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誰是中國史上製造冤案最多的一個皇帝?
導讀:歷朝歷代以來,宦官擅權、禍國殃民的事都不少見,但為禍最烈者要數明朝。其實,從一開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知道宦官擅權是朝政不修的源溯,因而未雨綢繆,只是讓宦官們為自己端茶端尿,或者整整檔案而已,「古時此輩所治,止於酒漿酰醢、司服守祧數事。」而其他事宜朱元璋如超人般皆親自大包大攬,不讓宦官們沾一點邊。
因而,在朱元璋時期,太監除了端尿送茶的機會,是沒有任何玩一把權力的機會的,即使有,也沒有人敢玩,朱元璋制定的那些「太監守則」可不是好玩的,「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違者是死路一條。
被壓低了官階,不得兼外臣的文武職銜的宦官們,老老實實地謹記著「太監守則」中諸如不准有公文、私書往來,殿內殿外都不准「泛言及朝政」等等制度,並每天不忘瞻仰朱元璋懸於宮門上的明示著不許干政的警戒的鐵牌。甚至,連書也是不敢讀的,因為皇帝老子朱元璋不讓。
自古有「女子無才便是德」,難道朱元璋受到啟發,認為「讀書越多越反動」了?從政施政者向來多為高智力者,朱元璋不能不防啊。因此,他收一些愚頑未啟,茅塞未開的幼童來當太監,讓他們一點書底子也沒有,徹底把一些可能滋長的反動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
後來,迫於宦官要管理典簿文籍,不識字就攬不了這活的現實,朱元璋對這條政策有所鬆動,允許太監也可以識字,但政治還是不可以講。
朱元璋對宦官的管理是公認的嚴厲。可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讓朱元璋死不瞑目的是,他的所有努力都在他後代人的手裡毀於一旦了。後來宦官不僅成為皇權卵翼下禍國殃民的一股特殊勢力,他們的威福還遠達宮門之外,滲透到明朝的各個角落,人數呢,也突破了歷朝歷代的記錄,高達數萬之多。「奄宦之禍,歷漢、唐、宋相尋無已,然未若明之為烈也。」(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明朝的太監們不僅為明朝奪得了歷史宦官干政之冠,還創造了一個太監禍國殃民的巔峰時代。
從永樂朝始,宦官的天空就變了顏色,宦官遮天的手就越來越大。漸漸受到重用的宦官們,翻身了的宦官們,終於有機會玩一把權力了。你皇帝老子朱元璋先前不是不讓宦官讀書嘛,現在我有權了,我偏讀,我還請建專門的學校請專門的老師來教我。永樂皇帝時為太監們請的還是臨時性質的教師,到朱瞻基宣德年間時,太監讀書成了一種「制度安排」,有專門的學校,名為內書堂,並且專門配備翰林院的官員來擔任教師,待遇可不是一般的高。
難道真的是讀書越多越反動嗎?能識文斷字的太監們,開始是從內書堂出來的太監王振,為名正言順地掌權,在正統七年公然毀去朱元璋禁宦官干政的鐵牌。他「導帝用重典御下,防大臣欺蔽」(《明史·宦官傳》)。後來,還把皇帝的「簽字權」也攬過來了。簽字權在手,還有什麼不能到手的?太監不僅僅是夜夜臥在權力之榻側了,而是臥在了權力之榻上。
接著,明熹宗時的太監魏忠賢來了,他把玩權利的本領似乎更強,被御封為九千歲。順魏者昌,逆魏者亡,魏忠賢利用「廠衛」殺人製造冤假錯案,終於讓明熹宗朝代成為中國歷史上製造冤案最多的朝代。
但魏忠賢讀的書倒不是很多,說他是讀書越多越反動似乎有點缺少依據。如此說來,其實沒讀多少書或者說不讀書都是可以起浪的。那麼,明朝的太監起浪,究竟是什麼原因?劉誠龍先生著文說:「太監那麼反動,是讀書讀得多嗎?恐怕不是那回事,真正的原因是皇帝授權授得多,朱元璋只授與他們端茶端尿,最多是整理檔案,所以沒幾個反動,後來呢,秉筆批朱的『文治權』,東廠西廠的『武功權』,收稅收租的『財政權』,提拔降黜的『組織權』,『一切權力歸太監』了,自然也就越反動了。你看,這也叫做讀書越多越反動?不,是權力越多越反動!」原來,權利才是最反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