攻心為上」的方略,七擒七縱孟獲,一舉平定南中;以及奉行「治戎講武,足食足兵,出師有名」統一中國的軍事戰略方針。以至於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他是謀略與智慧的化身。然而他也一再失誤,為實現「隆中對策」中的「圖取中原」的方略,連續實施了長達8年之久的5次北伐,次次都不克而還,終至積勞成疾,病亡五丈原。

  1、錯用將 街亭失守

  蜀漢建興六年(228年)1月,諸葛亮領兵北上,丞相司馬魏延建議兵分兩路:即一路由精兵取子午道(從關中直達南通漢中的通道)襲擊長安;另一路大部隊從斜谷道(今陝西眉縣西南,為秦嶺太白山170里長狹谷的北端部分)出擊咸陽。諸葛亮認為魏延傲才不馴未採納,堅持採取「穩紮穩打,先奪取隴石,再相機進圖關中」的戰略方針。為實現此方針,他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揚言出兵斜谷,進攻關中,並使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為疑兵進駐斜谷,吸引魏軍;親率主力6萬出祁山(今甘肅東南部西漢水北岸地區)。諸葛亮的出其不意,達到了一舉掠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等隴西廣大地區的第一中間目標,取得了下一步發展進攻的戰略據點。蜀軍的行動大出魏軍所料。曹睿急忙坐鎮長安,並調張督步騎5萬西拒諸葛亮,調大將曹真守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南)。

  2月,諸葛亮在西城(今甘肅西和縣)得知魏軍5萬前來拒戰,乃遣參軍馬謖、裨將軍王平、督將軍李盛和黃襲等為前鋒,疾趨街亭(今陝西清水縣北)以堵塞隴坻西方隘口,另以將軍高翔屯柳城(今陝西清水縣北)為其翼。大將軍魏延曾自告奮勇請當先鋒,但諸葛亮對魏存有戒心,「違人拔謖」。

  街亭,位於渭河與麥積山(今甘肅天水東南)之間,是由陝入隴的要隘,地位極為重要。馬謖等率軍到達後沒有貫徹諸葛亮的意圖,認為街亭是山僻之險,魏軍不會前來攻取,只有街亭側面的一個高地才是天賜之險,「居高視下,勢如破竹」。對馬謖違背主率意圖的決策,王平進行了多次的勸說,依然無效,只得請馬謖分拔部分人馬另立據點,成犄角之勢。馬謖拔給王平千餘人馬後,自率大軍安營紮寨。張大軍一到,便直逼山下,把馬謖層層圍住,馬謖多次衝擊無效,軍中斷水,軍心浮動,在魏軍的威脅下。有的開始投降,馬謖控制不住局面,只好突圍逃跑。王平鳴鼓自恃,張恐有伏兵,不敢相逼,王平才得以收攏殘兵退回。

  魏大將軍曹真見諸葛亮敗退,隨後收復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同時估計諸葛亮可能會改從陳倉方向進攻,便令郝昭等率兵在陳倉搶修城郭,準備堅守。

  街亭失守表現了諸葛亮在用人上的重大失誤。他不使用既有作戰經驗、有膽有識又有勇有謀的魏延,卻用了一個長期從事地方行政事務、從未帶兵打過仗、空有一套書本理論、連最起碼的軍旅實踐和作戰經驗都沒有的馬謖,「好論軍計」、「言過其實」,且劉備早已對其存有戒心。諸葛亮事後也認為:「街亭之敗不在其他,而在選人不當。」

  2、誤料敵 陳倉受挫

  諸葛亮敗回漢中後,及時對軍隊進行了整頓,厲兵講武,以為後圖,半年多後,即建興六年(228年)11月,諸葛亮得知魏發動三路大軍東下攻吳,認為關中虛弱,便決定再次舉兵擊魏。

  當時,蜀群臣大多數認為要吸取街亭失敗的教訓,魏不可伐。但諸葛亮卻極力闡明攻魏是先帝之托,王業不可偏安,強調「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於是12月3日,諸葛亮率兵沿故道(今陝西鳳縣)、散關路線進攻陳倉。

  陳倉地形險要,是蜀軍伐魏的必經咽喉要道。正如諸葛亮所說:「陳倉西北是街亭,必得此城方可進兵。」魏將郝昭依托陳倉天險,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還在陳倉口築起一城,深溝高壘,遍排鹿角,十分嚴謹。先鋒魏延率軍猛攻數日,仍不能破城。

  為打破僵局,諸葛亮採取政治誘降與軍事打擊相結合的方針,曾派郝昭的同鄉兩次向其喊話勸降,均遭拒絕。諸葛亮自恃擁有數萬精兵,而郝昭只不過千餘人馬。且援軍又不可能很快趕到,於是便決定對陳倉展開強攻。

  蜀軍起初用雲梯攻城。郝昭發射火箭。燒燬雲梯,登城士兵均被燒死或摔死。蜀軍繼而用載重沖車攻城,郝昭令士兵運石鑿眼,用繩子拴著石盤上下飛打,沖車皆被打壞。蜀軍又在城外搭起高架向城內射箭,用土填塹,企圖直接登城,郝昭則在城牆內加修一道城牆防護。蜀軍改挖地道攻城,郝昭也在城內挖地道截擊。這樣晝夜不停,針鋒相對激戰了20餘天,郝昭的援軍趕到,蜀軍彈盡糧絕,只好退兵。

  街亭,位於渭河與麥積山(今甘肅天水東南)之間,是由陝入隴的要隘,地位極為重要。馬謖等率軍到達後沒有貫徹諸葛亮的意圖,認為街亭是山僻之險,魏軍不會前來攻取,只有街亭側面的一個高地才是天賜之險,「居高視下,勢如破竹」。對馬謖違背主率意圖的決策,王平進行了多次的勸說,依然無效,只得請馬謖分拔部分人馬另立據點,成犄角之勢。馬謖拔給王平千餘人馬後,自率大軍安營紮寨。張大軍一到,便直逼山下,把馬謖層層圍住,馬謖多次衝擊無效,軍中斷水,軍心浮動,在魏軍的威脅下。有的開始投降,馬謖控制不住局面,只好突圍逃跑。王平鳴鼓自恃,張恐有伏兵,不敢相逼,王平才得以收攏殘兵退回。

  魏大將軍曹真見諸葛亮敗退,隨後收復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同時估計諸葛亮可能會改從陳倉方向進攻,便令郝昭等率兵在陳倉搶修城郭,準備堅守。

  街亭失守表現了諸葛亮在用人上的重大失誤。他不使用既有作戰經驗、有膽有識又有勇有謀的魏延,卻用了一個長期從事地方行政事務、從未帶兵打過仗、空有一套書本理論、連最起碼的軍旅實踐和作戰經驗都沒有的馬謖,「好論軍計」、「言過其實」,且劉備早已對其存有戒心。諸葛亮事後也認為:「街亭之敗不在其他,而在選人不當。」

  2、誤料敵 陳倉受挫

  諸葛亮敗回漢中後,及時對軍隊進行了整頓,厲兵講武,以為後圖,半年多後,即建興六年(228年)11月,諸葛亮得知魏發動三路大軍東下攻吳,認為關中虛弱,便決定再次舉兵擊魏。

  當時,蜀群臣大多數認為要吸取街亭失敗的教訓,魏不可伐。但諸葛亮卻極力闡明攻魏是先帝之托,王業不可偏安,強調「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於是12月3日,諸葛亮率兵沿故道(今陝西鳳縣)、散關路線進攻陳倉。

  陳倉地形險要,是蜀軍伐魏的必經咽喉要道。正如諸葛亮所說:「陳倉西北是街亭,必得此城方可進兵。」魏將郝昭依托陳倉天險,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還在陳倉口築起一城,深溝高壘,遍排鹿角,十分嚴謹。先鋒魏延率軍猛攻數日,仍不能破城。

  為打破僵局,諸葛亮採取政治誘降與軍事打擊相結合的方針,曾派郝昭的同鄉兩次向其喊話勸降,均遭拒絕。諸葛亮自恃擁有數萬精兵,而郝昭只不過千餘人馬。且援軍又不可能很快趕到,於是便決定對陳倉展開強攻。

  蜀軍起初用雲梯攻城。郝昭發射火箭。燒燬雲梯,登城士兵均被燒死或摔死。蜀軍繼而用載重沖車攻城,郝昭令士兵運石鑿眼,用繩子拴著石盤上下飛打,沖車皆被打壞。蜀軍又在城外搭起高架向城內射箭,用土填塹,企圖直接登城,郝昭則在城牆內加修一道城牆防護。蜀軍改挖地道攻城,郝昭也在城內挖地道截擊。這樣晝夜不停,針鋒相對激戰了20餘天,郝昭的援軍趕到,蜀軍彈盡糧絕,只好退兵。

  3、拒納諫 首陽敗歸

  諸葛亮圍攻陳倉不克,兵退漢中,魏六將曹真則急欲伐蜀,上表魏明帝,建議兵分3路進攻漢中。建興七年(229年)8月,諸葛亮得知魏軍分數路進攻漢中,乃移兵城固(今陝西固縣)及赤阪(今陝西洋縣東龍亭山南)待戰。令將軍魏延與吳壹率輕騎部隊自河池(今甘肅徽縣)出祁山(今甘肅孔縣東),向西穿插到羌中(今甘肅臨夏與青海循化一帶),以擾亂敵人後方為主要任務,並聯合羌族,招兵買馬,以牽制魏軍進攻。

  魏軍在進攻途中,遇淫雨30餘日不止,山洪暴發,道路阻絕,戰士多死,軍資大失,被迫還師。期間魏延與吳壹率軍到羌中後,在洮水之西輾轉,招兵買馬成一勁旅,與羌人相處得很好,於是魏延派人回漢中,請示諸葛亮下一步行動方案以及歸期歸途。11月,魏延與吳壹率萬騎自羌中返回漢中,與魏將費瑤、郭淮激戰於首陽(今甘肅渭源縣東南首陽鎮)南面的陽溪。費瑤、郭淮迅速堵塞要道,部署兵力於谷底,並於夜間在魏延營地四周設置障礙。恰在此時。諸葛亮接應大軍趕到,與魏延、吳壹的部隊相配合,對費瑤、郭淮部隊實施夾擊。幾乎與此同時,魏大將張也率部前來增援。此時魏延向諸葛亮建議:「請得萬人,與丞相異道出征,約期會師潼關,一如韓信與漢王的故事。」諸葛亮認為此次入羌中招兵買馬的成功,在於出敵不意,可一不可再;魏延雖智勇,但終非張的對手,因而否定了魏延「異道出兵,約期會師」的建議,仍率軍退還漢中。

  諸葛亮一退兵,郭淮隨即率軍突入羌中,攻斬與漢有盟約的羌人酋長。使羌人區重新得以控制。

  4、遭計謀 祁山無功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想試用他的新發明「木牛」運輸車,企圖通過這種新製造的能「載一歲糧」(一人一年用的糧數)的四輪人力推拉木車的大量投入使用,把嘉陵江上遊之西漢水與渭水上遊的天水兩河道,連成一條水陸等量聯運的軍糧運輸通道。於是他又親率8萬餘兵力,自漢中往攻祁山。

  魏明帝聞諸葛亮率大軍急至,忙令大將軍司馬懿從南陽急馳長安,統領張等諸將抗拒蜀軍。

  4、遭計謀 祁山無功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想試用他的新發明「木牛」運輸車,企圖通過這種新製造的能「載一歲糧」(一人一年用的糧數)的四輪人力推拉木車的大量投入使用,把嘉陵江上遊之西漢水與渭水上遊的天水兩河道,連成一條水陸等量聯運的軍糧運輸通道。於是他又親率8萬餘兵力,自漢中往攻祁山。

  魏明帝聞諸葛亮率大軍急至,忙令大將軍司馬懿從南陽急馳長安,統領張等諸將抗拒蜀軍。

  諸葛亮鑒於司馬懿遠道來救祁山,為求「至人而不至於人」,決定避實擊虛,即分兵3萬,親自率兵進攻天水。司馬懿方至祁山,獲悉天水告急,急忙回師天水,故而祁山仍處在蜀軍圍攻之中。司馬懿回師途中,天水已失,只好依天水之東山,持險據守。諸葛亮乃自天水移兵攻之,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讓部隊在周圍割收小麥,司馬懿仍堅守不出戰;諸葛亮見麥子快割完了,司馬懿還無動於衷,乃移軍南行實施退兵引誘之計。果然司馬懿在部將的強烈要求下,率兵出擊,被諸葛亮回軍打敗。然後兩軍成對峙狀態。

  到了秋天,諸葛亮的中都護李嚴假傳聖旨,說運糧跟不上,召其還軍漢中。諸葛亮在退兵過程中在尾後分兵埋伏,以防追兵。司馬懿聞諸葛亮退撤兵,急遣張引軍追擊。當張率萬餘騎兵追至木門山(今甘肅西和縣東南)時,諸葛亮回軍攻之,待張部一退,蜀軍伏兵齊起夾擊,萬箭齊發,張中箭身亡。

  諸葛亮回到漢中,上表問故,軍糧並未難以為繼,方知中了李嚴的奸計。李嚴被削職為民。

  5、心力瘁 五丈原病亡

  諸葛亮經過3年休生養息後,再次準備北伐攻魏。這次他發明了一種能在水小、流急、灘險的河道中運輸軍糧的「流馬」,即一種既能划行又能拖行的窄長小船。通過「木牛」、「流馬」的配合使用,可解決在秦嶺山脈沿谷道進軍的軍糧水陸兼備的運輸問題。在大舉攻魏之前,遣使至吳,約孫權同時大舉伐魏。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集中12萬大軍出斜,後至渭水之南。此時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諸軍屯渭水以北。當諸葛亮率軍進至眉縣時,司馬懿遂引諸軍連夜渡渭水,背水為壘拒戰。同時司馬懿判斷諸葛亮可能沿渭水南至西上五丈原(眉縣以北,東連武功,西接岐山),把戰略前進基地從漢中前移至祁山、天水,而使渭水為其後方交通線,並利用隴西之資料增強軍力,削弱魏之抵抗力。於是司馬懿速遣郭淮率軍趕往北原(今積石原,離五丈原20餘里)設防。結果諸葛亮東進道路受阻,西進渭水又為郭淮所阻,蜀軍12萬兵馬對峙於渭水兩岸。諸葛亮針對每次出兵都受糧秣不足的制約,且魏軍堅守不出,乃決定分兵屯田,做長期進攻打算。

  魏軍針對蜀吳結盟相約進攻的局勢,決定採取「西守東攻」的戰略。6月曹睿親督水師東擊吳軍,孫權探魏東下,不戰而退。

  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峙數月之後,急於決戰,但司馬懿無論如何都堅守不出。為使魏軍出戰,諸葛亮採用了各種方法進行挑釁,包括遣使至魏軍,送上一些女裝來侮辱他們。司馬懿盛怒,上表請求出戰。魏明帝派辛毗至司馬懿軍中擔任軍師,以制止魏軍出戰。當諸葛亮再次遣使到魏軍約戰時,司馬懿令將出兵迎戰,又被辛毗持杖節立在軍門擋住。此後司馬懿則不再考慮出戰,只專心防守,以待蜀軍糧盡自退,然後乘其弊而追擊之。

  時至8月,諸葛亮心瘁力竭,在彌留之際,與楊儀等商量身沒之後退軍節度。決定由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不從命,軍便自發。數日後諸葛亮死於帳中,時年54歲,於是長史楊儀、將軍姜維等,密不發喪,整軍後撤。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