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天文學家發現含兩顆行星的縮小版太陽系
這是最新發現的類太陽星系,圖中位於中間位置的行星與木星十分相似,圖中中部右側的行星與土星十分相似。
與太陽系存在三個相似之處
據瞭解,這個新發現的類太陽系距離地球5000光年,星系內部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更加緊湊。其中一顆體積最大的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2.3倍,而木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5.2倍。
其中類太陽系中兩顆行星與木星和土星之間存在著至少三個共同之處——這兩顆行星質量比例為3:1,這與木星和土星的質量比例非常接近;較小行星到達恆星的距離是較大行星到達恆星距離的2倍,而土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大約是木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2倍;這兩顆行星環繞恆星運行一個週期的時間分別為5年和14年,而木星和土星環繞太陽運行一個週期的時間比率為2:5。
這項最新發現改變了天文學家的傳統認識
雖然這個最新發現的星系所釋放的光線亮度僅為太陽的5%,但是由於它的兩顆行星¬¬——OGLE-2006-BLG-109Lb和OGLE-2006-BLG-109Lc與恆星的距離十分緊密,它們的溫度已達到與木星和土星相同的溫度。
高迪說,「行星的溫度是至關重要的,這是由於具體的溫度特性可控制構成行星的大量物質,而星體距離太陽的遠近與溫度有著一定聯繫。許多理論家認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所在的位置距離太陽778330000公里,這一距離使木星上可以形成冰物質,此外,土星與太陽的距離也十分遙遠,達到1429400000公里,其質量是太陽系內僅次於木星的第二大行星。」
目前理論家想知道是否其他類太陽系中的氣態星體也有些這樣的形成規律。高迪稱,依據這個最新發現星系的特性似乎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主流星體形成理論是首先要形成一個岩石原行星,然後逐漸聚集質量,在它的外部吸附一個氣態外殼。然而一些天文學家卻並不贊同這一觀點,認為該理論無法解釋太陽系內所有的大質量行星。另一種觀點認為在恆星形成的「途中」,許多巨大結狀太空物質出現崩潰,進而形成相應的行星。
有助於進一步探測發現類地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