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張飛:能文能武 長相符合當時審美
提到《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個性如烈火、勇猛魯莽、嫉惡如仇的「三將軍」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最近,查閱相關史料,竟然意外發現,歷史上的張飛與小說和民間傳說的張飛大相逕庭,他非但不是一位莽夫悍將,相反倒是一位文武兼工的書畫家。
張飛的傳奇色彩首先表現在外貌上。他有一張怪異的臉,豹頭燕頷,雙眼圓睜,虎鬚倒豎,猶如捉鬼的鍾馗,貌相難看。歷史上的張飛則可能是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人們也有將美男子臉型稱作「張飛臉」的說法。
古代民間是把張飛作為神話式的傳奇英雄來塑造的,而這樣的英雄首先必然在外貌上大事誇張,使之不同尋常。這是神話作為民間口頭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黃帝,就生有四張臉,可以同時面對東西南北各個方向,其寓意是便於觀察四方,管理天下;而與黃帝相對立的蚩尤,則是個人頭獸身、長有四眼六臂、腳如牛蹄的凶神。火神祝融的死對頭水神共工,野心勃勃想獨霸世界,成為天地間的最高主宰,其狀貌也相當可怕,失敗後一頭撞向不周山,竟把半邊天撞塌下來。共工的幫兇長相也很可怕,人面蛇身,長有九個腦袋。這是原始神話對人物外貌的圖騰式想像。張飛在漢代以後的民間傳說裡,已不可能生出幾頭、幾臂,人們只是根據自己對英雄人物的審美情感及英雄自身基本的性格特點去對其外貌加以描繪。
元代《三國誌平話》對張飛的出場是這樣描寫的:「卻說有一人,姓張名飛,字翼德,乃燕邦涿郡范陽人也,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身長九尺餘,聲若巨鐘。」 這裡對張飛的外貌描寫雖然已沒有原始神話的色彩,但以「豹頭」、「虎鬚」表示張飛的勇猛,仍反映出以動物比擬人物的外貌原始圖騰崇拜式神話的痕跡。
平話這個描寫,《三國演義》基本上承襲了下來。《演義》寫劉備與張飛首次相見時,劉備回頭看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演義》把「身長九尺餘」改為「身長八尺」,而把「身長九尺」賜給了關羽,但「豹頭環眼,燕頷虎鬚」這八字保留了下來,成為藝術形象張飛基本的外貌特徵。這一外貌特徵來自民間傳說和平話,意在突出張飛的勇猛、魯莽與耿直、豪放,令人望而敬畏。北京市中國書店據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影印的《增像全圖三國演義》
1985年9月出版 ,那上面的張飛像,就是這樣一副「豹頭環眼,燕頷虎鬚」 的貌相,觀之可敬可畏。
關於張飛的外貌,《三國誌·張飛傳》並未記述。《張飛傳》寫張飛字「益德」 而非「翼德」,平話將「益」改成「翼」,可能與張飛的「飛」字有關,由「飛」而生義「翼」。《演義》對此也照抄不誤,張益德成了張翼德。
平話是古代說書藝人使用的話本,以講史的形式夾帶著大量民間傳說。講述三國人物故事的平話,不是到元代才有的。宋代已有說三分的平話和專門說三分的著名藝人,只是宋代講說三國故事的話本未能流存下來,現在所見的《三國誌平話》只有元代至治年間1321—1323年 的刊本。元代說三國的平話很可能源於宋代的三國平話,乃至唐代及以前的民間傳說。因為三國故事在三國末期即已流傳,唐代三國故事的流傳已很廣泛,連兒童也知道張飛長有鬍鬚。見李商隱《驕兒詩》中「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兒童們為什麼知道張飛生有鬍鬚﹖很可能是從唐代的戲曲表演中看到的。我們知道唐代的戲曲是由二尺長許的木偶來表演的,叫做水上木偶戲。兒童們看了木偶戲表演的三國人物故事,感到張飛的鬍鬚、鄧艾的口吃都挺滑稽好笑,於是也模仿著玩耍起來。李商隱這兩句詩,寫的就是兒童們模仿三國人物狀貌相互戲弄的情景。張飛的鬍鬚為什麼逗起兒童們的興趣﹖大概就因為張飛的鬍鬚長得與眾不同,很可能就是一撮撮橫在臉上的虎鬚。由此可見,至少在唐代,張飛的一些外貌特徵已經顯露出來。
我們在前文講到,史書中對張飛外貌並未作具體記述,張飛的長相到底怎樣﹖至今是個未知數。但從一些有關資料分析,張飛的長相大概不會很醜,更不會難看得像個鐘馗。因為張飛是個富家子弟,家中有田莊,不是個風吹日曬的莊稼漢,也不是傳說中的殺豬佬;陳壽記述他平時「愛敬君子」,可知他仰慕溫文爾雅,也許他自己也頗有些君子風度,不會一副粗陋相;他也不是一文不銘的粗漢,胸中頗有文墨,而且寫得一手好字;再說他的兩個女兒先後都做了後主劉禪的第一夫人,《三國誌·蜀志 ·二主妃子傳》裡有她們傳略。張飛長女是後主的敬哀皇后,敬哀皇后薨,其妹入宮為貴人,次年即立為皇后。封建時代如果不是絕頂的美人,是當不上皇后娘娘的。假若張飛長得「豹頭環眼」,恐怕他女兒的嬌容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關於張飛胸有文墨、字寫得極好,雖不見史籍,但現今四川渠縣東北八蒙的摩崖石刻可為見證。這一摩崖石刻記述的是當初張飛在巴西今川東盆地 大破曹將張合的史實,這次戰役是確保劉備益州不受曹魏掣肘的關鍵,意義重大。石壁上面的銘文為:「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合於八蒙,立馬勒銘。」這一石刻稱作《張飛立馬銘》。銘文字體雄健,文氣有力,通常認為是張飛手書的真跡。已故台灣史學家黎東方先生認為:「這樣的銘文,只有像張飛那樣的大英雄才寫得出。」黎先生還說張飛會畫畫,說張飛「平生的嗜好,是畫美人」見其所著《細說三國》一書 。此說大概據自清代《歷代畫征錄》,裡面有「張飛,涿州人,善畫美人」的記載。
在古代戲曲舞台上,張飛的扮相是大眼方正的黑臉,虎虎有威。元雜劇《單戰呂布》、《三出小沛》、《杏林莊》等都是主要表現張飛的英雄行為的,扮演者沒有一張大眼方臉就很難表現張飛的英雄氣概。而黑臉在戲曲舞台上主要是表示正義,猶如紅臉表示忠臣、白臉表示奸臣一樣,不是說張飛真有一張黑臉,所以,卸下妝的「張飛」,是個大眼方臉、長相不俗的美男子,於是人們把美男子的臉型比作「張飛臉」。歷史上的張飛到底是不是個美男子﹖當然也不能斷言,但不會長得像捉鬼的鍾馗那樣是可以肯定的,否則後主娶張飛女兒為皇后真成了「阿斗」。
張飛外貌特徵的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確實很有些傳奇的味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位三國名將在古人心目中是個不同尋常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