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廣州考察發現400多種水生生物
清道夫的生命力較頑強,在被污染的河裡依然能生存。
2007年10月13日,花都田里,一隻福壽螺正在產卵。
2007年10月18日,成群的蝦虎魚擠在水邊。
2007年10月15日,花都天馬河河面,水葫蘆長得極其茂盛。
小結篇
80多種淡水魚類、35種兩棲爬行動物、62種水生無脊椎動物、100多種水生植物、136種浮遊植物……400多種水生生物的發現,不可謂不蔚為壯觀。到目前為止,經過2007年第一輪持續四個多月的廣州水生動植物秋冬季考察,在廣州水域生活著的80%-90%的物種都已找到。
「接下來我們將對相關物種的分佈區集中調查,對重點種類進行個體生態調查,以及著手經濟魚類的產卵場調查等」。因該科考項目持續三年,至今以魚類調查為主的廣州水生動植物本底調查仍在繼續之中。
截至今年1月中下旬,最後一份秋冬季水生動植物調查的小結終於畫上句點,立體勾勒出了廣州水世界的第一個雛形。
底棲生物記載史開始著墨
從第一階段的調查數據看,廣州魚類已找到80多種,分別屬於6目20科68個屬;兩棲爬行類已找到13種兩棲動物,22種爬行動物;水生植物已找到80多種純水生植物,20多種濕生植物;以及136種浮遊植物等。
負責魚類調查、也是整個廣州水生動植物本底調查項目負責人的趙老師認為,在魚類這一塊,「就現階段的調查區域而言,物種多樣性的調查已完成了90%以上」。同樣,對普通人較容易理解的水生植物這一塊,調查小組所發現的水生植物總數已完成80%以上。
魚類、水生植物和兩棲爬行類動物,由於比較容易進入人們視野,對其研究和利用也相對較早,有所沉澱積累。與以往有歷史記載的調查數據相比,這些顯性物種的調查種類目前已平均超過80%.而另外一些肉眼不常見或根本看不見的底棲生物、浮遊動植物等,則從來就沒有人系統調查過,它們的記載史將從這一次開始著墨。
至於多為單細胞生物、數量龐大、外觀形狀千奇百怪的浮遊藻類及其變種,經實驗室顯微鏡一一看破原形後,63個屬的163種更是第一次集體亮相。
滅絕物種新發現意外相逢
野外調查中,能讓這些長年與所研究對像打交道的專家們感到驚喜的物種,相對調查總數來說,著實不多。但也正是通過這為數不多的驚喜,科考隊一步步試探著河流水庫山塘小溪的脾性,廣州水體的一些物種分佈規律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在發現物種方面,魚類調查組無疑是驚喜的豐收大戶。在從化流溪河上遊一河流草灘處,魚類調查組曾經不經意地在牛坑中,一連找到好多條《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明確註明已經滅絕的小魚———青鳉;在從化良口鎮的橫坑尾,沿著一條曲折蜿蜓的小溪,魚類組一次就找到了60多條原產廣州白雲山的漂亮小唐魚。「這些淡水小魚,都是對水質特別敏感、要求很高的魚類,相關記載註明其全都已在野外消失,沒想到這次給重新找了出來」,趙老師稱,除此之外,南方波魚、擬細鯽、異鱲等,也都是不常見種類,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另外,號稱「淡水鯊魚」的重要大型名貴經濟魚類鱤魚、在廣東境內極其少見的三角鯉、作為流溪河上遊重要種質資源的光倒刺鲃等,也相繼進入了魚類調查組的視線。
沉水植物較以往明顯減少
12月下旬,廣州天氣轉寒。科考隊再次赴從化調查。
廣州水生植物雖然種類眾多,但能夠進入國家保護植物名錄的卻只有寥寥幾種。去年8月,負責水生植物調查的周老師到華師附近的農科院田溝調查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比較珍稀、也是廣東唯一名列保護植物之列的水生植物水厥。可隔了兩三個月再去看時,跟從化某地野生唐魚的命運一樣,這些長在水溝邊不起眼的水厥已蕩然無存,那片荒置的水田也已被改作了草莓地。「從目前調查情況來看,對水質要求較高的沉水植物和浮葉根生植物明顯比以前大大減少」,周老師希望下一次調查時,能多找一些不再有人類利用的野塘水田,看能否再發現一些一年生植物新種。
■隱憂
河流水庫悄悄變臉調查結果顯示,水體污染遠超人們肉眼所見
無論是最低等的浮遊動植物,還是較高等的底棲生物、兩棲爬行、魚類、高等維管類水生植物等,其物種分佈的數量質量等,無不與其所依存的水體息息相關。第一輪秋冬季調查結果顯示:廣州744萬公頃的水體正在悄悄發生變化,水體污染遠遠超出人們肉眼所見。
且不論城區中心地帶發黑變臭、幾乎類同排污渠的大小河湧,在從化、增城、花都的一些河流中上遊,讓周老師印象深刻的是,已形成外來入侵種的水生植物隨處可見:河流兩側,大片大片密不透風的水葫蘆鋪滿水面,密密麻麻的鋪地黍直接佔領了河中小洲,大漂等水體明顯富營養化指示性植物則屢有出現。而在廣州郊野的水田池塘地帶,由於農民普遍使用除草劑、滅蟲劑等化學藥品,鴨舌草、谷精草等過去常見的水生植物現已蹤跡難覓。
生活在水體底部的底棲生物,也同樣是擇水而居。在花都天馬河一帶調查時,水底除了指示嚴重污染的指示性生物水蚯蚓之外,其它任何底棲生物都已無法生存。
然而,除了人類肉眼一眼就可看出的水體污染外,廣州一些地方正在污染中的水體卻是通過水中最低等的水生生物———浮遊動植物的數量與類別分佈來發現的。作為水族最基層生產者的浮遊植物,它們對水質的細微變化來得更敏感。
水質調查組則通過64個調查樣點、對132個調查水樣品的檢測,直接得出初步水質調查結論:從空間上看,廣州城區地表水水質為劣五類,增城和花都地表水水質處於二三類之間,最好的從化地表水水質也僅為二類。
「城區水污染主要由生活污水引起,其它地區水污染則主要由工業污水導致」,調查人員分析,在水污染嚴重的增城沙埔長巷村、東江新塘客運站、三河排灌站、花都區樂同村、赤坭鎮白坭河、從化流溪河山莊、城康橋、鰲頭鎮烏石村等地,水質無一不表現為高氮磷、高高錳酸鉀指標、低溶氧和低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