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論《琅琊榜》對中國古代帝制政治生態的無理設定 | 陽光歷史


↑提示↑: 點擊站名前的圖標可快切換速欄目。

 

A-A+

琅琊榜:論《琅琊榜》對中國古代帝制政治生態的無理設定

2016年01月01日 琅琊榜 評論 1 條 閱讀 356 次

---------
投稿網友:我就是不不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寫這篇吐槽文之前,作為靖王殿下的顏下狗、聲下犬,我還是看完全劇了,被我家阿誠殿下帥一臉的不要不要了。PS,萌「藺靖」的可以繼續安利我……

好了,擦拭花癡的鼻血,收拾心情進入正題。

拋開主創們的演技啊、顏值啊,包括原著的文筆啊、取向啊,直接挑開該劇的劇情核心,就一個詞,基本扯淡——別來拿「架空」當幌子!「架空」不是「憑空」,「架空」也是從我上下五千年的王權帝制政治史裡挑挑揀揀然後拼接了一個「不存在的王朝」方便發揮故事而已。問題在於,既然你挑中了上下五千年中華的帝制基調,那就麻煩別編的飛起到無厘頭還大聲叫好。
政治學教育我們,政治的本質就是為了維護統治,所有的政治結構與生態,都是圍繞這個主旨來設計與運轉。那麼,就中國古代的帝制政治生態構架「主流」而言,概括就一句話:高度的中央集權。至於分裂割據,不是沒有,但那種分裂割據,哪怕就是在春秋那種還算要周天子的面子當大旗的年代,也基本屬於各個主權國家間的國際政治範疇了,已經不能單純納入一國政體來考慮了,因此不屬於本文要槽之處。

所謂中央集權,宏觀的講,就是中央壓倒地方,中央說了算,地方跟著轉;微觀的講,其實就是中央權力這塊蛋糕,誰有權利動刀切,怎麼切,切完了都飛給誰的問題——該微觀問題,就是「琅琊梁」劇的切入點了。
該切入點,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君主,這就是所謂「君權」,也是最核心的一層;
第二層是儲君,其實嚴格意義上這也屬於「君權」,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君權的繼承性」。這個第二核心,偏偏又是個交叉區,一會再細說;
第三層,則比較複雜了:正是由於這個「高度的中央集權」太集權了,「治權」歸於一人,而泱泱大國的「理權」又不可能完全由君主一人完成,那麼必然要有秩序有等級的一層一層分解下去,於是形成了由「君權」而授權下去、代理「君權」履行治理、同時與「君權」相對應的一系列的衍生「權力」的人群集合,譬如宗室集團,外戚集團,宦官集團,官僚集團,軍閥集團……等等。
毋庸置疑,理論上第二層、第三層的人群都應該緊密的團結在以君主為原點的朝廷中央,任何行為的出發點都應該想君主之所想慮君主之所慮——麥跟我提「民貴君輕」,老百姓說到底就是過好自家的小日子安安穩穩,這個願望從來也都是正常君主們的美好願望不曾動搖,不用懷疑——除非腦抽誰喜歡自己治下隔三差五風風火火。

而然,人類社會的複雜性在於,人是多欲且利己的生物。因此,當政治分配出現損益交叉時,不同人群的行為就會發生變形,或靠近或疏遠這個團結;而人與人的行為所產生的外部效應並不能完全被事先預測和全盤控制,反饋到原點之後再反射回來再繼續如此反覆無止無休,於是便有了偉大的博弈論來解釋這種「來而不往非禮也」的行為——好像解釋的有點虛無縹緲了。
拽回來簡單說,就是這個政治結構無論怎麼設計,哪個朝代玩出了多大的新境界,說到底都是君主與儲君、與所有的「集團」們、「君權」與「衍生權」之間花樣分這個政治蛋糕的問題。說的再透徹,就是君主要最大程度的維護乾綱獨斷的結構,而其他的人要怎麼在這個「乾綱獨斷」的大前提下適應生存然後活的舒服最後可以追求到馬斯洛第五需求的過程而已。
這裡面需要特別指出的就是「儲君」,對於君主,他是臣子;對於其他人,他是未來的君主。儲君的位置可以說是不上不下,處於一個臨界的狀態——並不穩定矛盾集中、但是又至關重要必須存在。
考慮到《琅琊榜》扯出個「大梁」(為了跟真正的南朝「梁」做一個區別,以下簡稱「琅琊梁」),就在南北朝隋唐隨便舉例子了:宗室集團請看北周宇文家族;外戚集團請看我隋上位,宦官集團、官僚集團、軍閥集團中晚唐能看個夠,至於儲君隋唐兩朝簡直看不過來。
那麼,現在我們總結一下,「琅琊梁」(說的好有東晉穿越到南朝梁的錯覺)到底玩的是那幾類人的戲劇衝突,看起來好像很錯綜複雜的樣子。

1) 宗室集團。
請允許我先說祁王,畢竟他爹還沒封他做皇太子——藩王都歸類到宗室,這個邏輯應該沒啥問題不是。
這個蕭景禹冤不冤?
罪名老冤了:因為他確實沒有謀反,貨真價實的打心眼裡木有謀反這個念頭。
死的忒不冤:滿朝文武出言必稱祁王之意,到底你是皇帝還是你爹是皇帝?你眼中還有沒有「君父」二字!你是沒打算造反,但是你在事實架空皇帝,把你爹當「傀儡」耍呢。輔政輔政,核心是「輔」,一定要抓住重點,你想怎麼「賢」也好,都不能賢的比你爹還牛逼。堂堂皇長子,且在皇后無子的前提下,始終就只是個「親王」,就正位不了東宮,你居然還不知道自我反省一下,可見雙商欠費不是一點點,上位之前須知如何做人。
然而如此粗淺的道理,到了酥胸那裡,居然變成了心心唸唸的皇帝猜忌多疑——你家大表哥這麼「牛逼」的在廟堂之上呼風喚雨都可以快把皇帝親爹當空氣了,哪朝皇帝不猜不忌?司馬衷或許能不猜不忌。

說完了祁王,再說譽王。
譽王這娃,好實誠,就像有人說的那樣,酥胸還沒說要不要做你門下犬,你就掏心掏肺的把自己那點小心思全暴露了,我要是你爹都要哀你不幸怒你不爭了——你忒瑪也是雙商欠費嗎?
這也就罷了,你說你跟太子鬥了十年,十年來你都鬥出了什麼結果?六部裡除了三個尚書,都還有誰?感情「琅琊梁」六部只有尚書是相關人,其他崗位都是路人,連個副手侍郎都木有。別的不說,我說你的三省長官裡可有爭取到一個摁在手裡?(其實三省長官不等於三位長官,算上正副手至少六個)你鬥了半天連尚書省都沒玩出去,你還爭個毛線的太子啊。當然其實就是因為你的格局只有這麼點大,你爹才寵愛你那麼多年——這娃也就這點能耐了,翻不了天。
還有九安山叛亂那件事,造反的理由是你爹沒把你親媽的事告訴你——這是很大的事情嗎?如果你爹不是皇帝你不姓蕭,你有什麼資本爭太子還封親王?蕭景宣能做太子跟他媽是不是越貴妃有毛線關係?這個改編都是個啥!
慶歷軍跟著譽王一起造反那段就更不知所以了——先是皇后怎麼有權動禁軍了?按照今上那個猜忌多疑且對皇后根本就不寵愛的個性,他斷斷不可能把禁軍調動的權利下放給皇后,當然有人可以跟我說,「琅琊梁」就是有這麼清奇的制度設計——連皇后都能玩軍隊了,你「琅琊梁」還真是意在跟武丁比肩,我南北朝隋唐這沒玩過這一出。
就算這樣說得通,請問慶歷軍跟著你造反的好處是什麼?成功之後吃香喝辣的長期願景或曰大餅?喂喂喂,這是造反,不是造房子,那要是輸了呢?不是,你「琅琊梁」的兵制到底是個什麼清奇的畫風啊!拿不出兵符就能隨便殺人?譽王,這可是正規軍大營,一無軍功二無權柄三無資歷四無戰友情誼五大將都督也不是你府裡使出來的奴才上位,你單槍匹馬來撒野也要看地方啊,慶歷軍不是你的私人武裝是吧,你「琅琊梁」的軍營感情皇子隨進隨出當自家後院哈——作為把君權至上為第一要務的今上,應該不是這麼建設兵制的吧?
而徐安謨那個跟著謀反的理由就更搞笑了:所謂無故失期,險些被靖王軍法處置,怕他上位之後對自己不利——看到這裡,我只能說,這個理由作者你抄陳勝吳廣也不能不過腦子。陳勝吳廣是「失期當斬」,從秦法之嚴,他們到了目的地必死無疑——正因為還沒判但是看得見結果都是死,才會索性奮起以為變數尋一線生機,這是他們造反的緣由。但是徐安謨拿這個理由就搞笑了:1)靖王要對你不利,直接軍法從事就是了,反正他就是個頭腦一根筋的,還用等著上位才對你不利?2)既然所謂軍法從事已經是「險些」的過去式了,那表明此前已有定論,還糾結啥?3)靖王能軍法而放你一馬,這是大恩情啊,徐安謨不說你要之恩圖報,就算你怕日後靖王因為這事對你有成見,這次譽王造反你正好可以藉機巴結啊靖王啊,何必要干結果不明的造反勾當——你對譽王造反陽奉陰違,這邊穩住譽王,那邊派人通知梁帝和靖王,既有平叛大功一件又拍了皇帝靖王的馬屁,這麼兵不血刃一箭雙鵰不比提著腦袋跟譽王造反靠譜有愛多了?

最後,就是靖王大帥逼了。
倒數第二集,我們知道,「琅琊梁」以前鬧過什麼五王之亂血洗京城,於是成就了酥胸他舅舅當今聖上。那麼問題來了,五王之亂能血洗京城那顯然不是領著朝臣掐架算計自己派系把百官志裡的位置佔了幾分之幾那麼簡單,都得是手裡有兵才玩的起來的——譽王都還知道養點府兵玩玩。
皇子手裡有兵或者有軍功那從來都是不簡單的——失敗的參見我隋漢王楊諒童鞋,成功的參見你唐太宗李二陛下。到了「琅琊梁」的今上朝裡,景琰大帥逼因為赤焰一案被爹「放逐」到軍隊裡12年不聞不問還混了個「沒人沒勢力」,然後太子譽王還對他各種不當回事就因為景琰大帥逼沒怎麼滲透六部(整部戲看下來,我也就看到了六部蹦躂,至於其他二省九寺N衛什麼的影子,我是毛線也沒看見)——景琰童鞋,你是被你爹放到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邊疆戍衛裡去當邊兵?不對啊,劇中景琰大帥逼怎麼也是個「郡王」,手下一堆副將,肯定不是北朝邊兵的待遇!而且當年赤焰軍「謀反」前,你被派往東海,二十不到就獨自領兵出征,這可是大大的軍功加持不用你去掙人掙勢力而是你父皇給你塞人塞勢力的恩寵啊,這恩寵連別說二百五的獻王還是自以為是的譽王,就是名滿天下的祁王都掙不來的——紀王那句「原來天下是他的」,我真想抽老皇叔一巴掌,你忒瑪才看出來?天下早就是景琰大帥逼的了(這是個看臉的年代)。
而且,前有西漢七王之亂,後有南北朝軍閥亂戰,自古槍桿子裡,哪一個上位者或者想上位者手中不要抓住了軍隊?要麼自己行伍滾打(譬如李二趙匡胤),要麼自己培養軍力(譬如劉野豬用出了衛霍),既然「琅琊梁」帝猜忌刻薄到了「人神文武共憤」的新局面,什麼利用完了滑族翻臉就滅了人家一族,什麼景琰大帥逼九安山平個譽王謀反用下兵符都能讓他狠狠的忌上一忌,這麼個時刻刻薄陰狠的主,怎麼也不可能讓景琰你個大帥逼在軍中呆12年還不聞不問!
而且從來也不是所謂「不在京就能逃過一劫」——天朝古代歷來只要與「謀反」「謀大逆」扯上了關係,都是深究嚴懲,決不輕饒。就衝著,你媽是林帥所救送進宮中,與宸妃情同姐妹,而你又是被祁王像傳銷似的洗腦,跟林家人好的就差穿一條褲子了,救足夠景琰大帥逼你被「連坐」!從個「八議」免了死罪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判個「流放」一點不冤,至於幾千里那看你父皇開心,於情於理,不論景琰你的媽還是你自己,都妥妥的逃不掉與赤焰的關係輩牽連——而你居然什麼事都沒有,還繼續混在軍隊裡,還一混就是12年,算起來還撇了京中「黨爭」的污水,真不是酥胸慧眼獨具非要選你,而是稍微有點腦子比較一下太子譽王的雙商和你的待遇,是個正常謀士都會選你,你才是你父皇的「親兒子」,嗯,絕對不是充話費送的(什麼你媽進宮二十多年你今年三十好幾了這些全都不是需要care的細節。)

2)外戚問題。
還是倒數第二集,我們又知道了,林燮大帥重用自己外甥的派來的人,對皇帝的人丟一邊,還有事沒事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貨當自己是孫武?孫武也就幹了一次為了立威當著闔閭的面弄死他的兩個後宮而已,而不是幫闔閭把他所有的國防戰略領兵征伐全都代辦了。
不僅如此,我們還知道,林帥的妹妹是皇帝的宸妃,生了皇長子——在無嫡子的前提下,這是太子的最大概率人選,只要這位皇長子不出紕漏的話。
那麼,一個手握七萬精銳、還戰功赫赫、並且數次對皇帝立下救命之功、擁戴之功、救駕之功(請看倒數第二集酥胸的如數家珍)可謂功高震主且又是皇長子親舅舅、寵妃親哥哥、皇帝伴讀的外戚,現在已經不怎麼聽皇帝的話,而是一心撲在外甥身上,怎麼看,也是他在投資未來的皇帝——請問,今上對你來說是不是已經算駕崩了?林帥你都可以不當回事了!當年的長平烈侯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和汾陽王郭子儀加一起都沒你這麼大的膽子。
而皇后也好,越貴妃也好,不管是誰,外家都沒像林家這麼囂張過,皇帝不盯你盯誰?真不是皇帝負你在先,你忒瑪還哪有一點基本的為臣本分?你都不做「今上人臣」改作「祁王人臣」好多年了。當倒數第二集裡酥胸嗷嗷叫覺得自己好委屈時,我真是想衝過去扶正常的只是想刷幾下存在維繫帝制權威的今上一把,真是難為你當年還能有耐心陪著小外甥騎馬放風箏的努力想做個好舅舅來著,你真的盡力了。

2) 宦官問題。
「琅琊梁」杜絕宦官政治不錯,跳過。高公公是聰明的公公,好評,可以學你本家混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3) 官僚問題。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有也沒有。從古到今說官僚,正經八百的話,那老長了,幾本書也講不完,就說對於電視劇怎麼用好了,最常見的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吏治,二是黨爭。
咱就先來說點「沒有」的。
就譽王跟太子的那點所謂「黨爭」,簡直毛毛雨了——撐死了六部加巡防營起起哄,能玩出多大的動靜?不外乎就是幾個尚書因為各種刑事案件或者經濟案件被擼掉,既不是非議朝政也不是結黨把持朝政,最多吏治敗壞那就反貪腐一番,在皇帝眼裡頂多就是兩個娃爭寵每個人打一板子再送一塊巧克力的問題,反正最終決定權在皇帝手裡,想怎麼捏就怎麼捏——這種小把戲都有損「黨爭」一詞的逼格——所謂「黨爭」,請參見你唐「牛李黨爭」或者大明「東林黨爭」。
沒有的不必多說,有的才有必要一說——祁王。
在君主的眼裡,恐怕外有舅舅擁兵自重、內有親媽寵冠六宮、朝野一呼百應的祁王,才叫「結黨」。而這個「黨爭」的對象,正是皇帝本人,祁王一黨是公然跟皇帝唱對台戲,議論朝政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覺得當下什麼都是積弱積弊,都要改革——你這是在徹底否定你父皇你造嗎?你乾脆對你父皇說你當太上皇得了,擼起袖子你自己來坐那把龍椅。一定要認清這個「黨爭」現實,才能看清楚所謂赤焰一案的本質是什麼:威脅皇權!「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最後被逼宮的陛下才是最委屈的那個人。

4) 軍閥問題。
這個問題,「琅琊梁」有一點難說。
這個問題,是我以前就槽過的。「琅琊梁」的創造者,顯然就是個兵制盲。還是那句老話,這個赤焰軍,是掌握在國家手中的正規作戰部隊還是林家的私兵,又或者乾脆像淮西魏博那樣的藩鎮兵?不論門閥私兵,還是中晚唐的藩鎮軍,這部分的兵力不在國家手中,出於對維護帝制中央集權的考慮,皇帝要收繳這部分兵力剝奪大軍閥的兵權,無可厚非而且英明無比——不「削藩」的皇帝才不正常,那這個時候用什麼理由也都是無妨的,本來就是個借口。
如果赤焰軍是國家軍隊,那麼皇帝忒瑪不分青紅皂白就放縱謝侯爺廢了七萬精銳,這也是不大能讓人看得懂——陛下是要廢了林大帥,不是要廢了自己的有生兵力是不是?哪個大將造反造到邊疆去的?造反不都該是像侯景童鞋那樣帶著親兵衝進金陵城弄死你皇帝老兒嗎?哪還有先把大軍拉練到邊疆再拉回來造反的?其實要弄死一個並無實質兵權的大將,真的就不是什麼難事,還要這麼大陣仗一起陪葬了七萬生力軍?韓信夠牛逼了吧,還不能算手無兵權,都異姓王了,劉三不動手,呂雉出馬就搞定了。
現在劇中的情況,是個模糊點——個人認為應該像藩鎮軍的方向靠:因為酥胸是赤焰少帥,這是有父子相繼的意思,還有雲南穆王府設定。於是我是不是可以看成,林家本來是皇帝優渥出來的「藩鎮節度使」,只不過「林家節度使」沒打算造反,而是想自己隨著性子來玩,於是當皇帝不能再容忍「林家節度使」的隨心所欲之後要裁撤這個「藩鎮」時,酥胸就在那咬牙切齒的憤恨了十二年——感情沒造反就一朵白蓮花!

6)儲君問題。
先說廢太子吧。
這娃不是個合適的儲君,但他是個安全的儲君。
這娃虧就虧在了謝侯爺手上。要不是謝侯爺引入了什麼江湖組織妄圖染指禁軍,這個娃其實真沒啥大錯(爾豪太子萌萌噠,扯什麼喪期不孝,那就是可以發揮的問題而已——別說,如果真是大問題,陛下還真是孝子賢孫樣,好評)。對他其實我真沒啥好說的,具有川普的喜感色彩,就是自控力和抗打擊性以及運氣差了那麼一點。

然後景琰大帥逼的太子時代。
景琰大帥逼處心積慮終於當上了太子,就是為了翻赤焰之案——果然造物主不能盡善盡美,有聲有色就是缺一點智商,再一次說明傳銷是可怕的。
你皇長兄真的是在結黨,你林帥真的是有擁兵,兩個人一個都不冤的實實在在威脅皇權。而你還嫌不夠,繼續跳出來翻案,還玩一出逼宮——你知不知道逼宮這一出是板上釘釘的不忠不孝謀大逆啊!你知道你自己將來會是皇帝吧?你知道你也是欠一點智商吧?你知道你現在做的所有事都會上「琅琊梁」《某帝本紀》?你不怕你的娃你的孫子你的後人拿你出來跟著有樣學樣?你友愛皇長兄友愛林帥友愛酥胸友愛所有人,你忒瑪不知道作為太子,第一個要忠孝仁義的對象是自己的親爹當朝皇帝?你這都什麼三觀啊,如果你皇長兄就是把你教成這個樣子,那他就是最該死的那一個。
為什麼古人很講規矩?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啊,按照英美案例法的風格,後人可以跟著有樣學樣啊。所以古人為了杜絕這種日後可能的胡來,就是要制定種種的規矩來約束,特別是對皇權。
按照天朝古人的傳統,這個大冤案應該怎麼翻?首先,今上到死都不會給翻的,且不說根本並不冤。不翻並不代表不能有動作——景琰大帥逼要友愛兄弟啊,完全可以請求改葬祁王甚至譽王,不能給他們親王葬儀給個公侯禮也是可以的,搞個什麼少牢祭祀一下,這才是你作為太子應該刷的姿勢。然後等到帥逼登基了,還是不能翻,因為你必須要向天下表示你對先帝那就是個大孝子(忒瑪李二都把他爹逼成太上皇了還可勁的做孝子賢孫的樣子),但是你可以給追個封什麼的,包括赦免他的娃和家眷,說實在的,就算把祁王譽王的娃都認回來也都沒什麼大不了,罪臣之後早就沒了日後爭儲的法理性了,等出了五服都是兩家人了,如果還有這念頭的請允許我說一句蠢逼分分鐘被碾死史官還會跳出來高呼帥逼陛下真是英明神武滅了忘恩負義的野心狼子什麼的。最後,如果你實在心裡這道坎過不去,你可以交代你兒子,在他那一輩逮個機會給昭個雪平個反,算是對你盡的大孝順。從來這個驚世冤案的平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酥胸這種攪屎棍子攪兩年就能攪出來的。
這種案子的例子,好吧,我含淚一舉本命,唐高宗永徽四年搞了一出冤獄,弄死了自己的叔叔荊王元景和哥哥吳王李恪,李恪在史書上是「海內冤之」,誰都知道他莫名躺槍,就連高宗自己也清楚,但是他哪怕在顯慶年繼續弄死了炮製這樁冤案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他也不會跳出來說,李恪是冤枉的,也就是給個追贈表示皇帝知道這裡面有委屈。徹底的平反得到神龍年間才由他兒子李顯給辦了,那還是建立在李恪的兒子中興李唐有功的基礎上——畢竟李顯幹這個事是直接打他爹的臉,好在李顯他媽弄了個武周直接打了李唐列祖列宗的臉在前,才給了李唐孝子賢孫翻身的特殊機遇——然而這個翻案其實此時也就是個輿論定性,李恪的兒子在武後時就已經被赦免都回京該幹嘛幹嘛了。古人是很講這些三觀表徵的。

最後我想聒噪一句的是,12年能不能在江湖上搞個第一黑社會出來,我不造,不是江湖人;但是如果膽敢有任何一個黑社會想玩的凌駕於一國政府之上,那必然就要第一時間被剷除的「孔布集團」、「歇叫組織」。而酥胸,我打保票,你就是那個第一個被通緝被幹掉、身邊有十個飛流也得滅的對象。還是快別圖樣的覺得自己能攪動天下風雲了——就算是特殊時期裡的特別黨員,也有遊戲規則的。
~~~~~~~~~
寫這個,完全是因為有些劇粉不能讓人好好看個偶像劇,非要把這個片子吹成歷史劇的milestone風然後還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讓人實在看不下去了……我看劇的時候都沒這麼違和……


標籤:



1 條留言  訪客:1 條  博主:0 條

  1. avatar bernice

    我雖然很喜歡這齣戲,但覺得你的解說很有道理,跟你按個讚~^^b
    請問,你是學歷史的?

給我留言取消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