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將秦叔寶使用的兵器
熟銅鑭
鑭
古代兵器之一,亦作"簡"。武術短器械。鑭因其外形為方形有四稜,形狀相同,因得其名。鑭為銅或鐵製,長為四尺。鑭由鑭把和鑭身組成。銅把有圓柱形和劍把形二種。鑭身為正方四稜形,鑭粗約二寸,其後粗,愈向其端愈細,逐步呈方錐形。鑭把與鑭身連接處有鋼護手。鑭身有稜而無刃,稜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節。鑭身頂端尖利可作刺擊之用。鑭把末端有吞口,如鑽形。吞口上系一環環扣上絲絃或牛筋可懸於手腕。鑭多雙鑭而用。其主要擊法有擊、梟、刺、點、攔、格、劈、架、截、吹、掃、撩、蓋、滾、壓等。
八稜鑭由一根八稜形鐵桿製成,故得其名,長約四尺。
平稜鑭長四尺,鑭把為圓柱形,尾短有一小孔,可作穿繩之用。鑭把前有六邊形銅護盤。鑭身呈六稜形,尾部粗而豐。鑭頂端粗為一寸。平稜鑭亦有單使,單使之鑭粗有二寸。
凹面鑭鑭長二尺五寸左右。鑭把為圓柱形。鑭身為方形,內中有槽,故得其名。
四稜鑭鑭體呈四稜形狀,故得其名。
渾圓鑭鑭身長為四尺,通體呈圓柱形,以鐵製成。
狼牙鑭鑭身是一根前端小,後端粗得圓形木棒。其長為二尺。棒長裝有四排鐵釘,每排四至六刺,交錯排列。棒之頂尾各有一刺。鐵釘呈三角形。由於鐵釘尖銳,且又犬牙交錯,攻擊能力很強。其棒之尾端五寸為握手處,無鐵刺。
少林方楞銅鑭少林兵器之一,全長三尺。
文字十八般兵器——鑭
鑭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稜,連把約長四尺,因形似簡故名。鑭無刃,每距六七寸有節者,名竹節鑭;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稜鑭;蓋以形之不同而變更其名也。考鑭之由來,與劍為同時;至二十四法之出,則在秦漢以後,創自何人,亦不復可考;惟以短兵利於步戰之故,後人多有習之者,即今南北拳家,類能嫻之;亦正如單刀軮鞭之攜帶便利,可隨身防護也。惟鑭無單用,法重雙行,故後人有雌雄鑭鴛鴦鑭等名,亦矜奇胘異,增減原有之二十四法,而另立門戶者;然終脫不了此母法也。且有用長兵之人,而藏鑭腰間,以防不測者;是則鑭為短兵而兼為暗器矣,此大都皆後人之自作聰明,立偽欺人,不可為訓也;世之學武者,宜遵古法行之,庶不至多所皆謬。
鐵鞭為六角形,鐵鑭為四楞形「大小短長,隨人力所勝用之。」鞭、鑭都屬短兵器,因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歷代都把鞭、鑭相提並論。宋《武經總要》:「鐵鞭、鐵鑭二色,鞭,其形大小長短,隨人力所勝用之。有人作四稜者,謂之鐵鑭,謂方稜似形,皆鞭類也。」明《武備志》亦同。
清王《兵仗記》說:「與劍相類者為鐵鑭,無刃起四稜,言方稜似?也;有與為類者為鐵鞭,純鐵為之,狀如竹根節也。鞭、鑭大小長短,各隨力所勝用之。」由以上歷史專著,我們可以瞭解,鞭形戕如竹根節,而狀為四稜體,二者長短因人而異,以力量大小而權衡。
鞭與鑭歷代視之為雜兵,因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劍用之廣,除雙鞭雙鑭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戰,尤其和長兵為伍來使用。
唐初的戰將秦瓊(字叔寶)善使雙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