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一曲長歌琅琊榜 千年文化中華魂 | 陽光歷史

 

A-A+

琅琊榜:一曲長歌琅琊榜 千年文化中華魂

2015年12月07日 琅琊榜 暫無評論 閱讀 429 次

---------
投稿網友:藍牙牛仔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琅琊榜》人氣爆棚,廣受讚譽。自來水軍遍地,搖旗吶喊者甚眾。雖然它讓我對中國古裝劇及網絡小說的印象徹底改觀,但也勿需我多作贅言溢美,畢竟錦上添花也不多我這一枝。《琅琊榜》是植根於中華文化泥土長出的一棵秧苗,個人僅想就《琅琊榜》與中華文化的關聯,就自身之所瞭解,陳一陳鄙見。因為沒看過小說,只以電視劇為述。
                              歷 史
    《琅琊榜》的歷史背景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儘管作者言明是虛構,大多數人還是認為《琅琊榜》的時代是六朝時期的梁,畢竟擺明了有大梁國號,金陵為都。但我要說《琅琊榜》不屬於任何朝代,而是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雜糅,從各個細節可見一斑:
    1、金陵 六朝的梁的確定都在南京,但其時南京名為建康,金陵是南京的古稱亦是別稱,就算百姓們稱呼為金陵,也不會在城門上堂而皇之刻上金陵。
    2、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製成型於隋唐,六部名稱也是在隋唐時確定,前朝雖有六部雛形,然而名稱上相去甚遠。
    3、丞相 《琅琊榜》中無丞相,至少我看到的三十多集中還沒出現,這個總領六部的官員在哪裡?歷史上沒有丞相的時代只出現在明清。
    4、懸鏡司 遍翻史書也不會找到擁有這個名號的機構,但明眼人一看這分明就是錦衣衛,裝束也像,「太祖設立」更是點到即止。
    5、武當派 梅長蘇與夏江對話中有提到,武當派創始人張三豐是元朝中後期人物,這個《倚天屠龍記》中有提到。
    6、定窯 靜妃提到過定窯的杯具。定窯是中國五大窯,起於唐代晚期,盛於北宋時期。
    7、花炮 雖說火藥自古就有,但製成花炮還得要到唐朝。
    ……
    儘管有人挖空心思去尋找蛛絲馬跡的線索試圖與歷史對號入座,那你們可要失望了,作者的意圖就是要讓作品的背景於歷史中無跡可循,才可以肆無忌憚地發揮。但《琅琊榜》並不胡造歷史,個中禮儀服飾一應謹守中國文化,網上亦有多處行文解釋,其詳盡程度遠超我之所學,就不好班門弄斧了。虛構歷史卻絕不褻瀆歷史,尊重歷史卻又不攀附歷史,這才是作者的真正目的。
                              四 書
    看《琅琊榜》,有意無意會想到《三國演義》、《紅樓夢》、《鹿鼎記》、《多情劍客無情劍》這四書。
    一位名士藉著經天緯地之能輔佐一名一致唱衰的邊緣王室登寶上位,這不就是諸葛亮與劉備的故事?而太子、譽王、靖王三權制衡則如同魏吳蜀三足鼎立。整個《琅琊榜》彷彿就是一部微縮或劇場版的《三國演義》,箇中的權謀角逐更是讓人時時想到《三國》。
    構建網狀結構的人際脈絡,理順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紅樓夢》堪為鼻祖。許多作品承襲這一手法進行創作,《琅琊榜》顯然也是從《紅樓夢》中汲取了營養,將人物關係處理得心應手,條理分明。而作品中也隱約透出向《紅樓夢》致敬的意圖,如作品中呈現的寧國侯府與《紅樓夢》中的敕造寧國府,再如那位太祖奶似與《紅樓夢》中賈母有幾分相似……
    一邊是最不像武俠的武俠小說,一邊是有武俠卻不是武俠的故事。主角俱是沒有武功卻能號令江湖俠士,攪動風雲的人物。雖然韋小寶這個混蛋小無賴怎麼也無法和丰神俊采的江左梅郎同日而語,但看《琅琊榜》怎令人不聯想到《鹿鼎記》?!「穆」「沐」同音,且看劇中的穆王府與《鹿鼎記》中數次出現的大明朝世代鎮守雲南的沐王府,焉知不是在向《鹿鼎記》致敬?!
   「琅琊榜」?最直觀的聯想就是百曉生「兵器譜」,這個出自《多情劍客無情劍》。李尋歡與梅長蘇都是病鬼,都是一般地痛苦,卻都是一般地穩定鎮靜,一般地敏銳堅韌!
                           梅長蘇這個人
    梅長蘇這個人總讓人想到諸葛亮,一般的儒雅飄逸,一般的神機妙算,梅長蘇直如諸葛武侯再生,雖然是行將五丈原的諸葛武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梅長蘇的德行神韻也是如此地契合諸葛武侯。總有人詬病梅長蘇過於完美,德才兼備,事事料敵先機,謀定而後動,敵人則如土雞瓦犬。《三國》中諸葛亮也是如此,連魯迅先生也說《三國》「狀諸葛之智若妖」。但魯迅先生也沒說這樣寫究竟好不好,我以為大概是好的。如果不是這樣,諸葛亮也真個就淪為管樂了,僅是淹沒於歷史長河中的一顆明珠而已,不再是數百年來集諸般恩寵、天下頂禮的無雙國士諸葛亮了;如果不是這樣,梅長蘇也不會是千人憐惜,萬人唏噓的梅長蘇了。諸葛亮,山東琅琊郡人。而林殊雖然是有家世的,但是江左梅郎浴火重生,是出於琅琊榜推介,這難道真的只是巧合?
    梅長蘇這個人又總讓我想起「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句話,慶歷新政失敗後,范老子意興蕭索,寫下了這千古名句。這恰是梅長蘇的最好寫照,而我也深信,《琅琊榜》的構思,也從這兩句得到過啟發。巧得很,范仲淹也是江左人,與梅長蘇一樣,是出得將,入為相之人。早年於塞北抗擊西夏,引薦過名將狄青,寫下過「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這樣豪邁蒼涼的詞篇,後主持「慶歷新政」(譽王造反的隊伍叫慶歷軍,看來注定了失敗的命運)卻遭排擠,貶謫異地,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志向不改,終鬱鬱得病,客死他鄉。梅長蘇也是,廟堂之高也好,江湖之遠也罷,都掩不住一顆赤子之心,「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作者理想化地讓梅長蘇重生,把范仲淹等忠臣義士未盡的事業完成,還英雄名士一個功業。
    梅長蘇是誰,是中流擊楫,鬱鬱而終的祖逖?是被自毀長城的檀道濟?是精忠報國卻冤死風波亭的岳飛?還是清風兩袖,清白留世的於少保……其實梅長蘇不是一個人,是古往今來所有忠臣義士的結晶。
                           靖王這個人
    又是一個理想化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在封建專制制度中,是不可能出現如此像純淨水一般乾淨的君主。但我依稀感到一位古代帝王有靖王的影子,他就是光武劉秀。
    劉秀起於草莽,成於綠林,論起輩份,可算是江湖的祖宗。他隨大哥劉縯東拼西殺,戰功赫赫,昆陽一戰足見其雄心膽略。但與靖王一樣,劉秀的大哥不幸被猜忌的更始皇帝劉玄所殺,不同的是靖王性烈,有梅長蘇勸阻,劉秀只能靠自己。他選擇了隱忍,所以他活下來打敗了所有政敵,取得了江山。
    劉秀也是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的皇帝,但與其他君王相比,劉秀的皇帝似乎來得更為順理成章。劉秀身邊沒有梅長蘇,鄧禹、馮異這樣的謀士將官比起伊呂這樣的大才可謂星光黯淡,但歷史選擇了他自有道理。劉秀上位,不用陰謀詭計,靠得是推心置腹,賭得是世道人心,於是海內歸附。劉秀登基後,隗囂派馬援刺探劉秀,劉秀竟不帶侍衛接見馬援,馬援感服。利用了人心卻沒有踐踏人心,這與譽王是最為相似的。劉秀沒有誅殺功臣,君臣和諧;劉秀禮賢下士,偃武修文;劉秀頂住權貴壓力,九次廢奴。如此種種,方有光武中興。當然,我再次強調,靖王這樣的君主是不可能有的。劉秀是封建君主,有其局限性,也犯過錯誤,但像靖王一樣有一顆果敢堅毅的誠心,有一種濟世匡民的信念,這樣的君王已是難得。
     
    其實一百個人心中自有一百個《琅琊榜》,作者本心更是難合。以上所敘,均是我個人妄度揣測,謹將個人之解整理,供大家觀看劇集參考。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