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戰神論欽陵:盛世大唐都無法擊敗的絕世名將 | 陽光歷史

 

A-A+

吐蕃戰神論欽陵:盛世大唐都無法擊敗的絕世名將

2016年01月02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79 次

  論欽陵,全名(噶爾·欽陵贊卓)吐蕃大臣、將軍。是藏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其祖世代為吐蕃貴族,姓薛氏。父親祿東贊「性明毅嚴重,講兵訓師,雅有節制,吐蕃之並諸羌,雄霸本土,多其謀也。」曾赴長安為松贊干布求親,遂有文成公主西嫁吐蕃贊普的盛事。唐高宗永徽元年(650),松贊干布逝世,芒松芒贊繼贊普位。因為贊普年幼,由祿東贊攝理政務。唐乾封二年 (667)祿東贊去世,即由欽陵掌握朝政。吐蕃語稱宰相為論,而欽陵實為吐蕃宰相,故史稱為論欽陵。祿東贊父子掌吐蕃朝政長達七十年之久。
  論欽陵兄弟五人,兄早亡,弟弟分別為贊婆、悉多、於勃論。他們長期領兵在邊境,「皆有才略」。贊婆在青海東部專主戰事幾十年。而欽陵自攝政後,總攬大權,對內將吐蕃王朝的政治組織進一步整頓完善,對外則進行武力擴張,兼併諸部,抗衡唐朝,使吐蕃國勢力迅速發展壯大。
  唐高宗鹹亨元年(670)四月,欽陵攻佔了龜茲(今新疆庫車)、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闐(今新疆和田)等安西四鎮,切斷了唐朝到西北一線以至中亞的交通,對唐王朝造成了極大威脅。在此之前,吐蕃早將原居住在今青海西部的吐谷渾擊潰,佔據其地,進逼河湟。此刻又佔據安西四鎮,唐王朝深感不安。於是以薛仁貴為邏逤(今拉薩)道行軍大總管,以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帥,率兵五萬前來青海,借護送吐谷渾主回國的名義,征伐吐蕃。這年八月,薛仁貴進抵大非川 (今海南州切吉草原),留郭待封領兩萬兵屯於大非嶺上保護軍需輜重 ,待命而進。薛仁貴自率大部倍道去烏海(今海南境之黑海),欲圖給吐蕃以一次奇襲。
  這時,吐蕃方面早有準備。欽陵親自從安西移部青海,統所部四十萬駐紮於大非川的西南,以逸待勞。當薛仁貴率軍進到河口,遇到一支蕃軍,大敗之。郭待封聞薛軍已有捷,遂不聽薛仁貴將令,提前率領所有軍隊輜重向烏海而進,欲圖爭功。中途,欽陵指揮蕃軍二十萬截擊,俘獲全部軍糧輜重及許多唐軍將士,郭待封大敗而走。薛仁貴聞警,率部急退回大非川。欽陵集兵四十萬圍殺,唐軍大敗,薛仁貴「與欽陵約和而還」2。此一戰,欽陵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大敗了薛仁貴,青海西部被吐蕃所控制。欽陵之威名則又大大地擴揚開來。

  關於大非川之戰唐軍的人數,資治通鑒670年沒說,有些資料說率眾十餘萬,《冊府元龜》《舊唐書本紀第五》《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說領兵五萬,有人根據作戰過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軍為5萬:大非川之戰的過程,薛仁貴出擊帶的是戰兵,輜重兵留給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萬人,所以輜重兵應該不多於2萬。按照李靖兵法,唐軍每1萬人中輜重兵3千,按照這個比例,10萬的話輜重兵超過2萬,10萬之說有誤;5萬的話,輜重兵1.5萬加5千戰兵守輜重正好2萬。所以5萬之說正確。
  675年安西四鎮、西域重新被唐朝控制。
  劉仁軌想要害李敬玄,故意推薦無將帥才的李敬玄領兵出戰。劉仁軌鎮洮河,每有奏請,多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軌知敬玄非將帥才,欲中傷之,奏言:「西邊鎮守,非敬玄莫可。」唐高宗以敬玄代仁軌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
  儀鳳三年(678)春天,唐朝以李敬玄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檢校鄯州(今樂都)都督。李敬玄上任後意欲出伐吐蕃。而此時的欽陵也已作了不少防備工作。這年九月,李敬玄與工部尚書劉審禮統兵十八萬抵青海湖,欽陵即率蕃軍迎戰。一戰即將唐軍前鋒部隊打敗,劉審禮戰沒,李敬玄聞聽後「狼狽卻走」3,屯兵於承風嶺(今拉脊山一帶),靠泥溝而守寨。欽陵指揮蕃兵從高崗往下壓,唐寨岌岌可危。後來幸虧左領軍員外黑齒常之率五百人乘夜襲擊吐蕃營寨,驚退蕃軍,李敬玄才得以率軍返回鄯州。唐朝方面派監察御史婁師德出使吐蕃去講和,欽陵的弟弟贊婆在赤嶺(今日月山)迎接這位唐使,並相約互不相犯。《資治通鑒》公元678年:「師德收集散亡,軍乃復振。」4
  《資治通鑒》:儀鳳三年(戊寅,公元六七八年)
  劉仁軌鎮洮河,每有奏請,多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軌知敬玄非將帥才,欲中傷之,奏言:「西邊鎮守,非敬玄莫可。」敬玄固辭,上曰:「仁軌須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辭!」丙子,以敬玄代仁軌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仍檢校鄯州都督。又命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孝逸等發劍南、山南兵以赴之。孝逸,神通之子也。
  丙寅,李敬玄將兵十八萬與吐蕃將論欽陵戰於青海之上,兵敗,工部尚書、右衛大將軍彭城僖公劉審禮為吐蕃所虜。時審禮將前軍深入,頓於濠所,為虜所攻,敬玄懦怯,按兵不救。聞審禮戰沒,狼狽還走,頓於承風嶺,阻泥溝以自固,虜屯兵高岡以壓之。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夜帥敢死之士五百人襲擊虜營,虜眾潰亂,其將跋地設引兵遁去,敬玄乃收餘眾還鄯州。
  李敬玄之西征也,監察御史原武婁師德應猛士詔從軍,及敗,敕師德收集散亡,軍乃復振。」
  到調露元年(679)二月,芒松芒贊去世,欽陵與芒松芒贊之子器弩悉弄的舅父麴薩若擁立器弩悉弄為贊普。唐高宗聞信後,認為這是徹底打敗吐蕃、使吐蕃真正臣服的時機,與大將裴行儉商議,裴行儉說:「欽陵為政,大臣輯睦,未可圖也。」說明這不是徹底打敗吐蕃、使吐蕃真正臣服的時機5。從這裡可以看出欽陵在當時吐蕃國中的威望之高。但是即使如此,吐蕃爭奪安西地區仍然失敗了。
  《舊唐書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記載唐朝李謹行對付吐蕃論欽陵:「貞觀初,拜右衛將軍,賜姓李氏。尋卒。子謹行,偉貌,武力絕人。麟德中,歷遷營州都督。其部落家僮數千人,以財力雄邊,為夷人所憚。累拜右領軍大將軍,為積石道經略大使。吐蕃論欽陵等率眾十萬人入寇湟中,謹行兵士樵采,素不設備,忽聞賊至,遂建旗伐鼓,開門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進。
  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數萬眾於青海,降璽書勞勉之。累授鎮軍大將軍,行右衛大將軍,封燕國公。……」
  680年,吐蕃軍進攻河源(今青海省東部),被唐將黑齒常之率軍擊退。黑齒常之經略河源,廣置烽戍七十餘所,開屯田五千餘頃,由是戰守有備焉。
  681年,吐蕃論贊婆率軍3萬屯良非川,黑齒常之率3000騎兵打退吐蕃軍,殺獲二千餘級。收其糧畜而還。常之在軍七年,吐蕃深畏之。
  682年,吐蕃入寇河源軍(唐朝駐軍之一,軍治在青海西寧附近),軍使婁師德將兵擊之於白水澗,八戰八捷。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欽陵同弟弟贊婆統率蕃兵,在素羅汗山(今洮州一帶)打敗了前來征伐的唐軍。唐方大將王孝傑因此被免為庶民,婁師德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資治通鑒》:「
  永隆元年(庚辰,公元六八零年)
  秋,七月,吐蕃寇河源,左武衛將軍黑齒常之擊卻之。擢常之為河源軍經略大使。常之以河源衝要,欲加兵戍之,而轉輸險遠,乃廣置烽戍七十餘所,開屯田五千餘頃,由是戰守有備焉。
  開耀元年(辛巳,公元六八一年)
  己丑,河源道經略大使黑齒常之將兵擊吐蕃論贊婆於良非川,破之。收其糧畜而還。常之在軍七年,吐蕃深畏之。
  永淳元年(壬午,公元六八二年)
  吐蕃入寇河源軍,軍使婁師德將兵擊之於白水澗,八戰八捷。
  永昌元年(己丑,公元六八九年)
  周興等誣右武衛大將軍燕公黑齒常之謀反,征下獄。冬,十月,戊午,常之縊死。」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