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情義風骨,理想主義的勝利——電視劇《琅琊榜》完結劇評
---------
投稿網友:楠川阿曼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大概是今年3月份的樣子,無意間在B站看見了一個2015新劇預告片的合集,伴著開頭驚艷的古琴和吟唱我徹底被《琅琊榜》圈了粉,並且從此走上無限賣安利的道路。在劇情正式落幕的現在,我可以說,這個21分鐘的片花的確剪輯出了劇的精髓。那種寫意、飄逸的韻味,緊張、沉靜的底調都表現的非常到位。從這個片花開始,這個團隊就明白清楚地表明了自己認真嚴謹的態度,而這份態度也是從始至終最讓我動容的。
用戲劇傳達的態度
最初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對《琅琊榜》的期待應該都是權謀和復仇,想看到的是精心的佈局,凌厲的手腕。然而當真正一步一步跟著追過來之後,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都漸漸放下了對所謂的權謀的執念。這不是古裝版的《紙牌屋》,更不是男人版的《甄嬛傳》。復仇也好爭鬥也罷都不是它想要表達的重點。若是為了復仇,輔助靖王上位之後直接翻案血洗當年的賊人便是了,完全不必大費周章的冒著犧牲自己的危險讓皇帝承認錯誤。因此,最後皇帝與梅長蘇對峙的時候仍舊想不明白,背負著這般血海深仇從地獄歸來的林殊竟然不想殺了他而後快。他不懂的是,復仇是針對人的,但林殊他們要的不是哪個人的滅亡,而是造成這場悲劇的根源的消亡。自始至終,他要爭的是一個清明的朝堂,是能讓天下人安居樂業的世道,而他要為赤焰做的是洗雪污名,他要的不過是一個仔細說來很是形而上的公道。這可謂是典型到不能更典型的理想主義,是脫離開戲劇便很可能被人哂笑一句「太傻太天真」的理想主義。
作為一個從小便鍾愛歷史、長大後寫論文也從未離開過歷史的人,我深深知道故事中設置的這個朝局若在真正的歷史中會是怎樣的一個樣子。林家的冤屈,岳家經歷過,袁家也經歷過;帝王對皇子的猜忌和殺害光一個漢代就能數出四位以上;數龍奪嫡的境況更是歷朝皆有的皇族常演劇目。看看那些用血寫在史書裡的結局,誰又能理想得起來。然而在這個戲劇裡,他們做到了。一個一路開掛一樣雙商碾壓所有人的梅長蘇和他那些心懷大義和赤誠的朋友們做到了。一場奪嫡,清理了朝堂,整頓了吏治和軍備,將一個理想的王送上了王座;一次翻案,洗雪了軍隊和家族身上的恥辱,逼著高高在上的王認了錯。
你可以說,這不科學,這太兒戲,但是你難以否認,自己也被他們深深感動。我和朋友說,這是一個讓我不願冷靜的用批判的眼光來評價的故事,在這部戲裡我願意相信他們的理想主義也願意支持他們的理想主義,因為無論我們看過多少陰詭權謀,知道多少黑暗不堪,在骨子裡,我們還是嚮往和憧憬著他們所追求的那個天下——君明臣賢,國強民富,傲視四鄰。戲劇作為藝術創作的一種,原本就應該有著用作品訴說理念的特色,在我看來《琅琊榜》的主創們正是在用這樣一個故事來傳達一種我們曾經不敢再大聲述說的,對於理想主義的嚮往和堅持。也因為有著這樣的內核,這個故事才有了這樣大的影響力。那些在現實中可能難以實現的,在戲劇裡最終得到了完滿。通過作品傳達些什麼,無論是向上的還是批判的,是理想的還是絕望的,這是一種創作的態度,一種每個作品都應該具有的態度,只是這種態度已經許久不見。感謝這個團隊,讓我在古裝國劇裡再次看見了它。
尊重本心和觀眾的拍攝
忘了在哪看過的對導演和製片的採訪,問到他們怎麼看大家對他們的讚揚,他們表示,他們只是回歸本心,認真的對待了觀眾作品和市場。這一句認真對待聽來樸實至極,但卻是而今國劇難能可貴的一種堅持。毫不誇張的講,我已經將近十年沒有這樣一集一集追著看一部國劇了。近幾年氾濫了的仙俠劇、後宮劇,在畫面上,都不用說那些莫名其妙的服飾髮型,單是那無法理解的配色就足夠讓我迅速跳過。試問我們這個國家的審美究竟在什麼年代是大紅大綠大藍大紫的?在特效上,隨處都能看到和設定偏了十萬八千里的雷人效果,只想問到底特效團隊把錢都花在了哪?在劇情上,除了我愛你你不愛我你怎麼能不愛我你愛我為什麼不說你知不知道我愛你……之外似乎就再講不出什麼別的故事。在表演上,美瞳蓋住的眼睛永遠不會說話,愛的天崩地裂表情也可以一樣呆滯,畫面裡的口型完全對不上配音,總是讓我懷疑自己在看譯製片……這些硬傷擺在那裡,真是只能懷疑是不是製作方在鄙視我們的審美。這是個快餐化娛樂的時代,我們也似乎早已習慣了口碑渣到底但是收視高得不像話的奇特現象。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將精力放在了炒作放在了博人眼球上,贏了話題和關注,卻寒了想要認真看劇的觀眾的心。
然而,從《琅琊榜》開播以來,我終於有了一種久違的審美被尊重的感覺。畫面的精良有目共睹,每一個構圖都透得出專業;道具的製作走心至極,從第一集開始梅長蘇的三個玉冠就讓各路古風控嚷嚷著想要入手;所有的禮節一絲不苟,皇室、公侯、士大夫不同的關係不同的等級不同的禮節,過年、祭祀、圍獵,儀典的莊重禮儀之邦的形象呼之欲出;古風古韻的表現淋漓盡致,那個送別的長亭裡演繹的故事,每一出都是我們曾在古書裡看過的樣子,當他們被搬上螢幕現出具象,誰又能不被感動。更不用提那場用了七天拍出來的獵宮之圍,從城牆的高度到雲梯的樣式,他們精心的準備和詮釋讓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恨不得跟著萌統領一起高喊「我願意」。
而螢幕上,主演們的表現也通通可圈可點。挑大樑的胡歌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作為當年追過仙劍一卻十年再未怎麼關注過這位逍遙哥哥的觀眾,他對這位江左梅郎的演繹真是顛覆了我對他的認識。從表情到眼神到台詞,可以說,胡歌演出了梅長蘇的一切。最好看的莫過於他坐在一旁聽衛崢給靖王講梅嶺之役的那場戲,沒有一句台詞但是眼睛卻說出了一切,真是標準地詮釋了內心戲的演法。逍遙之後,梅郎可待,他果然沒有食言
記得給朋友賣安利的時候我經常說,這是一個全員演技開掛的劇組。不僅胡歌,幾乎劇中所有的演員(包括群演)都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展現自己的角色。正派人士中,劉濤的霓凰堪稱柔則深情剛則颯爽,英氣和柔情集於一身,已經不記得被那個眼含清淚卻強帶笑容的郡主感動了多少次;王凱的靖王除了一張無法忽視的帥臉之外更有著會說話的眼睛,堅毅、懷疑、痛心都能讓我們感同身受。尤記得靖王府大雪中蘇靖爭吵的戲虐的小夥伴紛紛想撕了水牛,但這何嘗不證明了這個角色的成功呢。劉敏濤大姐的金陵城雙商第二擔當靜妃娘娘,行止皆是從容穩重,認出林殊的那場以袖掩面的哭戲將宮妃和長輩兩種角色一起體現。張齡心的夏冬承包了我後半段的大部分淚點,和聶峰相認的一場淚中帶笑戳人萬分。陳龍的蒙大統領猛萌交織,吳磊的飛流從最初就讓大家愛到不行,兩位導演帶來的江左盟成員可萌可帥自由切換。反派裡,黃維德塑造的譽王在最初讓多少人心生「也許他會是一個好皇帝」的想法,真正給反派挽回了面子。最後一場對皇帝的控訴戲更是感情充沛惹人心疼。劉奕君老師演繹的那個壞的徹底的謝侯爺讓多少人一邊恨一邊贊,二爺詮釋的大boss夏江每一個表情都透著老謀深算和狠厲毒辣,懸鏡司裡的對峙又讓多少人看得提心吊膽。丁岱勇老師的梁王更是後半段的點睛之筆,最後幾場戲的表演簡直把那個在權力中一步步深陷卻又最後被權力拋棄的孤獨帝王演活了。高鑫演出的太子,無論是智商掉線還是目光短淺都十分到位;王鷗MM的般弱,美艷、聰明、狠戾都有展示;後宮的越妃和皇后,貪念和狡詐都寫在眼角眉梢……這部劇裡的好演員實在太多太多,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明白的在訴說他們所飾演的角色的喜怒哀樂。他們讓這些人物從二維走向了三維,真正帶了溫度。演員為角色而選,表演要無限向角色靠攏,正是認真達到了這個理所應當卻在如今難以達到的標準才有了這卷琅琊榜上最動人的那些面孔。
認真創作,尊重觀眾。簡單八個字,感謝山影的這個團隊堅持著做了下來。
直擊心底的文化與情義
2015年,我一共當了兩次自來水,第一次是給《大聖歸來》第二次是給《琅琊榜》。逢人就推,成天關注票房和收視。之前看到一個寫劇評的盆友把這稱作是在打一場仗,真是深有同感。我喜歡他們,不僅僅是因為精良的製作,更因為這兩個片子有著同一個特點——非常中國。記得當時看大聖我最大的感動就是,那畫面裡的山水人物是中國的山水人物,好萊塢有著再多再好的技術他也拍不出來。從前我們一味羨慕拷貝著別人的製作,卻忘了什麼是自己的。那清秀的山水,沖淡的色彩,飄逸的味道才是我們的寶貝,大聖之後,《琅琊榜》也做到並且成功了。
我們這代人,不乏美劇日劇韓劇等等劇的鐵粉,他們的行業有著很高的水準,從製作到演繹到發行宣傳,都已經很成系統,很少出現水平很低的作品。有多少人因為飯起了這些圈子才知道和愛上了超多其他國家的文化和風景。不是第一次因為這個聽到很多詰責,也不是不知道應該支持自己國家的東西,更不是什麼就喜歡外國的調調。《琅琊榜》開播之後無數美劇日劇圈的朋友開始紛紛用它刷屏,紛紛研究劇中的禮儀、服飾,被其中的情義千秋激起了心中熱血。這已經足夠證明,對本國文化中精華部分的精準掌握和表達,永遠都可以感動觀眾。
《琅琊榜》堅持了故事背景為架空這一設定,就保證了創作者可以自由的將我們五千年的文化中他們最喜歡最感動的部分進行組合和表達,從而達到最好的效果。拿禮儀來說,葬儀祭祀中所用的是周禮的「振董」,九拜之中的一種。在劇組的鏡頭裡,這個禮節被完整的表現了出來,禮行畢,莊重悲壯之意便已經表達了出來。觀看時,想必「禮儀之邦」這幾個字同時浮現在了所有的觀眾心頭。我們的文化是那麼悠久,像陳年美酒一樣香醇,它從不曾老去更不會過時,毫不遜色於他人,只不過我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去想過如何去展示了。
全劇處理最好的莫過於以情義貫穿全篇,林殊和霓凰、夏冬和聶鋒的愛情,林殊和靖王、梅長蘇和藺晨的知己之誼,赤焰軍的戰友之誼,林殊和靖王對祁王的君臣之誼(蕭景禹想必已經是景琰小殊他們心中的王了),大家共赴戰場守疆安民的愛國之情……每一段的處理都恰到好處。中國是一個情義鑄就的國家,重情重義是我們的民族特色。「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是我們的愛情;伯牙絕弦、「士為知己者死」是我們的友情;「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是我們的戰友情誼;「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是我們的君臣情誼;「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我們的愛國之情。這些寫在詩歌中、印在歷史上、刻在血脈裡的情義是讓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民族基因。無論哪個時代,我們都會一樣嚮往,一樣為之熱血澎湃。《琅琊榜》將這些情義具象化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毫無疑問的喚起了這種熱血,直擊心房。可以說,在我心裡,這才是中國,這就是中國。
以前孔慶東曾經說,中國的電視劇有著宏大的氣度是別國學不來的,他舉的例子是《闖關東》。然而在他說了這話之後的很多年裡,卻只有寥寥幾部正劇還保持了這種水準,其他的大多數電視劇尤其是偶像劇都失去了這種氣度。而今《琅琊榜》正是用一個偶像劇展現出了這種氣度,令人驚艷。但是,它不應該是一個異數,而應該是中國電視劇原本就該有的樣子,是我們這個國家的影視作品理當展現出來的樣子。
白璧帶瑕,因為這是開始
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劇,然而卻也有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通篇看下來,個人覺得有三處處理的不夠完美。首先是開篇,對「琅琊榜」這個概念沒有一個介紹,以至於很多人看到中期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榜,梅長蘇是哪個榜的榜首,這個榜有什麼地位。之後是獵宮之圍的最後,並不是郡主的戲份多了,而是靖王的戲份少了,如果把靖王和譽王的帳前對立改為陣前對立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畢竟這是奠定太子地位的一段總歸要在劇中凸顯一下靖王的重要性的。最後便是大結局的處理,對比全劇的節奏,實在是有些倉促。首先是烽煙四起,實在是沒有鋪墊,而林殊霓凰的陣前告別之後轉了個鏡頭便是林殊去世,這個轉變實在有些快,可以從側面給一下他上了戰場之後對戰事的助益,不然看起來倒像是林殊上了陣便去世了,不夠嚴謹。如果能夠再加剪輯可能會更為完整。整體來看應該說,白璧帶瑕,然而瑕不掩瑜。
三個小時,碼出了這片劇評,算是對這部認真追下來的劇的致敬吧。最後用之前發在微博上的評論做個結尾。《琅琊榜》是一部絕對對得起期待的戲。戲裡,最讓我動容的是古裝國劇許久未曾傳遞出的風骨和涵養;戲外,最動容的是主創們認真做事尊重觀眾與文化的誠意。對團隊說一萬遍感謝都不夠。它並不完美,因為它應該是個開始,是個告訴大家國劇應該有這種水平的開始,後來者,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