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恩格斯晚年轉向議會民主道路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於德意志萊茵省工業城市巴門。
全名:弗裡德裡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
恩格斯晚年幹了些什麼?他晚年由一個共產主義者,轉變為一個民主社會主義者。
恩格斯晚年將研究方向轉向「和平過渡」、「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即「民主社會主義思想」。「民主」和「社會主義」在理論上嫁接,為社會民主黨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此後100多年時間內,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北歐國家,社民黨風行各國政壇。
也就是說,早在蘇聯「十月革命」爆發之前,恩格斯就否定了以武裝革命奪取政權的道路,無產階級完全可以通過議會選舉和平奪取政權。恩格斯在晚年指出了「以暴制暴」的專政弊端,呼籲和平、民主和市場經濟。
2007年5月份,中國人民大學高放教授在《南方週末》發表文章,題目是《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的百年分合》。他認為:「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都屬於社會主義政黨,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這兩種政治思潮,本來同宗、同根、同義、同黨。」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在《炎黃春秋》上刊登了《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大膽倡議中國放棄前蘇聯模式,改循民主社會主義道路,他甚至斷言: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謝韜:《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
全文轉自《炎黃春秋》2007年第2期,作者謝韜。《炎黃春秋》此文題目為《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原文最初為一篇書序:《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辛子陵《千秋功罪毛澤東》一書所撰序言》
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
20世紀是人類理論的高峰。各種思潮、各種主義都有一批信徒和追隨者,打著他們所信奉的旗號登上歷史舞台。這是一場評選最優社會制度的「模特大賽」,供人類在較長時段內,聽其言,觀其行,通過理性的比較作出判斷和選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西斯主義滅亡了,帝國主義衰落了,世界上剩下三種社會制度展開了和平競賽。第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制度,第二種是以蘇聯為代表的共產主義制度,第三種是以瑞典為代表的民主社會主義制度。競賽的結果是民主社會主義勝利,既演變了資本主義,又演變了共產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正在改變世界。
20世紀末,社會民主黨以在大多數歐洲國家競選執政、使歐洲和平進入民主社會主義的歷史性成就,告慰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天之靈。歐盟十五國中英國、法國、德國、瑞典、芬蘭、奧地利、葡萄牙、荷蘭、義大利、丹麥、希臘、比利時、盧森堡等13個國家是社會民主黨或工黨執政。社會黨國際以紅玫瑰為徽記,世人驚呼歐洲紅潮湧動。2003年4月16日,歐洲各國首腦雲集希臘雅典。在衛城遺址見證下,歐盟成員國以及十個新成員國的國家首腦共同簽署了一項入盟條約。從此,捷克、愛沙尼亞、塞浦路斯、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馬耳他、波蘭、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加入了歐盟大家庭,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西歐分裂局面的終結。一個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的新歐洲的出現,給紛擾的世界平添了幾分亮色。全世界那些企圖保留他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前途的改革者們,都把目光轉移到民主社會主義運動上來。
最近點算結果,美國參眾兩院有61名議員(全屬民主黨)是「美國民主社會主義」的會員。美國民主黨的經濟理念,植根於馬克思和凱恩斯的經濟思想,主張政府引導市場經濟,適度的國有化,實行全民醫療保險,政府辦學校,減免窮人稅收,提高福利,提高最低工資,更多地關懷弱勢群體。共和黨上台也不改變民主黨的社會政策。民主社會主義把美國「赤化」了。
圖為1947年莫斯科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蘇聯日曆》中的恩格斯畫像。 新華社發
中國沒有在蘇東巨變中垮台,這要歸功於鄧小平在這之前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當改革開放路線得到大多數人支持取得主流地位以後,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鄧小平和他的主要助手胡耀邦等同志頂住「復辟資本主義」的指責,解散人民公社,實行包產到戶,廢止近乎單一的公有制(1978年公有制比重占 99.1%),實行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把資本家請回來了,把先進生產力請回來了。讀者可以看到,這一系列新政策屬於民主社會主義,但為了避免「修正主義」之嫌,我們稱之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在江澤民主持下,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廢止計畫經濟,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002年加入WTO,與世界經濟接軌。胡錦濤主政伊始,2004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保護私有制的重要條文載入憲法,這標誌著中國踏上了民主社會主義道路。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領導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這是足以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的「硬道理」。溫家寶總理在世界扶貧大會上宣佈:「 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從1979年到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由3624億元,增加到116900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了8.4倍;同期,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年均增長7%;按現行匯率計算,2003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90美元,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2003年,創造了高於1978年33倍的勞動生產率(據國家統計局計算,1978年一年的勞動生產率,只相當於2003年11天的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歸根結底是新制度戰勝舊制度、正確路線戰勝錯誤路線、民主社會主義戰勝暴力社會主義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
無庸諱言,改革開放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貪污腐敗、國資流失和分配不公。特別是分配不公導致的兩極分化,鬧得沸沸揚揚,人心浮動。由此引發了對改革開放的回顧和檢討。大多數人是懷著珍惜改革開放成果的善意獻計獻策,以期糾正偏差,發展大好形勢。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黨內「左派」空前活躍起來,他們利用部分群眾對改革開放不滿的形勢,從根本上否定改革開放,鼓吹回到毛時代去。像文化大革命初期那樣,先把知識分子推上祭壇,點名批判一些對改革開放建言獻策、作出過貢獻的「主流學者」,說他們推動市場經濟的主張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又把領導主持改革開放的各級領導幹部分成「資改派(資產階級自由化改革派)」和「社改派」,鼓吹在黨內外開展一場大鬥爭,向「資改派」奪權,打倒「資改派」。他們對國內政治形勢是這樣表述的:「即將到來的這場決戰,實質上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資改派掌權還是社改派掌權、作美帝國主義附庸還是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的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生死搏殺。」
當胡錦濤向世界宣示對內建設和諧社會,對外實行和平崛起的戰略構想時,「左派」要通過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改變中央的內政外交路線。他們認為現在的改革開放是改變社會主義方向,是和平演變,「是受到了老修正主義的『資本主義可以和平長入社會主義』和現代修正主義的『新思維』之類謬論的影響」。
今日極左理論大回潮,「左派」要發動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奪權,我以為這是27年來在意識形態上我們妥協退讓的必然結果。
正當我「杞人憂天」之際,老友陳叔平教授(他是研究歐洲社會民主黨的專家)向我推薦辛子陵的一部書稿。這書稿我讀了一些重要篇章,特別是畫龍點睛的理論部分《導言》和《結束語》,興奮不已。我們兩個共同認為,無論在歷史事實上,還是在意識形態上,這是一部在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徹底完成撥亂反正的書。作者以精湛的馬克思主義學識和豐富的歷史知識,為改革開放爭得了歷史正統地位,建立了改革派在馬克思主義領域的話語權。
首先,作者以令人信服的歷史考證說明,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會主義者,是「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首倡者,民主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這部書稿的《結束語》指出:
「在股份公司內,職能已經和資本所有權分離,勞動也已經完全和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剩餘勞動的所有權相分離。資本主義生產極度發展的這個結果,是一個必經的過渡點,以便資本再轉化為生產者的所有,不過這時它已經不是當作一個一個分立的生產者的私有財產,而是當作共同生產者共有的財產,直接的社會財產。」
資本主義就這樣完成了向社會主義的和平過渡。《資本論》第三卷推翻了《資本論》第一卷的結論,不再需要「炸毀」資本主義的「外殼」了。馬克思心目中的曼徹斯特資本主義(原始的資本主義)滅亡了。其後資本主義在《資本論》的衝擊下逐漸社會主義化。《資本論》第三卷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皓首窮經研究資本主義幾十年的最終結論,經恩格斯十年的編輯和修訂,於恩格斯逝世的前一年——1894年6月出版。
1895年3月6日,恩格斯在《〈法蘭西階級鬥爭〉導言》中對馬克思主義的整個理論體系進行了最後的反思和修正:
說完這些話不到五個月,1895年8月5日他就去世了。如果蓋棺論定,這是恩格斯對歐洲各國革命策略問題的最後意見。他期待的是通過工人階級的合法鬥爭取得政權,保留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應該說,這是恩格斯對歐洲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最後遺言,是對《共產黨宣言》「舊策略」的重要修改。
由此可見,不是伯恩施坦(1850—1932)「修正」了馬克思主義的暴力革命理論,提出了和平過渡理論,伯恩施坦只是重複恩格斯的話,繼承和發揮了恩格斯對馬克思和他共同創立的革命理論的反思和修正。倒是列寧違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在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共同勝利的思想,提出了在落後的東方國家一國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列寧主義是布朗基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布朗基(1805~1881)是十九世紀法國秘密社團領導人,第一國際內的暴力革命派,巴黎公社的軍事領袖。布朗基主義的要義是堅信:不管生產力的發展處於什麼水平,只憑革命暴力就可以創造出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新世界。
我們中國共產黨許多領導人沒有讀過《資本論》,沒有讀過恩格斯晚年的著作(恩格斯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法蘭西階級鬥爭〉導言》1930年才在蘇聯出版,1956年才在中國出版),他們讀得比較多的是列寧和斯大林的著作。「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的是列寧主義,而不是馬克思主義。他們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武裝奪取政權,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完全正確的;但建國以後,不顧中國生產力非常落後的國情,便放棄新民主主義即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堅持要搞共產主義,憑借手裡有強大的國家機器,不怕民族資產階級造反。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布朗基主義—— 列寧主義對他們的影響。我們曾經走上暴力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
在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社會民主黨就是代表工人階級利益、從事社會主義運動的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列寧標新立異,1918年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改名為共產黨,成立第三國際(共產國際),分裂了國際工人運動。斯大林等人才是最大的修正主義者,他們把恩格斯擯棄的「1848年的鬥爭方法」當作旗幟揮舞,從 「左」邊修正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理是生產力的發展是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差別、貧富和社會分化是生產力發展、社會財富增加的結果,因而總體說來是社會的進步;但同時又包含著退步,出現了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社會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統一體,這是人類告別野蠻時代進入文明門檻社會存在的發展的形式。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著眼點是前者,這是唯物史觀的基石;過分強調後者的是空想社會主義流派。
在小生產佔優勢、工業不發達的前資本主義國家,用變動生產關係將生產資料收歸國有的辦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列寧以來共產黨人背離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錯誤。列寧在晚年認識了這個錯誤,並提出了新經濟政策,他說:「既然我們還不能實現從小生產到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所以作為小生產和交換的自發產物的資本主義,在一定範圍內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要把它引導到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上去)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中間環節,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道路、方法和方式。」(《論糧食稅》,《列寧全集》第32卷第342頁)
其次,辛子陵這部書稿以令人信服的歷史考證說明,恩格斯晚年放棄了所謂「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書稿《導言》裡指出:
沒有什麼「共產主義」大目標,這是一個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早年提出來晚年拋棄了的命題。1847年10月恩格斯寫了《共產主義原理》一文,勾畫了這位 27歲的青年對未來理想社會的憧憬。1893年5月11日恩格斯73歲時對法國《費加羅報》記者發表談話,否定了年輕時設計的未來社會模式。
恩格斯說:「我們沒有最終目標。我們是不斷發展論者,我們不打算把什麼最終規律強加給人類。關於未來社會組織方面的詳細情況的預定看法嗎?您在我們這裡連它們的影子也找不到。」
用所謂「長遠利益」否定「當前利益」,用未來共產主義天堂的幸福生活安撫人民,叫人民忍受現實的飢餓、貧窮和苦難,是空想社會主義者欺騙人民的把戲。這一切都應該收場了。
反「右派」以後仍然沒有停止思考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顧准說:「我對這個問題琢磨了很久,我的結論是,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國,天國是徹底的幻想;矛盾永遠存在。所以,沒有什麼終極目的,有的,只是進步。」
我常常想,德國人是不是應該比我們更懂得馬克思,俄國人是不是應該比我們更懂得列寧,就像我們比外國人更懂得孔夫子一樣。為什麼德國人揚棄了的馬克思主義不適合現實生活的部分,為什麼俄國人拋棄了的列寧主義,我們要當作神物供奉著?當作旗幟高舉著?
民主社會主義剔除了馬克思主義中的空想成分,使馬克思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現實。作為活著的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生根的馬克思主義,是給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帶來高工資、高福利的民主社會主義,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烏托邦。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上寫的是民主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民主黨人既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又代表全社會的共同利益,有廣泛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不是挑起階級衝突,激化社會矛盾,而是把社會各階級團結起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在社會財富總量的不斷增加中,調節分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共同富裕不是讓有產者變成無產者,而是讓無產者變成有產者;不是讓富人變成窮人,而是讓窮人變成富人。這是社會民主黨人治理國家的總的思路。這個嶄新的思路比我們曾經奉行的「階級鬥爭」劫富濟貧的思路高超百倍,前者是共同富裕,後者是共同貧窮。
辛子陵這部書稿從歷史大視角回顧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為批了多年的所謂「修正主義」翻案,為民主社會主義正名,為中國共產黨向民主社會主義轉變掃清了障礙。他指出,瑞典社會民主黨的執政經驗對我們渡過難關、解決面臨的棘手問題有重要參考價值。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瑞典雖是小國,瑞典社會民主黨雖是小黨,但它是民主社會主義的典範,它的經驗具有普世價值,是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在民主憲政框架內,瑞典社民黨依靠自己政策的正確,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利益,得以連選連任、長期執政的經驗;在經濟建設中把效率和公平統一起來,實現同向分化、共同富裕的經驗;正確處理勞資關係,調動工人和企業家兩個積極性,實現勞資雙贏的經驗;有效地防止特權階層出現,杜絕官員以權謀私、貪污受賄,長期保持廉政的經驗,為我們在改革開放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構成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的是民主憲政、混合私有制、社會市場經濟、福利保障制度。民主社會主義核心是民主。沒有民主的保障,其它三項都會異化和變質。
晚清以來,中國學習西方文明有一條祖訓:「西學為用,中學為體。」學工業,學科學,學教育,這是所謂「用」的部分;至於「體」,即這一套體制,那是祖宗家法,不能變的。祖宗傳下來的這一套,是最好的政治體制,改進一下都不行。
孫中山創立民國,有了憲法,有了國會,但蔣介石強調一個黨,一個領袖,黨在憲法國會之上,領袖在黨之上,還是專制獨裁。
有人說我們的制度好得很,決不學西方民主。一個制度好不好,不是個理論問題,而是個實踐問題。實踐是檢驗真民主和假民主的唯一標準。我們的制度不能阻止把五十多萬知識分子打成右派,不能阻止公社化和大躍進的瘋狂發動,當法西斯式的文化大革命廢止憲法、停止議會活動的時候,我們的制度沒有任何反抗。
2004年胡錦濤在法國國民議會的演講,鄭重昭告世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我們明確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制度,保證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權利。」這些說法給中國的民主政治帶來了新的希望。
如果實行了這個轉變,我們的黨就會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就一定會贏得世界近百個國家民主社會黨的歡迎,與歐洲各國及美國民主勢力共建社會主義的統一戰線。各國的社會主義政黨,就會成為我們的社會主義同盟軍。馬克思主義的力量將加強而不是削弱。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我們將舉得更高,舉得更有力。中國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就會開闢世界歷史發展的新航道。
政治體制改革再也不能拖延了。我黨我國如只在經濟上改革開放,而不使政治體制改革緊緊跟上去,說重點的話,我們真可能重蹈蔣介石國民黨在大陸走向滅亡的官僚資本主義道路。只有民主憲政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執政黨貪污腐敗問題,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我的入黨介紹人張友漁在1994年彌留之際曾對我說:「抗戰勝利後,我們目睹國民黨專制獨裁貪污腐敗,最終失盡人心丟掉政權。我們這些老同志無論如何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我們黨也走上這樣一條路。」當時相對唏噓,並無良策。讀了這一部書稿,興奮之餘,寫下了上面一席話,算是執行張老的臨終囑托。耿耿救黨之心,同志朋友亮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