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我看?琅琊榜? — 智珠琅照,古韻悠綰的架空野史 | 陽光歷史

 

A-A+

琅琊榜:我看?琅琊榜? — 智珠琅照,古韻悠綰的架空野史

2016年01月13日 琅琊榜 暫無評論 閱讀 1,167 次

---------
投稿網友:載馳西東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漫天抗日烽火中,浸出一部架空歷史的?琅琊榜?,情節絲絲入扣,攝影清曠淡遠,造型、服裝、佈景古韻悠然。精良的製作,嚴絲合縫的故事,雅合人物身份且語言出彩的對白,再加上主要角色到位的演技,為浮華喧囂狗血成河的國產劇注入了一股難得的清流。罕有地追了一回劇,?琅琊榜?,很好看的一部劇集!真心地覺得好看,但為什麼只說好看,而不說經典,是因為劇中還是有這樣那樣的缺憾。沒有吹毛求疵的意思,只是客觀地說說觀感,砥礪之言,希望編導能承繼求精,更上層樓。

首先說說故事,其實?琅琊榜?的故事是該劇的一大亮點,邏輯嚴密,佈局巧妙,故事的進展就如同梅長蘇的籌謀一樣,精心推演,縝密無漏。看著太子譽王的人馬被刈草般根根拔起,梅長蘇的算無遺策,帶來觀影時行雲流水般的享受。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江左梅郎的智珠獨享也彰顯了對手的闇弱。就智計而言,梅長蘇沒有對手。沒有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請君入甕、摧枯拉朽之間,固然是很酣暢,但勝利來得還是平順了些,少了幾分巔峰對決的跌宕精彩和生死鏖戰的驚心動魄。

或許是因為梅長蘇睥睨天下的謀算過於強絕,編者設計了火寒之毒,驚才艷羨的麒麟才子沉痾難愈,智謀無儔的他身體的羸弱是其唯一弱點。對手喘息反擊的空間多由此給出,與霓凰郡主相愛不能相守,不忍別離忍別離的悲情扼腕也出於其中。但梅長蘇還是過於強大,麒麟才子的身份之外,他還是天下第一大幫的宗主。江左盟勢力無處不在,暗樁眼線遍佈全國,能人異士應有盡有。下屬遍天下不說,梅長蘇還有眾多盟友親朋,琅琊閣、藥王谷、禁軍統領、皇子帝嬪不一而足...江湖上有羽翼,朝堂上有奧援,梅長蘇戰力設定的超碼強悍,成就了他一戰而下的摧鋒無匹(謝玉夏江雖有抵抗反噬,但基本上還是一戰底定)。智力勢衡的懸殊導致了懸念的匱失,跌宕和懸念的缺乏減了墨彩,消了餘韻,淡了收官掩卷後的咀嚼回味。

再說說開局和結尾。個人認為?琅琊榜?的精彩華章全在中段,開局乏善可陳,收官尚可。缺乏虎頭是琅劇的一大硬傷。開篇的藺晨是一個敗筆,掌控天下情報的琅琊閣主全然沒有盱衡時勢的智者氣度,拿腔拿調的速語尖聲,做作輕浮的神情,徹底毀掉了佈景造型師精心設計的氤氳樓台、束髮高冠的古意古氛。霓凰的出場也流於浮誇,近於兒戲,不太合其節度一方的邊疆雄鎮的身份。梅宗主的登場,其本人沒有問題,但他身邊有一個飛流,很是破壞意境。看過太多古裝'大片大劇'的金玉敗絮,琅劇的開端似乎也把它置入了這一陣營,於是停機罷看。後來還是聽到朋友的如潮好評,才重新拾將起來,沒有錯失中段的精彩。

琅劇的結尾應該說還是不錯的,但可能是期待過高吧,總覺得還是少了些力度。中段太子譽王勢力的一一拔除,層層遞進,就像是山雨欲來前的層雲滾滾。冥冥夜空,瀝瀝雨滴,隱隱殷雷,鋪陳發酵堆積醞釀,種種前奏都有了,就是沒等來那最後的列缺驚雷和千鈞電閃。梅長蘇和夏江的金殿對質,應是那霹靂炸雷的驚天一響,但那黃鐘大呂之聲,始終沒有響起。而後的梁帝壽誕,奏復重審赤焰,洗雪滔天冤情的墀前折衝,則應是那崩摧驚雷時劃破無邊黑暗的終極電閃,很可惜,那久候的驚艷一閃也到底沒有出現。

當然在雷劇肆掠,庸爛氾濫的今天,?琅琊榜?的清雋曠遠和精良縝密已經足以讓它遠超同儕。眾多主演的演技拿捏恰到好處,梅長蘇的淵渟凝定,景琰的誠摯剛直,梁帝的寡仁多疑,譽王的陰鷙假恭… 良莠不齊的配角拉低了一些水準,幾個公子哥兒,蒙摯,夏冬,皇后都是乏善可陳,還有頻頻出鏡但不知所謂的飛流。也有很多出彩的,霓凰,靜妃,太子,越貴妃,秦般若,謝玉,言侯都是可圈可點。還有長伺皇帝身側的高湛,戲份雖少,卻貫穿全劇;台詞寥寥,眉眼神情卻頗為搶鏡,實在是一戲精。縱觀全劇,雖有瑕疵,瑕不掩瑜,是一部值得一看,值得一評的上等之作。

看完劇集把原著粗略翻了一下,實事求是地說,書不如劇。原著用蕭景睿開端,三姓兩子的情節還是比較新穎,但緊接下來的琅琊榜單和江湖八卦則是了無新意。看了十來頁,文筆和情節上都沒有特別吸引的地方。在開局這個總領全篇的基礎節點上,原著和劇本有著一樣的軟肋。快進似的走馬觀花了一下,發現電視劇本大致上是忠實於原著,特別是人物對白,基本上一字未動。這個選擇是琅劇成功的關鍵,因為劇集精良的製作最大限度上彌補了作者敘事部分的不足,而主要角色出色的演技也最大程度地凸顯了對白部分的精彩。

再多說兩句個人以為作者寫得最好的對話部分。眾多人物逐一登場,背景不同,性格各異,營壘分明,契合各自身份個性的台詞,是琅劇在各色古裝劇中脫穎而出的制勝點。更難能可貴的是,劇中人物的對白沒有囿於某種定式陳規,雖然風格統一,具體字句的斟酌隨著劇情的發展,時間場景的轉換,還有人物內心的變化而相應演變,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作者在這方面的精細和巧思當得起觀者豎起兩個大拇哥!對白中淺近文言的使用,也雅合玉簪峨冠,翠屏銅獸的古香古韻,避免了眾多古裝劇衣香鬢影曲盡其妙,然而言談舉止粗疏不文的尷尬通病,同時也除去了因缺乏文化底蘊而導致的視聽渾不搭界的積習流弊。這也是為什麼我給這部劇寫評添讚的原因,雖然有不少瑕疵,仍送上五星,一為喜歡,二為鼓勵,希望編導能將這古風宛然的水墨悠韻承繼下去,來日帶來更多的驚喜。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