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帽子王楊素的權謀:一生被兩朝五個皇帝重用
楊素——亦正亦邪的冷血將軍
名片
姓名:楊素
別名:楊處道
生卒年:公元544~公元606年
家鄉: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
座駕:卷毛驄
兵器:虯龍棍
性格:自視甚高、冷血中帶有真性情
愛好:成人之美、附庸風雅
所處朝代:隋朝
家庭背景:出身士族,上流社會
頂頭上司:隋文帝、隋煬帝
榮譽稱號:大隋「鐵帽子王」
歷史評價:多權略,乘機赴敵,應變無方。其才藝風調,優於高熲;治理國家,則遠不如高熲。
經典之戰:大破突厥
歷史遺跡:亢家寨楊素墓
現居住地: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
個性簽名:打仗我是第一!雖說治理朝政我不行,但那是楊堅任命的,你們去怪他好了。
他戎馬一生,為大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乃大隋王朝功蓋華夏的開國元勳。他又是僅有的到了煬帝時期還受重用的將領。他不僅武功強大,而且是隋朝開國功臣中文化最淵博的。他一生立下了很多戰功、留下了很多好詩,流傳下來很多佳話。隋文帝楊堅這樣評價他:「識達古今,經謀長遠。」楊廣這樣讚美他:「夫銘功彝器,紀德豐碑,所以垂名跡於不朽,樹風聲於沒世。」但他最終還是晚節不保,晚年奢侈荒誕、專權擅政,於是歷史上還是把他定位為奸臣。他,就是大隋「鐵帽子王」——越國公楊素。
【「但恐富貴來逼臣」】
楊素,字處道,出生於上流社會。他的祖父楊暄,北魏時任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親楊敷,北周時任汾州刺史。
少年楊素長相俊美,體態挺拔,性格大度,是個標準的帥哥,還是很有氣質的那類。他學習很用功,熟悉各種典籍,還善於撰文賦詩,寫得一手好字。即便如此,世人並不會因此而看重他,長得帥學習又好的人多了去了!倒是他那個曾做過北魏尚書僕射的從叔祖,卻很是推崇他,認為他是一個具有非常之器的人,有超逸群倫的才能,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當然這些都是後人記載,名人嘛,從小總得有點異兆才好。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打亂了貴族子弟楊素平靜安逸的生活:他的老爸在與北齊打仗的時候戰死了。本來一家人夠悲痛了,北周朝廷居然還不給撫恤金!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年輕的楊素上書周武帝,要他給個說法。人家皇帝日理萬機的,哪有空閒和你講理去!楊素這孩子也是被寵壞了,見自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就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終於惹得武帝惱了。「來人啊!給我把這渾小子拉出去砍了!」
個性簽名:打仗我是第一!雖說治理朝政我不行,但那是楊堅任命的,你們去怪他好了。
他戎馬一生,為大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乃大隋王朝功蓋華夏的開國元勳。他又是僅有的到了煬帝時期還受重用的將領。他不僅武功強大,而且是隋朝開國功臣中文化最淵博的。他一生立下了很多戰功、留下了很多好詩,流傳下來很多佳話。隋文帝楊堅這樣評價他:「識達古今,經謀長遠。」楊廣這樣讚美他:「夫銘功彝器,紀德豐碑,所以垂名跡於不朽,樹風聲於沒世。」但他最終還是晚節不保,晚年奢侈荒誕、專權擅政,於是歷史上還是把他定位為奸臣。他,就是大隋「鐵帽子王」——越國公楊素。
【「但恐富貴來逼臣」】
楊素,字處道,出生於上流社會。他的祖父楊暄,北魏時任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親楊敷,北周時任汾州刺史。
少年楊素長相俊美,體態挺拔,性格大度,是個標準的帥哥,還是很有氣質的那類。他學習很用功,熟悉各種典籍,還善於撰文賦詩,寫得一手好字。即便如此,世人並不會因此而看重他,長得帥學習又好的人多了去了!倒是他那個曾做過北魏尚書僕射的從叔祖,卻很是推崇他,認為他是一個具有非常之器的人,有超逸群倫的才能,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當然這些都是後人記載,名人嘛,從小總得有點異兆才好。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打亂了貴族子弟楊素平靜安逸的生活:他的老爸在與北齊打仗的時候戰死了。本來一家人夠悲痛了,北周朝廷居然還不給撫恤金!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年輕的楊素上書周武帝,要他給個說法。人家皇帝日理萬機的,哪有空閒和你講理去!楊素這孩子也是被寵壞了,見自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就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終於惹得武帝惱了。「來人啊!給我把這渾小子拉出去砍了!」
楊素才不怯他,也或許年輕氣盛的他根本沒把皇帝的話放在眼裡,他神情憤激、捶胸頓足:「誰讓我遇上了個蠻橫不講理的天子啊,死了也是活該的!」周武帝非常賞識他的膽量,不僅下令赦免了他,還贈給他父親榮譽稱號,謚號「忠壯」。
經過這件事後,武帝逐漸開始重用楊素,讓他做了車騎大將軍。有一次武帝命楊素起草詔書,楊素一氣呵成,寫的詔書通順流暢,詞語華麗。武帝非常讚賞,對楊素說:「好好努力呀年輕人!不用擔憂不富貴」。一般人聽皇上這樣說,肯定就會順勢爬桿,對皇上的栽培感恩戴德。而楊素則不然,他答道:「臣但恐富貴逼臣,臣無心圖富貴。」意思是說,只要自己努力工作,表現好了,富貴將不求而自至。楊素也確實沒有說錯,由於他的能征善戰,終其一生,他被兩朝五個皇帝重用,可謂富貴已極。
【軍事才能不凡】
北周建德四年,也就是公元575年,這年七月,楊素參加了生平第一個比較重要的戰役。這時候北齊和北周正「禮尚往來」打得熱乎。為了替父報仇,楊素向周武帝請求做先鋒,而且率領的是他父親的舊部。不用說這一仗打勝了,因為楊素一生幾乎沒有打過敗仗。此後一發不可收拾,隨著連年的征戰,楊素在軍事上的天分顯露無遺。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年幼的周靜帝宇文衍即位,左丞相楊堅專政。楊素知道楊堅不是池中之物,於是主動投到楊堅門下,和他拉攏關係,稱兄道弟。楊堅也知道楊素是個人才,對於自己成就帝業會很有幫助,兩人一拍即合,開始為改朝換代做準備。
公元581年,北周和平改革為大隋,楊素隨即被楊堅任命為上柱國。後來在統一全國的平陳戰爭中,自然少不了楊素的功勞,這裡就不用再提了。比起其他將軍來,楊素最突出的功勞當屬製造戰艦。楊素造的大戰艦名叫「五牙」,上面有五層樓,高百餘尺,能容納戰士800人。次一等的叫「黃龍」,能容納百餘士兵。還有「平乘」、「舴艋」等,大小不一。打仗的時候楊素威風凜凜地率領著幾千艘「黃龍」直搗黃龍,讓南陳軍措手不及,楊素順利地將南陳水軍全部俘虜了回去。
楊素打仗很不要命,他敢於突破常規,嘗試新的戰術。讓楊素威名更盛的一仗當屬與突厥的正面交鋒。
由於突厥的慓悍威猛,隋朝很少直接和突厥開戰,一直都是採用長孫晟的離間計來瓦解突厥。開皇十九年,也就是公元599年,突厥都蘭可汗進犯大隋邊境,隋文帝派楊素、高穎、燕榮等大將出兵抵擋。
都蘭可汗聽說隋軍來打他了,便與達頭可汗結盟,共同對抗隋軍。四月,楊素在靈州與達頭可汗的軍隊遭遇,開打已經不可避免。
突厥的騎兵十分慓悍,對敵的時候往來衝殺,銳不可當。在此之前,隋朝與突厥打仗時,因為害怕他們的騎兵,所以都採用戰車、騎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陣法,陣外四周擺上很多鹿角、蒺藜,大概是用來避免突厥的騎兵突然殺過來。拚命三郎楊素很不認同這種打法,認為過於被動,難道你想光靠一些蒺藜、鹿角,就能扎死敵人?
豪氣沖天的楊素決心改變戰術,他下令把戰車和步兵都撤下去,直接和突厥人來個騎兵對騎兵,就不信我的兵比你們差!達頭可汗聽到楊素下這樣的命令,高興得快暈過去了:這不明擺著老天給我送戰利品來了?這傢伙還「下馬仰天而拜」,感謝蒼天給了自己這樣一個「愚蠢」的對手。拜完之後達利可汗就率十萬精騎直朝隋軍撲去。突厥求勝心切,楊素令騎兵迎了上去,他指揮大軍隨後跟進掩殺。突厥大敗,達頭可汗帶著重傷逃跑,他的部眾死傷無數,號哭而去,自此遠遁,再不敢覬覦大隋邊境。
這一仗再一次顯示了楊素傑出的軍事才能。戰後,隋文帝下詔褒獎,賜楊素縑二萬匹,及萬釘寶帶。連他的兒子楊玄感也位列大將軍,其他兒子楊玄獎、楊玄縱、楊積善都被封官,可謂榮寵冠絕一時。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年幼的周靜帝宇文衍即位,左丞相楊堅專政。楊素知道楊堅不是池中之物,於是主動投到楊堅門下,和他拉攏關係,稱兄道弟。楊堅也知道楊素是個人才,對於自己成就帝業會很有幫助,兩人一拍即合,開始為改朝換代做準備。
公元581年,北周和平改革為大隋,楊素隨即被楊堅任命為上柱國。後來在統一全國的平陳戰爭中,自然少不了楊素的功勞,這裡就不用再提了。比起其他將軍來,楊素最突出的功勞當屬製造戰艦。楊素造的大戰艦名叫「五牙」,上面有五層樓,高百餘尺,能容納戰士800人。次一等的叫「黃龍」,能容納百餘士兵。還有「平乘」、「舴艋」等,大小不一。打仗的時候楊素威風凜凜地率領著幾千艘「黃龍」直搗黃龍,讓南陳軍措手不及,楊素順利地將南陳水軍全部俘虜了回去。
楊素打仗很不要命,他敢於突破常規,嘗試新的戰術。讓楊素威名更盛的一仗當屬與突厥的正面交鋒。
由於突厥的慓悍威猛,隋朝很少直接和突厥開戰,一直都是採用長孫晟的離間計來瓦解突厥。開皇十九年,也就是公元599年,突厥都蘭可汗進犯大隋邊境,隋文帝派楊素、高穎、燕榮等大將出兵抵擋。
都蘭可汗聽說隋軍來打他了,便與達頭可汗結盟,共同對抗隋軍。四月,楊素在靈州與達頭可汗的軍隊遭遇,開打已經不可避免。
突厥的騎兵十分慓悍,對敵的時候往來衝殺,銳不可當。在此之前,隋朝與突厥打仗時,因為害怕他們的騎兵,所以都採用戰車、騎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陣法,陣外四周擺上很多鹿角、蒺藜,大概是用來避免突厥的騎兵突然殺過來。拚命三郎楊素很不認同這種打法,認為過於被動,難道你想光靠一些蒺藜、鹿角,就能扎死敵人?
豪氣沖天的楊素決心改變戰術,他下令把戰車和步兵都撤下去,直接和突厥人來個騎兵對騎兵,就不信我的兵比你們差!達頭可汗聽到楊素下這樣的命令,高興得快暈過去了:這不明擺著老天給我送戰利品來了?這傢伙還「下馬仰天而拜」,感謝蒼天給了自己這樣一個「愚蠢」的對手。拜完之後達利可汗就率十萬精騎直朝隋軍撲去。突厥求勝心切,楊素令騎兵迎了上去,他指揮大軍隨後跟進掩殺。突厥大敗,達頭可汗帶著重傷逃跑,他的部眾死傷無數,號哭而去,自此遠遁,再不敢覬覦大隋邊境。
這一仗再一次顯示了楊素傑出的軍事才能。戰後,隋文帝下詔褒獎,賜楊素縑二萬匹,及萬釘寶帶。連他的兒子楊玄感也位列大將軍,其他兒子楊玄獎、楊玄縱、楊積善都被封官,可謂榮寵冠絕一時。
【伯樂和他的千里馬們】
即使後來一再打擊同自己一樣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們,但是說起來楊素並不是如此容不得人。他曾經以其罕見的識人眼光,接連賞識提拔了很多後輩新人。
大家耳熟能詳的「風塵三俠」之一的李靖,在年少時確確實實曾得到過楊素的格外關照。
李靖也是很有來頭的,他舅舅就是和楊素並列隋朝四大名將的韓擒虎。李靖從小就愛在舅舅家舞槍弄棒,韓擒虎對他很是喜愛,經常和他一起談論兵法。
有了這層關係,李靖從小就有很多機會與包括楊素在內的前輩們見面交談。楊素雖然一直嫉妒跟自己同列的其他三位名將,但對後輩的李靖卻非常看好。
李靖曾經去楊素家和他談論天下大勢。楊素雖然看重這個後生,但僅僅是大人對小孩的態度。於是他就坐在床上接見了李靖,身邊還圍繞著一群姬妾。
李靖先向楊素行了禮,然後義正詞嚴地說:「天下都亂成一鍋粥了,到處都是起義的,您作為皇室重臣,應該以交納豪傑、拯救萬民於水火為己任,可是你現在居然還坐在床上接見賓客!」這話說得一點都沒留情面,但是楊素並沒有生氣,反倒站起來向李靖道歉。
經過和李靖的一番談論,楊素見李靖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言語間風采逼人。禁不住手扶著自己的座位對李靖說:「你這小傢伙,將來肯定前途無量,早晚會坐上我這個位置的!」
同樣作為一代武將,李靖後來的成就遠在楊素之上,甚至被看做是與白起、韓信這兩位前輩並列前三名的中國史上超級名將。貞觀時期李靖也確實做了和楊素差不多的官,不過不是尚書左僕射,而是右僕射。貞觀朝的左僕射是雷打不動的房玄齡。
另外一個被楊素提攜過的後生是一手顛覆了隋朝的男主角——起義軍將領李密。
李密在隋末唐初這段歷史中絕對是個風雲人物,他最強的時候手握天下一半以上的精兵強將(「威之所被半天下」),後來在唐朝出盡了風頭的秦瓊、單雄信、徐世、程咬金、王伯當等人都是起於他的麾下。
但是,李密在擁有這份家業之前,在大隋朝尚未崩潰之前,也曾有極端落魄的時候。正是在他前途最黯淡的時候,李密打聽到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
那時候李密買不起馬,於是就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中的《項羽傳》,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後面趕上來。楊素十分驚奇,騎馬在牛後跟了好久,然後才勒住馬讚揚他:「這麼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呵!」少年書生回過頭來,一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一老一少在路邊上交談起來,李密對世事的見解獨特,有自己的真知灼見。楊素越聽越驚奇,立刻將他引薦給自己的兒子楊玄感認識,並對兒子告誡道:「你的識見水平跟李密比,差得老遠了,好好向人家學習吧!」
在楊素的撮合下,落魄青年李密青雲直上,跟朝中一號大員的兒子交上了朋友,一身本領找到了用武之地,這為日後楊玄感「幹大事」(造反)也算提前找了一個好幫手。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起兵反隋,李密成了他的忠心謀士,無奈楊玄感為人像他父親一樣自命清高,打仗又沒有他老爸的本事,不久就兵敗被殺。李密被逼上梁山,參加了瓦崗軍,後來成了隋末農民起義隊伍的頭號首領。
在被楊素提攜過的人當中,最傳奇的當屬封德彝,這人跟李靖一樣,年輕時也曾得到楊素的垂青。
李靖先向楊素行了禮,然後義正詞嚴地說:「天下都亂成一鍋粥了,到處都是起義的,您作為皇室重臣,應該以交納豪傑、拯救萬民於水火為己任,可是你現在居然還坐在床上接見賓客!」這話說得一點都沒留情面,但是楊素並沒有生氣,反倒站起來向李靖道歉。
經過和李靖的一番談論,楊素見李靖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言語間風采逼人。禁不住手扶著自己的座位對李靖說:「你這小傢伙,將來肯定前途無量,早晚會坐上我這個位置的!」
同樣作為一代武將,李靖後來的成就遠在楊素之上,甚至被看做是與白起、韓信這兩位前輩並列前三名的中國史上超級名將。貞觀時期李靖也確實做了和楊素差不多的官,不過不是尚書左僕射,而是右僕射。貞觀朝的左僕射是雷打不動的房玄齡。
另外一個被楊素提攜過的後生是一手顛覆了隋朝的男主角——起義軍將領李密。
李密在隋末唐初這段歷史中絕對是個風雲人物,他最強的時候手握天下一半以上的精兵強將(「威之所被半天下」),後來在唐朝出盡了風頭的秦瓊、單雄信、徐世、程咬金、王伯當等人都是起於他的麾下。
但是,李密在擁有這份家業之前,在大隋朝尚未崩潰之前,也曾有極端落魄的時候。正是在他前途最黯淡的時候,李密打聽到緱山有一位名士包愷,就前去向他求學。
那時候李密買不起馬,於是就騎上一頭牛出發了。牛背上鋪著用蒲草編的墊子,牛角上掛著一部《漢書》。李密一邊趕路一邊讀《漢書》中的《項羽傳》,正巧越國公楊素騎著快馬從後面趕上來。楊素十分驚奇,騎馬在牛後跟了好久,然後才勒住馬讚揚他:「這麼勤奮的書生真是少見呵!」少年書生回過頭來,一見是越國公,趕緊從牛背上跳下來行禮。一老一少在路邊上交談起來,李密對世事的見解獨特,有自己的真知灼見。楊素越聽越驚奇,立刻將他引薦給自己的兒子楊玄感認識,並對兒子告誡道:「你的識見水平跟李密比,差得老遠了,好好向人家學習吧!」
在楊素的撮合下,落魄青年李密青雲直上,跟朝中一號大員的兒子交上了朋友,一身本領找到了用武之地,這為日後楊玄感「幹大事」(造反)也算提前找了一個好幫手。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起兵反隋,李密成了他的忠心謀士,無奈楊玄感為人像他父親一樣自命清高,打仗又沒有他老爸的本事,不久就兵敗被殺。李密被逼上梁山,參加了瓦崗軍,後來成了隋末農民起義隊伍的頭號首領。
在被楊素提攜過的人當中,最傳奇的當屬封德彝,這人跟李靖一樣,年輕時也曾得到楊素的垂青。
楊素之所以垂青封德彝,是因為封德彝曾救過他一命。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楊素奉旨建造仁壽宮,當時天非常熱,那些役夫又累又熱,一個接一個地死掉了。楊素怕文帝知道,就把他們的屍體摞在一起都燒了(「役夫死者相次於道,楊素悉焚除之」)。
隋文帝派宰相高熲前去視察施工狀況,高熲據實回報:「太奢侈了!可把人民給害苦了。」等到隋文帝到了仁壽宮,見宮殿如此奢華,大怒道:「楊素為修離宮用盡了天下人力,這不是為我跟老百姓結怨嗎!」楊素惶恐無比,擔心受責備,一時束手無策。當時封德彝便對楊素說:「你別擔心,等皇后來了就好說了。」
楊素得到這個提示,馬上跑去拜見獨孤皇后說:「從古到今,哪個帝王沒有幾座離宮別館?現在天下太平,造這麼一個宮殿,能損失得了多少呢!」第二天,文帝準備查辦楊素的時候,獨孤皇后果然為楊素辯解:「楊公知道咱們夫婦老了,沒什麼可以娛樂的,把這個宮殿裝飾得好點,也是出於忠孝之心啊!」
這場小風波的結果是楊素不但沒有獲罪,反而被賜錢百萬,錦絹三千,從此更受隋文帝的信任。也正因為如此,向來自負才勢的楊素,對愣頭青封德彝十分賞識,不但整日與他「論天下事,袞袞不倦」,還將一個侄女嫁給了他,最後對他下了一句跟李靖類似的評語:「封郎終當會坐上我這個僕射的位子的!」
哪知這句話不但成了鼓勵封德彝奮發向上的動力來源,甚至還救了他一命。封德彝參加隋煬帝征討遼東的戰役的時候,坐船從海路出擊,半路上他乘坐的那艘船出了意外,全船的人都落水而死,只有他有幸撿了一條命回來。據說他落水後抱住了一塊木板,隨浪漂浮在茫茫大海上,但不久即力氣用盡,陷入絕境。就在他幾乎就要放棄的時候,突然想起楊素對他說過的那句話,猛然警醒:我將來是要當僕射的人哪,怎能陰溝翻船死在這種地方?
這就好比舊時代很多傳奇性人物遇險前不甘心的說法一般:算命的說我將來會大富大貴呢,哪能那麼容易死了!處於絕境中的封德彝正是靠著這句話作為信念支撐,堅持了下來,最終等來救援,撿了一條命回來。
大難不死的封德彝後來果真如楊素所言,做了唐高祖李淵的右僕射。
【他一手將楊廣推上皇位】
在幫助文帝鞏固帝位的時候,楊素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但是在選定帝國接班人的時候,楊素卻選錯了主子,這也是他一生所做的事中錯得最徹底的一件。因為這個選擇,他不得不被世人唾罵了幾千年。
隋文帝楊堅有五個兒子,都是獨孤皇后所生。長子楊勇被立為太子;次子楊廣封為晉王;三子楊俊封為秦王;四子楊秀封為蜀王;五子楊諒封為漢王。
太子楊勇學識淵博,性情寬厚,心地又很直率,剛開始文帝非常喜歡這個兒子,可是楊勇有一點不好,就是喜好聲色。對於小氣的文帝來說,楊勇生活難免有點奢侈,文帝越來越看不慣楊勇的做法,對他的意見也越來越大。再加上楊勇又不喜歡他的夫人,而是很寵他的妃子,同樣小心眼又很女權主義的獨孤皇后自然也覺得自己這個大兒子很不是東西。楊勇就這樣使自己失寵於父母,這要是在平常人家,也就算了,大不了少繼承點財產。但是他不幸生在了帝王家,成則為王敗為寇的地方,失寵,即意味著失去了一切。
晉王楊廣覬覦太子位置已久,見父母不喜歡楊勇了,他趁機裝得乖巧敏慧,雖然也好聲色,生活奢侈,卻很會處處掩飾,投父皇、母后所好,又立過戰功,因此很為父皇、母后寵愛。楊廣見自己的計畫奏效,於是緊鑼密鼓地開始了他的謀劃奪位活動。
要謀東宮之位,楊廣需要一個深受父親信任的大臣做內應。楊素雖然深受隋文帝的信任,但是楊廣其實和楊素的交情很一般,他自然知道楊素不會心甘情願地幫自己的忙。但是楊廣的近臣宇文述深知人性的弱點,他一下子就摸到了楊素的軟肋。自命清高的楊素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這裡面包括了各位王子,既有太子楊勇,也有晉王楊廣。宇文述看準了這點,利用錢財收買了楊素的弟弟楊約。貪財的楊約為了心安理得地私吞晉王的禮物,自己做走狗不說,還不惜給親哥哥楊素下套,讓他也不得不成為楊廣的走狗。
別看楊素在朝中耀武揚威,其實他很多事都是聽從楊約的意見,楊約就是楊素的智囊,也正是這個智囊給楊素設了個套。楊素從此走上了不歸路,不但辜負了自己的半世英明,死不得其所,而且從此受人唾罵。有這樣一個「好」弟弟,楊素也算命苦,自己不貪財,卻也為財而死,為財而朽,真是世事弄人。
楊素答應了楊廣之後,馬上身體力行起來。他首先在獨孤皇后面前大講楊勇壞話,激起皇后廢太子的決心。後來文帝讓他考察東宮的狀況,順便聽聽大臣們對太子有什麼意見。楊素趁機大肆誣陷楊勇:「開皇十七年,我奉皇上您的命令請皇太子嚴辦劉居士餘黨。太子說道:『劉居士的同黨們不是都已經伏法了?你是宰相,你自己去辦吧!』這豈不是對聖上您不恭嗎?太子還抱怨說:『剛開始父皇造反的時候,如果失敗了,我第一個被殺。現在他做了天子,對我竟然還不如弟弟們,事事限制我,讓我一點自由都沒有!』」隋文帝聽罷,馬上做出了「這個孩子不能繼承我的衣缽(此兒不堪嗣久矣)」的結論。
公元600年10月,隋文帝召集百官,廢太子楊勇為庶人,還順帶把他子女的封號也都削除了。楊勇自然又委屈又害怕,邊跪拜邊哭著說道:「本來我罪該當斬,以為後人借鑒,承蒙父親可憐,給我留下了性命!」見了曾經引以為豪的兒子這個場景,隋文帝的心也一陣酸,本想反悔,在一旁察言觀色的楊素大聲說道:「廢掉了太子,就像去掉了身邊的一條毒蛇,陛下不必太在意。」這人多壞啊!害人家丟掉了皇位不說,連父子之情都不讓人留。
當年十一月,楊廣在楊素的支持下,被立為太子。歷史已證明楊廣是一個典型的淫暴之君,僅僅在位十幾年,就斷送了大隋江山,而幫助楊廣的楊素,更成為加速隋滅亡的罪魁禍首。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七月,文帝病重,在仁壽宮大寶殿養病。文帝的寵妃宣華夫人與楊廣一起照顧文帝。楊廣早就垂涎宣華夫人的美貌,於是趁機調戲她。夫人便跑到楊堅那裡哭訴道:「太子無禮」。楊堅聽她這麼一說,怒從胸中起,連親爹的女人也想勾引,「畜生何足付大事!」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楊堅決定召回楊勇,廢掉楊廣的太子身份。但細節又一次影響了歷史,事有不巧,宣華夫人告狀和復立太子一事,走漏了風聲,被宰相楊素知道了。楊素馬上去告訴了楊廣。於是,「太子遣張衡入寑室」,讓其他人都迴避,「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就是說剛才楊堅還沒有死,張衡一進去,陳氏等妃子們一出來,皇帝馬上就死了,楊堅之死明顯是非正常現象,是被自己最信賴的大臣和親生兒子一起害死的。
七月二十一日,在楊素的擁戴下,楊廣登上皇帝寶座,史稱隋煬帝。
煬帝即位以後,賜楊素東京住宅一所,任他為尚書令、太子太師。第二年,又將他命為司徒,由原先的越國公改封為楚公,榮寵冠蓋京華。
楊素答應了楊廣之後,馬上身體力行起來。他首先在獨孤皇后面前大講楊勇壞話,激起皇后廢太子的決心。後來文帝讓他考察東宮的狀況,順便聽聽大臣們對太子有什麼意見。楊素趁機大肆誣陷楊勇:「開皇十七年,我奉皇上您的命令請皇太子嚴辦劉居士餘黨。太子說道:『劉居士的同黨們不是都已經伏法了?你是宰相,你自己去辦吧!』這豈不是對聖上您不恭嗎?太子還抱怨說:『剛開始父皇造反的時候,如果失敗了,我第一個被殺。現在他做了天子,對我竟然還不如弟弟們,事事限制我,讓我一點自由都沒有!』」隋文帝聽罷,馬上做出了「這個孩子不能繼承我的衣缽(此兒不堪嗣久矣)」的結論。
公元600年10月,隋文帝召集百官,廢太子楊勇為庶人,還順帶把他子女的封號也都削除了。楊勇自然又委屈又害怕,邊跪拜邊哭著說道:「本來我罪該當斬,以為後人借鑒,承蒙父親可憐,給我留下了性命!」見了曾經引以為豪的兒子這個場景,隋文帝的心也一陣酸,本想反悔,在一旁察言觀色的楊素大聲說道:「廢掉了太子,就像去掉了身邊的一條毒蛇,陛下不必太在意。」這人多壞啊!害人家丟掉了皇位不說,連父子之情都不讓人留。
當年十一月,楊廣在楊素的支持下,被立為太子。歷史已證明楊廣是一個典型的淫暴之君,僅僅在位十幾年,就斷送了大隋江山,而幫助楊廣的楊素,更成為加速隋滅亡的罪魁禍首。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七月,文帝病重,在仁壽宮大寶殿養病。文帝的寵妃宣華夫人與楊廣一起照顧文帝。楊廣早就垂涎宣華夫人的美貌,於是趁機調戲她。夫人便跑到楊堅那裡哭訴道:「太子無禮」。楊堅聽她這麼一說,怒從胸中起,連親爹的女人也想勾引,「畜生何足付大事!」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楊堅決定召回楊勇,廢掉楊廣的太子身份。但細節又一次影響了歷史,事有不巧,宣華夫人告狀和復立太子一事,走漏了風聲,被宰相楊素知道了。楊素馬上去告訴了楊廣。於是,「太子遣張衡入寑室」,讓其他人都迴避,「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就是說剛才楊堅還沒有死,張衡一進去,陳氏等妃子們一出來,皇帝馬上就死了,楊堅之死明顯是非正常現象,是被自己最信賴的大臣和親生兒子一起害死的。
七月二十一日,在楊素的擁戴下,楊廣登上皇帝寶座,史稱隋煬帝。
煬帝即位以後,賜楊素東京住宅一所,任他為尚書令、太子太師。第二年,又將他命為司徒,由原先的越國公改封為楚公,榮寵冠蓋京華。
【平定楊諒之叛】
楊諒(公元575~605年),字德章,隋文帝楊堅的第五個兒子。隋文帝相當寵愛這個小兒子,讓他做并州總管,山西、河北、山東全在他的管轄之下,地廣人眾,兵強馬壯。楊諒對楊廣奪取楊勇的太子地位心懷不滿,後來又見楊家老四蜀王楊秀也被楊廣陷害殺頭,他唯恐自己也會得到像四哥一樣的下場,當時就已經有反叛的心了。
楊廣殺掉父親楊堅和大哥楊勇,自立為皇帝之後,楊諒更覺得沒了保護傘,早晚都是個死,於是乾脆扯起旗幟反對隋煬帝。
楊諒的參謀王對他說:「既然起事,就應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長驅直入,直搗京師。太原離長安不過十來天路程,天下兵馬還來不及調集,我們就已經成功了。」楊諒聽了,認為這個計策不錯,於是依此而行。他自己坐鎮晉陽,派茹茹(柔然族別名)天保率兵直指京師長安。
誰知剛打到黃河邊上的蒲州(今山西永濟縣蒲州鎮),楊諒忽然改變主意,不前進了,命令紇單貴拆斷黃河木橋,又派大將王聃率領數萬大軍沿黃河守衛。並且不聽勸說,自己回太原休息去了。
大臣們一再勸說,楊諒仍不為所動,他所做的僅僅是任命王聃為蒲州刺史,裴文安為晉州刺史,薛粹為絳州刺史……共同採取分兵把守、消極防禦的下策。
對於隋煬帝來說,這一仗可不是打著玩兒的。他派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楊素來平定楊諒叛軍。楊素當天就帶了5000輕騎襲擊蒲州。趕到黃河岸邊時,已經是半夜了,楊素當即買了數百艘商船連夜渡河,清晨就發動了攻擊。楊諒部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天保敗走,王聃恐懼,開城門投降了楊素。
這次戰鬥後,煬帝任命楊素為并州道行軍總管、河北道安撫大使,率領數萬士兵征討楊諒。楊諒聽說楊素直奔太原而來,大吃一驚。他親率大軍十萬,佈陣攔截。兩軍相持了幾天之後,忽然天下大雨,楊諒這個從小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受不了這般苦,想放棄此地,回太原堅守。參謀王又勸告道:「楊素長途跋涉,孤軍深入,人馬都已疲憊不堪了。大王只要親自帶軍衝擊,必然勝利。假如看見敵人就退,將會大長他們威風而滅我軍的士氣,所以千萬不能退啊!」楊諒又不聽,堅決下令退軍。途中被楊素領軍猛擊,楊諒大敗,只得投降。王歎道:「我的計謀並不比楊素差,可惜不肯聽我的!」於是自殺了。
楊諒兵敗投降後,隋煬帝並沒有馬上殺掉他,只是將他除名為民,終身監禁。楊諒部屬官吏平民,有20餘萬家庭因此受牽連,被斬首或者徙邊。
平定楊諒這整個戰事的進程,與楊素事先作的戰事日程完全相符,楊素在歷史上也因此留下了「計日破賊」的美名。唐代魏征這樣評價楊素:「素多權略,乘機赴敵,應變無方。」從楊素親自指揮的攻陳作戰、北擊突厥、平定楊諒等重大戰役中可以看出,深於謀略,善捉戰機,不拘古法,因變制敵等,既是楊素用兵打仗的顯著特點,也是其每戰皆勝的重要原因。而他「馭戎嚴整」,治軍得力,賞罰分明,則是其「戰無不勝,稱為名將」的又一重要原因。
大臣們一再勸說,楊諒仍不為所動,他所做的僅僅是任命王聃為蒲州刺史,裴文安為晉州刺史,薛粹為絳州刺史……共同採取分兵把守、消極防禦的下策。
對於隋煬帝來說,這一仗可不是打著玩兒的。他派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楊素來平定楊諒叛軍。楊素當天就帶了5000輕騎襲擊蒲州。趕到黃河岸邊時,已經是半夜了,楊素當即買了數百艘商船連夜渡河,清晨就發動了攻擊。楊諒部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天保敗走,王聃恐懼,開城門投降了楊素。
這次戰鬥後,煬帝任命楊素為并州道行軍總管、河北道安撫大使,率領數萬士兵征討楊諒。楊諒聽說楊素直奔太原而來,大吃一驚。他親率大軍十萬,佈陣攔截。兩軍相持了幾天之後,忽然天下大雨,楊諒這個從小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受不了這般苦,想放棄此地,回太原堅守。參謀王又勸告道:「楊素長途跋涉,孤軍深入,人馬都已疲憊不堪了。大王只要親自帶軍衝擊,必然勝利。假如看見敵人就退,將會大長他們威風而滅我軍的士氣,所以千萬不能退啊!」楊諒又不聽,堅決下令退軍。途中被楊素領軍猛擊,楊諒大敗,只得投降。王歎道:「我的計謀並不比楊素差,可惜不肯聽我的!」於是自殺了。
楊諒兵敗投降後,隋煬帝並沒有馬上殺掉他,只是將他除名為民,終身監禁。楊諒部屬官吏平民,有20餘萬家庭因此受牽連,被斬首或者徙邊。
平定楊諒這整個戰事的進程,與楊素事先作的戰事日程完全相符,楊素在歷史上也因此留下了「計日破賊」的美名。唐代魏征這樣評價楊素:「素多權略,乘機赴敵,應變無方。」從楊素親自指揮的攻陳作戰、北擊突厥、平定楊諒等重大戰役中可以看出,深於謀略,善捉戰機,不拘古法,因變制敵等,既是楊素用兵打仗的顯著特點,也是其每戰皆勝的重要原因。而他「馭戎嚴整」,治軍得力,賞罰分明,則是其「戰無不勝,稱為名將」的又一重要原因。
【定位終生:一代奸臣】
要論才藝學識以及帶兵之道,楊素絕對是隋朝高層中的佼佼者,但是,歷史之所以把楊素定位在一代奸臣上,並不僅僅因為他扶助了一個敗家皇帝,還因為他在治理國家時那種心胸狹窄、打擊異己的表現。
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隋文帝在岐州建一座避暑山莊仁壽宮,命楊素為監造。楊素為了鞏固其政治利益,討好隋文帝,不惜學習精衛填海造田、夷平山谷來建造一座極其奢華的宮殿,歷史上記載仁壽宮「崇台累榭,宛轉相屬」。
統治階級建造宮殿,說到底還是得老百姓出力。由於仁壽宮規模很大,楊素徵集了很多壯丁。但是那時候農民工可不像現在又給工資又有補貼,被徵用的壯丁不僅拿不到工資,還經常被虐待。所以造成了「死者以萬數」的狀況。仁壽宮完成的時候正好是夏天,隋文帝聽說快完工了,就要來避暑。為了不耽誤時間,楊素命人將那些累死的民工全都燒掉(「悉數焚除之」),其殘暴程度令人髮指。
由於楊素屢立戰功,文帝非常信任他,所以楊素一直位居權貴,一度能左右朝政。他家人也都在朝做官,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楊素採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的政策。
最先遭殃的是四大功臣之一的賀若弼。賀若弼與楊素是表兄弟,深知楊素的為人,並對楊素為相不服,所以楊素常在文帝面前詆毀他。
一次賀若弼的口舌癮又上來了,便在文帝面前口出狂言,大罵楊素不是東西。楊素趁機進讒言,說賀若弼有心謀反。小心眼的文帝大怒,免了賀若弼的官,把他貶為庶民。後來雖然又恢復了他的官職,但文帝始終有猜忌而令他閒居,不給他實權。
接著楊素又把魔爪伸向了同為四大功臣的史萬歲。公元600年(開皇二十年),突厥達頭可汗進犯隋朝邊境,史萬歲帶兵出擊,軍隊在大斤山與突厥兵相遇。達頭可汗一聽是史萬歲的軍隊,馬上率兵撤退。史萬歲帶著騎兵一路猛追過去,一直追入大漠百里地,才收兵返回。
這次出擊,楊素沒有什麼功勞,就誣陷道:「這次突厥兵不是入侵,是來塞上放牧的,史萬歲為了邀功,才出戰的。後來突厥都說要投降了,他還一直殺了那麼多人!」隋文帝聽了之後,問楊素:「史萬歲在哪裡?」當時史萬歲正在宮門外候旨,楊素卻說:「他正在東宮拜見太子楊勇。」意思就是說史萬歲是東宮的黨羽。文帝大怒,等史萬歲一進殿,就不問清紅皂白,命左右杖打史萬歲,戰功卓越的史萬歲就這樣被活活打死了。
隋煬帝即位以後,馬上佔有了他父親的寵妃宣華夫人,殺死了廢太子楊勇。而楊廣能做成這一切,自然少不了助紂為虐的楊素的功勞。楊素幫助他登上了帝位,又幫助他消滅了足以威脅他的諸位兄弟後,最終受益人楊廣卻開始有威脅感了,他開始對楊素採取明舉暗奪之策。楊素終於也嘗到了那種「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感覺。
大業元年(公元606年)七月,楊素病重。煬帝表面上關心他的病情,派醫送藥,但對他極高的權勢又心懷疑忌,悄悄問醫生:「這老賊怎麼還不死?」楊素心中明白,心情非常抑鬱,想想自己一生雖然富貴逼人,結果還不是很失敗?!他漸漸不肯服藥,對弟弟楊約說:「我難道需要再活嗎?」幾日之後,楊素去世,煬帝賜他謚號「景武」,贈光祿大夫、太尉公。
大業二年(公元606年)七月,楊素結束了他擅權誤國的一生。而他一手扶持的皇帝楊廣在位僅14年,就將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富庶的大隋王朝葬送了。與其說楊廣葬送了大隋,不如說是楊素誤國葬送了大隋江山。
文章摘自:《圖說歷代名將3》作者:時濤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