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日全食發生時間可精確預報 鳥獸會有異常行為
隨著7月22日日全食進入「倒計時」,關於日全食的罕見性也眾說紛紜,有的說300年一次,有的說「千年一遇」,日食真的如此稀有嗎?在昨天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上,多位天文學家圍繞「天文盛世,日食奇觀」的主題,和聽眾交流。
《詩?小雅》有雲,「十月之交,朔月辛卯」,這裡的「交」就是日食或者月食的意思。據考證,這首詩記錄的是發生在公元前776年的一場日食,這也是我國最早的、較為可靠的日食記錄。對日食的瞭解伴隨著人類文明進步也在不斷深入,時至今日,天文學家可以很精確地預報日食發生的時間。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員趙君亮開玩笑說,「日食『失約』只有一個可能性,你的手錶不准!」
儘管如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日食多少有些「神秘」,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罕見。不過趙君亮解釋,對於整個地球來說,日食並不「稀有」,從發生頻率來說,甚至比月食還高。據統計,日食每年最多有5次,最少2次;月食每年最多3次,最少0次;日全食的頻率也在每3年2次左右。但是為什麼感覺上日食比月食少呢?那是因為月食一旦發生,整整半個地球的人們都能觀測到,而每次「日食帶」(日食發生時,月球在地球上投下的陰影地帶)掃過的面積,只佔地球總面積的0.5%左右,每次發生日食的區域又不盡相同。所以,對於地球上特定的地點來說,能觀測到的日食,尤其是日全食,的確比較罕見。上一次在「上海」發生的日全食,就要追溯到1575年5月10日了。
普通人在日全食發生時該留意些什麼呢?色球、日冕、日珥、「鑽石環」、「貝利珠」,這些都是日食獨有的現象,有些更是稍縱即逝,必須仔細觀察。此外,還可以留意當時的溫度、風速、氣壓的變化,鳥獸的行為也會發生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