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台灣經營東沙六十年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台灣經營東沙六十年

2015年03月25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489 次




東沙島


南海問題最近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其中台灣方面如何經營東沙,也引起了輿論的興趣。東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北的群島,從二戰結束到現在的60餘年裡一直處於我國台灣地區的實際控制之下。



東沙群島位於中國南海最北端,是一座環狀珊瑚礁。其中,東沙島是唯一常年突出水面的島嶼。島總面積約1.74平方公里,呈馬蹄形,中央是一片瀉湖,因此又被稱為「月牙島」。東沙群島不僅有品種豐富的珊瑚礁漁場,地下還可能蘊藏大量油氣資源。東沙群島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正好處於台灣、香港及珠江口大三角地帶的中心區,北距汕頭港260公里、南距西沙群島450公里、東北距高雄港440公里、澎湖馬公港425公里、西北距香港315公里、西南距海南島榆林港670公里、東南距馬尼拉780公里,扼台灣海峽、巴士海峽之「咽喉」,向北可進軍東海和太平洋,向南則可輻射整個南海地區。






清雍正十一年(1730年),東沙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廣東省惠州管轄。二戰時期,東沙島被日軍佔領,並成為了日軍進出南洋的前哨和護衛南海航道的重要基地。二戰結束後,當時的國民黨當局派人收復了東沙島。此後,台當局長期把東沙作為台灣軍隊的佈防重地和「反攻大陸」的重要跳板,在東沙群島苦心經營了近50年時間。上世紀50年代,台當局曾指示海南「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部在東沙島設立聯絡組,負責指揮開展對大陸東南沿海的破壞和滲透行動。越戰時期,在美軍的協助下,台空軍工程聯隊又在東沙島上整修了一個擁有一條2000米跑道的永久機場,可以起降C-130等大型飛機,不僅大大改善了島上的補給條件,據說還可在戰時進駐戰鬥機,成為南海上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越戰結束後,台軍組建了東沙守備區,繼續在島上部署重兵,台海軍還曾專門設立了「東沙管理處」。1979年,台當局將東沙島劃歸高雄市管轄,但島上幾乎沒有普通居民,只有駐軍。





隨著局勢的變化,東沙在台軍防衛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2000年2月,台當局宣佈,將原本由台灣海軍陸戰隊負責的東沙島防務轉交給屬於警察性質的台「行政院海巡署」,「東沙守備區指揮部」被「海巡署東沙指揮部」代替。台軍在島上只留下了少量聯絡和氣象測繪人員。2007年1月,台當局又宣佈在東沙島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這是台灣首座「海洋國家公園」,也是台灣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台「內政部」還在2007年10月,專門成立了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並計畫投入7億元(新台幣,下同)巨資,在5年內將東沙打造成「台灣版的馬爾地夫,同時打算將其申報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對於將東沙群島從軍事重地變為「國家公園」,台「國防部」解釋,在軍事層面上只是執勤單位的轉換,並不會削弱台灣在東沙的防衛力量;在政治和「外交」上,有助於「淡化台灣在東沙問題上的軍事色彩」,避免與有關方面激化矛盾,還可借助「海巡署」司法警察的性質,直接介入漁事糾紛,打擊海上走私與海盜,「絕對有助於國家主權的強化」。陳水扁掌權時期,曾兩次視察東沙。馬英九上台後,也在去年9月到東沙「慰問」。台「海巡署」還計畫投入1.7億元在東沙修建新的碼頭,以便容納更多、更大的巡邏艦艇。這些跡象都表明,在台當局的心目中,東沙絕不僅僅是「國家公園」那麼簡單。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