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生平簡介及怎麼死的 | 陽光歷史

 

A-A+

明英宗朱祁鎮生平簡介及怎麼死的

2016年01月13日 人物簡介, 明朝皇帝 暫無評論 閱讀 1,457 次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長子,9歲即位,年號正統。生母為孫貴妃(後立為皇后),《明史·后妃傳》說其母為身份不詳的宮人,為孫貴妃所養,生後四月即立為皇太子。先後使用正統(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兩個年號。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時年9歲的朱祁鎮即位,是為英宗,改次年為正統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張氏輔政,內閣由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續。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后卒,三楊以年老淡出政壇,宦官王振開始專權,其黨羽遍天下,百官為之側目。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舉南侵,王振勸英宗以五十萬大軍親征,沿途鋪張。返師途中,八月十五(1449年9月1日)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師也先所敗,明軍「死者數十萬」,英宗被俘虜,王振被亂軍所殺,史稱土木堡之變。

  隨後,也先挾持英宗南下進攻北京,皇太后孫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鈺監國,不久郕王即帝位,是為明景帝,改次年為景泰元年,尊英宗為太上皇。于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勝利後,瓦剌倡議和談,欲送還英宗。代宗不欲英宗還鑾。景泰元年(1450年),鴻臚卿楊善變賣家產,孤身出使瓦剌,又在代宗不同意的情況下,說服瓦剌太師也先,將英宗迎回燕京。

  英宗回國,代宗害怕失去寶座,將其兄長英宗軟禁於南宮,令錦衣衛防守嚴密,景泰三年,又廢原立為太子的英宗長子朱見深為沂王,另立己子朱見濟為儲君。英宗在南宮飲食常缺,又不得禮遇,全賴錢皇后寬解才得以度日,後太子朱見濟死,但代宗仍不同意復立朱見深為太子。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重,不能臨朝,手握重兵的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勾結太監曹吉祥,率領死士攻入南宮,擁英宗復辟。十六日夜,英宗自東華門入宮,於奉天殿即位,黎明時開宮門,諭令百官,改元天順,史稱「奪門之變」,代宗廢為郕王,遷之西內。不久,郕王卒,死因不明,有謂乃英宗使宦官蔣安以布帛縊死,已故的郕王仍不得英宗諒解,謚曰戾,葬於西郊金山(玉泉山北)。

  英宗即位後,內閣首輔徐有貞誣陷于謙,稱:「不殺于謙,此舉(奪門)無名」,此言建立在于謙迎立藩王的謊言基礎上,明英宗令于謙下獄,後殺之。後大學士李賢為英宗揭開背後秘密,「奪門之變」沒有用處,因為代宗無子,擁立朱祁鎮的孫太后仍在世上,所以皇位遲早是英宗的,不需要奪門。奪門只是徐有貞導演的一齣戲,目的是求自己的陞官發財,英宗後來處罰徐有貞、石亨、曹吉祥,並罷除因奪門之變而晉陞的一切官職(計四千餘人),另外也下令宮中不得再使用"奪門"一詞。

  英宗復辟後,即以謀逆罪將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等人下獄,初尚言「于謙實有功」而不忍殺之,因徐有貞力主「不殺于謙,今日之事無名」,遂於五日後斬于謙、范廣於西市,天下冤之,後英宗亦悔。

  天順朝,英宗勤於理政,並任用李賢、彭時等賢臣,先後懲治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又不顧左右反對,釋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靖難後被幽禁宮中逾五十年,已豬狗不識),並提供飲食住行;聽錢皇后之言恢復前朝胡皇后的位號;遺詔罷明代自太祖以來的宮妃殉葬制度,《明史》譽「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明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崩,時年38歲,葬入明十三陵中的裕陵,英宗與錢皇后感情頗深,錢皇后無子,擔心死後嗣子明憲宗(周氏所生)不尊崇她的地位,所以遺命「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後來錢皇后死時,周太后果然不欲其祔葬裕陵,由於有英宗的遺詔,經過大臣力爭方得與英宗合葬。此後,在周太后的壓力下,不得已改變英宗的陵寢設計,周妃也得以附葬裕陵,開始出現一帝兩後或多後的格局。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