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全球五大致命疾病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全球五大致命疾病

2016年01月21日 科學探秘-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97 次


  目前,甲型H1N1流感還在全球肆虐。截至北京時間5月21日9時,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確診感染甲型H1N1流感個案已經突破1萬例,全球共有41個國家報告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10889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84例。


  不過,甲型H1N1流感病毒遠不是當今世界最可怕的病毒。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近日特意總結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對全人類造成嚴重威脅的五大病毒,它們才是人類最可怕的敵人……


  一、霍亂


  定義: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通常經水、食物、生活接觸和蒼蠅等傳播,它發病急、傳播快、波及面廣、危害嚴重。經水傳播是霍亂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歷次較廣泛的流行或暴發多與水質被污染有關。重症霍亂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劇烈腹瀉、嘔吐、脫水、循環衰竭及代謝性酸中毒等。如搶救不及時或不得當,可於發病後數小時至十多個小時內死亡,成人和孩童都不能避免。


  暴發地:世界衛生組織稱,霍亂對全人類具有永久性的威脅,並且威脅在不斷增大。近幾十年來,霍亂主要在非洲的許多地方、南亞以及拉美的一些地方暴發。


  現有的霍亂疫苗只對部分人有效,並且由於疫苗有毒副作用,一些國家禁止使用。但霍亂並不算最可怕的傳染病,目前全球每年新增大約30萬起霍亂病例,病死率僅1%。霍亂較容易防治,只要不飲污水、不吃生冷不潔食物就不會感染。


  近期暴發記錄:據歷史記載,霍亂共有7次大流行。在1817年至1923年的百餘年間,霍亂共暴發6次,每次都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死亡人數也超過數千萬。


  第七次霍亂大流行發生在1961年,源於印度尼西亞,然後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和歐洲,1970年進入非洲,百年不見霍亂蹤影的非洲從此深受其害。1991年霍亂襲擾拉丁美洲,一年內就造成40萬病例和4000人死亡,僅秘魯的經濟損失就達7.7億美元。


  1994年盧旺達內戰造成百萬難民缺衣少食,霍亂也開始流行。據統計,戰後一個月逃難到鄰國的盧旺達難民感染霍亂的人數約為5萬,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一名患者死亡。


  最近的一次霍亂大暴發是在津巴布韋。據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津巴布韋自2008年8月暴發霍亂疫情以來,感染人數已經超過9.6萬,其中超過4200人死亡。這是非洲近1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霍亂疫情,不僅導致津巴布韋大量民眾感染或死亡,還波及到周邊一些非洲國家。


  二、腦膜炎


  定義:腦膜炎是脊髓液和大腦周圍液體受到細菌感染而誘發的疾病。這類細菌對抗生素較為敏感,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痊癒。腦膜炎的主要症狀是發熱、劇烈頭痛和頸部僵硬等,如不及時治療,患者可能會失去意識甚至死亡。


  暴發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是腦膜炎的頻發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介紹,非洲東起埃塞俄比亞,西至塞內加爾的21個國家是腦膜炎高發地區。


  近期暴發記錄:自2009年1月以來,非洲的尼日爾、尼日利亞和乍得3國共有超過2000人死於腦膜炎。目前僅這3個國家就確診了5.6萬名腦膜炎病人。


  今年,尼日利亞的腦膜炎疫情比原先估計的要嚴重得多。尼日利亞衛生部的統計數據表明,在過去的兩個月裡,尼日利亞腦膜炎病例數量增加了8倍,達到47902例,而死亡人數也從衛生部今年3月初宣佈的300餘人增加到2000餘人。


  目前,無國界醫生組織正在致力於一場大規模的腦膜炎疫苗接種行動,以幫助非洲國家對抗今年已經奪取2000多條生命的病魔。無國界醫生組織表示,他們已經救治了540萬民眾,並計畫為170萬人接種疫苗,這將是該組織展開的最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


  三、艾滋病


  定義:艾滋病,英語縮寫AIDS的音譯,是人體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稱艾滋病病毒所導致的傳染病。艾滋病病毒 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內臟系統的病毒。HIV本身並不會引發任何疾病,而是當免疫系統被HIV破壞後,人體由於抵抗能力過低,喪失複製免疫細胞的能力,從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導致各種復合感染而死亡。


  暴發地:1981年6月5日,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週刊》上簡要介紹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自1981年首次被確認以來,艾滋病已經導致全球2500萬人喪生。目前,全球共有大約330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其中2200萬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近期暴發記錄:2008年7月,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佈了《2008艾滋病流行狀況報告》。報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取得了顯著進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現緩和局勢,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數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都出現下降。不過,各國的情況並不均衡,全球艾滋病患者的總數仍然居高不下。


  四、埃博拉病毒


  定義:埃博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死亡率很高,在50%至90%之間。埃博拉病毒的名稱出自非洲扎伊爾的「埃博拉河」,該病毒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目前尚無抵禦埃博拉病毒的有效藥物,也沒有針對埃博拉病毒的標準治療方法。


  人類如果感染埃博拉病毒,幾天後就會出現發燒,頭疼,關節、肌肉和喉嚨疼痛,週身虛弱等症狀,許多患者還會出現體內或體外出血症狀,也有人會打嗝、眼睛變得又紅又癢。感染一周後病人會胸痛、休克,甚至死亡。


  暴發地:埃博拉病毒的傳染源尚未查明,但不少研究者認為它是從動物身上傳染來的。目前已有烏干達、剛果(金)、加蓬、蘇丹和科特迪瓦暴發過人類感染事件。


  埃博拉病毒於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首次暴發。在這次暴發中,共有602個感染案例,最終導致397人死亡。3年後的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蘇丹,一時屍橫遍野。經過兩次肆虐後,埃博拉病毒隨之神秘地銷聲匿跡15年,變得無影無蹤。


  近期暴發記錄:最近一次的埃博拉病毒大暴發是在今年2月的剛果(金),共確診32例,有15人死亡,但此次疫情不及兩年前同樣發生在該國的疫情嚴重。2007年,剛果(金)暴發埃博拉疫情,致使160多人死亡。


  五、登革熱


  定義: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靠蚊子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病快,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者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症狀。


  暴發地:該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根據症狀將其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


  近期暴發記錄:2009年2月,澳洲旅遊勝地昆士蘭北部暴發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其中旅遊勝地開恩茲有226人受到感染,患者包括多名嬰兒。


  今年1月以來,阿根廷北部地區也暴發嚴重的登革熱疫情。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該國目前已有7700多例登革熱病例。阿根廷官員透露說,今年的登革熱疫情是阿根廷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目前18個省份都發現了病例,已有至少3人染病喪生,預計死亡人數還將繼續增加。


  此外,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等南美國家也先後出現登革熱疫情並迅速傳播。玻利維亞總統3月呼籲地方政府和廣大民眾立即行動起來,積極採取滅蚊消毒措施,迎戰玻利維亞近10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