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戰地記者最後口述公開:日終戰書沒提投降
黎秀石去年7月攝於家中
當年的戰地記者黎秀石
盟軍發給黎秀石上「密蘇里號」採訪對日受降儀式的邀請證
戰地記者黎秀石最後口述公開
「1945年8月14日下午,日皇頒布終戰詔書,通篇詔書沒提『投降』二字,日皇自認為國體得以維持。
我後來也發現降書全文都沒有『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字樣,而是寫著:本代表(即各國派來的代表)茲命令日本帝國大本營應立即對不論在任何位置之一切日本國軍隊及在日本國支配下之一切軍隊的指揮官,命其本身及在其本身支配下之一切軍隊應立即無條件投降。國家投降與軍隊投降,區別很大,前者深遠很多。」
昨天——2007年8月15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2週年紀念日。62年前的這一天,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規定的各項條件,無條件投降。廣東省檔案館昨天向本報獨家公開了親歷盟軍對日受降儀式的戰地記者黎秀石生前最後的口述——《見證日本投降》,這位唯一剩下的「密蘇里號」上見證日本投降全過程的中國戰地記者,已於今年5月15日18時35分在廣州因病去世,享年93歲。本口述歷史成為黎秀石留下的中國記者見證日本投降的最珍貴記錄。
以下是去年7月4日,黎秀石在中山大學家中接受省檔案館館員張凌訪問時的口述記錄——《見證日本投降》(篇幅所限,本報節選其中部分內容)。
日皇終戰詔書通篇沒提「投降」,日皇自認為國體得以維持
1945年5月,《大公報》派我到澳洲隨英國太平洋艦隊當戰地記者。當時美國海軍正在進攻日本的沖繩島,戰況十分激烈,但不讓英國太平洋艦隊插手「沖島之戰」,因為美國不想與他人分享功績。英艦只得躲在澳洲東岸以收拾太平洋各群島的殘敵。我隨隊炮轟過不少大小島嶼,但無一還擊。
英航母進入日本海後,天天用飛機轟炸日本城市。日本已無防空能力。英駕駛員平安返航無不報喜。英機放的燃燒彈使日本木屋一片一片地化為火海。
8月14日下午,日皇頒布終戰詔書,通篇詔書沒有提到「投降」二字,更值得注意的是,日皇自認為國體得以維持。8月30日美軍開始進駐日本。我和一些英美記者在8月27日乘汽艇先行在東京登陸,想證實一下14日的日皇終戰詔書是否意味著放下武器。我們晚上8時摸黑登陸,街上一片沉寂,就好像一座死城,活像判了死刑的犯人在絕望中的死寂。
日本降使曾要求帶軍刀來簽降,未獲盟軍批准
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向盟國投降,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艦「密蘇里號」艦上舉行簽降儀式。世界20個國家的280名戰地記者和攝影記者觀禮。我記得中國記者有三人,《大公報》同事朱啟平、中央社記者曾恩波和我。
8時15分,中國全權代表徐永昌上將率領隨從5人走向舉行儀式的甲板。美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的代表跟隨在後。主持日本投降儀式和對日實行佔領的盟軍最高統帥麥克壓撒和代表美國受降的尼米茲海軍上將於上午8時45分到甲板,和各國代表並列。8時53分,日本降使由美國驅逐艦運到「密蘇里號」艦上來。外務大臣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日本參謀總長梅津治郎代表日本大本營前來求降。這個梅津是與國民黨政府親日派何應欽於1935年7月6日簽訂「何梅協定」掠奪我國在河北大部分主權的那個臭名遠揚的「華北駐屯軍司令官」,他曾要求帶著他的軍刀來簽降,未獲盟軍批准。重光葵也是日本侵略鄰國的急先鋒,曾在上海被朝鮮愛國志士炸斷一條腿。
他們二人帶著9個隨從投降:3個陸軍軍官、3個海軍軍官、3個文官,正好代表侵略中國的三方面惡魔。9時,盟軍受降儀式開始,先由盟軍統帥講話。麥克壓撒說:「……各主要參戰國的代表們,今天聚集在此,來簽署一項莊嚴的協定,以便和平得以恢復……」接著麥克壓撒指著甲板上擺好的桌子,叫日本代表在降書上簽字,先是重光葵,後是梅津。
受降書由麥克壓撒以盟軍最高統帥名義開始簽署,其次是尼米茲以美國全權代表的名義簽署,接著是中國全權代表徐永昌上將簽署。其時是9時10分,我眼眶充滿了淚水,種種思緒沖上心頭。
日本人大多認為東條英機不是戰爭罪犯而是「英雄」
日本在軍國主義統治下是打敗了,但他們口說敗,心卻不認敗。我在日本半個月,花了許多時間與日本人談話。我想瞭解他們對本國投降有什麼想法。我問過工人、婦女、記者、軍人、讀書人等人一個問題:「你認為東條英機是個民族英雄,還是戰爭罪犯?」沒有人認為他是戰爭罪犯,多數說他是個英雄。我想許多人的答案都是警察所授意的。
曾到過上海和香港採訪的佐籐私下卻承認日軍在中國的所作所為是錯的,日本是侵略中國。也有日本人如矢野不以道義論是非。他對我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現在日本敗了,天下都罵日本,如果今日日本勝了,日本都是對的。」我想大多數日本人同意矢野的看法,因為他們不認識日軍在中國的所作所為。矢野是朝日新聞採訪部副主任。
受降那天,我們許多記者手上沒有降書全文的複印本,都以為日本無條件投降了,後來我才發現降書全文都沒有「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字樣,而是寫著:本代表(即各國派來的代表)茲命令日本帝國大本營應立即對不論在任何位置之一切日本國軍隊及在日本國支配下之一切軍隊的指揮官,命其本身及在其本身支配下之一切軍隊應立即無條件投降。
德國投降的文件上面是寫明德國向盟國無條件投降的。國家投降與軍隊投降,區別很大,前者深遠很多。為什麼對希特勒滅之而後快,而對同是罪魁禍首的日皇卻保存備至呢?1943年11月,中美英舉行的開羅會議明確宣言,三國對日作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暗地裡接受對日皇有利的有條件投降,美國是背叛了盟友的。
口述歷史就是和時間賽跑
「一位老人走了,就又帶走了一段歷史。」廣東省檔案館收集整理部主任黃菊艷對此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就在去年做完黎秀石教授口述歷史後不久,驚聞老人因病再度入院並陷入昏迷狀態。今年5月15日,這位曾登上「密蘇里號」親歷盟軍對日受降儀式的最後一個中國記者,因為患胃潰瘍和多發性胃出血,經治療無效逝世。「更讓研究人員著急的是,當年諸如抗戰這樣歷史重大事件的親歷者如今都已到了耄耋之年,所以做口述歷史就是在和時間賽跑。」「也希望全社會一起來為『搶救』歷史提供線索。」黃菊艷呼籲。
口述人黎秀石:
男,1914年1月生於南海丹灶海邊坊黎家,籍貫廣東南海。1935年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解放前曾在《大公報》等報刊和通訊社任編輯、記者、譯員、駐國外辦事處特派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過《大公報》戰地記者。
1945年9月2日,全世界200多名記者雲集在「密蘇里號」的甲板上,報道日本投降特大新聞。當時在艦上採訪的有三名中國記者,黎秀石是其中之一,他見證和採訪了日本投降的全過程(目前這3名中國記者都已去世)。
1950年10月,黎秀石從英國回到祖國參加革命工作,先後在廣州市培正中學、中央廣播事業局工作,1961年起在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任教,1978年調進中山大學外語系任教,曾任英語專業教研室主任,1986年2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