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京都,有一座新建不久的日式迎賓館,主要用來招待外國元首和貴賓。自2005年4月落成以來,京都迎賓館已經接待了溫家寶總理、美國總統布希等國際政要。今年6月,京都迎賓館將成為G8峰會外交部長會議的會場。近日,《世界新聞報》記者應邀來到這裡參觀一番,領略到日本人駕馭傳統和現代建築工藝的高超水平,以及推廣日本文化的良苦用心。
進門之前先穿襪子
京都迎賓館佔地大約兩萬平方米,坐落在京都御苑的一片蔥鬱之中。御苑曾經是皇宮的所在地,雖然皇族遷都到了東京,但京都古城的風貌依舊,御苑的風采猶存。
走進御苑頗具日本特色的大門,開闊的草坪便映入眼簾。一條漫長的小路在草坪中間閃著微光。走了大約10分鐘,然後向左拐個彎,才看到一扇威嚴的黑門緊閉,兩邊連著暗黃色的牆壁綿延遠去,一眼望不到頭兒。這就是迎賓館的南門了。眼前除了大門和牆壁什麼都看不見,這樣的牆和結實的大門不僅是為了防止襲擊,也顯示著迎賓館的不同尋常。走向前去,黑色大門上的一扇小門突然打開,迎接我們的不是美景,卻是威嚴的警官,還有一個凶器探測門。在接受了嚴格的檢查之後,我們才被警官放行,也才真正邁進了迎賓館的領地。
日本有兩個迎賓館,東京的赤阪迎賓館是現代風格的,而京都迎賓館則專注於彰顯日本文化。去年溫家寶總理訪日時,在京都一落腳,便被馬不停蹄地接到京都迎賓館。日方希望溫總理在這裡多多瞭解並加深對日本文化的印象。此番心情無需言表,而京都迎賓館集日本傳統文化之大成的身份也可見一斑。
在參觀迎賓館內部之前,記者被要求戴上一付賓館事先準備的白手套,還有一雙線襪子。據說這是因為內部的每一件東西都屬於國寶級,不能直接觸摸。這樣雖然讓記者看上去挺滑稽,但是為了一睹國際政要們下榻的迎賓館,也只好豁出去了。
溫總理用過的飯桌
在內閣府管理人員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一個叫做「夕映間」的大廳,這裡是有政要來訪時舉行會談的地方。大廳的兩側是「京繡」大型壁畫,壁畫的題材是日落時京都的美景,故此命名為「夕映間」。兩幅壁畫都是可移動的,可按照會議人數來改變房間的大小。
拉開落地窗的日式拉門,可見一片和房間一樣大小的玻璃窗。窗外是日式庭院,用泛白的碎石表現出流水的模樣,但是卻不見一滴水,日本人將這種表現稱為「枯山水」。賓館主任說,這些房間都不是和外部直接相連的,即使能直接走入庭院也要特意用玻璃窗隔開,為的是防止「毒氣」等襲擊,以保護重要人物的安全。
「桐間」是溫總理吃過午飯的房間。一條漆黑的超長飯桌十分氣派。桌子的質地十分考究,是名貴的漆制,那獨特的光彩顯示著非同尋常的高貴,那特有的質感十分誘人,讓人忍不住要去撫摸。據說當時溫總理就坐在這張漆制飯桌的中間,吃的是純正的「京都料理」。
此外,房間裡多處裝飾著桐樹的紋樣。據介紹,原來這種桐樹紋樣是過去皇室的標記,而現在則屬於日本內閣府限用標誌,有代表政府之意。
房間內還有一個類似舞台的空間,既可彈奏古箏,也可表演日本舞為客人助興。房間的大小也是可調的。
迎賓館有一個房間很特別,房內的吊燈是木頭與「和紙」製作的。一扇扇小紙窗參差不齊地擋住了燈泡,看上去很現代也很前衛。難怪布希總統稱這裡簡直就像一個宇宙空間站。
與其他房間不同的是,這個房間的椅子是西式的,地下鋪的也不是榻榻米,而是地毯。但是內部裝潢卻仍然保持了日式的木造風格,可謂日本與西方合璧的傑作。
祥和之中暗藏機關
屋裡的客人要想到屋外的日式庭園,需要經過很多長廊。廊內燈光不明不暗,顯得很寧靜。這時記者才注意到,室內外的溫度顯然不同,但是室內卻看不到任何空調的痕跡。賓館主任介紹說,這裡的空調設計也是別具匠心的,盡量放在房間內看不見的地方。
說著他蹲下來,順手拿開幾塊用來裝飾的石子,露出的居然是鐵格子。用手一試,居然有風吹的感覺。這就是空調的送風口,在這座賓館內,這種設計比比皆是,體現了日本人的唯美意識。這些空調口全都被石子覆蓋著,沿著走廊,形成了一條窄窄的石子路,讓走廊陡然增添了自然的氣息。
曲徑通幽,終於來到了通往庭院的門前。走出之前,主任再三叮囑,庭院裡不允許拍照,否則很可能被當作恐怖分子,遭到防衛系統的襲擊,或者是警報高鳴,引來無數警衛。這樣的忠告再次提醒觀者,這個地方非同尋常。
庭院裡,一座小橋橫跨池上,左有蘆葦悠揚,右有假山矮樹,池內錦鯉悠然暢遊,池邊一條小木船飄蕩水上。據說這條小木船還可以按照外國貴賓的要求水上泛舟,平時還是庭園師維護池水的工具。
抬眼四望,正前方一片低矮的房屋,十分神秘。原來那裡是來訪政要住宿的私人空間,任何閒雜人等都不能入內。再看房頂,不同一般,既不是瓦片也不是蘆葦,記者不禁疑惑發問。主任說這也是迎賓館的一大特色——出於安全的考慮,屋頂是用特殊的金屬做的。原來,看似一片祥和的迎賓館內,卻是處處暗藏機關。
為了迎接G8峰會,目前京都迎賓館正在進行迎客的準備。工作人員正在更換適合會議氣氛的壁畫、掛毯等,以便讓各國外交部長在夏季清涼的氛圍中,享受日本最高規格的招待。
《世界新聞報》駐日本特約記者/申夢雪
迎賓館的建設要充分利用當地傳統技術,這是京都傳統產業界的呼聲。日本政府順應民意,請來京都當地知名的傳統匠人們參與建造,這使得迎賓館成為京都1200年以來傳統技藝的集大成者。傳統匠人在日本建築界的地位很高,他們受到政府和市民尊敬的程度甚至比建築師、城市規劃師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對自己的職業抱有很高的自豪感。這成為一種動力,讓細膩精湛的傳統建築直到現在仍然生生不息。
新的迎賓館之所以能設在京都,與京都市民的強烈期盼分不開。
日本遷都到東京已逾百年,然而京都市民仍然認為京都才是代表日本深厚歷史文化的文化之都。京都紀念定都1200年的活動持續數年,熱情不退,當地民眾對本地傳統建築和園林文化非常驕傲。可以說,支撐著匠人們高度職業意識的,正是一般市民對傳統文化的自豪和熱愛。到底該如何繼承傳統,從這裡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