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皇帝就得靠搶:揭秘唐高宗李治悟出的生存策略
導讀:他翻開李世民給他的教科書,李世民寫的書就像他做的事,冠冕堂皇,全是大道理。李治天資有限,猜不透父親的啞謎。他苦苦思索,究竟什麼地方出了差錯,才讓他做起事來縛手縛腳?他不得不重新學習唐朝歷史,看看自己的爺爺、自己的爸爸是怎麼當皇帝的。最後,李治得出一個結論。在唐朝,當皇帝不容易,要靠「搶」!爺爺李淵靠「搶」長安起家,爸爸李世民靠「搶」地盤建功,「搶」地盤之後還要「搶」皇位。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同樣是「搶」字當頭,李治自己的王位,其實也是長孫無忌等人幫忙「搶」下來的。李治終於明白了皇帝的實質,一個字:搶!想要王位,自己想辦法「搶」;想要權力,也要自己「搶」。
那麼,靠什麼「搶」?李治繼續回憶歷史,這一次,他的目光更加長遠,不僅僅局限於唐朝。他發現歷代帝王「搶」東西,靠的是以下五種人:一、文臣。李治自己就面臨著這種情況,什麼都不用做,看著長孫無忌等人忙乎,就能保證大唐帝國的穩定。二、武將。李治從小就被教育,「你看隋煬帝那個昏庸的皇帝,想當年,隋煬帝將太原留守這個重要差事交給了你的爺爺,你的英雄爺爺趁機起事」。三、外戚。李治從小就被教育,「你看周宣帝那個愚蠢的皇帝,想當年,周宣帝宇文贇把兵權給了楊堅,結果周宣帝剛死,楊堅就奪走了宇文家的王位」。四、太監。李治從小就被教育,「你看東漢後期那些窩囊的皇帝,太監們今天廢一個,明天立一個,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五、自己。李治從小就被教育,「你的父親,是個舉世無雙的大英雄,他手下良才無數,猛將如雲,前赴後繼,為國盡忠 他是個多麼偉大的皇帝」!
這五種人,靠哪一種?靠文臣?自己快膩味死了;靠武將或者外戚?飯碗被搶走怎麼辦?靠太監?呸呸呸!還是要靠自己!可是,李治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明白自己和李世民的差距。再仔細想想,父親厲害,是因為他手下的能臣猛將都聽他的,那麼,自己如果有一批親信,總攬朝廷的內政外交,不就能和長孫無忌等人抗衡了?培養自己的勢力,他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天就試圖嘗試,可是,他一手提拔的於志寧、張行成、高季輔、許敬宗,對他愛莫能助。於志寧是個吃皇糧的老臣,以前還有幾根硬骨頭,李承乾曾派人刺殺他,他被嚇破了膽,從此對皇家事務能躲就躲,只想混到退休;自己信任的張行成,最近生了重病,不知何時痊癒;高季輔和張行成一樣,年老體衰,沒有精力;許敬宗這個人,在朝廷上人緣差,沒什麼號召力。
不行,要繼續培養!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領導班子!這次李治不敢有太大動作,他把自己平日看好的黃門侍郎宇文節升為銀青光祿大夫,又把自己信任的柳奭升為中書侍郎,兩個人都成了三品官。這個柳奭為什麼得到李治的信任?說來也簡單,李治的太子妃王氏,在李治登基後被立為皇后,柳奭就是王皇后的舅舅。自己老婆的舅舅,總算是自己人吧?未必。李治以為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端,沒想到柳奭首先被長孫無忌等人拉了過去。長孫無忌鼓勵柳奭說:「當今皇后(您的外甥女)沒有子嗣,不如收聖上的長子李忠為養子,立為太子,今後皇后和您都有了依靠。」這句話正打在柳奭的心坎上。
外甥女貴為皇后,自己當然高興,但是,算算這位皇后成為李治的妻子已經七八年了,卻沒有任何子女。而且,聽說皇帝最近寵愛後宮的蕭淑妃,冷淡了皇后。這個蕭淑妃,已經生了一個兒子李素節,李治很喜歡李素節,將他封為雍王總管長安。總管長安,可是皇太子才能享受的待遇。外甥女如果垮台,自己更沒戲。想到這一點,柳奭立刻給外甥女出主意,勸她多為自己考慮,收李忠為養子,今後也好有個依靠。這些話通過王皇后的母親柳氏傳進宮中,王皇后想想也有道理,於是依言而行,前去懇求李治。
李治想了想,這皇后自己雖然不太喜歡,但也從沒出過差錯,而且,自己還要依靠皇后娘家的勢力,現在皇后要收個養子,這個順水人情總要做吧?李治答應得很爽快。中圈套囉!很快,李治憤怒地發現了這一點。王皇后剛收李忠為養子,長孫無忌等人就開始輪番上書,大談立太子的問題,他們眾口一詞:「當立嫡長子李忠!」顧命大臣引經據典,滿朝文武推波助瀾。李治對李忠倒沒有什麼意見,畢竟李治重視親情,李忠是自己的大兒子。李治憤怒的是皇后的態度,柳奭的態度,滿朝大臣的態度!
李治憤怒的是整件事情,李治被牽著鼻子走,並且是立太子這樣的大事兒。除了感到自身的窩囊之外,李治更感受到這幫權臣的可惡。長孫無忌拈鬚微笑,你只知道帝王生存之道,卻不想想大臣們的保身之道:有點腦筋的大臣都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別和權力大的人過不去,否則吃不了兜著走。王皇后為今後的生活考慮,柳奭也不過是長孫無忌的棋子,真正得益的還是長孫無忌。李忠是後宮沒有背景勢力的嬪妃所生,王皇后、柳奭不過是沒有什麼實權的望族後代,長孫無忌依然有能力控制年幼的李忠。前面說過,李治不是個任性的人,立嫡長子既然是歷朝歷代的傳統,滿朝大臣又齊聲贊同,他當然不會多生事端,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立李忠為太子。即使這個時候,李治對李忠仍然沒有厭惡感,他厭惡的是長孫無忌這群可惡的元老大臣,厭惡的是胳膊肘往外拐的王皇后和柳奭。
公元六五二年,李治立長子李忠為太子,貞觀老臣得到另一次勝利。李治鬱悶透了!鬱悶歸鬱悶,李治依然想做好皇帝,在他有限的權力中,他做了這樣兩件事。一是修訂律法。李治命人大規模地完善了唐初以來修訂的各種律法,使其更加嚴密正規。二是更加重視科舉。李治需要人才,他知道統治集團內部派系林立,盤根錯節,出身平民的官員更易控制,對國家也有更多的熱情。為了提高科舉的地位,公元六五八年,他在大殿舉行了殿試,當場考察進士們的能力和水平。從此,殿試成了高學歷的標誌,也成了科舉制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李治不像李世民,李世民天生就有領袖魅力,他也隨時隨地注意發揮這種魅力。而李治只能靠務實的作風積累自己的君主魅力,很明顯,他做得不太成功,大臣們依然不買他的賬。還好,有個女人在這個時候安慰著李治,鼓勵著李治,她的溫言軟語讓李治重新看到了希望。這個女人,就是李世民的才人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