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不好色為何廣納美女充斥後宮?道光皇后是誰 | 陽光歷史


↑提示↑: 點擊站名前的圖標可快切換速欄目。

 

A-A+

道光帝不好色為何廣納美女充斥後宮?道光皇后是誰

2016年05月07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434 次

  導讀:道光帝本是一位循規蹈矩、不好聲色的帝王,但由於他在位很長一段時間內子嗣不豐,所以廣納後宮也是當務之急,皇后、嬪妃之多在清代帝王中也很少見,正因如此,他的宮闈生活也是充滿了其他帝王少有的曲折。在大清朝的諸多帝王中,道光是冊立皇后較多的一位帝王,先後擁有四位皇后:其中三位是他活著的時候冊封的,一位是他駕崩後由兒子咸豐帝替他追封的。

  與道光一朝國事的跌宕起伏相比,道光的後宮內闈還算平靜。當然太后與皇后之間的婆媳矛盾也頗令他傷透腦筋,這位生長於南國名城蘇州的孝全成皇后才貌雙全,可是紅顏薄命,病中飲太后所賜藥酒後猝然去世,死不瞑目。

  太后於道光有再造之恩,道光豈敢枉駕追究,曾經讓眾人艷羨萬分的愛情也終究遺恨千古。這後宮之中究竟有哪些是非曲直?道光帝子女的命運又將如何演繹後道光時代呢?

  佳麗三千,知己有幾

  在道光皇帝的宮闈生活中,孝和睿皇太后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所謂太后,就是前一位皇帝的皇后,前一位皇帝去世後,這位前皇后自然升格為太后。所以,太后都是寡婦。雖然她與新一代皇帝在輩分上是母子關係,但也未必有血緣。不過依據清朝宗法禮制,皇帝即使與太后沒有血緣關係,也要對這位母親畢恭畢敬。

  道光帝與孝和睿皇太后的關係就是如此。他們不是血緣上的母子,孝和睿皇太后僅比道光帝大6歲,而是宗法等級上的母子關係。

  嘉慶帝的皇后是道光的生母孝淑睿皇后,但這位皇后福薄命淺,僅僅當了兩年就駕鶴西去,而嘉慶帝的貴妃孝和睿則步步高陞,到嘉慶六年成為皇后,在嘉慶帝逝世後自然升格為皇太后。她雖不是道光的生母,但備享尊榮,道光幾十年如一日地對其謹守孝道,言聽計從。

  嘉慶二十五年,也就是1820年,嘉慶帝猝死承德。這時旻寧也在承德,雖然其為皇太子已是公開的秘密,但由於找不到嘉慶帝的立儲密旨,群臣也不敢貿然擁立。在一籌莫展之際,孝和睿皇后自北京傳懿旨命旻寧即位,指示:「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孝和睿皇后能主持局面,擁護旻寧,對保證其順利登上皇帝寶座,實現政權的平穩過渡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而且,這位當時的皇后也有兩個已經成年的親生兒子,分別是嘉慶帝的三子與四子,也不能說沒有入承大統的資格,但她主持公道,母儀天下,這份胸襟、氣度和情分實在難得。假如孝淑睿皇后地下有知,對這位當年居於其下的側福晉當刮目相看。

孝和睿皇后

  當然,日後的道光帝對孝和睿皇太后恭敬有加,言聽計從,固然與此有關,但若僅僅歸結於此,則未免顯得淺薄。道光帝一生謹守規矩,提倡孝道,身體力行,他能幾十年如一日地侍奉太后,也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太后並沒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干預國家政務。她是一位識大體、守祖訓的女人,不但不干預政治,就是對宮闈之事也從不過問,宮中日常事務都由兒媳婦——皇后主持。道光嬪妃都愛圍著她轉,斗紙牌、擲骰子,每日裡眾星捧月,哄得老太后也是其樂融融。但是,表面上脾氣隨和的她在宮中還是居於關鍵性的地位,如皇后的冊立、嬪妃的晉陞,道光帝也要請示她。

  道光帝對皇太后尊崇備至,每日問安,一絲不苟;生活起居,毫不馬虎。雖然自己崇尚節儉,皇后嬪妃也一同過「緊日子」,但他對太后的供應還是盡量滿足。皇太后久居深宮,百無聊賴,受太監的引誘吸食鴉片,以至成癮,每天吞雲吐霧,沉湎於此。後來,道光帝嚴禁鴉片,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對宮中吸煙者嚴懲不貸,惟獨對皇太后不加過問。道光帝還未雨綢繆,為防止禁煙勝利後鴉片斷絕,他甚至密令北京地方官為太后準備一個秘密的鴉片來源,同時告誡宮中諸人向太后隱瞞外面禁煙之事,可見其用心之苦。

  由於太后不問國政,不知原委,依然吞雲吐霧。後來,道光嬪妃中有人戒煙不成,又無鴉片來源,向皇太后求助,被皇后發覺,嚴加處分,致使太后知道了大清朝正在禁煙。她自己也曾全心戒煙,但幾經努力,均告失敗。

  道光十五年,公歷1835年,恰逢皇太后六十大壽,節儉的道光帝決定鋪張一番,百官上表稱賀,皇帝減免錢糧,真是普天同慶。嬪妃宮女們卸下寒酸的衣飾,一個個盛裝打扮,宮中一團喜氣。

  在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慶賀儀式之後,在慈寧宮設宴唱戲,54歲的道光帝一時心血來潮,居然穿上戲裝,登台出演「二十四孝」中的「萊子娛親」一幕。戲台之上,略有幾分道學氣的道光帝,舉手投足十分笨拙,外加五音不全的唱腔,逗得太后、嬪妃們笑得前仰後合,諸王大臣也是目瞪口呆。

  嘉慶帝的皇后是道光的生母孝淑睿皇后,但這位皇后福薄命淺,僅僅當了兩年就駕鶴西去,而嘉慶帝的貴妃孝和睿則步步高陞,到嘉慶六年成為皇后,在嘉慶帝逝世後自然升格為皇太后。她雖不是道光的生母,但備享尊榮,道光幾十年如一日地對其謹守孝道,言聽計從。

  嘉慶二十五年,也就是1820年,嘉慶帝猝死承德。這時旻寧也在承德,雖然其為皇太子已是公開的秘密,但由於找不到嘉慶帝的立儲密旨,群臣也不敢貿然擁立。在一籌莫展之際,孝和睿皇后自北京傳懿旨命旻寧即位,指示:「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孝和睿皇后能主持局面,擁護旻寧,對保證其順利登上皇帝寶座,實現政權的平穩過渡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而且,這位當時的皇后也有兩個已經成年的親生兒子,分別是嘉慶帝的三子與四子,也不能說沒有入承大統的資格,但她主持公道,母儀天下,這份胸襟、氣度和情分實在難得。假如孝淑睿皇后地下有知,對這位當年居於其下的側福晉當刮目相看。

孝和睿皇后

  當然,日後的道光帝對孝和睿皇太后恭敬有加,言聽計從,固然與此有關,但若僅僅歸結於此,則未免顯得淺薄。道光帝一生謹守規矩,提倡孝道,身體力行,他能幾十年如一日地侍奉太后,也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太后並沒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干預國家政務。她是一位識大體、守祖訓的女人,不但不干預政治,就是對宮闈之事也從不過問,宮中日常事務都由兒媳婦——皇后主持。道光嬪妃都愛圍著她轉,斗紙牌、擲骰子,每日裡眾星捧月,哄得老太后也是其樂融融。但是,表面上脾氣隨和的她在宮中還是居於關鍵性的地位,如皇后的冊立、嬪妃的晉陞,道光帝也要請示她。

  道光帝對皇太后尊崇備至,每日問安,一絲不苟;生活起居,毫不馬虎。雖然自己崇尚節儉,皇后嬪妃也一同過「緊日子」,但他對太后的供應還是盡量滿足。皇太后久居深宮,百無聊賴,受太監的引誘吸食鴉片,以至成癮,每天吞雲吐霧,沉湎於此。後來,道光帝嚴禁鴉片,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對宮中吸煙者嚴懲不貸,惟獨對皇太后不加過問。道光帝還未雨綢繆,為防止禁煙勝利後鴉片斷絕,他甚至密令北京地方官為太后準備一個秘密的鴉片來源,同時告誡宮中諸人向太后隱瞞外面禁煙之事,可見其用心之苦。

  由於太后不問國政,不知原委,依然吞雲吐霧。後來,道光嬪妃中有人戒煙不成,又無鴉片來源,向皇太后求助,被皇后發覺,嚴加處分,致使太后知道了大清朝正在禁煙。她自己也曾全心戒煙,但幾經努力,均告失敗。

  道光十五年,公歷1835年,恰逢皇太后六十大壽,節儉的道光帝決定鋪張一番,百官上表稱賀,皇帝減免錢糧,真是普天同慶。嬪妃宮女們卸下寒酸的衣飾,一個個盛裝打扮,宮中一團喜氣。

  在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慶賀儀式之後,在慈寧宮設宴唱戲,54歲的道光帝一時心血來潮,居然穿上戲裝,登台出演「二十四孝」中的「萊子娛親」一幕。戲台之上,略有幾分道學氣的道光帝,舉手投足十分笨拙,外加五音不全的唱腔,逗得太后、嬪妃們笑得前仰後合,諸王大臣也是目瞪口呆。

  唱畢,道光帝還學著伶人模樣跪地向太后討賞,宮女奉太后之命哄笑著將花果投上台去。諸王貝勒見狀也紛紛登台獻藝,這些飽食終日的貴族們唱起戲來確實內行,遠非道光帝可比,一時將喜慶氣氛烘托到高潮。

  孝和睿皇太后生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嘉慶帝的第三子綿愷與第四子綿忻。但這兄弟二人在道光朝卻鬱鬱不得志。綿愷曾被封為惇親王,不過一生處分不斷。道光三年正月,道光帝命綿愷任內廷行走,目的是讓他跟太后能夠經常見面,但不久因其福晉乘轎入神武門,被免掉了一切職務,還罰俸五年。道光七年,綿愷與宮中太監發生了不正當關係,被降為郡王;後來又因皇后喪儀等屢被責罰。綿愷破罐子破摔,索性任意胡來,居然包攬詞訟,欺壓百姓。後來,綿愷死於道光十八年。道光帝雖對其屢加責罰,但兄弟之情並不疏遠,他親臨祭奠,還將自己的第五子過繼給他為後。

  綿忻曾受封為瑞親王,雖未受過什麼處分,但也於道光八年去世。總之,這兄弟二人均死於皇太后生前,對太后來說,是一種說不出的心痛,但她始終未干預道光帝對這兄弟二人的嚴格管教。

  皇帝一生是要娶很多妻子的,娶如此多的妻子有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保證生很多兒子,從而有利於選擇皇位的繼承人。兒子多了,選擇面才廣,才可以優中選優。但妻子一多,麻煩也多,就需要加強管理。於是,皇帝就建立了後宮制度。清朝的後宮制度完善於康熙朝,史載「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

  道光帝本是一位循規蹈矩、不好聲色的帝王,但由於他在位很長一段時間內子嗣不豐,所以廣納後宮也是當務之急,皇后、嬪妃之多在清代帝王中也很少見,正因如此,他的宮闈生活也是充滿了其他帝王少有的曲折。

  在大清朝的諸多帝王中,道光是冊立皇后較多的一位帝王,先後擁有四位皇后:其中三位是他活著的時候冊封的,一位是他駕崩後由兒子咸豐帝替他追封的。

  道光帝的原配是鈕祜祿氏。嘉慶元年,太上皇乾隆給孫子指婚,15歲的旻寧就在乾隆的御意明示下娶了鈕祜祿氏為嫡福晉。當時,由於旻寧年紀尚輕,夫妻倆住在宮中。鈕祜祿氏出身高貴,對丈夫期許很高。旻寧崇尚節儉,鈕祜祿氏雖出身高貴,但仍身體力行,據說夫妻二人長久身穿帶補丁的衣服,使用的傢俱器皿都很簡單,有時晚飯僅讓太監買幾個燒餅,就著開水草草下嚥。

  不幸的是,這位鈕祜祿氏於嘉慶十三年去世,沒有留下兒女。道光帝即位後,追封為皇后。由於她去世時旻寧尚不是皇帝,所以葬於京郊的王佐村,後遷葬於龍泉峪,與道光帝合葬,史稱孝穆成皇后。

  在鈕祜祿氏去世一年後,由嘉慶帝做主,把旻寧的側福晉佟佳氏晉陞為嫡福晉。與一本正經的鈕祜祿氏不同,佟佳氏是位性格溫存、善解人意的女子,所以夫妻二人的交流更為深入,感情也是十分和睦。道光帝即位後,佟佳氏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后。她統率六宮,大力推行道光帝的節儉主張,成為道光帝的「賢內助」。

  道光初年,厲行節儉,壓縮宮廷經費,宮中生活十分艱難,多虧這位皇后,苦苦支應,仍感入不敷出。皇后佟佳氏頗有心計,聽內務府官員說大內倉庫裡堆滿了物品,有不知何年何月何人進貢的珍貴藥材、數百壇沒開封的紹興黃酒、大量的普洱茶、用草繩捆綁的上千件瓷器,尤其是大量綢緞和皮毛製品。由於保管不當,有些綢緞已難存放下去了。於是,皇后向皇帝建議將大內倉庫的物品出手,換點兒錢補貼日用。

  道光皇帝感覺這個主意不錯,但實在抹不開面子做這筆買賣,最後決定夫妻分工合作。道光負責將這些綢緞和皮毛賞賜給群臣,皇后佟佳氏負責收錢。既然是皇帝賞賜,臣子就不敢不要,但也不能白要,要交錢,一件唐努烏梁海的貂皮就要交20兩銀子。

  總之,皇后佟佳氏苦苦支撐,勉強把後宮的日子過下去。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惠十分滿意,前文提到皇后生日時,道光大宴群臣,一人一碗打滷麵,就是這位皇后的事。

  皇后佟佳氏死於道光十三年四月,道光帝感念其侍奉二十餘年,悲痛異常。《清宣宗實錄》記載:道光帝「失此內佐,痛何忍言」。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葬於龍泉峪,後來與道光帝合葬,史稱孝慎成皇后。由於喪禮規格較高,甚至規定停止宴樂一年,引來群臣很多的不滿。道光帝處分了敢於非議的綿愷等人,才平息了風波。這位皇后僅育有一女,是道光的長女,被道光帝視為掌上明珠,可惜死於嘉慶二十五年,死時還未成年。

  道光帝本是一位循規蹈矩、不好聲色的帝王,但由於他在位很長一段時間內子嗣不豐,所以廣納後宮也是當務之急,皇后、嬪妃之多在清代帝王中也很少見,正因如此,他的宮闈生活也是充滿了其他帝王少有的曲折。

  在大清朝的諸多帝王中,道光是冊立皇后較多的一位帝王,先後擁有四位皇后:其中三位是他活著的時候冊封的,一位是他駕崩後由兒子咸豐帝替他追封的。

  道光帝的原配是鈕祜祿氏。嘉慶元年,太上皇乾隆給孫子指婚,15歲的旻寧就在乾隆的御意明示下娶了鈕祜祿氏為嫡福晉。當時,由於旻寧年紀尚輕,夫妻倆住在宮中。鈕祜祿氏出身高貴,對丈夫期許很高。旻寧崇尚節儉,鈕祜祿氏雖出身高貴,但仍身體力行,據說夫妻二人長久身穿帶補丁的衣服,使用的傢俱器皿都很簡單,有時晚飯僅讓太監買幾個燒餅,就著開水草草下嚥。

  不幸的是,這位鈕祜祿氏於嘉慶十三年去世,沒有留下兒女。道光帝即位後,追封為皇后。由於她去世時旻寧尚不是皇帝,所以葬於京郊的王佐村,後遷葬於龍泉峪,與道光帝合葬,史稱孝穆成皇后。

  在鈕祜祿氏去世一年後,由嘉慶帝做主,把旻寧的側福晉佟佳氏晉陞為嫡福晉。與一本正經的鈕祜祿氏不同,佟佳氏是位性格溫存、善解人意的女子,所以夫妻二人的交流更為深入,感情也是十分和睦。道光帝即位後,佟佳氏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后。她統率六宮,大力推行道光帝的節儉主張,成為道光帝的「賢內助」。

  道光初年,厲行節儉,壓縮宮廷經費,宮中生活十分艱難,多虧這位皇后,苦苦支應,仍感入不敷出。皇后佟佳氏頗有心計,聽內務府官員說大內倉庫裡堆滿了物品,有不知何年何月何人進貢的珍貴藥材、數百壇沒開封的紹興黃酒、大量的普洱茶、用草繩捆綁的上千件瓷器,尤其是大量綢緞和皮毛製品。由於保管不當,有些綢緞已難存放下去了。於是,皇后向皇帝建議將大內倉庫的物品出手,換點兒錢補貼日用。

  道光皇帝感覺這個主意不錯,但實在抹不開面子做這筆買賣,最後決定夫妻分工合作。道光負責將這些綢緞和皮毛賞賜給群臣,皇后佟佳氏負責收錢。既然是皇帝賞賜,臣子就不敢不要,但也不能白要,要交錢,一件唐努烏梁海的貂皮就要交20兩銀子。

  總之,皇后佟佳氏苦苦支撐,勉強把後宮的日子過下去。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惠十分滿意,前文提到皇后生日時,道光大宴群臣,一人一碗打滷麵,就是這位皇后的事。

  皇后佟佳氏死於道光十三年四月,道光帝感念其侍奉二十餘年,悲痛異常。《清宣宗實錄》記載:道光帝「失此內佐,痛何忍言」。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葬於龍泉峪,後來與道光帝合葬,史稱孝慎成皇后。由於喪禮規格較高,甚至規定停止宴樂一年,引來群臣很多的不滿。道光帝處分了敢於非議的綿愷等人,才平息了風波。這位皇后僅育有一女,是道光的長女,被道光帝視為掌上明珠,可惜死於嘉慶二十五年,死時還未成年。

  婆媳反目,遺恨之愛

  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是小鈕祜祿氏。道光初年廣選秀女,她被選進宮,最初僅僅是個貴人。但是,她有別人不具備的長處:

  1、她有背景和後台。孝和睿皇太后是她的姑姑;

  2、這位皇后長得漂亮。她貌美雖不至於傾國傾城,也可稱得上嬌媚可人;

  3、她聰穎靈秀,知書達理。她父親長期在蘇州做官,她在那裡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蘇州作為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教育發達,即使是女孩,耳濡目染,往往也能受到很好的教育,那裡的女子又講究女工,大多心靈手巧。小鈕祜祿氏受此熏陶,具備江南女子的靈秀,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通。道光帝對她是一見傾心,備加寵愛,她的地位也不斷獲得提升。

  道光十一年,已晉陞為貴妃的小鈕祜祿氏為大清皇室立了一大功——生育了小皇子四阿哥。由於前三位阿哥相繼去世,實際上,四阿哥就是長子。年屆五旬、一直為子嗣不豐而頗感頭疼的道光帝喜出望外,親自給四阿哥起名為奕詝。這樣一來,她的地位就更高了,恰巧道光十三年皇后佟佳氏駕崩,道光帝按皇太后的懿旨,封小鈕祜祿氏為皇后。

  可誰都沒想到,昔日和睦相處的婆媳之間居然鬧起了矛盾。

  新皇后小鈕祜祿氏本來是孝和睿皇太后的親侄女,若沒有姑姑的提攜,她再怎麼努力也未必能當上皇后,婆媳之間,親上加親,怎麼會鬧矛盾呢?

  原來,清朝的制度是皇帝治國,皇后治理後宮,各有各的分工。雖說是皇后當家,可上邊畢竟還有一位太后,就算太后不管事,你是不是也得偶爾象徵性地請示一下?不,皇后自行其是,不請示不匯報,時間一長,太后能對皇后沒有意見嗎?

  小鈕祜祿氏皇后作風跋扈,對皇帝多有約束,對嬪妃手段也很嚴厲,動輒責罰,致使嬪妃不敢接近皇帝,這就難免讓人感覺皇后心生「嫉妒」了。在封建社會,「嫉妒」是女人的一大缺點,再加上被罰嬪妃常常到為人慈祥、生性隨和的太后處哭訴,太后又聯想皇后經常與皇帝吟詩作賦、風花雪月,而太后斗大的字不識一筐,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太后怎麼會看得上這份兒做派?

  於是,太后對自己的侄女心生惡感,反覆旁敲側擊道光帝,道光帝對小鈕祜祿氏是寵愛至極,就把太后之意轉告給皇后,最後皇后不僅沒有按照太后的意思改正,而且心生芥蒂,這無意又加劇了皇后與太后之間的矛盾。

  道光中葉,禁煙運動如火如荼。宮外有林則徐查禁鴉片,宮中有皇后小鈕祜祿氏禁毒。皇后對嬪妃吸煙嚴懲不貸,但對太后卻是網開一面。後來皇后追究嬪妃吸鴉片煙的來源,牽連出太后,結果十分尷尬,沒法收場。受到打擊的嬪妃向太后控訴皇后假公濟私、官報私仇,太后連連點頭,對皇后更加厭煩了。

  在太后的壓力下,道光帝於十九年六月二十四發佈了諭旨:「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嗣後無論官私大小事務,有應啟知皇后者,除本宮、四阿哥、四公主事務外,其餘俱著先行奏聞,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具奏,候旨施行。」聖旨中的四阿哥、四公主是皇后所生,自己的孩子自己管教,他們的教育可由皇后做主;至於宮裡其他大小的事兒都須請示皇上,皇后小鈕祜祿氏的權力就此上交給皇上了。這就是道光聖旨的真正意思。

  諭旨發佈後,嬪妃中的「倒後派」倍受鼓勵,她們到太后處嚴厲詆毀小鈕祜祿氏,皇后受到了空前的孤立,在道光帝那裡也是備受冷落,道光二十年正月,她就一病不起,正月十一就猝然去世。在去世前一天的晚上,皇太后前來探視,並送來了治病用的藥酒,小鈕祜祿氏感動不已,尊旨飲下數杯。至於皇后的死是否與這瓶「藥酒」有關,道光帝豈敢追究。皇后小鈕祜祿氏去世時年僅33歲,其子奕詝尚未成年。這位皇后史稱孝全成皇后,後與道光帝合葬。

  此後,道光帝不立皇后,宮中事務由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打理,她為人小心,處處謹慎,善於平衡各方面的關係,這段時間宮闈倒是安寧。晚年的道光帝喜怒不定,多虧她兢兢業業,讓他少操了不少心。但道光帝至死也沒有給她皇后的稱號。

  在道光后妃中,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是最多產的一位,共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分別是道光帝的第二、三、六子和六公主,但僅六子奕訢和六公主長大成人。皇后小鈕祜祿氏去世後,四阿哥奕詝也由她撫養成人,後來奕詝登基當了皇帝,為報答她的撫育之恩,尊封這位養母為皇貴太妃,並在其臨終時晉封太后,而正是此事導致咸豐帝與奕訢之間手足失和。

  咸豐五年(公歷1855年),咸豐帝前去探望病危的皇貴太妃,在寢宮門口恰巧遇到了出門的奕訢。他向奕訢詢問太妃病情,奕訢跪在地上哭著說:「已篤!意待封號以瞑」(怕不行了,估計是等「太后」這個封號,要不然為什麼一直不閉眼呢)。咸豐帝「哦哦」連聲,點頭而去。奕訢隨即到軍機處傳旨辦尊封太后的手續。

  咸豐帝不能不承認既成事實,但認為這事由奕訢挾制逼迫,故降低喪儀規格,不系宣宗謚,不附廟。咸豐死後,清政府的中央體制改為太后垂簾,親王輔政,奕訢作為議政王,權傾朝野,炙手可熱,故其母也備享尊榮。《清史稿》記載「穆宗即位,附廟,加謚。光緒、宣統累加謚」。附廟後稱為孝靜成皇后,未與道光帝合葬。

  道光帝嬪妃眾多,這是因為他在很長時間裡子嗣不豐,故拚命充實後宮,後宮妃嬪因此多了不少。嬪妃身份高低,取決於她有沒有子女與子女在皇帝眼中的地位。如果沒有子女,不僅地位得不到提高,在皇帝死後也只能默默無聞了,所以,在此主要介紹育有皇子的嬪妃。

  在道光帝的妃子中,地位很高的是琳妃烏雅氏。她進宮較晚,最初是貴人,但她深得年近花甲的道光帝的寵愛,一連產下三個皇子和一個女兒:第七子奕譞、第八子奕詥、第九子奕譓和九公主,均長大成人,這在道光宮闈中僅她一人而已。

  道光帝晚年也因此備享天倫之樂,故在道光二十五年封其為貴妃。道光帝逝世後,琳妃烏雅氏在鹹同年間屢獲封號,至皇貴太妃止。按皇家制度,在皇帝逝世後,其嬪妃可出宮到已經分府的兒子家中養老,所以她也一再要求到太平湖的醇王府中與兒子奕譞一起生活,但始終未獲得批准。

  鹹同二帝將琳妃烏雅氏留在宮中,為其養老盡孝,雖不能令其內心滿意,但面子是十足的。她於同治五年(公歷1866年)去世,慈禧特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謚為莊順皇貴妃。後來,其嫡孫為帝(光緒),兒子奕譞以親王世襲罔替,故「德宗朝,迭命增祭品,崇規制,上親詣行禮」。

  道光帝的寵妃還有當時稱為祥妃的鈕祜祿氏,她為道光帝生下了一子二女(一殤),其子為奕誴,是道光帝的第五子。她一直活到了同治年間。

  道光帝的寵妃還有稱為彤妃的舒穆嚕氏,她雖然未育有皇子(生有兩個女兒,一殤),但從貴人一直升至貴妃,可見道光帝對她十分寵愛。但鴉片戰爭後,已入暮年的道光帝喜怒不定,一次彤妃失言,觸怒道光帝,被降為貴人。後經咸豐、同治年間屢次加封,至臨終前才恢復了貴妃名號。

  後宮之中,最早為道光帝生育子女的是納喇氏。

  嘉慶十三年,道光帝還是個皇子,納喇氏就為他生下了長子。這下可樂壞了嘉慶帝,考慮到納喇氏圓了自己當爺爺的夢,所以嘉慶帝特地將並沒有任何名分的納喇氏破格提升為側福晉。

  可能是出身和修養較低的緣故,道光帝一生對她沒有什麼好感,納喇氏的名分長期是「嬪」,後來太后看不過去,一再過問,又以顧及皇長子的面子為由,道光帝才同意晉封她為妃,史稱「和妃」。

  史載道光一朝沒有子女而受尊封者還有:佳貴妃,郭佳氏;成貴妃,鈕祜祿氏;常妃,赫捨哩氏;順嬪,無名氏;恆嬪,蔡佳氏;豫妃,尚佳氏;貴人李氏,那氏等。這些嬪妃一生中曇花一現地獲得過道光帝的寵愛,但更多時間裡只能默默地忍受孤獨與寂寞,伴隨她們終生的是高牆日影,孤燈長夜。

  在道光帝逝世後,由於她們既無子女,又無較高的名分,所以年紀輕輕的她們只能在宗法禮制和高牆的禁閉中度過餘生。不過,這些人命運並非很慘,她們畢竟還在史書裡留下了名字。

  鹹同二帝將琳妃烏雅氏留在宮中,為其養老盡孝,雖不能令其內心滿意,但面子是十足的。她於同治五年(公歷1866年)去世,慈禧特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謚為莊順皇貴妃。後來,其嫡孫為帝(光緒),兒子奕譞以親王世襲罔替,故「德宗朝,迭命增祭品,崇規制,上親詣行禮」。

  道光帝的寵妃還有當時稱為祥妃的鈕祜祿氏,她為道光帝生下了一子二女(一殤),其子為奕誴,是道光帝的第五子。她一直活到了同治年間。

  道光帝的寵妃還有稱為彤妃的舒穆嚕氏,她雖然未育有皇子(生有兩個女兒,一殤),但從貴人一直升至貴妃,可見道光帝對她十分寵愛。但鴉片戰爭後,已入暮年的道光帝喜怒不定,一次彤妃失言,觸怒道光帝,被降為貴人。後經咸豐、同治年間屢次加封,至臨終前才恢復了貴妃名號。

  後宮之中,最早為道光帝生育子女的是納喇氏。

  嘉慶十三年,道光帝還是個皇子,納喇氏就為他生下了長子。這下可樂壞了嘉慶帝,考慮到納喇氏圓了自己當爺爺的夢,所以嘉慶帝特地將並沒有任何名分的納喇氏破格提升為側福晉。

  可能是出身和修養較低的緣故,道光帝一生對她沒有什麼好感,納喇氏的名分長期是「嬪」,後來太后看不過去,一再過問,又以顧及皇長子的面子為由,道光帝才同意晉封她為妃,史稱「和妃」。

  史載道光一朝沒有子女而受尊封者還有:佳貴妃,郭佳氏;成貴妃,鈕祜祿氏;常妃,赫捨哩氏;順嬪,無名氏;恆嬪,蔡佳氏;豫妃,尚佳氏;貴人李氏,那氏等。這些嬪妃一生中曇花一現地獲得過道光帝的寵愛,但更多時間裡只能默默地忍受孤獨與寂寞,伴隨她們終生的是高牆日影,孤燈長夜。

  在道光帝逝世後,由於她們既無子女,又無較高的名分,所以年紀輕輕的她們只能在宗法禮制和高牆的禁閉中度過餘生。不過,這些人命運並非很慘,她們畢竟還在史書裡留下了名字。

  子嗣不豐,成器者少

  道光帝共有九子,次於康熙三十五子,雍正十子,乾隆十七子,在清朝帝王中屬於多子的一位。不過,道光帝得子較遲,嘉慶十三年(公歷1808年),27歲才得長子,並且,此後近二十年間未有子嗣,所以愛新覺羅皇室一度萬分火急。

  道光長子奕緯是嘉慶帝的第一個孫子,在皇族家庭裡是「長房長子長孫」,地位較為優越。嘉慶帝十分喜歡這個孫子,但道光帝與嘉慶帝恰恰相反,不僅不喜歡,而且十分厭惡他。據說是緣於這位大阿哥相貌粗俗、舉止輕佻、吸食鴉片的嗜好。這些事情可信度有多高,不得而知,但奕緯不大成才是既成事實,再加上他母親身份低微,很不受重視。

  奕緯死於道光十一年,至死也只是個貝勒,這個爵位還是他爺爺嘉慶帝封的。更為嚴重的是,奕緯死的時候沒有孩子,按中國宗法,應該過繼一個孩子給他,以避免他「絕戶」。但道光帝居然不為奕緯立嗣,可見父子感情之惡。

  後來奕詝做了咸豐皇帝,不忍長房蕭條,追封這位未見過面的長兄為郡王(隱志郡王),又過繼了乾隆帝十一子永瑆的後人作為他的後代,「以長房故加優沃」。晚清時期道光帝的子孫把持政權,對奕緯一支敬而遠之,這是由於奕緯這一支僅在名分上屬於道光帝的嫡系,在血統上實際是乾隆帝十一子的後人,支派較遠,故奕緯一支並未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什麼足跡。

  《大清後宮之還君明珠》中的道光帝

  次子奕綱,道光七年(公歷1827年)卒,2歲。

  三子奕繼,道光九年(公歷1829年)卒,3歲。

  四子奕詝,即咸豐帝。

  五子奕誴,生於道光十一年(公歷1831年),僅比四子奕詝晚出生六天,道光帝也不喜歡這個兒子。《古今怪異集成》記載這位小皇子向老師茶壺裡撒尿、捉弄老師,長大以後為人粗俗,不注意威儀禮制,「屢以失禮獲譴」。道光帝乾脆把他過繼給了弟弟綿愷為嗣。後來咸豐皇帝晉封這位比自己小六天的弟弟為惇親王。

  晚清時期道光子孫在政治舞台上頗有作為,雖然奕誴出嗣旁系,但考慮到他在血統上畢竟是道光帝之子,所以並沒有把他當成外人。無奈奕誴過分放任的個性又使他難勝重任,所以在政治舞台上表現機會寥寥。他死於光緒十五年(公歷1889年),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前往祭奠。

  六子奕訢,生於道光十二年(公歷1832年),道光帝最為鍾愛,是諸子中唯一由道光帝親自封王的一位,即恭親王。道光曾在是否立六子為皇太子的問題上十分猶豫。奕訢在咸豐帝死後幫助慈禧太后發動了北京政變,建立了「太后垂簾,親王輔政」的體制,在同光年間以「議政王」身份顯赫一時,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之一。

  奕訢確立了清政府對外開放,對內信賴漢族官僚的政策,克服阻力開展洋務運動,致使垂死的大清王朝一度出現「中興」勢頭。最後卒於光緒二十四年(公歷1898年),臨終時慈禧太后與光緒帝三次親臨探視,逝世後「上再臨奠,輟朝五日,持服十五日,謚曰忠,配享太廟」,其王位世襲罔替,可惜後代在政治上基本沒有建樹。

  七子奕譞,生於道光二十年(公歷1840年),在道光帝諸子中,奕譞一系最為顯赫。咸豐初年晉封為醇郡王,咸豐末年參與北京政變,親手捉拿肅順,從此登上歷史舞台。他在同治年間擔任軍職,同治十一年(公歷1872年)晉封醇親王,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駕崩,慈禧太后以其長子載湉入承大統(光緒帝),奕譞以親王世襲罔替。

  光緒十年(公歷1884年),奕譞取代奕訢主持軍機處,他大力主辦海軍。晚年在慈禧太后的壓力下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為取悅慈禧,主持海軍建設期間挪用大筆軍費興建頤和園。

  光緒十七年(公歷1891年),奕譞去世。由於他是光緒帝的父親,所以,經慈禧太后特准,在喪禮上使用了天子的某些禮節。奕譞王爵由其第五子載灃承襲,為第二代醇親王。光緒三十四年(公歷1908年),光緒駕崩,慈禧臨終命載灃之子溥儀為帝,載灃以攝政王監國。辛亥革命後載灃隱居於北京,逝世於1951年2月。溥儀病逝於1967年10月。總之,在晚清時代,醇王府兩代潛龍,一朝攝政,煊赫無比。

  八子奕詥,生於道光二十四年(公歷1844年),在咸豐初年被封為鍾郡王,一生未登政治舞台,去世於同治七年(公歷1868年),無子,以奕譞之子載濤為嗣。載濤生於光緒十三年(公歷1887年),清末擔任軍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聘為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70年9月病逝。他是道光帝嫡孫中最後一個辭世的人。

  九子奕譓,道光二十五年(公歷1845年)生,在咸豐初年被封為孚郡王,在同治末年晉親王,任內廷行走、內大臣等職,病逝於光緒三年(公歷1877年)。

  道光帝有十個女兒,其中五位早殤,五位長大成人後出降(宮廷用語:出嫁)。有句俗語: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其實,皇族家庭禮法森嚴,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見到父皇一面,長到15歲,往往作為政治婚姻的犧牲品被「指婚」。出降後,不能與公婆同住,而是帶著額駙(駙馬)住在公主府,如果無公主宣召,額駙不得接近公主。因此,公主往往生活在壓抑之中,壽命自然不會長壽。

  道光長大成人的五位公主中,最長壽的僅43歲,大多數活到二三十歲就先後離開了人間。道光帝的五個額駙因系皇親國戚,可以入仕做官,但在政治上均無建樹。

  帝王生活並非想像的那樣金堆玉砌、花團錦簇;帝王的愛情也不似春花秋月、小樓東風般美妙。俗話說深宮一入深似海,這縱橫交錯的後宮中充滿了冷寂與壓抑、險惡與無情,人性被扭曲,親情被埋沒,多少青春在高牆日影中消失。「仙樂飄飄處處聞」的日子能有幾人聞到?「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幸運又屬何者?

  本文摘自《百家講壇:道光皇帝》 作者:喻大華 出版:長江文藝出版社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