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揭秘:源自達摩是一個美麗的誤傳
記者蘇爭 門天清 通訊員鄧宇
有意無意,金庸大師犯了個錯誤——在他的《天龍八部》中,武林瑰寶《易筋經》是少林寺的「家傳之寶」,並引發了武林的血雨腥風。但《易筋經》果然傳自達摩祖師嗎?
4月10日,記者就《易筋經》的的話題採訪了國家體育總局《易筋經》健身氣功課題組組長、武漢體院武術學院黨總支書記石愛橋。
《易筋經》源自少林?
有關《易筋經》的來源,流傳在少林寺的故事是:1500年前,達摩祖師在嵩山面壁9年。達摩走後,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內藏兩部梵文薄書,一曰《易筋經》,一曰《洗髓經》。後來天竺僧人般剌密諦幫忙把《易筋經》翻譯成了中文,達摩的傳人、二祖慧可則翻譯了《洗髓經》,大家發現兩經實為一體,《易筋經》主修外,《洗髓經》主修內。
但《易筋經》中,卻閃爍著十分明顯的道家思想,央視《發現之旅》節目提到:有些《易筋經》版本中,還涉及養生目的的房中術,這顯然不可能出自僧人的手筆。還有種說法認為,《易筋經》為明代天台宗紫凝道人假托達摩所作,亦無據可考。
對於來源,經過幾年調研後得出結論的石愛橋說:「我們認為,《易筋經》應該產生於秦漢時期術士的導引之術,於唐宋年間傳入少林,成為僧人們打坐參禪之餘,活血化淤的健身功法。明清間『少林版』《易筋經》開始流傳於民間。」石愛橋表示,僧侶們對《易筋經》進行了一些改進和發展,但學術界基本否定了《易筋經》源自達摩的說法。
《天龍八部》中的誤傳
在金庸的多部武俠作品中,都有關於《易筋經》的神奇描述,《天龍八部》中,遊坦之僅僅因為練了一小段時間的《易筋經》,便成了能與「南慕容北喬峰」鬥個半斤八兩的超級高手。《易筋經》真的擁有如此神秘的力量嗎?
石愛橋教授說,《易筋經》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一個龐雜的系統,其中也包括了練排打、練鐵布衫的氣功功法,「裡面的確有一些很神秘的東西,但我至今沒有看到有什麼『高手』。」石愛橋認為,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導致中國武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很多輔助武術技擊的氣功心法失傳,《易筋經》雖貴為萬法之祖,但也不能例外。
《易筋經》中的許多動作非常「別緻」,似乎有印度瑜珈的影子,石愛橋認為,這與發展中的互相影響有關。「其實我覺得很多動作與農田勞作似乎更像,比如這式『倒拽九牛尾』」。石愛橋說著,還特意起身進行示範。
《易筋經》各派曾論劍武當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氣功熱進入鼎盛期,不少所謂的「氣功大師」在裡面混水摸魚。當時身為武漢體院氣功教授的石愛橋,經常會遇到練氣功「出偏」者登門求救,這讓石教授感到了深深的憂慮。
「氣功分為意念引導和身體引導兩種,意念引導比較容易『出偏』,一但『出偏』,就跟精神病人的症狀一樣。」石愛橋說。為了規範管理、正確引導,2001年,體育總局成立健身氣功管理中心,並著手發掘健身氣功。當年,以石愛橋為組長的《易筋經》十二式課題組開始了全國範圍的調查、研究、實驗。訪少林寺藏經閣查資料、咨詢《易筋經》傳人德虔大師;上武當召集天下各《易筋經》流派進行交流、探討。研究成果令人振奮。央視《發現之旅》節目中介紹:修習《易筋經》,對練習者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有明顯作用。
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將《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六字訣四項,作為首批健身氣功向民眾推廣,這四項以動作引導為主的氣功功法推出僅兩年左右時間,便吸引了50萬的愛好者,全國推廣站點也達到5000餘家。
近幾年來,《易筋經》健身氣功也吸引了不少歐美氣功愛好者。石愛橋今年春節還到了德國等國傳功,他表示,很多外國朋友都說,《易筋經》中的動作優美、練習簡單、效果也好。
古老的搏擊術基礎,在新時代,又有了新的發展機遇。
鏈接
石愛橋,自幼練氣功,1977年考入武漢體院,畢業留校後,專職從事氣功研究和教學。2001年擔任《易筋經》健身氣功課題組組長。隨後幾年時間,石愛橋和他的課題組成員北訪少林,西去武當,對《易筋經》的來龍去脈進行了極為深入的探究。目前,《易筋經》健身氣功十二式正在申請國家科技進步獎。
當神秘不再
□蘇爭
就像傳統武術最終成為表演套路一樣,《易筋經》在流傳千百年後,神秘盡褪,成為一門人人可練的健身氣功,這讓功夫迷們多少有些失望。但轉念一想,若不如此,難道任其消逝,只留給後人一段「殘缺美」?
千百年來,《易筋經》之所以能流傳下來,與它的實用功能是分不開的。也許就在百年前,它還是一門流傳於武林人士的「顯學」,但當時代的車輪無情輾破現實的武林世界時,《易筋經》便與之一起破碎,只留給我們一個神秘的背影。
神秘,源於無知;神秘,又趨使人們執著探究。遊坦之的因禍得福,短時間成絕世高手的經歷,更助長了人們的好奇心。然而,神秘感並不能令一個死去東西憑空復活。如果沒有依托,一切都是空談。徐克的電影《黃飛鴻》中,寶芝林老闆黃麒英雖然很不情願,但最終還是接受了以蒸汽機為動力,為自己製藥的現實。如果只是抱殘守缺、「認老理」,黃氏良藥,就只能被歷史淘汰。
正如石愛橋教授所言,現代社會,就算你耐得住寂寞,練一身功夫,又能如何,一顆子彈就讓你所有功夫全白費。在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壤後,刪繁就簡,跟上時代節奏,給現代人帶來實際的好處,才能真正與時俱進。若從秦漢算起,2000多年,《易筋經》不正是這麼一路走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