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治學:不看當紅理論與風潮動向 | 陽光歷史

 

A-A+

沈從文治學:不看當紅理論與風潮動向

2016年10月13日 人物簡介 暫無評論 閱讀 109 次

  5月10日,是沈從文先生仙逝25週年的日子。這位特立獨行的老人留給世人的精神遺產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展示出無窮的魅力。

  「帶了一把尺,一把秤」

  一個「鄉下人」,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已經開始走向衰微時進京「趕考」,靠著頑強的精神,在皇城根下成長起來。沈從文浸淫傳統而穿越傳統,關注西方卻決不照搬。在生活中,他有的是朋友、學生,也有同道者。但是,由於他在思想上用他自己的話講過於「板滯」,他從不相信任何沒有經過自己生命和思想「個體性解讀」的理論;不相信那些沒有經過從中國立場發問,並經過社會實踐所證明的理論。結果,在思想上,與當時要麼倒向傳統要麼倒向西方的多數中國知識分子判然劃界,他始終都是一個真正的孤獨的求索者。

  正是這種孤獨,鑄就了沈從文能夠在思潮風起雲湧、學說氾濫四溢的時代,保持了思考的自由和思想的獨立。

  從開始創作時,沈從文內心所企望所思索的東西就十分「不合時宜」。他曾經說過:「我是一個對一切都無信仰的人,卻只信仰"生命"。」在各種時髦理論和各種團體互相爭鬥的時候,他從未放棄思想的獨立。這種獨立不是有意識地和別人不同,或者是對所有理論進行逆反式發問,而是經過了自己「個體性審讀」之後的獨立,是在傳統思想遺產和西方外來思潮中進行本體否定性穿越的獨立。

  他寫道:「你得離開書本獨立思索,冒險向深處走,向遠處走。思索時你不能逃脫苦悶,可用不著過分擔心,從不聽說有人會溺斃在自己的"思索"裡。」沈從文所謂離開書本就像魯迅所說的「不要讀中國書」不是真正反對讀中國書,只是表達一種對傳統的決絕態度。沈從文在這裡是要強調對涵蓋在書本裡的所有理論、主義都不要採取「拿來主義」,而是要放到現實的生活之中去稱一稱,然後方可肯定或否定:「我是一個鄉下人,走到任何一處照例都帶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通社會總是不合。一切來到我生命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份量,來證實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我用不著你們名叫"社會"為制定的那個東西,我討厭一般標準。尤其是什麼思想家為扭曲蠹蝕人性而定下的鄉願蠢事。」

  「帶了一把尺,一把秤」,這是沈從文之所以能夠獨立思考的思維立場和起點。這種思維方式的主體內容是:思考問題時,將原來先在的思想成果擱置起來,力求不受它的影響,而專注於個體自身對對象的感受,並尊重這種感受。這樣的思維結果能夠保持思考者的個體認識,而不受別人觀念的影響。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