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美科學家研究稱人類的笑中竟藏有奧秘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美科學家研究稱人類的笑中竟藏有奧秘

2014年09月18日 科學探秘-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92 次


 


資料圖片


 


    你是否發現「咯咯地笑」和「吃吃地笑」具有不同含義?美國科學家研究人類的笑時發現了一些奧秘。他們將笑分為兩種:單純表達喜悅的笑和傳達社交信息的笑。

    科學家還發現,通常自閉症患兒不習慣表達後者。這一發現有助於理解人類笑容的內涵。

    追根溯源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笑或許先於語言幾百萬年出現。

    美國伊薩卡學院心理學家威廉·胡登科是此次「笑」研究的帶頭人。他8日接受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採訪時說,笑充當了人類用來協調集體行動和確立等級制度的早期溝通『工具』。

    嬰兒通常在會講話之前先會笑,「我們認為嬰兒天生會用笑來與看護者『互動』,」他說。

    科學家研究發現,與獨處時相比,有他人在場時人會多笑30次。這佐證了笑具有社交屬性。

    儘管人們習慣將笑聲與幽默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大部分笑不是對趣事的回應,這些笑可能僅僅用來表達認可、溝通和喜悅。

    「人們『笑』是為給社交車輪塗上潤滑油,」胡登科說。

    兩種類型

    研究人員認為,笑主要分為發出聲音的和不發出聲音的兩類。

    胡登科說:「理解『有聲笑』和『無聲笑』在功能上的差異還需要更多研究,但我們能給出的最好假設是,『無聲笑』更多用來協調社交活動,『有聲笑』則更多與內在積極狀態有關。」

    發出聲音的笑(以捧腹大笑最為典型)通常是由聲帶自然產生;那些沒有聲音的笑則往往是一種有意識的表達。當人們出於社交目的,如想讓談話變輕鬆或結交朋友時,會「故意」用喘氣、咕嚕和噴鼻息聲音來「笑」。

    對成年人而言,兩種笑平分秋色;而小朋友們可能更多地讓笑發出聲音,因為他們尚未學會怎樣有意去「笑」。

    令人驚訝的是,胡登科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自閉症兒童幾乎不會「無聲笑」。他們找來一些8至10歲兒童在實驗室玩耍,故意做一些引發孩子們笑的事,如讓積木城堡倒塌、弄爆氣球等。結果發現,自閉症兒童小組和正常兒童笑的次數沒有差別,只是前者98%的笑會發出聲音,而正常兒童兩種笑都會。

    醫療用途

    研究成果除表明兩種笑具有不同目的性,還有助於科學家為自閉症患兒設計更完善方案幫助他們克服社會障礙。

    「我們也許可以幫助他們在社會交往中更容易地笑,」胡登科說,「研究表明自閉症兒童具備可以幫助他們促進人際關係的奇妙技能。」

    調查顯示,事實上多數人更喜歡「有聲的笑」。由於人類懷疑的天性,與負載著社交信息的笑相比,人們總是更樂於回應他人自發的笑。而自閉症兒童恰恰有著受大家歡迎的「笑」。

    胡登科說:「我們至少瞭解到,他們(自閉症兒童)發出的笑聲人們喜歡聽。這是一個有力的開端,孩子們可以運用天然具備的『情感技能』來參與社會交往,而不需要我們再教授新的技能。」


標籤:



給我留言