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第三帝國最強戰艦「俾斯麥」沉沒記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第三帝國最強戰艦「俾斯麥」沉沒記

2016年01月28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590 次


俾斯麥級戰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艘聞名於世的德國戰列艦,為俾斯麥級戰列艦的一號艦。名稱的來源是19世紀的德國鐵血首相奧托·馮·俾斯麥,而俾斯麥號其中一個成名原因是在1941年5月的丹麥海峽海戰中擊沉了被稱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被時任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點名下達「擊沉俾斯麥號」的命令,及後在皇家海軍的追擊下於3日後被擊沉。


該艦早在1930年代開始設計,原本計畫在英德海軍協定的限制內建造35,000噸級的戰列艦。但德國海軍司令埃裡克·雷德爾認為35,000噸級的軍艦無法滿足德國的需要,因此開始秘密研究建造更大型的戰列艦。當法國新一代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開始建造後,德國為了同法國海軍抗衡,決定建造排水量40,000噸以上的超級戰列艦,當時的代號「G」。G號戰列艦在1936年7月1日在漢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安放龍骨,該艦隨後被命名為俾斯麥號。其後在1939年2月14日下水、在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首任艦長為恩斯特·林德曼海軍上校。


服役時,俾斯麥號的標準排水量為41,700噸,超過英德海軍協定規定的35,000噸。至於滿載排水量,俾斯麥號及其姊妹艦提爾皮茨號已經達到50,000噸。相較於其他的戰列艦,俾斯麥號因受基爾運河水深限制而顯得比較寬,使它可在波濤洶湧的北大西洋上穩定地航行,另外載油量較大亦令其可參與類似太平洋上的遠距離行動。主炮為8門52倍口徑380毫米/SKC34炮,射速為3發/分,射程亦不低於納爾遜級的45倍口徑16英吋主炮,性能在當時很先進。還有,堅固的焊接裝甲保護及30節的航速,令俾斯麥號能有效地吸引及相當程度上應付任何敵軍戰列艦。其主炮的威力亦可輕易地摧毀遇到的敵方護航運輸隊。以上條件可使俾斯麥號突破並進入大西洋的廣闊水域,由德國油輪負責補給燃料,逗留在大西洋並攻擊敵方護航運輸隊而不被英國及美國的航空器、潛艦及軍艦發現。


編輯本段 回目錄 萊茵演習行動(Rheinubung),伴隨的有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德國另外的主力軍艦,包括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因機械故障或戰損而不能參加該行動;而俾斯麥號的姊妹艦提爾皮茨號戰列艦還未完成海上測試。艦隊由剛瑟·呂特晏斯(Gunther Lutjens)海軍上將指揮。德軍的目標包括:盡量襲擾盟軍的船舶以使英軍暫緩派出護航運輸隊,令雙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勢力暫時平均;轉移地中海的英國皇家海軍力量令隆美爾及其部隊由克里特島入侵利比亞的計畫風險減低。


英國海軍部早已懷疑德軍會突破大西洋,而俾斯麥號已經出發的消息亦被Ultra情報機關解密(破解恩尼格瑪密碼訊息)證實,並且瑞典巡洋艦哥得蘭號已發現了俾斯麥號的行蹤。在3日後,俾斯麥號於接近卑爾根的挪威格裡姆斯塔峽灣(Grimstadfjorden)下錨時被噴火式偵察機發現並拍下了照片。皇家海軍的戰列艦及其他軍艦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俾斯麥號進入大西洋時將會途經的各條航線。


德軍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平安無事地穿過挪威海,向格陵蘭方向前進,駛向冰島與格陵蘭之間的丹麥海峽,即大西洋入口。由於艦隊的航線距離北極圈很近,因此英國航空偵察沒有發現德國人。由於德國人的主要目標是運輸隊,呂特晏斯希望能在濃霧的幫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


5月23日傍晚,德軍被配備有雷達的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及諾福克號發現,當時兩艦正在丹麥海峽巡邏,期待德軍的突破。對方艦隻在短暫交火後,英軍巡洋艦自知不是對手,被迫釋放煙霧並退往德軍的射程範圍外,以雷達尾隨德軍。同時,俾斯麥號主炮射擊產生的巨大震動導致其雷達發生故障,迫使呂特晏斯命令歐根親王號行駛至艦隊前方,為艦隊提供前方的雷達搜尋。該決定在之後使英軍分不清德軍艦隻,因為兩艘德艦自身的輪廓十分相似,艦身噴塗的偽裝也一樣。


丹麥海峽海戰


5月24日,星期日,凌晨5時,德軍艦隊準備離開丹麥海峽,歐根親王號的聲納探測到在左舷處有2艘未判明艦隻。德艦立即做好了戰鬥準備。英國攔截艦隊包括剛完工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及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由蘭斯洛特·霍蘭海軍中將指揮。英國編隊由胡德號打頭陣,威爾士親王號殿後。胡德號被視為皇家海軍的驕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巡洋艦,但其弱點是水平裝甲相當薄弱。


霍蘭中將命令己方艦首對準德艦,以圖盡快縮短雙方距離。因為他知道胡德號的甲板裝甲很薄弱,而假如炮戰中雙方距離超過10,000碼的話,敵方的炮彈就很可能會落到己方軍艦的甲板上,反之則會落到裝甲帶上。5時49分,霍蘭命令向德軍領頭艦——歐根親王號開火,因為英國人又誤將歐根親王號當成了俾斯麥號。胡德號在5時52分主炮搶先開火,威爾士親王號隨後也向歐根親王號開火。直到打了2輪齊射後,霍蘭才發現攻擊的目標是錯誤的,立刻命令將火力轉向俾斯麥號,但已浪費了很多時間,並造成了一些混亂。當時雙方距離大約為12.5英里,即10.9海里左右。


5時55分,德國編隊開火還擊,集中火力攻擊胡德號。由於英艦的錯誤判斷,所以一開始炮擊時並未命中德艦,反觀德艦就沒有犯這種錯誤,所以炮彈不斷準確地向英艦射去。儘管霍蘭擁有比德艦更強大的火力,但戰場形勢對呂特晏斯有利——由於英國戰艦艦首正對德艦,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分別只能使用四門和六門前主炮,而德國軍艦卻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國人還擊。此時俾斯麥號發射第三次齊射,命中胡德號中部,造成救生艇甲板產生火災,並迅速蔓延。霍蘭中將此時意識到己方處於不利地位,於是命令左舵二十度,以發揮全部火力。6時整,胡德號剛完成轉向,俾斯麥號進行第五次齊射,一發(一說2發)炮彈貫穿了胡德號的薄弱的甲板裝甲,引爆了主彈藥庫。胡德號瞬間折成兩半,迅速沉入海中,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僅有3人獲救。德艦立刻將炮火指向威爾士親王號。該艦艦橋遭一發15英吋炮彈擊中,除艦長與一信號兵外所有艦橋人員陣亡。另外各處遭4發15英吋炮彈及4發8英吋炮彈擊中,艦體受重創,數門主炮因故障與戰損而無法發射,在重傷之下失去戰鬥力,被迫退出戰鬥。


德國人也為勝利付出了一些代價。俾斯麥艦中彈三發,二號燃料槽受損破裂,洩漏出大量重油,航速降低至28節。但其損傷相較於英國人的慘重損失實在微不足道。在這場戰鬥中俾斯麥號技術上的優勢非常明顯,以至於在不到10分鐘內便擊沉了皇家海軍最引以為傲的軍艦之一。




被俾斯麥號擊沉的倒霉蛋:胡德號

追擊


英國人很快確定了俾斯麥號的位置,並集結了大量的軍艦前來圍擊,包括約翰·托維上將指揮的本土艦隊及詹姆斯·索默維爾中將指揮的地中海H艦隊。5月24日,俾斯麥號遭到從勝利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劍魚式魚雷機的攻擊,被命中1枚魚雷,但僅造成了輕微的損傷。隨後歐根親王號繼續前進,進入大西洋,俾斯麥號則轉向前往法國聖納澤爾以修理損傷。其後英國人差點失去了同俾斯麥號的接觸。但在5月26日,俾斯麥號再遭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飛機空襲,被命中3枚魚雷,其中1枚擊中艦尾,沉重的結構受到損壞後向下壓迫到舵機,導致俾斯麥號的舵角卡死在15度。這使俾斯麥號已無法迴避英國艦隊的攻擊,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難控制航向。


5月27日晨,英軍的主力追擊艦隊趕到,包括英王喬治五世號與羅德尼號戰列艦,於八點左右進入射程,兩艦迅速接近,並用其16英吋及14英吋主炮轟擊俾斯麥號。俾斯麥號由於舵機失靈,航向不定,還擊效果不佳。俾斯麥號被最少數十枚,甚至上百枚大口徑穿甲彈以及數百枚小口徑炮彈擊中,加上至少1枚魚雷。最後的一枚16英吋炮彈是在極近的距離發射的(大約3,000碼)。但直到10時25分俾斯麥號仍然沒有沉沒,甚至引擎尚在運轉。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德國人開始準備自行炸沉軍艦以避免被俘獲。英國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隨後在近距離發射了3枚魚雷,全部命中。10時39分,俾斯麥號終於沉沒於佈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前後,皇家海軍派遣了大量軍艦前往攔截俾斯麥號,包括多達8艘戰列艦及戰列巡洋艦,和2艘航空母艦,即皇家海軍約半數的力量,才最終將俾斯麥號擊沉。英軍指揮官托維上將在戰鬥後說:「就像一戰時的德意志帝國海軍一樣,俾斯麥號進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戰鬥,抵抗著數倍於己的敵人,以至於在她沉沒時她的旗幟還在飛揚。」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