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江西蓮花發現地下「陰屋」構造如同墳墓 | 陽光歷史

 

A-A+

[圖文]江西蓮花發現地下「陰屋」構造如同墳墓

2016年03月21日 古墓探秘, 真實恐怖事件 暫無評論 閱讀 413 次

江西蓮花發現神秘「陰屋」 構造如同墳墓(圖)


墓葬般的「陰屋」儼然成了村民李昌明的自家地下室



江西蓮花發現神秘「陰屋」 構造如同墳墓(圖)


發掘出的爐子、陶燈。



江西蓮花發現神秘「陰屋」 構造如同墳墓(圖)


「陰屋」內部精美


蓮花驚現神秘地下「陰屋」


外形與內部構造如同古代墓葬



在贛西蓮花縣,盛傳著一種「陰屋」的說法,「陰屋」的外形和構造如同地下墳墓,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傳說歷史上當地不斷地有人在裡面居住生活。


按照常理,人們對陰森森的墳墓無不退避三舍,那麼蓮花「陰屋」為何成為活人的生活場所?當地有關人員稱,在以往的「陰屋」發掘中,曾發現陶燈、鐵爐與柴灰等明顯的生活痕跡。



那麼,神秘的蓮花「陰屋」究竟是何面目?



村民裝修墓葬般的「陰屋」



「陰屋」一說並非空穴來風。2月6日,在蓮花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隊長、縣文物局局長吳棟山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被盛傳的蓮花神秘「陰屋」。



在坊樓鎮屋場村的一座小山上,呈現出數個洞口。記者進入其中一個較大的洞口,其內部構造與古墓如出一轍,四壁由古磚砌成。但令人稱奇的是,不僅村民在裡面擺著木材等一些工具物品,而且這個洞口已經被村民用水泥修葺一新,並安裝上新鐵門,看來村民已經把這裡當成了自家雜貨間。



與坊樓鎮相距甚遠的升坊鎮麻石村,村民口中同樣有「陰屋」的說法。記者在這裡見到一座更為典型的「陰屋」,村民李昌明家的房子是座裝修氣派的樓房,但在樓房背後,卻有著一座氣氛迥異的地下「陰屋」。走下用古磚鋪設的台階,記者進入這座「陰屋」,其內部構造更為精緻,四周和頂部是用模印車轱紋的古磚砌成,而地面則用更大塊的地磚鋪設,「陰屋」內同樣擺設著一些生活用具。



村民李昌明說,1996年他建房挖土時,發現了這裡,「我們認為這就是一座『陰屋』,如果是墳墓,一般不會建造得這樣精美,而且我們當初剛進入時,裡面空空如也,並未看到古墓隨葬品和人骨,從這方面說也不像是墳墓。」



「陰屋」中發現疑似生活痕跡



在記者所看過的兩座「陰屋」當中,其外形構造與古墓如出一轍,「陰屋」是否就是古墓?對蓮花縣古墓葬分佈情況瞭如指掌的蓮花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隊長吳棟山說,蓮花縣有著豐富的古墓葬,不過他仍舊堅稱,「陰屋」就是「陰屋」,墓葬就是墓葬,兩者不可混為一談,而且「陰屋」數量在蓮花縣為數不少。



他介紹,曾經在蓮花中學發掘一座「陰屋」,這座「陰屋」不僅是三室結構,而且還有著明顯的生活痕跡,可以為「陰屋」之說提供直接證據。在蓮花縣博物館,記者看到了當初發掘出來的物品,除了鐵矛、鐵劍、鐵箭等軍事用具,還有鐵爐、鐵鉗、陶燈以及十多個陶罐。「當時『陰屋』裡的東西全部是我親手發掘出來的,這是一整套的生活用具。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在發掘現場,鐵爐底下還有著數十厘米厚的柴灰。如果沒有人住過,怎麼會有這些東西?」吳棟山說,這些生活痕跡毫無疑問地表明,「陰屋」內曾經有人居住過。



經過鑒定,陶罐等用具為東漢時期的文物,那麼「陰屋」內的生活痕跡是何時出現的?活人是何時開始進入「陰屋」生活的?博物館人員認為,也不排除墓葬在前,生活痕跡出現在後。



陶燈、鐵爐等生活用具是否就是「陰屋」居住者所留?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肖發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國古代葬俗有「事死如事生」「人死如燈滅」的說法,在中國古墓葬中就有長明燈的出現,這座「陰屋」中的陶燈、鐵爐與柴灰也有可能是古代下葬時所留。



民間多個版本的說法



那麼按照蓮花縣當地人的說法,「陰屋」究竟如何出現的?為何有人會住在如此陰森恐怖的「陰屋」之中?這也是蓮花縣當地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一位對當地墓葬頗為熟悉的蓮花縣當地人說,「陰屋」的叫法不是他們這代人叫出來的,而是祖祖輩輩都這樣喊下來的。對於「陰屋」出現的原因,他認為有多種可能和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陰屋」是以前的藏身洞。在歷史上蓮花縣城還處於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豺狼虎豹經常出沒,人們只好進入「陰屋」用以藏身,躲避野獸威脅,加上升坊鎮麻石村附近還有一個地名「老虎坳」,現在人們根據地名猜測,歷史上當地一定有許多老虎獸類出沒。第二種說法仍是藏身洞。不過人們進入「陰屋」是為了躲避兵荒馬亂,而「陰屋」是以前的墓葬,為了避難,人們對墓葬進行改造。第三種說法是,「陰屋」是以往守墓人的居住地。在蓮花縣當地有著數以千計的墓葬,守墓人為了方便,就建起了這樣的「陰屋」居住。



關於「陰屋」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陰屋」前身為東漢墓葬



關於「陰屋」的各種說法究竟真相如何?蓮花縣一些居民為何對如墓葬一般的「陰屋」並未遠離,反而親近,甚至進行加工利用?



肖發標告訴記者,蓮花縣有著數以千計的六朝墓葬,根據現場查看的兩座「陰屋」,其前身明顯是東漢時期的磚室墓葬,墓葬裡有模印車馬紋、車轱紋的墓磚,寓意是希望死者在死後也能用上車馬,說明這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墓葬。很可能墓葬在歷史上被盜墓賊光顧之後,後世的人為了躲避戰亂,進入到古墓中生活,對其進行過加工利用。



根據村民所說,這兩座「陰屋」所在地麻石村與屋場村都是古時的墳山,村民在建房的時候時常能挖到古墓。「實際上,到了明清以後,當地出現大量移民,人口不斷繁衍,雖然古人對墓葬十分忌諱,但由於無地可住,人們不得不遷徙到墳山上居住,並對古墓加以利用,最後成了居民口中的『陰屋』。」省考古所的專家說,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古代磚室墓葬的加工利用,實際上也是對文物的一種間接保護,並形成了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景觀。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