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面子是面子,裡子是裡子。
---------
投稿網友:女王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我是個很悲催的觀影者,因為不知道為什麼一直以為《琅琊榜》有五十八集,所以從五十集就開始著急,覺得人物台詞太弱了,太弱了……梅長蘇義正言辭地在養居殿跟梁帝講情義千斤的宏大言論時我覺得好五毛,反而是梁帝長歎跪於殿前,算得上老淚縱橫地說「林燮輔佐我十年,晉陽是我的親妹妹,我抱過你,帶你騎過馬,還帶你玩風箏,你還記得嗎?」這個時候的我突然就有了淚點,心裡有點酸。梁帝的人設在劇中真的算不上英雄,他狡詐,多疑,冷漠,自私……但是我似乎頭一遭沒有當主角黨,在他跪地那一刻感覺到他有一種英雄遲暮的悲涼感。
在我看來,梁帝是從來都沒有無心無肺地過生活的。無論是小心囑咐靜妃為宸妃立一個牌位,還是跟老太監呢喃譽王的身世,午夜夢迴,他總是擋不住故人已逝,斯人猶在的絲絲寒意。也許,編劇立意是他的猜忌用來襯托男主靖王的光明磊落,可是從那麼多的回憶來看,梁帝的心虛裡,真的沒有過懺悔嗎?利用滑族公主逼宮稱帝,留下遺腹子輔佐成王,鞏固江山厲行苛政,制衡權術機關算盡,可他闖過了那麼多關,終究還是在暮年受不住太子和譽王的眼淚。
人性的動人之處,在於它是複雜的,多面的。在善與惡之間徘徊掙扎,秉持一顆永久的中正之心,其實是很困難的。靖王確實是代表主旋律的磊落英王,他正直,長情,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很簡單,在軍營中磨礪,戰場中廝殺,還沒學會那些人情世故,就等回了林殊。所以梅長蘇說「他保留他的心性就好,那些骯髒齷齪的事情,就由我去做吧。」面子一向是高大上的,主旋律的,有情有義,有勇有謀,但是裡子挫骨削皮,血肉模糊,成全了面子的偉大。
靖王察覺到靜妃有異時說「你們都有秘密,我覺得自己很孤獨。以前我有兄長教導,朋友扶持,心中有底,可是現在我好寂寞。」靜妃沉思片刻說「你會越來越寂寞的,但是你以後回頭看,其實哪怕是在這個時候,你的身邊也是有朋友扶持的。」我相信,世間皆有因果。雖然後期的高潮就是眾人紛紛聖母模樣地跟梁帝宣講大義,我也都會稍稍地為此感到尷尬,但是主題就是真相即真相,你因為內心的恐懼、忌憚、嫉妒而去急於求成的東西最後都會回來挾持你一生,靖王的過去鍛造他成了現在的人,有朋友嘔心瀝血地扶持,他終於擁有了話語權。但是我真的難保,如果靖王等不來梅長蘇呢?他一直被梁帝太子譽王打壓呢?他在這污穢的朝風下繼續度日呢?他的心性會不會產生變化?憤世嫉俗,又或是隨波逐流?
人物只是一個縮影,雖然我覺得這個片子遠沒有那麼高大上。永恆的價值觀,只不過在這裡被靖王演繹的非常動人罷了。太子私炮坊的官場貪污,譽王爆炸案的傷害平民,賑災款項的落實,官員上位的爭搶,這一樁樁官場現形記倒是讓我放棄了公務員考試>.<因為我自認為,這些事情放到今天,都有太多的普世意義。我並不否認如今的政治有清流,但是我不對自己抱有靖王那樣的瑪麗蘇期望。沒有那樣的環境身家,沒有那樣的基礎和契機,我們站在底層,也許終其一生沒有那個話語權去改變,去抗爭,要怎麼靠著這一腔赤子之心存活?這樣說起來,似乎又是憤青言論了。不過說回梁帝,他又何嘗不曾真心看重昔日好友林燮呢?他心中的逆鱗正如旁人所說,並不是小人讒言作亂,而是嫉妒生成的忌憚,怕功高蓋主,威脅到自己辛苦篡得的江山。這樣看來,梁帝又何嘗不是一種堅守呢?
既然講權謀之術,就難免不誅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人間正道是滄桑,而正道又何為正,深陷灰色地帶又將如何自處?面子是,你初心不改,意志堅韌,耐得住寂寞,追求心中永恆的道德律,方得始終;裡子是我手沾血污,為你剷平前路荊棘,一介白衣,踏雪風塵前來與你同行。天地之大,事情都很小,但是我們覺得它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