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代女皇武則天懲罰反臣為何要挖其祖墳? | 陽光歷史

 

A-A+

揭秘:一代女皇武則天懲罰反臣為何要挖其祖墳?

2014年12月03日 人物簡介, 唐朝皇帝, 武則天 暫無評論 閱讀 215 次

  導讀:過去人很看重祖墳的所謂風水,因「挖祖墳」而引起的掘墓扒墳現象,便成了中國古代盜墓史上的一大絕景。

  唐朝中期,大宦官魚朝恩便動過挖郭子儀祖墳的歪念頭。魚朝恩與郭子儀素來不和,《新唐書·郭子儀傳》(卷150)記載,郭子儀「遭幸臣程元振、魚朝恩短毀,方時多虞,握兵處外,然詔至,即日就道,無纖介顧望,故讒間不行。破吐蕃靈州,而朝恩使人發其父墓,盜未得。」魚朝恩希望通過盜掘郭子儀的祖墳,達到遏制郭氏官運亨通的目的,但沒有成功,反而讓郭子儀告到了皇帝那裡。

  隋唐的堪輿術,經過郭璞等魏晉堪輿名人推動後,又進入了一個高峰,出現了楊蕭吉、丘延翰、楊筠松等一批堪輿高人。所以,隋唐時期人們對祖墳的風水特別看重,且有一套新的理論。「挖祖墳」、「壞風水」,同時便成了當朝懲罰叛逆者的一種厲害手段。


  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便用此手段懲罰過反臣徐敬業。唐人張鷟著《朝野僉載》(卷6)記錄了這件事情:唐英公徐勣初卜葬,謠曰:「朱雀和鳴,子孫盛榮。」張景藏聞之,私謂人曰:「所佔者過也。此所謂朱雀悲哀,棺中見灰。」後孫敬業揚州反,弟敬貞答款曰:「敬業初生時,於蓐下掘得一龜,雲大貴之象。英公令秘而不言,果有大變之象。」則天怒,斫英公棺,焚其屍,灰之應也。

  同樣出自《朝野僉載》,當過唐高宗李治時宰相的郝處俊,也被武則天如此制裁過。郝處俊下葬下,有一書生路過其墓,感歎道,「葬壓龍角。其棺必斫。」後來,郝的孫子出事,禍及郝處俊,武則天「斫俊棺,焚其屍。」據史書所記,郝處俊死後被掘墳辱屍,應該與風水無關,而是高宗欲遜位於武則天時,時為宰相的郝處俊力諫反對,這才讓武則天懷恨在心。

  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也是中國盜墓史的狂人之一。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長安,建大齊國,改國號金統。在盜唐帝王的同時,其所建的「大齊」風水,便讓朝廷破壞過挖過。事發唐僖宗李儇的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有相地者密報,在金州牛山附近有「黃巢谷」,為黃巢的發跡寶地,若破黃巢天氣子運,當掘此山。

  據宋人王明清《揮麈後錄》一書所記,李儇真的信以為真,派萬把人去挖牛山,挖個把月,才將牛山破壞。出土了一個石桶,桶內有黃妖獸,桶上有一把三尺長的劍,黃巢不久兵敗自殺(一說被其外甥人謀害)。

  實際上這是不可信的,黃巢兵敗,與李儇挖牛山一點也不相干。中和三年時,黃巢的起義軍已經不行,當年的四月初八,唐軍自光泰門入長安,黃巢力戰不勝,焚宮室逃走,從此戰事處處失利,。

  唐朝時也有不少人不相信風水的吉凶,唐玄宗李隆基時的名臣姚崇就是其中之一。《新唐書·姚崇傳》(卷137),開元年間太廟崩壞,其時李隆基正打算動身去東都洛陽,身邊人都認為不吉,不宜出行。

  姚崇認為,「臣聞隋取苻堅故殿以營廟,而唐因之。且山有朽壞乃崩,況木積年而木自當蠹乎。但壞與行會,不緣行而壞。且陛下以關中無年,輪餉告勞,因以幸東都,所以為人不為己也。百司已戒,供擬既具,請車駕如行期。舊廟難復完,盡奉神主捨太極殿?更作新廟,申誠奉,大孝之德也。」李隆基聽了很高興,「卿言正契朕意。」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