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子是誰?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才子介紹 | 陽光歷史

 

A-A+

四大才子是誰?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才子介紹

2015年09月06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496 次

  四大才子是誰:縱觀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多少英雄豪傑輩出,才子佳人數不勝數,那麼比較著名的四大才子都是何許人也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古代的四大才子。

  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

  唐伯虎

  唐寅祖籍晉昌,即建國後的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裡一個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19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先後逝世,妻子在他24歲時病逝、妹妹相繼也離開人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其間可能又娶一妻,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妻子也因之離去。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餘,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後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祝枝山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世亦稱「祝枝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祝允明自幼就顯現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華。「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舉,任廣東惠州府興寧知縣,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應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歸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歲。

  他家學淵源,專攻書法,亦善詩文。其書,隸、楷、行、草諸體均工,尤以草書成就為最特別,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其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其文多奇氣,瀟灑自如。

  傳世墨跡如小楷《出師表》、草書《自書詩》、《落花詩卷》、《洛神賦卷》、《前後赤壁賦卷》等均為其代表作。著有《懷星堂集》(三十卷)、《蘇材小纂》、《祝子罪知錄》、《讀書筆記》、《前聞記》等,撰有《興寧縣志》。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亦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

  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擅長詩文書畫,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顯,父文林曾任溫州永嘉知縣。自幼習經籍詩文,喜愛書畫,文師吳寬,書法學李應禎,繪畫宗沈周。少時即享才名,然在科舉道路上卻很坎坷,從弘治乙卯(1495年)26歲到嘉靖壬午(1522年)53歲,十次應舉均落第,直至54歲才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以貢生進京,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此時其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心中悒悒不樂。四年中目睹官場腐敗,一再乞歸,57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潛心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書畫的人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誌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他通曉各科繪畫之藝,擅長各種細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筆能力極佳,80多歲時還能十分流利地書寫蠅頭小楷竟日不倦。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作畫方面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其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文征明早年師事沈周,後致力於趙孟頫、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畫風呈粗、細兩種面貌。粗筆源自沈周、吳鎮,兼取趙孟頫古木竹石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干筆皴擦和書法飛白,於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頫、王蒙,佈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稜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

  其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文征明書畫為明代之冠。家藏書籍、書畫極富,真贗縱橫。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較多,宋刻本有《周易》、《資治通鑒》、《洪氏集驗方》、《沖虛至德真經》、《杜工部草堂詩箋》、《白氏文集》等10數種,近千卷。其藏書樓名眾多,今從其藏書印知道有「玉蘭堂」、「辛夷館」、「翠竹齋」、「梅花書屋」、「梅溪精舍」、「玉盤山房」、「煙條館」、「悟言室」、「清白堂」、「歸來堂」等。藏書印章還有「竺塢」、「悟言室」、「江左」、「停雲」等。卒後,其子文彭、文嘉,皆能保藏其書籍和書畫。並益加增購。

  徐禎卿

  徐禎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早年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在文學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並成為「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王世貞《藝苑卮言》內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書法亦是一絕,王世貞稱:「待詔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軾)、黃(庭堅)、米(芾)及《集王書聖教序》晚歲取《集王書聖教序》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一家。」

  徐禎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學批判著作《談藝錄》。

  徐禎卿16歲著《新倩集》。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歎歎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征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士,因貌醜,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該書多詆毀明太祖的內容,實為誣告)、《異林》等。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