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美國南北戰爭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美國南北戰爭

2015年06月18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329 次

 150年前,美國爆發了歷時4年、傷亡多達60餘萬人的南北戰爭(1861.4.12--1865.4.9)。美國南北戰爭是一場「兄弟間的相互殘殺」。戰爭的起因、性質、結局與任務,南北各執一詞。有關爭議的學術研究也從未間斷,包括「南派」、「北派」、「修正派」、「老左派」、「新左派」、「新保守派」、「新經濟派」等在內的不同派別各持己見。從南北戰爭性質來看,基本上有兩種傾向:其一,強調它是一場維護聯邦統一的戰爭;其二,強調這是解放黑人的革命戰爭。筆者傾向於認為美國南北戰爭兼具統一戰爭與革命戰爭雙重性質,它首先是一場維護聯邦統一與主權完整的統一戰爭,領導這場戰爭的林肯政府的最高目標是維護聯邦統一而不是解放黑人奴隸。







  戰爭背景:「一國兩制」的發展


  南北戰爭的爆發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戰前半個世紀,美國歷史經歷了一個「一國兩制」的發展過程。美國獨立後,版圖不斷由東海岸向西部擴展,面積由1783年的82.7萬平方英里擴展到1853年的302.5萬平方英里,但是北方與南方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北方是工業資本主義制度,19世紀20年代開始工業革命,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南方盛行黑人奴隸種植園制度,它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提供原料,換取工業品,雖具有某些資本主義特徵,但不等同於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它以黑奴勞動為基礎,種植場主對黑奴實行超經濟的強迫勞動,視奴隸為財產,可以任意加以處置與買賣,但也不完全是古代奴隸制的翻版。較之當時生氣勃勃的北方,南方顯得十分落後與殘暴。


  這種格局早在殖民地時期就初露端倪,當時北方新英格蘭殖民地的社會經濟以工業為主導,而南方殖民地則以奴隸制為基礎,中部諸殖民地則是混合經濟,不同社會經濟制度的南方與北方為了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而聯合發表著名的《獨立宣言》,北美大陸會議選舉南方的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也有南北共同抗英的含義。在獨立戰爭中他們建立邦聯,制定《邦聯條款》,明確「永久聯盟」的原則;獨立後,1787年《美國憲法》的制定最後確立美國聯邦制度,實現了合眾為一與「一國兩制」。然而,南北兩種制度的對立越演越烈,國家分裂的危險與日俱增,誠如一位美國作家分析所說,美國的分裂性在於「合眾國的政治分歧和地理分界之間的巧合」。


  立國後,開國元勳們在創建國家的過程中認識到「分歧與利益卻都如此帶有地理特徵」,所以,一直擔心國家的分裂,一貫強調維護聯邦統一的重要性。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告別辭》中告誡國人:「你們應該正當地估計全國性的聯合對你們集體和個人幸福的巨大價值,你們應當對它懷有真誠的、經久不衰的感情,要像對待護佑你們政治上的安全與繁榮的守護神那樣想到它或談到它;要小心翼翼,無微不至地保護它;要駁斥一切拋棄它的想法,即使對它抱有絲毫懷疑也不允許;要義正詞嚴地反對剛冒頭的一切可能使我國的任何部分與其他部分疏遠並削弱連接全國各地的聖神紐帶的種種企圖。」


  南北不同社會經濟制度的矛盾隨著美國領土不斷擴張而逐漸複雜尖銳起來,矛盾逐步集中在南北雙方爭奪聯邦控制權的政治領域,演變成維護聯邦統一還是分裂國家的「政治危機」。

「兩個美國」的形成和戰爭的爆發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南方奴隸主製造的陰謀分裂活動直接構成了對美國的最大威脅——國家分裂。


  19世紀上半葉,奴隸制存廢問題同國家統一與分裂的政治危機總是交織一起。隨著美國領土的不斷擴張,矛盾聚焦在西部新領土上,那裡該建立自由州還是奴隸州,關係到聯邦領導權問題,南北雙方對此爭鋒相對。北方資產階級因自身軟弱不斷謀求與奴隸主妥協;南方奴隸主則利用這一點,一直以「脫離聯邦」相要挾。19世紀20年代,圍繞密蘇里該建立什麼州的問題上,雙方激烈辯論,令美國一些老政治家擔憂聯邦「將會分裂」。


  1828年,當時代表南方奴隸主利益的副總統針對聯邦政府新出台的關稅法案,匿名拋出《1828年南卡羅來納申論》,鼓吹各州在加入聯邦後仍擁有主權,有權判定國會的某項法令是否違憲,並可採取相應措施中止所謂違憲法令,為分裂主義提供理論依據。1832年,南卡羅來納通過《國會法令廢止權法案》,聲稱決不屈服聯邦的武力。如果國會通過新關稅法案,南卡羅來納則退出聯邦。當時的總統傑克遜採取果斷措施,發表《告南卡羅來納人民書》,嚴正指出「一州擁有廢除合眾國某項法律的權力,與聯邦的存在是水火不相容的」,與憲法原則「格格不入」,對制定憲法的目標是「毀滅性」的;同時又簽署《動用軍隊法令》,授權總統在必要時動用海、陸軍強制徵收關稅。一場政治危機終於平息,但國家分裂的危險日益增長,終於在19世紀50年代爆發了「堪薩斯內戰」。1856年奴隸主勢力在新建領地堪薩斯建立由他們控制的立法會議與領地政府,制定了維護奴隸主利益的法律等等;自由移民們不能眼看他們的非法行徑得逞,也在那裡建立政府,制定了反對奴隸制的法律。最後,代表奴隸主利益的「邊疆暴徒」進攻自由移民政府,爆發內戰,史稱「堪薩斯內戰」。


  南方奴隸主並不滿足這種局部性的「內戰」,他們正緊鑼密鼓策劃一場全國性的分裂活動。1860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雖然林肯認為維護聯邦統一和國家主權比廢除奴隸制度更重要,曾公開宣佈:「自由諸州的人民完全沒權利或意圖進入奴隸州去干涉奴隸制問題。」但是,南方奴隸主視林肯限制奴隸制的溫和主張是要「從根割斷奴隸主的統治」。他們迫不及待製造分裂,要在林肯正式就任前製造「兩個美國」的政治局面。


  南卡羅來納州奴隸主率先於1860年12月21日宣佈脫離聯邦,24日發表宣言重申「州權論」,無理要求聯邦軍隊撤出該州。接著,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佐治亞州、路易斯安納州、得克薩斯州相繼脫離聯邦。這些州於1861年2月4日在亞拉巴馬的蒙哥馬利召開所謂代表大會,成立了美利堅諸州同盟,簡稱「南方同盟」,制定臨時憲法。選舉密西西比州的傑斐遜·戴維斯為臨時總統,公開宣稱他們的政府是建立在黑人與白人不能平等的真理的基石之上的。北美大陸出現了「兩個美國」。


  1861年3月4日,林肯在華盛頓發表第一次就職演說,絕口不談奴隸制問題,闡明了維護聯邦統一與主權完整是他的執政理念與目標,強調目前在美國分裂聯邦已經成為一種實際的危險行動。林肯有力駁斥「州權論」,強調聯邦不容分裂,堅決否認南方同盟作為獨立國家的合法性。


  維護聯邦統一就是捍衛美國憲法,捍衛以「民治」「民享」「民有」為特徵的美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美國1787年憲法在政治理念上主要是州權派與中央集權派的妥協與鬥爭的結果,其目的就是要在沒有中央政府傳統、各「州」為政的聯合殖民地建立永久性的聯邦,創建聯邦政府,設計出一種既有中央權力又要保證各州主權的政府體系,因而在聯邦權力與州權的確定、劃分上面,在兩者的關係和界限問題上不可避免地留下某些模糊措辭,成為南方奴隸主分裂分子利用的縫隙。


  林肯堅持美國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的理念,以維護聯邦統一與主權完整為己任,盡力消除「憲法危機」。同時,他堅持用和平方式統一聯邦維護主權完整,指出「不需要流血或使用暴力……除開為了這些目的確有必要這外,決不會有什麼入侵問題——決不會在任何地方對人民,或在人民之間使用武力。」他還苦口婆心地勸導南方分裂派人士說:「政府決不會攻擊你們。只要你們自己不當侵略者,就不會發生衝突。」「我們決不能成為敵人。」


  然而,南方奴隸主們全然不顧林肯的和平呼籲,在林肯就職不到兩個月,南方同盟就任命皮埃爾·博雷加德為查爾斯頓港的駐軍司令,下令包圍查爾斯頓港。1861年4月12日上午4點30分,叛軍打響轟擊聯邦軍駐守的薩姆特要塞的第一炮,炮擊持續33個小時,公然挑起國內戰爭,聯邦守軍無奈降下國旗撤出要塞。4月15日,林肯被迫發佈合眾國總統公告,宣佈徵召七萬五千名合眾國各州的民兵以對付叛軍。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弗吉尼亞州、阿肯色州、北卡羅來納州、田納西州4個奴隸州脫離聯邦。


  在內戰進程中,林肯沒有放棄和平道路。1861年7月4日,他說:「我們選定的政策是,在使盡一切和平手段之前,決不使用強硬的手段。」1862年3月6日,他重申:「戰爭已經成為而且現在仍然是為達到此一目的的必要的手段。只要能使人們重新確認國家的權威,戰爭便會失去其必要性,它也就會立即停止。」


  南方奴隸主之所以如此猖獗還有其國際背景。當時英國、法國、俄國、西班牙等國對於北美大陸的內戰局面各有如意算盤,但是他們總體上同情南方叛亂集團——一則害怕美國北方的民主運動會引燃他們國內的階級鬥爭之火,二則害怕北方的勝利將會造成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因此他們希望南方勝利與分裂局面的存在。英國公然承認南方叛亂集團為「交戰方」,在經濟軍事上大力支持他們。林肯妥善應對了英國的挑釁。英國失去開戰借口,美國則避免兩線作戰,可以集中精力鎮壓南方叛亂。

廢除奴隸制 維護聯邦統一


  美國內戰的事實表明:南方奴隸主為維護奴隸制度而挑起內戰;林肯政府卻為實現維護聯邦統一保衛主權完整的最高目標而解放黑人奴隸、解決土地問題。


  雖然北方在綜合實力(包括經濟、地域、人口與資源)上遠遠超過南方,但戰爭初期,由於南方叛亂集團蓄謀已久,而北方被動應戰,所以北方節節失利。1862年7-10月間,北方軍事形勢不利,東線慘敗。人民革命情緒激昂,解放黑奴的呼聲日益高漲。激進的廢奴主義者更是批評林肯「過多地被議會中的那些來自邊遠地區蓄奴州的政客們所左右」,並提醒林肯「贏得戰爭是現實的需要」。一位美國歷史學家描繪當時的林肯「像一隻記錄壓力變化的靈敏的氣壓計」。當激進派的壓力增大時,他就「倒向了左邊」。林肯自己也坦承「事變控制了我」。


  1862年5月20日,林肯簽署《宅地法》,規定凡未參加叛亂的年滿21歲的合眾國公民或一家之主(或按規定申請願意成為美國公民的人),從1863年1月1日起只要付10美元的費用,就有權登記160英畝或160英畝以下尚未分配的國有土地,按照有利於農民的方式解決土地問題,這對進一步動員廣大農民投入革命戰爭有積極的意義。


  在解放黑奴問題上,並非廢奴主義者的林肯經歷了長時間的猶豫。戰爭剛開始時,他為了避免4個邊界奴隸州的脫離,不敢廢除奴隸制度,錯誤地撤銷約翰·弗裡蒙特將軍宣佈的一項解放密蘇里州奴隸的命令,還解除他的指揮權。1862年7月17日,林肯簽署第二個《沒收法》,授權政府解放聯邦軍隊佔領區的奴隸,把願意移居的黑奴遷到美國以外的國家去。不久,他又提出逐步、有償的奴隸解放法案。這些方案既無法滿足奴隸主的貪慾,又遭到黑人的強烈反對。當內戰已發展到只有解放所有奴隸才能拯救聯邦的關鍵時刻,林肯發現他以前執行的作戰計畫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決定採取解放政策。1862年8月22日,他在一封公開信中說:「我在這場鬥爭中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毀奴隸制。如果我們拯救聯邦而不解放任何一個奴隸,我願意這樣做。如果為了拯救聯邦而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隸,我願意這樣做。如果為了拯救聯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隸而保留一部分,我也願意這樣做。」1862年9月22日,林肯為了瓦解叛亂各州的戰鬥力,在內閣會議上宣讀了《解放黑奴宣言》(它不適用於留在聯邦內的奴隸州)。宣言規定,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亂各州境內的黑人奴隸即被視為自由人,可以應召參加聯邦軍隊。9月24日,《解放黑奴宣言》公開發表。


  《解放黑奴宣言》在南北雙方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強烈反響。北方人民熱烈歡呼宣言的發表,黑人群眾連夜集會,歡慶自由和解放。南方的奴隸主則咒罵林肯是「魔鬼」,把宣言的發表說成是「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驚人的政治罪行、最愚蠢的政治錯誤」。然而歷史是公正的,它已經證明《解放黑奴宣言》是一個民主性的革命文件,它是美國人民(包括黑人與白人)長期進行反對奴隸制和廢奴鬥爭的結果。宣言的發表加速了北方的軍事勝利。


  在內戰的危急關頭,林肯果斷採取措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和解放黑奴,從而使內戰由一般的維護聯邦統一的憲法戰爭轉化為廢除奴隸制度的解放戰爭,實現了他在這場鬥爭中的最高目標——「拯救聯邦」。軍事形勢迅速向有利北方轉化。1863年7月,聯邦軍隊在葛底斯堡戰役取得的勝利成為戰爭的轉折點,同時西線的維克斯堡戰役傳來喜訊。1864年,聯邦軍隊舉行全面反攻,實施「向海洋進軍」戰略取得圓滿成功。1865年春,聯邦軍隊開始不斷收縮對南方同盟「首都」裡士滿的包圍圈,4月9日,南方叛軍司令羅伯特·李將軍在投降書籤字,歷時4年的內戰終於以聯邦政府的勝利告終。4月14日,薩姆特要塞重新升起了那面4年前被迫降下的聯邦星條旗。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發生在本土的最大規模的戰爭,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內戰。如果說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殖民地的命運,那麼南北戰爭維護了美國的統一,避免了分裂。奴隸制的廢除解決了土地問題,為資本主義發展開闢了廣闊道路,奠定了美國成為一個世界大國的堅實基礎。在南北戰爭後的30年裡,美國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工業革命,全力開發西部,到了19世紀末,美國的工業產值已經超過英國位於列強之首,成了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如果沒有南北戰爭的勝利,美國或許被分裂成兩個或數個國家,歷史也將完全被改寫。美國人民懷念南北戰爭、稱譽林肯為「最偉大總統」的根本原因也許就在這裡。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