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機遇號拍到火星直徑22公里奮進隕坑
這張圖片是美國宇航局「機遇」號火星探測漫遊者在2009年3月7日(漫遊者火星任務的第1820個火星日)拍攝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奮進隕坑邊緣的北部在地平線上出現。
這張拼接圖是美國宇航局「火星偵察軌道器」的背景照相機拍攝的,圖中最大的隕坑就是奮進隕坑,直徑為22公里(14英里)。
據美國太空網報道,美國宇航局「機遇」號火星車的全景照相機第一次拍攝到大隕坑「奮進」在地平線上升起的邊緣。6個月來,「機遇」號一直朝奮進隕坑這一目的地前進。
奮進隕坑直徑14英里(22公里),與「機遇」號間的垂直距離仍有7英里(12公里),為了在行進中規避可能的風險,「機遇」號的實際跋涉距離至少要多出30%。「機遇」與「勇氣」號火星車科學設備首席研究員、康奈爾大學的史蒂夫·斯奎爾斯(Steve Squyres)表示:「我們在地平線上看到目的地。雖然距離很遠,但隨著一步步接近『奮進』隕坑,它在我們視線中將逐漸變大。在火星任務開始前的幾個月,我們也經歷了類似的事情,隨著『勇氣』號向哥倫比亞山行進,這輛火星車所拍照片中的哥倫比亞山變得越來越大。」
在對維多利亞隕坑進行為期兩年的研究後,「機遇」號於2008年8月「爬」出隕坑,在此之後,這輛火星車已經行進了大約2英里(3.2公里)。維多利亞隕坑的體積不到奮進隕坑的十二分之一。火星車項目負責人、美國宇航局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約翰·卡拉斯(John Callas)說:「雖然還不確定是否能夠到達,但看到我們的目的地還是非常令人興奮。以我們離開維多利亞隕坑後的行進速度,餘下的路程將歷時一個火星年以上。」一個火星車大約相當於地球上的23個月。
2004年1月,「機遇」號和「勇氣」號在火星著陸,開始執行原定為期3個月的任務,但5年多時間過去了,兩輛火星車仍然在這顆紅色星球上跋涉。未來幾天,火星車小組計畫讓「機遇」號利用其機械臂上的工具,研究在奔赴奮進隕坑途中遇到的出露層的土壤和岩石。斯奎爾斯說:「行進途中,我們會不時停下來研究地形,以瞭解土壤和岩床成分的變化趨勢。這是系統性勘探的組成部分。」中途停下來也會讓「機遇」號的右前輪獲得喘息機會——右前輪較以往相比需要消耗更多電量,說明輪內出現摩擦——這種策略在過去的時候很奏效。
3月7日,由於日間操縱命令與為未來駕駛所進行的車載測試間令人意想不到的相互影響,「機遇」號未能按命令完成向後行進部分。目前,火星車小組正在分析這種相互影響,而後重新利用「機遇」號的自動駕駛能力。
3月10日,火星車項目組決定放棄「勇氣」號穿過哥倫比亞山內部盆地低高原「本壘板」東北角落的原定計畫,此時的「機遇」號則在火星的另一側。自2006年右前輪罷工以來,「勇氣」號便一直使用5個輪行進。其結果是,「勇氣」號經常採用向後行駛方式,拖著罷工的右前輪,因此喪失了攀爬陡坡的能力。
卡拉斯說:「在幾次嘗試攀爬鬆散物質構成的陡坡以穿過『本壘板』東北角落之後,項目組得出判斷,這是一條無法通行的路線。」新路線是從「本壘板」西側進入,最終抵達南部目標區域,此行可能非常棘手。斯奎爾斯說:「我們對西進路線並沒有十足把握,這畢竟是一個未曾勘查過的地域。與東面有所不同的是,火星車尚未在『本壘板』的這一面留下足跡,但這種未曾涉足也讓它成為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地方。自抵達哥倫比亞山以來,每次來到新地方,我們都能發現令人吃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