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全球十大真實版荒島餘生
據國外媒體報道,多少年來,荒島和落難之人的故事向來是電影、書籍和電視劇集的創作素材。在西方,有一部小說,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思想家盧梭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好好地讀一讀。這本書便是《魯賓遜漂流記》。
事實上,《魯賓遜漂流記》的創作是受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的啟發,而且在事實生活中,像魯賓遜和查克這種被拋到荒島上的真實故事並不少見,其曲折程度和求生的慾望絲毫不亞於藝術創作的人物。以下便是其中十個最有代表性的故事。
1.約翰·甘迺迪(1917-1963)
事件地點:普魯姆普丁島和奧拉薩納島
持續時間:6天
1943年,26歲的約翰·甘迺迪當時還是PT-109魚雷艇的艦長。一天晚上,正當PT-109魚雷艇在海面上遊弋時,一艘日本驅逐艦突然出現在它的面前,瞬間便將甘迺迪指揮的這艘魚雷艇撞成兩截。在12名船員中,兩名當即斃命,另外兩人身受重傷。倖存八人緊緊抓住漂在水面上的船殼,向前遊行了好幾個小時。黎明時分,他們開始向3.5英里(約合6公里)外的一個名為普魯姆普丁島(Plum Pudding)的荒島遊去。
他們點起了燈籠,不會遊泳的人抱住木頭一點點向前遊。鯊魚和鱷魚就潛伏在他們周圍,冒著被吃掉的危險,他們在5小時後到達了目的地。在這個沒有糧食和水的小島上度過兩天後,甘迺迪意識到如果想要活下來,他們必須要遊向一個更大的島嶼奧拉薩納島。在以椰子果腹經歷了6天的艱苦逃生後,搜尋小組最終發現了甘迺迪一夥,將他們送到安全地帶。
有趣事實:甘迺迪一夥被衝到岸邊的普魯姆普丁島如今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旅遊景點,並更名為甘迺迪島。
2.林德特·哈森伯赫(1695-1725)
事件地點:阿森松群島
持續時間:大約6個月
林德特·哈森伯赫(Leendert Hasenb·sch)是一名荷蘭士兵,以記錄員的身份登上了一艘船。1725年,船停泊在開普敦,哈森伯赫因雞姦被判刑,流放到阿森松群島。同伴給他留下一頂帳篷和夠一個月用的水以及一些種子,還有一本《聖經》、衣服和紙等物品。在一切能吃的東西都吃光後,他開始捕海龜和海鳥為食,靠喝自己的尿活了下來。有人認為哈森伯赫可能死於六個月後的一次重病。
有趣事實:1726年,英國海軍陸戰隊員發現了哈森伯赫寫的日記,並將其帶回英國。日記經改寫後多次在媒體上發表。附圖便是其中一篇(由荷蘭文翻譯成英文)。
3.瑪格麗特·德拉洛切(1523至-?)
事件地點:魔鬼島
持續時間:兩年
1572年,法國探險家雅克·卡蒂埃帶領一支船隊前往紐芬蘭,19歲的瑪格麗特·德拉洛切(Marguerite de La R·cque)也隨同前往。在漫長的旅行中,瑪格麗特與一個年輕男子漸生情愫,開始不斷幽會。由於不滿她的行為,瑪格麗特的叔叔讓-弗朗西斯·羅伯威爾將軍將她放逐到聖保羅河附近的「魔鬼島」(現稱哈林頓島)。同樣被趕下船的還有瑪格麗特的情人及她的女僕。瑪格麗特在島上產下一個嬰兒,但可能因奶水不夠不幸夭折。後來,她的情人和女僕也經受不起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折磨,相繼離開人世。但瑪格麗特硬是靠著捕獵野生動物頑強活了下來,在山洞生活了兩年之後被巴斯克漁民救起。
有趣事實:返回法國後,因她的故事在1558年被那瓦爾女皇記錄下來,瑪格麗特成為當地的名人。
4.查爾斯·伯納德(1781-1840)
事件地點:鷹島(福克蘭群島一部分)
持續時間:18個月
1812年,英國船隻「伊薩貝拉」號在鷹島附近沉沒。大部分船員被由查爾斯·伯納德任船長的美國海豹捕撈船「娜尼娜」(Nanina)號營救上來。在意識到他們需要更多補給以滿足這些人的生存需求後,伯納德和其他四人決定離船到島上尋找更多食物。在他們離開後,獲救的英國船員卻恩將仇報,取得了「娜尼娜」號的控制權。在這種情況下,伯納德他們只好留在鷹島等待救援。他們終於在1814年11月獲救。附圖是伯納德船長用石頭壘起的小屋,作為觀察過往船隻的瞭望哨。
有趣事實:在救起「伊薩貝拉」號倖存者的當天晚上,伯納德船長同他們共進晚餐,他發現這幫英國人並不知道1812年戰爭,從理論上講,英美兩國當時其實已處於交戰狀態。也許他不應該提到這一點。伯納德後來寫了一本小說《孤立無援》(Mar··ned),詳細描述了這段經歷。
5.阿達·布拉克傑克(1898-1983)
事件地點:弗蘭格爾島
持續時間:兩年
1921年秋天,一艘船將五個人留在西伯利亞北部的弗蘭格爾島上。北極探險家維爾加爾默·斯蒂凡森(Vilhjalmur Stefanss·n)計畫對弗蘭格爾島進行一次探險,意欲將該島所有權收歸加拿大或英國。23歲的愛斯基摩姑娘阿達·布拉克傑克(Ada Blackjack)作為廚師和裁縫與船隊一起同行,她每個月的報酬為50美元。為了給身患肺結核的兒子治病,阿達不放棄任何賺錢的機會。他們計畫在弗蘭格爾島上停留一年,帶足了六個月的糧食補給。
如果他們當時能從島上找到別的食物來源,完全有可能支撐一年時間。不幸的是,他們在弗蘭格爾島找不到足夠的食物,一個個變得飢腸轆轆,於是在1923年1月,其中三人決定孤注一擲離開據點去尋求幫助。阿達留下照顧身患壞血病的第四個男子。三名男子一去便音訊全無,阿達照顧的那個男人最後也死去。憑藉著堅強毅力和強烈的求生慾望,阿達雖在島上受盡了折磨,但最終在1923年8月被斯蒂凡森的前同事救起。她拿著自己幾乎用生命換來的錢,帶兒子前往西雅圖救治。
有趣事實:阿達在弗蘭格爾島上以打獵為生,獲救後將獸皮買了數百美元,不過除了應得的報酬和這幾百美元,阿達沒有從後來講述她劫後餘生故事的暢銷書的發行中得到一分錢。
6.亞歷山大·賽爾柯克(1676-1721)
事件地點:馬斯蒂拉島
持續時間:4年零4個月
亞歷山大·塞爾柯克(Alexander Selkirk)是一名蘇格蘭水手,有著豐富的導航經驗,鑒於這一點,他被任命為「五港同盟」號的領航員。這艘船的船長對待手下的態度十分粗暴,在與西班牙艦隊進行幾次海戰之後,塞爾柯克擔心「五港同盟」號可能會被擊沉。於是,為了活命,他要求船長將自己放到附近島嶼的海岸。1704年9月,塞爾柯克被留在了荒無人煙的小島馬斯蒂拉(Mas a Tierra Island),這個小島距離智利西海岸超過400英里。他身上帶了幾件衣服、一些工具、一本《聖經》和煙。最初,塞爾柯克一邊看聖經,一邊等待獲救。
不久後,塞爾柯克發現一時難以獲救。於是,他開始做好在此長期停留的準備,把小島變成一個世外桃源,欲同老鼠、山羊和貓相伴終身。終於,1709年2月,兩艘英國武裝民船在岸邊拋錨,塞爾柯克獲救了。1713年,塞爾柯克發表了一篇講述自己冒險經歷的短文。許多人認為,六年後,丹尼爾·笛福在創作著名小說《魯賓遜漂流記》的過程中,借鑒了塞爾柯克這段經歷。
有趣事實:1966年,馬斯蒂拉島正式更名為魯賓遜·克魯索島。與此同時,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最西邊的一座島嶼則更名為亞歷山大·塞爾柯克島。
7.厄尼斯特·沙克爾頓(1874-1922)
事件地點:大象島
持續時間:105天
厄尼斯特·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n)是英國著名南極探險家,1914 年發起了橫跨南極洲的探險活動。在長途跋涉的過程中,浮冰將「持久號」團團圍住,使它寸步難行。「堅韌」號在洋面漂流了十個月,直至冰受壓裂開,探險船也隨之沉入大海。在隨後的5個月裡,沙克爾頓等28人爬上一塊巨大的浮冰,這塊浮冰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碎裂,並慢慢的變小了。最終浮冰徹底碎裂了,他們只好乘坐3艘來自「持久號」的救生船航行到荒無人煙的大象島。
大象島並不適合人居住,守候在這裡將徹底喪失獲救的希望。此時,沙克爾頓只有一個願望:那就一定要把全體船員一個不少的活著帶回去。沙克爾頓沒有坐以待斃,他和另外五人行動起來,決心將命運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他們坐上一艘22英尺長的救生艇,橫渡大約800英里,來到了南喬治亞島,這一史詩般的航行在氣候極端惡劣的海上持續了17天。
南喬治亞島有一個捕鯨站,在登上這個小島後,他們的最後希望就是穿過長達26英里的冰川和雪山,到達另一面的捕鯨站。沙克爾頓和另外兩人開始了這次艱苦的長途跋涉,並於1916年8月安全到達,此時距離他們最初離開「持久」號已過去了21個月。在智利政府和海軍的幫助下,沙克爾頓返回大象島營救22個同伴,幸運的是,他們都安然無恙地留在島上。每個人都從南極獲救了。
有趣事實:40多年後,英聯邦橫跨南極探險隊在1955年至1958年首次實現穿越南極洲的壯舉。
8.約翰·亞當斯(1768-1829)
事件地點:皮特凱恩群島
持續時間:未知
1789年,英國皇家海軍軍艦「邦蒂」號上發生了一場震驚全英的嘩變,隨後幾個月,「邦蒂」號在斐濟以東的島嶼周圍航行,後來,兵變者決定在荒無人煙的皮特凱恩群島定居,躲避英國皇家海軍追殺。為免船隻被發現,所有人喪失逃生的機會,他們在海上將「邦蒂」號付之一炬,令其沉入海底。9名叛亂船員和6名塔希提男子和11名女子(其中一個還領著小孩)在皮特凱恩群島安家落戶。由於遭到粗暴對待,塔希提人一怒之下奮起反抗,殺了幾名船員。
到1794年,只剩下楊、亞當斯、奎因塔爾和麥考伊等四名船員與10名塔希提婦女和她們的孩子留在皮特凱恩群島上。曾在一家酒廠工作的麥考伊發現了從某種植物根部提取壯陽酒的方法。1799年,奎因塔爾在一次自衛中被楊和亞當斯打死,麥考伊本人溺水身亡。為避免再次發生內訌,亞當斯和楊決定將《聖經》作為建立「和諧社會」的指導。結果,亞當斯和楊皈依基督教,用《聖經》中的文字教育孩子們讀寫。到了1800年,楊死於哮喘,只剩下亞當斯領著一幫婦女和孩子艱難度日。
有趣事實:1808年,「托帕茲」號抵達皮特凱恩群島,發現亞當斯治理著一個和諧社會,包括亞當斯妻子在內的10名塔希提婦女和幾個孩子和睦相處。英國皇家海軍1825年赦免了亞當斯,他於4年後病逝。皮特凱恩群島的主要定居點、首府亞當斯頓就是以約翰·亞當斯的名字命名的。
9.沃特·魯奧斯和詹姆斯·佩爾格羅姆
事件地點:澳洲大陸
持續時間:未知
1629年,載有316人的荷蘭籍東印度公司船隻「巴達維亞」號在澳洲西海岸觸礁沉沒。船上大部分人安全到達阿布洛耶斯群島附近。一個名為傑羅尼姆斯·克尼利烏斯(Jer·nimus C·rnelius)的狂熱分子領導發動了一場嘩變,在他指揮下,36名船員開始有系統地謀殺和折磨其他男船員和兒童,強姦倖存下來的婦女。在外援到來前,已有125人被殺害,屍體被丟進亂葬坑中。在一份認罪書中籤字後,克尼利烏斯和其他嘩變者的雙手被砍掉,然後被絞死。
最年輕的嘩變者沃特·魯奧斯和詹姆斯·佩爾格羅姆逃過一劫,他們被趕到於荒無人煙的阿布洛耶斯群島。他們受到種種規定的限制。在將二人放在默奇森河後不久,魯奧斯和佩爾格羅姆即被告知對這片陸地展開探索,與澳洲土著人進行接觸,如果幸運,兩年後將看到一艘船接他們離開。然而,人們再也沒有看到二人的身影,他們可能被認為是澳洲已知最早的一批歐洲定居者。
有趣事實:後來,歐洲探險隊發現了一些藍眼睛的澳洲土著人,表明魯奧斯和佩爾格羅姆中至少有一個活了下來。另外,當局後來對亂葬坑進行了挖掘,如今已成為一個旅遊景點。有關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經常成為一些學校的教學內容,並被改編成戲劇。
10.胡安·瑪麗亞(?-1853)
事件地點:聖尼古拉斯島
持續時間:18年
1835年,捕獵海獺的俄國人與生活在聖尼古拉斯島上的印第安人發生激烈衝突。這次血腥衝突使島上的印第安人數量大減。傳教士要求,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應將這些印第安人轉移到大陸。由於風高浪大,氣候極為惡劣,派往接他們的船隻被迫提前離開,結果將胡安·瑪麗亞一個人留在了島上。1853年,獵人喬治·尼德維爾領得一夥人在島上意外發現了瑪麗亞。雖然近20年過去了,這名印第安婦女健康狀況良好,穿著一身獸皮,生活在鯨魚骨頭搭建的屋子裡。
瑪麗亞僅帶了幾件隨身物品,便馬上同尼德維爾他們一起離開。尼德維爾將她帶回美國加州聖巴巴拉的家,與他和妻子一起生活。然而,包括當地印第安人在內的所有人都聽不懂瑪麗亞的語言。新的生活環境改變了她的飲食習慣,影響了她的健康狀況。她患上了痢疾,在返回大陸後僅幾周便死去。胡安·瑪麗亞這個基督教徒名字其實是死後給她起的,她的真實姓名至今仍是個謎。瑪麗亞被安葬在聖巴巴拉修道院,碑銘簡要記述了這個不知經歷多少苦難的印第安人的生平。
有趣事實:暢銷書《藍色海豚島》(Island ·f the Blue D·lphin)就是根據胡安·瑪麗亞的生平故事改編的。(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